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故宫能培养批判性思维?玩遍博物馆的妈妈说,太能了!
主讲人 | 黄乐
笔录整理 | 杨萨萨
这是小多童书的原创文章,来自小多读者群的第17次分享内容,欢迎朋友圈转发分享,未经小多童书(ID xiaoduoui)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感谢小多读者群的丹阳妈、东东妈、金豆妈、宇妈对文字整理的帮助。
Hello,各位小多的读者们,爸爸妈妈们,大家好!今天晚上特别感谢小多的Mingdi和Sasa的邀请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走,去故宫开启批判思维” 的讲座。
我是一位母亲,我的女儿三岁了,但其实我也是小多的读者。我的女儿还没有长到九岁,希望有一天我可以跟她一起来分享小多的一些知识,包括一些趣味性的文章。
我自己是做创新教育的,同时也是故宫博物院的认证讲师。因为办学校的原因(一土学校),所以在去年9月1日,开学典礼的那一天,我把100人的开学典礼搬进了紫禁城。因为我觉得开学典礼是需要仪式感的,不能只是在一个体育馆里,校长在台上讲话,孩子们端坐在下面,只能听。
我觉得应该把教育孩子跟古代的智慧和我们的传统文化联结在一起,所以我把开学典礼搬进了故宫。
今天晚上的时间我想跟大家一起分享三个话题。
第一个是我和故宫的故事。那大家也想一想,小朋友们、家长们,你们和故宫都有什么故事呢?上一次进宫大概是什么时候?你了解故宫的哪些话题或者你最喜欢故宫哪一部分?咱们可以想一想。
第二个话题是想谈一谈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第三个想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批判性思维很重要的话,我该如何培养和训练那个Critical Thinking呢?
我是八零年出生的,属猴,我第一次进故宫是1992年,那年我小学毕业。
第一次进故宫的印象其实还蛮深的,第一就是感觉排队特别长;第二觉得外国的嘉宾和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排队进故宫的路好像不一样;第三个感觉就是展厅里面灯光好像不太足,里面想看的珍宝挤挤的、黑黑的、模模糊糊看不清。
总而言之,就是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不是很深,但是又有那么朦朦胧胧,感觉有中国的传统文化。
1992年竣工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进宫了,直到2015年。
因为那年我跟我的先生和女儿去了美国三个城市,我们发现一共就二十天的时间,但是我们去了美国的七个博物馆。当时给我很大的一个震撼,在国外的二十天和在美国的这段历程让我回国以后有几点反思,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反思:我是不是平时非常习惯性地容易关注中国以外的国家?
意思就是觉得别处的博物馆更有名气,展品更珍贵?或者是脑子里对海外的博物馆展讯比国内的还清楚,去不了了,又心生惆怅,我的答案:是。
第二个反思:我是不是比较容易贬低身边容易获得的、当下的资源,觉得北京的博物馆这么近有什么好看的?
答案也是:是。因为92年第一次去了以后,好像没有什么特别深的印象,而且别人又总说:故宫有什么好看的?破房子、破门、破床。
第三个反思:我是否是一个非常重度的拖延症患者?答案也是:是。
因为我曾无数次的坐地铁或开车从天安门门前经过,总是想着改天,我一定要进去看看,可是你知道吗?没想到离家不到二十公里,车程不会超过四十分钟的这样一条路我走了好多好多年。
有一种说法叫:“别人说”
不知道大家跟我是不是有同样的感觉,有一种说法叫别人说。
你不会问别人指谁,他叫什么名字?她什么时候说的?在哪里说的?说的具体是什么?你有考证过吗?为什么你就那么容易去相信他?
我发现我是个容易被别人影响的人,当我看到、我自己听到别人说的种种关于故宫的说法,我发现我全信了。
当年的自己被无数的 “别人说”说服了,比如故宫里能有什么宝贝,都给运到台湾去了吧?当年运了那么多箱,不可能再有宝贝了。
要么就是,那么大一个宫殿,票价很贵吧?或者这么热门的景点,一定非常非常挤吧?还有女生特别关注的,洗手间,哇塞,挤死人吧?故宫有就餐的地方吗?能坐吗?能歇脚吗?
要么就是,你这个宫有五六百年,哪有什么展览,就是展览也很陈旧的吧? 92年看到的珍宝馆和钟表馆应该现在也是一样的吧?
