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美国新州,有所不一样的学校|记录两个学霸妈妈的选择

2017-03-30 邱岚、刘向群 小多童书




学校校舍|绘者Alice(Sandra家的老二)


主讲人|邱岚、刘向群
笔录整理|杨萨萨


这是小多童书的原创文章,来自小多读者群的第18次分享内容,欢迎朋友圈转发分享,未经小多童书(ID xiaoduoui)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感谢小多读者群宇妈、丹阳妈、念北爸、睿睿妈、小米妈对文字整理的帮助。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Angela)和Sandra很荣幸有机会在小多群里,与大家分享我们两家五个孩子过去九年在一个特别的学校的成长经历。



我先讲一下今天的讲座流程。我们先对学校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我和Sandra分别分享我们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和孩子在期间成长的起起落落;之后,我们分别介绍这个学校的三个班级,孩子在幼年、童年、青少年这三个阶段成长特点和教学特点;最后,我们总结给大家一个可以借鉴的东西。


The New School 介绍

The New School官网




上面这张照片是Sandra的老二Alice毕业时画的一幅画,是学校的校舍。大家看这个学校的校舍就像一个大家庭的房子,它确实是这样子。学校一共有50个学生左右,从学前班到八年级,共九个年级,分成三个班级。




这张照片是一次全体学生和老师在校舍前的操场上聚集的照片。九个年级,分成三个班,从学前班到二年级是小班,三年级到五年级是中班,六年级到八年级是高班。每个班级大概有15到19个学生,有一位主要老师和一位辅助老师。


学校每天早上9:20上学,下午15:20放学。非常人性化的管理,中午有一小时午饭时间,上午点心时间有半个小时,15:20放学的时候,孩子还可以在操场上玩20分钟。




这张照片是大班的教室,大家可以看到教室是一个非常舒适放松的环境,孩子们经常会坐在沙发上,一起分享他们的project,他们一起做的项目和各自的作文,与老师讨论。




这个是学校的图书馆,位于小班和中班之间。图片是我们老二当年带爸爸参观学校,在分享她做的project。这个图书馆有多年来老师和家长们收藏的书,它的好处是任何时候孩子都可以去图书馆拿书来看,也可以借回家,比一般的学校要灵活很多。


学校旁边是一个小公园,大家可以经常在一起做体育活动,做游戏,孩子在这里面学到每种游戏各种各样的玩法。





上面两张照片是学校的院子,留出很多地方可以让孩子种他们喜欢的蔬菜、水果和花草,还有一些简单的游戏设备。




这张照片是鞋架和照片墙,孩子一进到学校就会把鞋子放到鞋架上,鞋架上面摆着很多照片,是这个学校最初二十五年毕业生的照片。孩子们在学校里都是穿着袜子,光着脚,随便走来走去。图书馆有一些架子,有些孩子会爬到架子上面,在上面讨论问题,读书。



我们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


我(Angela)当时是怎么知道这个学校的呢?是通过孩子当年去的一个幼儿园叫A Child's Place。这个幼儿园非常好,它的教育理念和New School也非常相近。当年的校长和他的办公室主任,还有我们喜爱的老师,他们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New School上学。我见到这些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是成年人,大概都三十多岁。我跟他们有几次接触,非常喜欢他们待人接物的方式,尤其是跟你说话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都在你的身上,与你分享。


我看到这个学校毕业生的状况,当时就非常有好感,而且知道这个学校是一个让孩子乐学,爱上学习的地方。它是没有作业,没有考试的,有的是合作、互补和互相的了解、接纳。我跟我的好朋友Sandra就分享过这个学校,在08年的时候,她的老大在公立学校碰到一些事情,促使她考虑送女儿上这所不一样的学校。


下面我就把话筒交给Sandra。


大家好,谢谢Angela!我在听Angela讲,又看到这些照片,我们昨天就在一起整理这些照片,准备今天的分享,就觉得好像又回到了2008年的时候。


我跟Angela是好朋友,20多年了。我们在没有小孩的时候,谈的都是工作。我们俩在同组、同专业,而且做的是同一个项目,这些项目都是技术上非常领先,非常创新的。我们两个没有孩子的中国女性在一大堆老外的圈子里工作,忙得乐此不疲,整天都在那里工作,加班,整天商量事,非常happy。


