挥毫舞出城市景观,解锁老上海的独家记忆
百年前的申城能在哪里重现?
老上海的“味道”能在哪里重温?
老一辈的儿时回忆能在哪里重拾?
一场“寻味上海”戴红倩个人画展11月16日在徐汇区文定路208号徐汇区书画协会汇弘楼开幕,不少阿姨爷叔们在这里看完直呼:仿佛回到童年!
现场能看到融于一景的龙华历史风貌区、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老城厢风情的湖心亭九曲桥、车水马龙的国泰大戏院……一幕幕定格的画面,见证了上海变迁,留住了几代上海人的情结。
现场观展者分享道:“看了熟悉的画展,就回想到小时候熟悉玩乐的地方,感觉回到了幸福的童年里。”“邮电大楼是我们上海人经常去的,它有百年历史,是上海邮政的一个标记物,这是老上海人的记忆。”
这场勾起老上海人回忆的画展出自著名国画家戴敦邦之子——戴红倩之手。传承了父亲创立的“戴家样”式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创作,戴红倩的作品直承传统,将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尽收笔下,真实地描绘了近现代上海的发展,再现了上海的人文景观和时代变化,他的作品呈现了感情催发下的融汇交织与神思遐想。
而这种遐想不光是画家本人,也令现场观众拥有代入感。老式石库门里弄,洋溢着这个城市最本质最淳朴的气息,也随着光阴的积累逐渐酝酿成一种独特的老上海文化。而提到文化故事,就不得不提上海文化广场。90年代,这里还是华东最大的鲜花市场,如今,它摇身一变成为上海人欣赏高雅艺术的好去处。
身为画家的好友,上海报业集团高级记者沈嘉禄也赶来支持画展。他告诉记者:“随着建筑以绘画的形式保存,成为我们记忆的背景,我想也会引起许多观众的共鸣,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他们从来没看到过,不知道文化广场的前身是什么样子,那么戴红倩通过画就能告诉他们。”
追溯起戴红倩绘画的城市记忆系列,正好与现场的一位观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家马尚龙回忆起十年前机缘巧合下看到了戴红倩的画作,便产生了为书做插画的念头,而那时的戴红倩也正在创作一组上海老建筑,在交流想法后,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上海制作》这本书的诞生。
作家马尚龙说道:“他用艺术的方式描绘了上海的旧貌与新貌,用戴家样的方法,把它们尽可能地保留下来。所以我觉得这是画家难能可贵的地方。”
上海的城市风景之所以成为他创作中始终坚持的题材,这不仅仅是他生于此长于此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传达了艺术家的一种观念与文化,也为老上海人刻下了独家记忆。展览将持续到11月21日,有时间不妨前来观看。
展览时间:11月16日—11月21日
展览地址:徐汇区文定路208号2106室汇弘楼
猜你喜欢:
记者:曹香玉
摄像:王卫民
图片、编辑:曹香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