要么就是一定看不懂吧?如果我刚刚举的这些例子,你的心中都是隐隐的想表示认同的话,那就是你跟我一样都被“别人说”给蒙蔽了。
为有了去美国很多博物馆这样一个经验,我就在想是不是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我的生活,是不是应该活在当下,我应该把周围的博物馆资源好好珍惜利用起来。
所以,我对故宫渐渐有了好奇,我想去看看“别人说的”第一点,故宫到底有没有宝贝?小多的读者们、家长们,你们觉得故宫有宝贝吗?
因为对它产生了兴趣,所以我去查世界上最TOP的博物馆,无非也就是接下来的五个。那这五个博物馆里面,我去他们的官网和各个权威的网站上,仔细查询各个博物的馆藏品数量,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心里就有个底了。
世界上第一个博物馆来自于英国: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的馆藏有800万件藏品。
第二个博物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它的藏品有270万件。
第三个博物馆是来自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有200万件藏品
第四个博物馆是来自于法国——卢浮宫,收藏在它那里的艺术品只有40万件;
好,最后一个,大家最关心的,2014年经过七年的清理数据,咱们故宫博物院的馆藏藏品达到了180万件,我指的是大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
这个时候我都傻了,原来故宫有宝贝,还不少呢。
后来我就在想,如果大家都秉承着所谓的“别人说”,能有什么好看的呀,没有什么宝贝啊,是不是代表故宫就没有人去呢?
我只能查到2010年到2011年,这一年的访问数据,那故宫博物馆公布给全世界的数据,这一年它占全世界博物馆的榜首,有1400万人次。
可是你知道吗?在那一年,我们耳边耳熟能详的、高大上的法国卢浮宫,那一年的参观人数也仅仅只有926万次。
那你知道今年故宫博物院又升高多少吗?所以我说,这是具有时代性的、划时代性的一个讽刺,我被“别人说”给蒙蔽了。
所以我做了一个非常非常坚决的决定,我决定自己坐着地铁去求证,我想去看一看,给我造成如此大困惑的一个宫殿、一个博物馆。
阻止了我这么多年进宫的这些“别人说”,到底是怎么样的?
门票贵不贵?挤不挤?有没有展览?好不好看?有没有宝贝?
到底有没有吃饭的地方?
有没有歇脚的地?
我要去看看,我要自己去求证,所以我去了。我这一去就一发不可收拾,我发现我去故宫的频率,大概是每周一到两次,持续了三个月,三个月总计进宫15次。
好,转到刚刚“别人说”提到的第二点——故宫的门票很贵吧?
故宫淡季的门票只有四十块钱,旺季只要六十块钱。
之所以贵,这个“别人说”,可能在当时是比较贵的,但是你会发现故宫门票很多很多年从来没有涨过价,今天来看,一场电影的票打完折,好像便宜的也要43块钱吧,所以我觉得不贵呀。
第三个问题——买票,很挤吧?
很难买票的。通过自己的实践,不管你是走路走到端门,拿身份证去现场买票,还是提前一天去网上进行预约,你会发现故宫是限流的,每天限流8万,所以它不会挤。
而且售票的窗口居然达到了32个,全世界的博物馆就故宫博物院的卖票窗口是最多的,所以你会发现人等候买票的时间,一般淡季的话就三到五分钟,旺季的话也就十五分钟到三十分钟,好像能够忍受。
还有女生特别关注的问题,这也是妈妈们关注的问题——女洗手间很难找到吧?特别难排队的吧?
但是我发现,故宫博物院新上任的单院长,已经在这个问题上做了很多很多的研究。因为你会发现在他的演讲当中,包括实地去看,他们会发现真正的、好的洗手间比例,男女比例是1:2.6,所以他们新建造了很多这样的临时厕所区域。
他们跟咱们一样想改变这样一个状态,就是女生的厕所特别特别挤,但是男生寥寥无几,但是他们也在排队,排的不是去上厕所,而是带着孩子,拎着包等辛苦的女士。
所以你会发现在故宫里面最高峰的时候,有些洗手间标明是女士专用,男士的指示牌却是在五十米以外,所以你会发现变了。
就餐没地方吧?
发现里面有好几个就餐的餐厅,而且刷卡、支付宝、微信或者现金都能够进行用餐的服务。
另一个就是大家关注的——博物馆里面的藏品有没有改变?是不是和几十年前一样?