等到有小孩的时候,我立刻就进入到做妈妈的状态中,跟她说的都是孩子。到后来,她也有了孩子,所以我们一共有五个孩子,几乎是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两个妈妈全都共同商量,这五个孩子几乎是我们一块儿带起来的。



求学过程中的起起落落


Sandra家入学经历


当时我的大女儿就遇到了很多问题。我和Angela都是很爱读书的人,我们先生也都是很爱读书的人,我父母、我公婆都是在大学读完书就留校做了一辈子大学老师的人。所以我一贯的观念就是孩子应该好好读书,将来上个好学校,然后找个好工作,认真做事,就应该是这样。


其实在工作上,我们两个无知无畏的人到后来也都遇到很多障碍,你会发现不止是认真工作,不止是加班,对很多事情开始有一些新的思考。当我们有了孩子以后,也把这些思考带到教育孩子的身上了。


我自己在小孩子三四岁时开始跟朋友一起创业,所以人家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真正走到一个从螺丝钉到开始要自己经营,开始要开启别人的能动性,真正想把一件事情做起来的时候,才突然发现,其实除了刻苦用功,要求孩子读好书以外,还有很多很多的软技术,软实力,不完全是各种才艺班,各种严格要求就能达到的,当时就蛮困惑的。


我的小孩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让她上各种才艺班,可是这种时候,我发现她开始有一种极大的焦虑,我自己也很有焦虑,好学生都是很有焦虑的,那时候我自己也经历了很多忧郁和着急这些事情。


孩子在公立学校也遇到状况,她是一个蛮聪明的孩子,可是从小有焦虑的问题。有时得个B或C,她既不是尖子生,也不是很落后的学生,处在中间,在学校很老实,焦虑都放在心里边,不被老师重视,处在一种被忽略的状态,但是我又明显地感到这个学校对她是很有压力,那时我跟Angela讲起的时候,眼泪都会掉下来,就是怎么办呀,怎么办呀。


忽然Angela就想到这所学校,那咱们为什么不当个吃螃蟹的?我们也去看看这个学校。这个学校里没有中国人,都是老外,都是这种放羊的教法,但是我们还是决定要去看看,因为总觉得公立学校当时对我孩子不合适。


Sandra的大女儿Eileen Huang是少年时No.16《3D打印》封三人物,美国国家诗人,少年时欣赏的人物是打破传统思维,走出自己的路,并且可以帮助别人的少年。


我们是2008年夏天就去看了这个校舍,当时是暑假,孩子们不在。我们看到的都是小小的楼,院子里体育设施也很简单,老师进来的时候手里抱着一捆菜,我们看着很想来,但是也没敢来。


到了10月份,孩子三年级的两个月以后发生了很多事情,我觉得一定要过来看看。那时候就带着孩子过来试读了一个星期,试读之后我就义无反顾地把她们转过来了,当时想到的是这个学校没有考试,没有作业,这样孩子的焦虑就会大大减轻。心里想的是她焦虑减轻了,就会焕发积极性,我们再严格要求一点,她可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就可以像一朵小花一样盛开了。当时是有换一种方法,再继续好好抓紧这样一种想法。


转过来之后就明显觉得不太一样了,因为真的是也不考试,也没有教学,也没有教案,什么都没有,整天看着她们在里面玩。可是我的两个孩子转学之后也没有玩得很开心,她们也觉得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她们好像也无所适从。


我和我先生在孩子上了几个月之后,就开始第一次打退堂鼓,就觉得这好像不太对,孩子原来会小九九,现在也不会了。我的女儿从小就很会写作,我们以为到这放松了,她会整天趴在那写作。我们当时觉得咱们先写作,以后再做数学也没什么不行,我们在放羊的宽松环境中分别把数学语文什么都做上去。


可是结果是她在中班,也不写作,偶尔写一点,给我们看,写的是这个学校多么不负责任,老师都蒙事的,也没有教案,她写个讽刺剧,我也不敢给老师看,就藏起来放在我车窗的门上,到后来我就一直留着,孩子义愤填膺的觉得老师都混事的。


到第一年快结束时,决定孩子还要不要读,我真的有点觉得不能读了,可是孩子放了一年羊,公立学校课也跟不上了,也回不去了。所以我和我先生就总结,不管怎样她现在不大发脾气了,焦虑也减轻了,要不我们就无可奈何再试一年,所以我们就把第一次要退学的退堂鼓就拿掉了,交了钱,继续读第二年。


