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还是花神?扎个马步打电脑?不躺平,试试这个破“卷”神器
菊花的花神是文人陶渊明,
桃花的花神是武将杨延昭,
面目狰狞的钟馗
居然是石榴花的花神,
牡丹花花神又是谁呢?
2月15日元宵节中午的西岸智塔,“海派插花技艺”徐汇区传承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特聘花艺老师魏语萱,用脱口秀的方式向习惯了现代科技的白领娓娓道来花艺“冷知识”,海派插花体验名额更是一抢而空。
“非遗”脱口秀还不止是动嘴,“形意拳”徐汇区非遗传承人谈旭带着读初中的女儿谈米乐,直接在现场练了起来。看似最平常的扎马步,高大帅气的IT男们做起来并不容易。谈师傅说,一般成年人扎个一两分钟,都要咬牙切齿的坚持;日常的球类运动在他看来更属于“健体”,“强身”则是强“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比如五脏六腑和气血”,“冬天在办公室里,让气血循环起来最有效的一个动作就是扎马步”,不坐椅子,扎个马步电脑前工作,身体马上会热起来,谈师傅的建议引来一片欢笑。
谈旭父女与现场体验者互动
在元宵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将手作(Handmade)与人工智能(AI)对接,把老祖宗的慢生活方式传递给现代人,徐汇文旅联合西岸集团主办的“国潮@AI——西岸智塔元宵市集”不仅把乐嗨(HAI)气氛拉满,更像是一种提醒,张弛有度的生活方式原可以藉由“非遗”来实现。
“武术进校园”欢迎吗?
谈米乐今年13岁,在徐汇读初一。从4岁起,就在爸爸谈旭引导下开始练功。从基础的一字开、八字开到学习打拳。“体育成绩明显会很好,像耐力跑达到优秀线别人会觉得有点难,我做起来就感觉还好,生病的话比如感冒之类睡一觉就好了,看题、做事好像没那么累,包括参加一些比赛,会比较从容一些。”
小谈同学的寒假作息也让人望尘莫及。周一到周五6点起床晨练一小时,下午2点练习两小时,晚上9点站桩30分钟,周末下午跟老爸去武馆集训五六个小时,“练着练着就有兴趣了,到后来就融入生活了。”扎着一根麻花辫、身材颀长挺拔的谈米乐告诉记者。
向阳小学校园里的武术课堂
谈米乐小学在向阳就读,也是在那时,武术一级教练(散打)、中国武术六段(武术套路)的谈旭尝试把武术课带进了向阳小学的拓展课堂。“现在的孩子信息量太大,必须在他小的时候,把武术这个东西点在他心里。”
谈旭告诉记者,他的大部分成人学员,除非医生要求必须每天运动,他才会真的动,一般从小没有运动习惯的,很难克服身体的惰性。“我们一个动作要做五百、一千次,普通人概念里好像很夸张,其实我们是热身的,我们练一个动作是一两千、两三千这样练的,这种运动习惯从小养成了;武术真正的功效,是开发你的身体,增强身体的能力,提升你对自己身体的管控。”何谓健康?在谈旭看来,古人说得明白,“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要把老一辈好的东西用现代的方式传达出来。”
办公室里也可以做的马步动作和松肩动作,你get了嘛?
插花“放空”愿意吗?
“没有人不喜欢花,花就是那种不关性别不分东西方,人类共通的美的呈现,而且它是素材最美的艺术形式。”说起花艺,魏语萱直言,它是普通人最容易进入的艺术享受,“不像画画、音乐这样的艺术形式,需要从小苦练,它可以欣赏,可以自己动手,因为素材本身就有生命力,就很美,所以插制、触摸、摆放的整个过程就已经很幸福了。”
魏语萱(中)现场指导插花
据介绍,海派插花以鲜切花为主要花材,配以相应的植物材料,在色彩、形态、造型、意韵等各方面赋予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花材之间、花材与容器、作品与环境追求黄金比例和不等边的造型。2020年,“海派插花技艺” 被列入第十二批徐汇区级非遗名录,魏语萱也在这一年被命名为“海派插花技艺”区级传承人。
“插花可以融入各种仪式、节庆,它永远可以让氛围更好,场地更美,让自己很享受。”魏语萱的花艺课堂上,有十几岁到七八十岁各年龄层的学员,也有男生,在她看来,一个小时可以完成一件花艺作品,是破除内卷魔咒的一个好选项。不必“用情”太深,学了就一辈子做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在特定环境中专注一件美的事情,实现某种放空和缓冲。“有的时候我们需要放松紧绷的神经,要回弹一下,它才会有韧劲有弹性。”
国潮“非遗”好玩吗?
当天活动现场,设计感十足的“国潮大背景”吸引不少白领拍照打卡,元宵传统的猜灯谜变身盲盒墙,盲盒里的奖品有“西岸主题”古法手工灯、龙华禅食、守白虎年剪纸、福虎面塑、香囊等好看好吃的非遗作品,脱口秀、魔术秀等将非遗与时尚元素融合的表演更是让AI Tower(西岸智塔)里的年轻人走近非遗,热烈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现场展示的“海派剪纸”“面塑”“海派插花”“盘扣”“龙泉青瓷”等非遗手工艺项目,全部由80后新生代传承人领衔互动,他们的活力与魅力让古老“非遗”焕发青春,现场吸粉无数。
海派面塑第三代传承人汤健(左)和海派剪纸传承人李诗忆的“非遗美少女”组合
一位猜中灯谜、领到心仪的盲盒奖品的女生兴奋地告诉记者:“市集很好玩,一种很新颖的体验!现在的年轻人其实都蛮喜欢像陶艺、扎染啊这些传统手工艺体验的,尤其是带有中国元素的东西,平时出去旅行或者看到都会蛮感兴趣的。”
带着孩子前来体验的一位妈妈认为,传统节日的“非遗”市集给孩子们带来城市里少有的年味,小朋友可以藉此走进传统文化,“有个感受、有个印象就很好,‘非遗’其实不陈旧,关键在怎么设计,让它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猜你喜欢:
记者:张文菁
摄影:陆翔、资料图
编辑:陈思宜
校对:王冰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