我可以特别特别开心的告诉大家,就我自己观察下来,特别是因为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的时候,新开放了特别特别多的区域。
故宫新开放的区域,有端门的数字馆,你一进门的时候需要从天安门过安检到端门,端门楼上就是一个数字馆。
从端门再往北走是午门,午门以前也是不开放的,但是现在楼上有占地非常非常广阔的午门雁翅楼,是单个展馆,里面展出了非常非常多精美的藏品,有“万寿无疆”,包括刚结束的中印佛造像的展览也在这里。
新开放的区域实在太多了,比如东华门楼上的建筑博物馆,角楼也开放了,城墙也开放了。
另一个比较好玩的地方是,宫里的女性办公区域,生活的区域,或者严格意义上来说叫做退休女性的休闲区——慈宁宫。它是皇帝母亲那一辈的妃子住的地方,但是现在慈宁宫已经被改造成为非常非常精美的雕塑馆了。
如果大家喜欢甄嬛的话,她居住的寿康宫也是开放的,另外还有刚刚说到的一个就餐的冰窖,冰窖餐厅,可以喝咖啡、吃小吃,面条烤鸭都有。当我知道这些区域都已经开放了,而且未来希望开放的区域是85%,我就震惊了。
说到最后一点“别人说”,我觉得大家一定也有自己的答案了。
别人说藏品我看不懂吧?这么大的博物馆,这么多的藏品,我又是外行,我只是喜欢,我怎么能看得懂呢?
现在手机非常发达,其实在手机上有故宫的APP。也有故宫的微信公众号:微故宫,通过扫藏品的二维码都能够查到文字或者语音的导览。
另外故宫也开了自己的微博,还有故宫专门提供的语音导览器,而且在展馆里面有专业的讲解员。大家很熟悉的一些纪录片和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 》,可能大家看过,你会发现里面的点点滴滴都在帮助你去理解这个宫殿,理解里面的藏品,所以你没有问题,你能看懂。
刚刚我跟大家分享了我和故宫的故事,有一个很大的转变。我发现我愿意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手去网上找专业的人士,去实地的考察,究竟这个地方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有这么多别人说?
当我自己做教育以后才发现,其实我用的方法是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也有其他的翻译,比如说审辩性思维。它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让你总是去对一件事情进行批判。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批判性思维的意思。
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的再思考,thinking of the thinking。它需要你知道三个关键词,不懈地去质疑,保持多元意见和理性的判断。
说这句话的人是Dr. Richard Paul。他是批判性思维基金会的创始人,他在美国很多知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观点。跟大家稍微解释一下他说的这三点。
第一点不懈质疑。这个地方谈到的不懈质疑,不光是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质疑,比如刚才提到的“别人说”。还有对自己观点的一种质疑,你需要有质疑的意识,首先要有意识,然后要谦逊地认识到自己其实有局限性,你只要对复杂的问题保持好奇心和耐心就可以了。
第二点是多元意见。我们要意识到许多问题是很复杂的,不可能很简单的把它说清楚,或者把它总结清楚。但是我们要保有一种开放的心态,要平等的去对待不同角度的观点。如果人家观点跟你不一样,我也不反击或者反驳,但是我的心态是开放的,对别人的观点还要感兴趣。
不要总是想着怎么去说服别人,因为自己不一定对,我有局限性。但这也并不是说要全盘接纳别人的意见,你只要有这样开放的心态,保持对多元意见的开放性就可以。
第三个要点是理性的判断。理性的意思其实就是不被情绪所操控,比如说别人说都是破门、破床、破房子,有什么好看的?你会发现其实它里面带有非常多的情绪,当他说到“破”这个形容词的时候,其实全都是他的一种观点,是他自己的一种情绪,而不是事实。
当我听到这个人的话是,我一定要通过深思熟虑,有理有据地去做出明智的判断。因为在这个理性的判断基础上,我才能做出属于我自己的决策,才能去解决问题或采取行动,所以我需要理性。
故宫与批判性思维
把故宫作为一个例子,把我和故宫的故事这样剖析出来给大家看,就是想跟他说一说,批判性思维这样一种方式,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一套思维的方法,但是它同时也是一种基于多元包容和公平公正的价值观的倡导。
这套方法和价值观能够让习惯用批判性思维的思考者具有一些世界公民的良好品质。比如说,我对世界保有好奇心,我不武断,我不偏激,我思想可以开明,我可以很谦逊,但是我也有勇气去治理,所以这些非常好的良好品质也是我们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们很看中的。
后面的小方框里面我给大家总结了四点,我觉得是比较容易记的。
第一个就是要有探究的精神,比如说你对什么事情很好奇,比如说小多图书某一期的某一个观点,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试验,你很好奇,没有关系,你保有这样的探究精神,但是你可以不选择轻信他。
第二个,你可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是说你在某一本书,某一个权威杂志上看到一种观点,你就非常坚定不移地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没有其他的可能性,把自己封闭起来,这也是有失偏颇的。
第三点是独立思考。你不会去盲从,大多数人不是这样说吗?那一定要想想大多数人是谁?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说的?说的什么?在什么场合怎么说的?