第二年快要结束的时候,孩子还是也没有写作,数学也乱七八糟的,原来写得比较很漂亮的字也开始放松到写得很难看了。


我们又打退堂鼓了,这时候公立学校就更回不去了。那我们就跟学校老师商量,学校老师把我们女儿叫到一边,女儿写了学校的几十条罪状,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结果老师把孩子写下来的东西一条条复印下来,发给所有的老师和辅助教学的助教,说“你给我们几天时间,看我们有没有改进,改一条你打一条√。”


这时我们就觉得这个学校还不错,我们看到孩子居然可以跟校长提这么多建议,这不满意那不满意,校长居然都配合,我们觉得沟通的渠道很畅通,所以就决定再留下来一年。


因为当时孩子该上五年级,还是中班,可是个子很高,我们就跟学校老师说可不可以让她直接上六年级,因为我们发现高班(older class)老师特别好,孩子好像都在读书。我们觉得让她去试一试也很好啊。


结果她们老师跟我们提了条件说,“你如果愿意高班读四年,那我们就可以让孩子读高班,因为我们学校是不支持孩子跳级的。”这样我们就把孩子放到了高班。


孩子一进高班后,我们就非常惊喜地发现,她在高班跟这些比大好多的孩子在一起产生了极大的乐趣。她几个月就把五年级、六年级的数学全补上了,然后很快把七年级的数学也做了一大半,这样她就可以跟七年级的孩子一起学习了。这个时候我们在这个放羊学校与老师的互动给了孩子广阔的天地,这些东西就发挥出来了。


我跟Angela说,“这个学校真挺好的,熬了两年,小花终于要开了,我们孩子的能动性终于给发挥出来了。”我就一直开始讲这个学校怎么给孩子带来了第二个春天,我这个trouble maker,很麻烦的孩子,怎么开始找到她自己。


现在我就把时间交给Angela,讲讲她为什么来这个学校。


Angela家入学经历


当时是2012年,我们老大的作业和考试突然一下子增多了,我注意到孩子的焦虑也随之增加了。


她晚上睡觉时会担心第二天的作业;妈妈有没有都签字,有没有漏掉?因为这个老师会批评。考试她会担心有没有考满分?这让我觉得我当年在应试教育出来的一些负面的东西说不定在她身上也会重复出现。

 

我知道很多家长现在是在中国,我们都知道应试教育一些负面的事,会形成孩子为考试而学习的习惯,还有就是依赖外界的肯定和衡量,缺乏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在做事情的时候,喜欢做老师定义的框框里面,希望这样做得好就可以得满分,而不是可以扩展的、非常有挑战自己的精神,这是我当时看到孩子的状况。我的第一个孩子是看书、照书养的,我知道长期的压力对孩子是不好的。


我一开始知道new school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这个学校,但是先生觉得这不是一个主流的学校,不放心,先去了另外一所私立学校。


这三年当中,对面的好友Sandra家两个孩子在New school有了一个非常让人喜悦的转变,之间又有几个其他几个家庭,我们当时孩子在幼儿园是在一起长大的,她们在New school也经历了三四年,看到他们这些孩子在里面乐学的过程,而且都慢慢找到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喜爱的东西。我们就跟学校商量,把女儿在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时候转过来。


那接下去请Sandra讲一下小班的特征。因为她的两个孩子老二和老三都分别经过小班的这个学习。



这所学校对幼年/少年/青少年的教育特色


小班(K-2年级)——发现自己和接纳自己

by Sandra


前面说到读万卷书不如阅人无数,其实我在创业的过程中,就不断地感受到软实力的问题,觉得为什么得A的学生经常给得C的学生打工。我现在才知道,慢慢才想通,实际上并不是说智力的区别,而是得A的学生用了无数的努力去避免犯错,避免出错误,所以不敢尝试,凡事求稳。而得C的学生呢,他已经出过很多错了,他一直在错误中打滚了,有很多东西真的不是用我们眼睛看到的就可以衡量将来孩子是否幸福。


我的二女儿在小班的时候,我觉得是乱七八糟稀里糊涂长大了。当时我的心思都在大女儿身上,她比较麻烦嘛,可是隔了四年我小女儿也长大了,她不到五岁就开始上学,一直在这里上,就没上过别的学校,她在小班让我看到了小班对我们孩子有什么好处,我们总结了几条。