第四个是言行谨慎,不武断,不偏激。
好了,我们看一看,以故宫为例子,包括你身边的其他的博物馆也都可以,包括跟爸爸妈妈一起看或者自己独立看小多的书,这些书也是可以开启你的批判性思维的。
那我举几个故宫的例子,我们往下看一看。
第一个例子,故宫的名字。
大家有想过吗?我们经常叫故宫,这个很容易理解。故:故人,过去的、老的意思,那就是以往的宫殿,以前的宫殿,因为最后一个末代皇帝被赶出来以后,就没有所谓的这种王权的人居住在里面,所以我们叫它过去的宫殿,故宫。
那为什么故宫也叫紫禁城呢?“禁”很好理解,就是禁止普通老百姓进来,那紫呢?紫色。你有想过吗?为什么不叫黄禁城?红禁城呢?为什么叫紫禁城呢?
我以前的思考是这样的:紫禁城里面住的是天子。不是有个词汇很流行吗?叫紫气东来,那就代表比较王权的、高贵的都是紫色。你可以再进一步深探,不盲从、不轻信他人。那为什么一定是紫,不能是白色、黄色、绿色、蓝色,为什么?
我觉得大家都是特别善于思考的人,现在应该已经在议论纷纷,或者在网上查很多资料。没有关系,我觉得我不能够马上告诉你们答案,因为这都是我的猜测,当然我经过很多很多的研究,跟专业的专家进行讨论,我有大概的、所谓的正确答案,但是我把这个机会留给所有的读者们和爸爸妈妈们。
接下来的很多答案我都不给出,我们就是点到为止,有兴趣的话我们接下来可以再交流。
第二个例子,看一看展览。
去年七月份,我带了一群从美国回来的华人孩子和他们的爸爸妈妈。我们一起在午门雁翅楼看了一个展览,展览的是俄国沙皇时代的法贝热。但是这个法贝热是美国博物馆收藏的,它居然在故宫展。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法贝热是俄罗斯精湛工艺和王室珠宝的一种代名词。其实他是一个人的名字,这位生活在1846年到1920年的法贝热先生是俄国的珠宝首饰匠、金匠也是工艺美术的设计家,他最有名的代表作就是复活节彩蛋。
这是去年玲珑万象这个展览的海报,右边是我们拍到的法贝热,这个复活节彩蛋它关上以及它打开的样子。
当时看这个展览的时候,有几个小女孩儿问出来这样的问题:妈妈,为什么在北京的故宫里会展美国博物馆收藏的俄国沙皇时代的一些东西呢?那美国的博物馆跟俄国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也可以想一想。
对啊,你可能会想到,故宫是博物院,它并不是只代表以前的宫殿了。博物馆当然是可以自由的去接受世界上其他博物馆的展品啊,没问题,很棒。
第二,为什么俄罗斯皇家法贝热的装饰艺术展品,全部都由美国的博物馆收藏了呢?所以大家可以想一想,那个年代沙皇俄国发生了什么事情?美国是不是有一些新兴的富豪能够购买到或者怎么样收集到了法贝热?或者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分享给大家这张图片是去年年底的三个月,在午门有一个关于中国和印度佛造像的展览。这个展览中有一个地图,大家应该很熟悉,就是习大大也经常说的一带一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我们小多的读者和家长们看一看,这条丝绸之路你是不是很熟悉,但你是否有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你看,在东京的时候,有一位和尚(右上方)叫法显。法显从长安出发去印度走的是陆上的丝绸之路,三百年以后好像唐朝的玄奘走的也是同样的道路。但是法显回国的时候采取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样的一条路线。你看他从印度绕过斯里兰卡,最后绕过了中国的广州,到达了山东一个小小的地方叫青州着陆。
所以当时在看展的时候,大家是否有问过自己啊,为什么不可以出发的时候从青州或者广州出发?这好像还要近一点,为什么一定要从长安出发,绕这么大一条路,绕过不能直接通行的珠穆朗玛峰,然后绕到印度呢?为什么不能反着来?
这是当时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有两个去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们都是高僧。一个叫做法显,一个叫玄奘,我想大多数人应该是对玄奘耳熟能详,因为他就是西游记里面的唐僧。
但为什么法显在早于唐玄奘之前的三百年,第一次成功地从长安到达了印度,在印度呆了十几年取得真经以后再返回青州,他的名气远远不及玄奘呢?为什么?提前了三百年啊,当年他出发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六十八岁的老人了,最后回国的时候也都八十岁了,为什么呢?