 第一个,小班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其实无外乎阅人无数。将来在社会上的软实力,无外乎你怎么跟自己相处,怎么跟别人相处,怎么看待我们和世界,怎么能够看待现在和未来。


那么他们在和自己相处的时候,第一就得特别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真的不是父母夸奖说说你好棒,你好棒,你数学好棒,你又得了第一,真的不是这些外在的夸奖。而是她自己在和小朋友相处中,能够慢慢发现自己是什么人,能够表达出来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个性,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非常勇于表达。而且她能够在和大孩子、小孩子的交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她在人群中是什么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学习接纳信息、接纳别人。她发现可能我是一个瘸腿的,可能是个瞎眼的,我可能长得漂亮,可能语言伶俐,她会很正常的接纳自己的优点和弱点,也很正常的接纳别人的优点和弱点,这种东西就是一个非常舒适的环境长大的。


 

上面这张图是小班的一个教学环节,后面是他们的小书架,书架上放着每个人的铅笔盒等文具。旁边有一个小衣橱,衣橱里挂着各种戏剧性的衣服。孩子们一来呢,先把自己当作亚力山大,当作王后,把自己打扮起来,你看这里面还有几个小孩穿着他们的道具,他们每天看着道具跑来跑去,一起争、一起吵、一起玩,也没有固定的数学语文,很多时间都是老师给他们讲故事。然后他们一块做数学,做语文,有的小孩1+1就会了,有的小孩到二年级还不会,他们就一个教一个。


 

这张图是中间的老师教他们做瑜伽。其实也没什么瑜伽,就是趴在那里,我小女儿经常跟我说,妈妈咱们做一些冥想吧,我说怎么做冥想,她说你就安静下来闭上眼趴在地上,她就在那里冥想。


他们都通过这些小小的事情来认识自己。他们每天都有大量的时间在院子里玩,你吵了我,我吵了你,一会儿告状,一会儿又怎么样,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就是自由地徜徉在这种人际关系里玩、学习,在玩中也有人际关系,在学里也有人际关系,学里有玩,玩里也有学,几乎就是自由自在的、奔奔跑跑的这样一整天。


他们做的所有项目也都是这种,他们从小就做项目。他们曾经一个老师家的后院很好玩,他们老师就每个星期三带他们去他家后院看鸟。小孩从小就写了很多关于鸟的书,他们做的这些项目都没有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都是敞开式的。他们很小就剪了很多鸟的照片,堆在一块做了一本鸟书,关于鸟的栖息状况都是在google上面找到的,母鸟什么样,公鸟什么样的,生活习性都写出来,每个孩子选一种鸟写,所以谁的鸟也不比谁的鸟好,他们后来还做一个项目就是每人找一个小动物。


我记得我女儿就跟另外一个小孩经常竞争,那个小孩研究的是刺猬,我女儿就跟我说:“妈妈,我们找一个吃刺猬的吧。”那么我们找了半天,找了一个金鹰,研究了研究金鹰也不吃刺猬。就是很有意思,看到他们很多故事。那个研究刺猬的就研究了一大堆刺猬的形态,我们女儿就研究了一大堆金鹰的形态,结果谁也没吃谁,他们一起写了一本书《动物全书》,是他们班十几个小朋友一起写的。


孩子的天性都在自然而然中,在喜欢竞争中,在愿意合作中展现着,每个人展现的都很好,这种好不仅被老师家长用欣喜的眼光接受,而且小朋友之间,有的是刺猬,有的是金鹰,也都接受,孩子就这样在一种接受和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在认识接纳别人的过程中就进入到中班。



中班(3-5年级)了解和接纳他人

by Angela



我的两个孩子相差只有一岁,转到这个学校后,一个读三年级,一个读四年级,都在中班。


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不适应,尤其前半年,老大会经常回来抱怨,说学校什么也不教。


她在其他的私立学校待过三年,她觉得学习就是要学扎扎实实的数学、词汇、语文、作文等,中班的老师有时候会花几个小时跟大家讨论怎样面对和化解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她认为是浪费时间。


三到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和其他孩子之间会有一些冲突,老师会让孩子在调解冲突的过程中,学会怎样聆听接纳他人的看法和意见,然后通过合作项目达到一个合作共赢的目的。


 

在中班也会有很多跟小班和高班互动的活动,他们每两年有一个全校的话剧演出,老师提供剧本,也有很多时候是高班参与写剧本,每个孩子自己选择在剧中演什么角色,互相商量,会有很多跟不同年级孩子一起活动的机会。


这个学校还有比较好的一点是一个班级有三个年级,这三个年级里,刚入学的低年级你是跟随者,你会看到比你大一两岁的哥哥姐姐怎样做事情,怎样带领大家,等你到了高年级就知道怎样带领低年级,在自然当中就学会了怎样带领别人。


 

这张照片是当年老二在中班的最高年级——五年级做的一个项目。五年是这个班的毕业年级,每个孩子需要选择自己的一个项目,我的二女儿非常喜欢动手,她选择的就是教大家织毛衣,照片里是她教一个男同学织毛衣。这个过程中她就要学会当你教授一个东西的时候,对不同的人可能要用不同的方式,要有耐心,要学会怎么样跟别人解释。


在中班,老大经历了两年,老二经历了三年。开始,老大经常抱怨,回来经常讲一些负面的事情,讲到别人的缺点,比如有时吃中饭一个男孩子突然就躺在了饭桌上,有的时候在讲事情时,有的孩子会比较闹。这些是开始的状况,后来我就没再发现,她在中班这两年,慢慢的在描述别人和学校的事情时,用正面的、欣赏的、夸奖的语气和态度就多了起来。


我两个孩子各自的特点有所不同,老大的逻辑思维比较强,对数学领悟力快一些,在一般的学校里,我想她应该每次数学考试都考的不错,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在这个学校,虽然没有考试,但同学之间大家都知道数学方面,谁相对强,谁相对弱,她就会去帮助别人,帮助其他的同学,甚至帮助小班的同学,这个班级就变成每个孩子用他的长项为这个小集体贡献力量。


老二数学比姐姐差一截,她的数学做的比姐姐程度低也慢,但这都不成为老师和同学判断她不够聪明的原因。她比较富有想象力,在画画、创新上面比较有她自己的特长,在学校里面有她共同的合作项目时,她在这方面就发挥的很多。


姐姐也从最初在别的学校,可能在心底上会有些认为妹妹怎么数学那么差,后来到了这个学校她开始对妹妹的欣赏更多一些。


回来会跟我说,妹妹虽然数学不是很厉害,但是她做什么项目都很有创新,画画非常认真,同学都很羡慕她。所以我觉得在这个宽松、接纳的舒适环境里,每个孩子都可以舒适的做自己,敢于做自己。我觉得这是中班,老师和同学给他们营造出来的环境所形成的。



高班(6-8年级)自我管理,收获乐学和擅学

by Sandra



我一直在想,其实小孩子就像一个树,他是天然往上长的,只不过小的时候,你不知道他是杨树还是柳树,他跟父母这棵松树可能不大一样,很不幸的是他不都是松树。你不知道的时候,你让杨树的枝拼命地往下长,或者柳树的枝拼命往上长,都非常难,可是他是什么树呢?你得从小允许他自由生长才行。不然一开始可能长的有点像你想要的那棵树,那长来长去就不是那个样子了。


所以整个带孩子的过程中要咬着牙等待,要静等花开,我觉得高班基本就是花开的季节。


大女儿自从到了高班,为了要跟七年级、八年级的女孩子一起玩,她的自我管理、能动性急剧上升,又开始写作了,急急忙忙地把五六七年级的数学都学完了。跟几个女孩子觉得学校的纪律太乱,这么好的老师,他们要帮助老师维持秩序,他们就组织了一个小小的秩序维持小组,所以她就跟着几个大孩子在高班茁壮成长。


 

这张照片是一次毕业生之夜,每年的二月份,学校都有一个晚上,毕业生谁愿意回来就回来吃晚餐。吃完晚餐之后毕业生就坐成一排,下面坐的都是家长,还有些新来看学校的人,自由提问,家长提问,孩子回答。这些问题主要就是,你在这放羊放到13、14岁,高中适应吗?功课难吗?将来想干什么?想读什么大学?孩子侃侃而谈,他们谈到高中正面的负面的董事,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谈到的高中都还蛮好玩的,功课也能应付。


我们曾经带了一个好友去参加毕业生之夜,她是教育工作者,曾经在纽约看了五十多所学校,的小孩才两岁,说到底教育应该怎么做?是一个非常认真,思维很开放的人,去听了以后说:今天真是太高兴了,看见孩子们个个都好的不得了,而且个个好的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个性。孩子们遇到逆境也没有抱怨,没有想着放弃,而是从容的面对,我真的觉得好。