这张图片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了去年在中印佛造像展里面展出的三尊佛像。但是你会发现在最左边这一尊好似跟右边的差别最大,而且在这个展品的标记牌上了明确写到了这是出土于印度的西北部,你会发现它有一个独特名字叫犍陀罗。
那你就会问一问自己:什么叫犍陀罗?你去查书、查网络的资料。犍陀罗的意思好像是说这尊佛像既有印度的风格,但是它同时混有希腊和罗马的风格。
当时如果看到这尊佛造像,你一定会问为什么西部的造像一定是带有希腊和罗马的风格呢?你就可以鼓励孩子们去查世界地图。印度处于中国的哪里?处于世界地图哪里?它是什么样的一个地形。西北部的佛造像为什么会有希腊罗马的风格,有什么人来过吗?它从那里能够接壤吗?为什么希腊和罗马的风格跟印度的风格结合以后,就是左边的这尊佛造像的样子呢?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起来,以前在欧洲或者爸爸妈妈带你去看展的时候,左边的这种佛造像它的衣服好像很熟悉,它这种衣纹好像在欧洲的很多雕塑里都能看到,好像是罗马的袍子。中间的这尊佛造像的加沙跟左边这尊完全不一样。
左边这尊好像露着右肩,这个袍子好像挺厚的,它的折皱也不一样。但是中间这尊的话好像湿嗒嗒的、透明的、薄薄的,像粘在了身体上。所以你会有自己的这样的一种感觉。
当然最右边的这尊佛造像,它更瘦、更扁,它是来自于中国青州的。谈到这里大家会不会想到:为什么山东青州出土的佛造像,带有印度时期的风格呢?
参观其他博物馆时,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刚刚给大家一起分享了在故宫看展览时候,怎样开启批判性思维的很多很多例子,但是你可能会说,我家不在北京,在其他的城市,那我周边的这些博物馆能不能用同样的方式来看?
我举个例子,上海。
那上海这个例子的就叫做“你以为你看见的就是你看见的”,有的时候不一定是这样。为什么呢?
我们来举个例子,这是我两个月前在上海蓬皮杜上看到的。不知道群里有没有爸爸妈妈带孩子去看了蓬皮杜的展览,你有没有看过这样一幅画,正面看过去是一个样子,走到右侧面是另外一个样子,走到左侧面又是另外一个花纹。
所以有的时候,好像也不能够太相信自己眼睛,因为有不同的角度,这正是我们说到的批判性思维:不要盲从,不要武断,不要轻易下结论。
这张图片是我从正面照过去,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直观。但是等我缓缓走到这幅画的右边,你会发现它并不是平面的,是立体的。走到右边我看到了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非常非常漂亮。
这张图的左半边,这个类似于彩虹,像光谱图的图画就是走到右边看到的景象。那右半边的这幅图画就是走到左边看到的凸起花纹,它连成了非常连续的黑色线条,像踩出了跑道一样。
同样一幅画从不同角度看,得出答案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看很多展览的时候,真的要有这样的敬畏心,很谦逊,保持开放的心态,有的时候多问几句:你以为你看见的就是你看见的吗?
批判性思维里的重要概念和训练方法
刚刚举了很多例子,现在我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在批判性思维里几个很重要的概念和一些训练的方法,这些能够帮助我们不论在看展览的时候,还是在我们读书学习的时候能够用到。
第一点很重要的事:一定要区分事实和观点,我们要知道Fact和Opinion的区别。
这两个表格是我根据一个实际的例子和它的概念进行的分类,大家可以看一下。事实是可以被证明的,它有科学数据,有历史事件或者是来自于统计的数字,它是非虚构的。
比如说下面这段话:故宫,距今大概有597年,东西长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这里面有很多的数据,你可以查到,你可以自己丈量到,所以这是一个事实,它是可以被证明的。
而观点是每个人的感觉,很容易因人而异,而且在观点里面会常会出现“我觉得”或者是形容词,关键是形容词。
比如刚刚我们说到的“别人说”,故宫有什么可去的,破门、破窗、破房子。这个“破”字带有很强的个人观点,所以以后再听到某个人对一些事情的评论时,你要明确他说的是事实还是观点,不要盲从。
第二小方法是当你听到有人告诉你一些观点的时候,你一定要问自己六个问题。这个用英文总结就很简单,你要记住:who、what、where、when、why and how。
简单的说就是,
第一,究竟是谁在说?这个人是名人吗?是权威的人士吗?
第二,他说了什么?他说的是一个事实还是他的一个观点?他说话有没有事实的根据?
第三,他是在哪里说的?是偷偷跟别人私底下交流,还是在公共场合发表的言论?