 

上面这张图是他们在 New York Trip,他们长途跋涉,带着饭盒,中间吃完三明治,老师给他们一个40分钟的Down Time,他们就在这儿躺躺玩玩,在中央公园或躺或站或爬山的,在那儿放松一下。


 

他们从来不把孩子弄得太忙太累,所以你看他们躺的时候,这个卡在那个头上,那个坐在这个身上,简直就像兄弟姐妹一般。这个学校很有意思,他们孩子从来不谈恋爱,因为他们谈恋爱就像是跟自己的表姐妹谈恋爱似的,他们就特别不舒服,他们平时都是搂着抱着掐着,但是他们都不谈恋爱的。


 

这张图是他们有一次在纽约,看一个凤凰的展览,回来以后,孩子们就用回收的废料做了一个凤凰。这个凤凰的肚子上全是旧的CD,所有的东西都是废料编制的,头上是个盒子,你要站在它下面,那风很大,跟人那么大,高高的吊在他们学校的房顶,下面那个是他们的老师,这个凤凰真的很漂亮,而且是孩子们一样一样的把这些组合起来的,非常的有创新。


孩子们在中班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共赢,他们在高班学会谁也不嫌弃谁,他们任何事儿都是这样的,你如果提出的建议,你就负责实行,你觉得哪里不好,你就负责改善,他们的高班不断带动小班。

 

 


这两张图,是他们一起在做BoatDay,他们每年一个航海日。这就是一个孩子说,咱们应该走到大自然中去,于是他们就定了一个航海日。他们用废塑料做成一只船,全校组成4-5个Team,每个团队都有大班、中班、小班,扎成一个船去海里放航,真的穿着救生衣下去,老师们都站在水里,帮他们扶着船,全部都是孩子们一起做自己的项目。


 

这个是孩子们的毕业典礼,老师正在给我的二女儿丽丽穿毕业袍,这个毕业袍是她的老师走乡串户在纽约搜罗来的,几块钱买了一个印满中文字的袍,然后老师就会把家长叫去,一块儿来想,孩子在学校里最有纪念的都有什么事,她喜欢莎士比亚,她曾经做过一个中国新年的讲座,她喜欢弹琴,就把这些点点滴滴用一些小的事物纪念下来,然后我和老师就准备了叮叮当当一大堆小事物,一针一线把它缝到袍子上,她在纽约的trip,她在纽约都出过什么洋相,所以当孩子穿上这个毕业袍子的时候,真的是饱含热泪,因为这上面挂的叮叮当当的东西,都是她在这个学校点滴的记忆,由老师亲自给她穿上。


我知道,在走出舒适圈这方面,Angela特别有感想,现在把话筒交给她,让她讲讲孩子在高班的情况。


今年正好是我们大女儿从高班毕业,在高班经历了3年。我(Angela)的大女儿相对是个中规中矩的,希望什么事情都做到最好,比较要强的一个孩子。我们每年都有一个一对一的家长会,针对每个孩子,老师和家长有45分钟的对话,他们会给出对这个孩子的一些认识和建议,老师会跟我们分享说我们老大非常聪慧,想要把事情做好,但比较喜欢老师来定义她的project,她的项目,会容易呆在她比较舒适的一个范围,做事情有时候会缺乏挑战性。


相反,老二,在数学方面没有姐姐那么出色,但在写作文,在做project上,会更充满创新,会更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更愿意挑战自己。所以我们真的觉得因为老师会跟孩子在一起三年,尤其是在学校里老师会跟其他老师交流各个孩子的特色,所以他们会针对孩子的特点,来相应安排他们在项目上的角色。两年多来,我觉得我的大女儿在走出舒适圈方面真的有很大成长。


Sandra的老大和我的大女儿在高班的时候,分别拿出了一个学期的时间,这两个孩子自己要求去中国留学一个学期。今年,我刚刚从中国回来,是把孩子带到大连,我们成长的地方,在那里读初二。她在那里适应的非常好,我们非常开心的看到她因为New School带给她的一些转变,让她更容易跟别人寻求帮助,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挑战自己。