第四,他是什么时候说的?是这个事情发生前,发生的时候,还是发生后?
第五,你要猜一猜,根据这些事实来推论一下,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你觉得他有意图吗?
第六,他是怎么说的?是平铺直叙,还是高亢激昂,是不是带有很浓烈很激烈的心情和态度?你能不能大概能够猜出来,理解出来?他采取的是笔头上的书写,还是口头上的随便聊聊?
所以在听到任何人跟你说任何事情的时候,大家脑子里应该有过这六个方面的问题。
举一个例子,就是我在故宫博物院里看展览的时候,听到有个人说的一句话,那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个展览是在延禧宫,展出了景德镇成化窑非常非常多的瓷器。这里展出的瓷器大多数是在成化窑周围被发现的、被销毁了的瓷器。旁边展出的瓷器是故宫博物院里收藏的一些精美的瓷器。那你就会发现,成化窑的瓷器当中有一部分是被销毁的,那被销毁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它烧制的时候有些错误?
比如说左边的这张图片,大家看一下这条青龙,一般的龙是五爪龙,对不对?有五个手指。那你看一下用红圈标明的这个爪一共有几个?这个地方显然是错误的,它有六爪。那个时候的龙,象征的是天子,所以出现了这个错误就赶快销毁了。但是你想过吗,除了销毁错误的,还有别的原因吗?
这个时候我发现在展馆有一个人带着工作牌,有很多记者在采访他。他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一个专家,工作牌上有他的名字。大家都在问:吕老师,你觉景德镇成化窑当中被销毁的瓷器,除了是因为烧制失误,比如说五爪变成了六爪,还有别的原因吗?然后他说翻过来看这一面,有可能它的印章上面出现了错误,比如说年号写错了。
如果是你,已经学过批判性思维的话,听到有人说年号写错了,你是应该是保持一种开放的、不偏激的、愿意去再验证的一种质疑的态度,你可以去看这个展览中是不是有落款印错了被销毁的瓷器。
第二,吕老师还谈到,其实除了烧制错误的这个瓷器以外,还有烧的非常非常精美的也被销毁了。
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那我们就去展览中去看。有没有像吕老师说到的烧制非常非常精美,同样被销毁的?这个时候一定要问问自己为什么?你要知道烧制瓷器也是很难的一个工时,费人工费物料。
大家想一想我把这个放在后面,我们可以去讨论一下。为什么烧得如此精美的瓷器依然会被销毁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读后感七步法
这里谈到,我们在培养自己批判性思维的时候,除了要区分事实和观点,还有当别人说明一种观点的时候,我们要问自己的六个问题。那除了听别人说,我们还可以看,阅读,大量的阅读。在大量的阅读以后,爸爸妈妈跟小朋友们可以在一起分别做这样的事情。读完一篇文章或者读了一段新闻以后,我可以有
七步法去分析这篇文章,哪七个方面呢?
第一,内容,这篇文章说了什么?
第二,目的,他的目的是什么?他达到了吗?
第三,观点,他的观点是什么?他主张什么?你觉得他有偏激吗?如果有,偏颇在哪里?
第四,事实,他举的是事实吗?他有事实去印证、补充说明他的观点吗?
第五,主张,他主要的概念是什么?主张什么?
第六,推断,他通过这些事实,包括自己的逻辑分析,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他给出这样的结论,你觉得他是怎样一种逻辑分析的推断法?
第七,意义,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个人来说有什么意义?所以我们通过这七步法,能够非常深入地了解一篇文章,了解它背后的逻辑,包括支撑这个逻辑的一些事实依据。所有东西都能梳理的非常清楚,然后我们可以以非常开明的态度,很开放地去分析它,不武断也不偏颇地得出自己的结论。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培养和训练批判性思维。我的做法是去逛博物馆,听人家讲,给人家讲或者跟大家一起讨论,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学习的方法。
不同的博物馆,带给大家的是一种不同的体验。在不同的展品当中,藏有很多很多精彩的问题,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你会发现有非常非常多的机会,可以培养和训练我们的批判性思维。
除了去博物馆以外,接下来我还要举几个在家里就能玩的游戏。
第一个游戏叫 I SPY,其实就是跟孩子坐在地板上,如果孩子还比较小的话,像我的女儿,我们就会一起坐在地板上去翻地板书。
因为地板书很大,它里面分很多场景,比如左边这幅图画谈的是西伯利亚,下你会看到都是雪的世界。当然它还要给你任务,它需要你很快速地去观察去寻找下面的人物或者是动物在大图当中的位置,你需要很快地把它们找出来。这就培养了我们很精准的观察能力和关注力,这个对于批判性思维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游戏是拼图游戏Puzzle,拼图可以在线下,也可以在线上,现在线上的拼图游戏也是非常非常有意思,除了有鲜艳的画面之外,还有有趣的声音,这种通关的感觉也让孩子们觉得非常有挑战性。
拼图游戏能训练孩子什么呢?能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逻辑推断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会通过事实依据,比如说哪一片的颜色图案,应该是在哪个区域上?通过这样的事实去支撑他的逻辑判断,从而推理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也跟我们所说的批判性思维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
第三个游戏是家里面都有的,常备的一个玩具,用Lego讲故事。因为在用乐高的时候,他们组装这样的场景,编造这样的一个故事,然后再把它讲出来,里面有非常多的谈到的事实还是观点,这个场景里面涉及到的推理是不是合乎逻辑。
包括这个故事整体的一个讲述的过程,他的态度是否是有开放性,都有很多这样相关锻炼的一个机会,所以说用乐高讲故事也能够帮助孩子来训练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第四个游戏是我特别喜欢的,小孩子自己也能玩,小孩子与小孩之间,小孩子与大人之间也是可以玩的,它叫Mystery Bags ,神秘的纸口袋。这是每一次去博物馆都可以玩的一个实操性的游戏,但是需要爸爸妈妈稍微辛苦一点。
去博物馆的时候,跟孩子们一起看到很多展品,喜欢的话就把它拍下来,拍完了以后要做好记录:事实,我们说的Fact,要记录这个展品的尺寸、颜色、结构、质地、年代、地域、以及观点Opinion,你的感受、你的观点。
回到家里把它打印出来,然后找到很多的纸口袋,每个纸口袋里面放一张你喜欢的照片,当抽到你的次序时,你就把纸口袋打开,然后告诉你的小朋友、小伙伴或是你的爸爸妈妈,描述一下里面照片上大概是什么样的事实,什么样的观点,然后让他们来猜你说到的究竟是共同看展里的哪一个展品。
这个游戏是非常实操的,能够很快地让孩子们将事实和观点区分清楚,包括可以训练他们自己做好记录,归类,以及他们的小组参与度,合作协作精神等等,是都能体现到和煅炼到的。
最后一个小游戏是由故宫博物院研发的一款免费APP游戏——《皇帝的一天》。
在ipad上可以下载到,非常非常好。为什么选择这个游戏,因为一般爸爸妈妈及其他人经常会说:你小皇帝当惯了,你这个脾气好小公主啊。
但是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保有一种质疑的态度,说像小皇帝,它的意思好像是蛮横不讲理,好吃懒做,很专制。但是小皇帝真实的一天是不是这样的?那么有一款这样的APP游戏,寓教于乐,帮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小皇帝的一天究竟是怎么过的?他的时间花在哪了?做了什么?
非常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古代的皇帝是很拼的。
早上很早就起来了,不给饭吃,要去体育运动,要去骑射。骑射完了也不给饭吃,饿着,需要进书房去早读,早读完以后终于有时间去吃早膳了,但是不给吃饱,只给七成饱。
吃完饭后他要上朝,上朝完终于可以休闲啦,终于有一点时间娱乐啦,下午的时候吃一顿饭,一天就两顿,也不管饱。然后马上就要睡觉了,因为第二天又要早起。
通过这个游戏爸妈应该会很开心,你会发现,你的小孩会发现当一个小皇帝也是很难的,非常非常拼,他们学很多很多的外语,不像现在只是学英文一门,那个时候、满文、汉文、英文、藏文,很多很多的语言。
这款APP是适合6岁到12岁的小朋友,但是我觉得成年人,包括我自己玩起来根本放不下手,只要我们把每一天玩这个游戏的时间卡好,也不会特别伤害我们的眼睛,在我们读书读累的时候调剂一下。
这款游戏是寓教于乐,它里面蕴含了200多个知识点,它可以让孩子爱不释手的进行角色扮演,可以拼图,猜灯谜等游戏元素,它通过不同的任务来了解皇帝的一天,特别拼,特别努力。他的衣食起居,办公学习,休闲娱乐都证明在那个年代当个皇帝也需要很拼的,所以现在更需要加倍的努力。
我们今天谈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由故宫开始来看看,我是怎么将故宫和批判性思维连上线的,然后我们解释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后来我们谈到了三个方面,批判性思维可以怎么样来培养,怎么样来训练。最后我们谈到了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好玩的游戏,包括看博物馆怎么样来开启我们的批判性思维之旅。
最后用一张这样的图片送给大家,我选的是卢浮宫,卢浮宫的馆长很早以前就说过:博物馆是公民责任的工具,它是批判精神的孵化器,它是品味的创造地,它保存着理解世界的钥匙,所以有时间请多跟爸爸妈妈走近博物馆。
若想重听本次分享活动,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 分享中收集到的问题解答 -
Q1:博物馆的每一件展品都有一段历时,想完全理解很难,您是怎么做的呢?