自我、自信 、自在、自如

by Sandra


我们提到希望孩子们从自在,自信,一直到自如这样一个过程,小班他们发现自己,开始找到自我。


第一个是自我。自我,关键就是,我就是我,你就是你,我有我的好,你有你的好,待人如己,接纳自己和接纳别人。我觉得这是人生一个很重要的软实力,而且这种软实力在幼儿的时候,他自然而然,见怪不怪,如果到了40岁才能接纳和自己不同的人,真的是非常难。我们大部分人是结婚了,碰到另一位和自己不同的人,才开始努力培养这个,而他们在小小的时候就养成了。


第二个是自信。他们在中班就会开始有些自信,他们不断的动手,不断的做事儿,不断的做项目,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绝对不是说,我比你强。自信是对事儿的,而不是对人的,比如说我数学很好,我很喜欢数学,那你在一个小学校里数学很好,你将来在一个科技大学,你碰到很多比你好的人,你会很开心的说,这么多人像我一样数学这么好。反而,如果我的自信是我的数学比你好,我总是第一,你总是不如我,那等你到了很厉害的学校,别人比你强了,你的自信会不会变成自卑了?所以,自信是我能够做事儿,而不是我比他人好。就在孩子中班,不断的在他遇到矛盾,跟别人一起玩,玩着玩着又打架了,打架了就有你的观点和我的观点,然后他慢慢的就知道了。


第三个是自在。我们就经常讲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实他当时的处境不怎么好,你如果从俗世的观点来说,一事无成,都老年了。可是他自己很自在,对于当时的情况,他很感恩,自己的人生经历,他对过去和现在的状况都很满意,心理是满怀感激,这样的状态我们觉得是很自在,自己和世界的关系,给和得的关系,你觉得很舒服。


更高的一个关系是自如。我和Angela都很喜欢这个词叫Self-efficacy就是说自己和自己的内在信仰的一种关系,也无所谓宗教信仰,就是你自己开始坚信你自己的一些价值观,这样面对未来,你可以凭着内心的坚实,可以非常无畏的迈向前方,你不知道你的未来会面对什么,好像走进一个黑森林,会出现什么一个妖魔鬼怪,你不知道,但你非常知道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以不变应万变,用你内心的自我,自信和自在,对待社会,对待人,和对待世界,所以你对未来是充满盼望的,你知道说不管遇见什么,我可以,这就是最高境界的一种自如。




给家长的一些建议

by Angela


从我们的分享和多年经验来讲,我们总结了几条家长可以借鉴的。


首先我觉得是态度,我们家长有我们的责任,但是我们的责任不是当老师,而是做榜样,是言传身教。如果我们当自己是老师,那我们就是越位,但是如果我们不言传身教,就是做家长的失职。


我们总结了几个方面,我们家长可以做的。


一个是提供好的家庭环境,从态度,对事、对人的态度,接人待物的习惯,和碰到挑战你用的资源。在学习环境上,家长是不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人,是不是一个乐学的人,是不是一个成长态度的人。在健康环境上面,我这里想提到国家地理杂志,在2012年1月,通过对双胞胎的研究,来解释是基因的还是后天环境影响的文章。其中讲到有第三个因素影响我们人成为我们现在的这个样子。你的基因是定的,但是每个基因的显现,是强是弱是可以改变的,这个改变很大的因素是你的身心健康,是你的营养和你的压力的多少。所以,家长这方面要特别注意,做一个身心健康的榜样,提供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还有就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在对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


第二个方面就是营造一个好的外在空间,经常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拥抱一些不同的人情事理,包括对不同观点和相反观点的人的态度,自己在碰到瓶颈时的态度,成长的心态。这样从应试教育里,比较关注自我转到一个自然包容发展,对自己和对他人有发展的眼光。其实孩子需要很多free time,就是和其他孩子一起无目的玩,不是在大人的看护下这样自由自在玩的时间。


还有一个我和Sandra有共同的成长的是,带着孩子一起追求精神上的信仰,我们有主心骨的时候,在处理跟孩子的关系,在他们碰到事情的时候,因为我们作为基督徒,理想的是爱人如己,以这个大方向来把握,做对的事情,这样孩子就有道可循。


我和Sandra很有体会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在孩子成长当中,可以帮孩子建立一个好的朋友圈,让他们跟很多孩子,尤其是和他们有互补的,品性很好的孩子做朋友。帮孩子建立他们和其他长辈的一些关系,这些都是细水长流。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反叛期的时候,他们的朋友,和其他长辈对他的影响,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多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主,做选择,负责。