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经验,看展之前,我会了解这个展的主题是什么?把它相关的一些背景资料查出来,或者找到一些相关的纪录片、讲座、书或论文,我都会把它找出来,然后自己大面积、概括性地进行一个了解。
然后再走到细的项里面去看每一个展的展品,很多博物馆的展品都是有讲解的,它们有二维码可以扫到。如果扫不到的话,你可以去请专业的讲解员来跟你分享。因为在每一个展品的的背后都会有大段的历史,所以我建议大家先从大面积的历史着手,再到细小的部分。
心态一定要特别好。刚看展的时候,我真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看不懂。所以进博特馆的次数,第一一定要多,第二一定要勤,第三心态一定要好。将故宫作个例子,也不是去一次就可以的,需要多次的去,当你看到不同的书籍类似的介绍以后,跟不同的人聊,你会有新的所得。
你会发现,当你的一些知识点慢慢累积起来,最后你会发现用一条线索,就像把散落的珍珠全部串了起来,就像一条漂亮的珍珠项链,所以一定要等到那一天。
Q2:是不是因为气候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去的时候从陆地到印度回来的时候从海上丝绸之路回来?是不是因为西游记里面的主角是唐僧所以玄奘大法师更多人认识?
唐玄奘是不是因为有《西游记》所以他的名气特别大?对,确实是这样。
我们现在的孩子对唐僧也是非常熟悉的,很小的时候就看《西游记》。但是我们再问一问:那为什么当时吴承恩在写小说的时候,他要写唐玄奘,他不写法显?你想法显比唐玄奘早300年,是什么原因呢?
可以从好几个维度去看,首先我们来看看法显,他活的时间是在公元300多年的时候,是在东晋。唐玄奘是在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所以有看展的孩子们的答案就是朝代不一样,时间不一样。所以也许君王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有更多的记录让后人有所了解,可不可能是这样的原因呢?
那我们来看看法显和唐玄奘它本身的一个区别,法显去的时候已经68岁啦,回国的时候80岁了,即使带来了真经,他研究的时间应该没有唐玄奘多吧。唐玄奘壮年的时候就出行,回来以后在西安做了很多很多大量的研究翻译,是不是因为这个,唐僧的影响会更大呢?
再来做一个对比,当你看了很多的史书以后,你会发现法显在印度游学的时间比唐玄奘短10年,你还会发现法显在印度去游学的城市也比唐玄奘要少很多,那你会不会就这个事实来得出自己的一个推论?可不可能是他自己真的是在学识学问上没有唐玄奘那么有名?他时间也呆得少,去的地方也少,是不是没有唐玄奘在学问上更有造就呢?我们会有相关的很多这样的猜测。
孩子们在猜测为什么去西天取经一般走陆上丝绸之路去,从海上丝绸之路回来,我不知道小多的科学读物里有没有谈到关于大海,关于航行?大家想一想,故代的时候在海上航行是靠人力?是靠机械力?还是靠什么力才能在大海上面航行呢?那我们就想一想,如果不是靠人力去划船,那是靠什么让法显,让唐玄奘让这样的僧人能够坐着船抵达那么那么远的山东青州呢?
那我们想一想大概就能够解决你的疑问吧。我猜有些孩子们已经猜到了,不是靠人力,不是靠机械力,那就只能靠风喽。那就等风来,如果等风来的话,我们看一看在斯里兰卡这个地方的风,一般都是吹什么方向的风?这个风有可能会换方向吗?如果不会换方向的话,它是不是只能从一边吹到另外一边?是不是代表这个人的航线只能从一边到另外一边而不能够相反呢?我不知道这样有没有回答到我们孩子们的疑问。
- 小多资源共享 -
第一步:关注【小多童书(ID xiaoduoui)】微信公众号。
第二步:点击底部菜单【共享】,小多的共享资源,全在这里~~~~
-The End-
【16期分享】揪出食物中的“捣蛋鬼”
FRONT VISION
少年时
2017《少年时》第三辑(25-36)扫描以下二维码即可购买
一旦
年少的你
邂逅了《少年时》
也许
你会不再
甘于平视这个世界
把前沿科技讲清楚、把科学和人文相连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分享活动音频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