我在结束前分享一篇丹尼尔·戈尔曼的讲座,他是情商之父,我们都知道情商的重要性。他之前的一个讲座就是说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人不能爱的更多一些?最终他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也解释说当我们作为人,如果大部分时间如果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都在我们的个人成就上面,我们的时间都被很多以我为主的事情占掉的话,孩子在学校里一天的学习、考试和他们的课外活动都是以我为中心的,以他自己的收获为中心的,这样子他很少有机会去注意别人,当你注意力不在别人身上的时候,你就很难了解、看到别人的需求,即使你看到别人的需求,因为你不了解对方,实际上很难用合适对方的方式来帮助他解决他的需求。


非常感谢小多给我们这个机会,今后的这几天如果有更多的问题,可以在群里面,我和Sandra也为大家解释、回答一些问题,分享我们的一些感受。



若想重听本次分享活动,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分享中收集到的问题解答



1、老师是如何疏导冲突的?Bullying (恃强欺弱的行为)就不存在了吗?


Sandra:这个是存在的,但基本上非常少,只有在很个别的情况下Bullying才继续。像小班,我的女儿,他们曾有一个小女孩,一生气就拿着铅笔戳到另一个小女孩的腿上,把她扎破了一点。但这两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将脾气、Bullying都开始有控制,又好了。


我大女儿曾经碰到一个男孩子,太奇特了,他们家也太奇特了,一直到毕业,他是这个学校这么多年来唯一一个没有真正毕业的孩子。非常严重,包括大男孩把我女儿推倒在雪地里等等,这个老师也都Handle。


当时我女儿已经13岁了,他俩打的一塌糊涂。我选择基本上还是旁观吧。学校肯定是有保护,不会让孩子受到真正的伤害。孩子情绪上受到的这种激愤呢,我一般跟她说(这个小孩叫Mike),你这么早在生活中就遇到了一个Mike,也许是你的福气,因为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人,但这种情况非常少。


Angela:这个方面我来补充两点。一个是之前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他们的校长就给我分享一篇文章,是日本做的一个研究:当孩子在长期的压力下,欺负人的状况就会多。孩子在无力挣脱这个压力的情况下,无法在家里对长辈和在学校对老师说NO的时候,他要被动接受压力的时候,就会把一些内心的不满和愤怒,发泄在他的同伴、同学身上。NEW SCHOOL这样宽松、互相接纳的环境里面,不会的。


2、请问这个学校在哪个州,什么名字?只针对美国的国籍的孩子吗?学校的学费是多少?


这个学校在新泽西州的Middle Town,只要在这个州里住的孩子,他都接收,没有对国籍的要求。


学费上,这个学校相对于一般的私立学校要便宜很多,因为它是non-profit,非盈利学校。它的宗旨是让很多孩子有机会上这样的学校。它的学费是第一个孩子是一万二;第二个孩子是8千多,我的两个孩子大概加起来是2万1,它鼓励家庭把几个兄弟姐妹都放在这个学校里。


而且我们非常喜欢这个学校的是它的diversity,他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收入阶层。它之所以有一些收入相对不高的家庭进入这个学校,是因为它提供助学金。我们觉得可能有一半的家庭得到或多或少的助学金,有的相对困难一些的家庭,几乎要全免学费,家长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学校打扫、做事情来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


3、如果家离学校很远,校车都可以接送吗?


接送的问题,我们这个学校,我知道的家庭最远可能快一个小时车程,Sandra当初她们家离这学校是半个小时,她就上班的时候把孩子带到学校,孩子放学了她就把孩子带到附近的书店,孩子在那里看两个小时的书,她在书店里上网工作,到下班时间再一块儿回家。也养成了她家两孩子爱看书、博览群书的习惯。远的家庭,有的家庭会Carpool,就是大家分享车程,还有就是放学的时候,可能把孩子先放在哪个其他的家庭里面先玩。


4、孩子们从高中开始就进入普通高中,进入应试环境,他们都能应付吗?


有家长问到这个学校没有考试、没有作业,那孩子到了高中是否会适应应试的环境?非常好的问题。因为我们当时也有这个担心,但是看了这么多年毕业生的状况,他们回到学校的分享,这里的孩子他们能动性很强,去找资源的能力很强。


到了高中,因为一直没有考试、作业,反而他觉的考试是个蛮新鲜的事情,他们都会认真对待。因为他们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习惯已经养成,他们面对新的挑战时,不是往后退缩,这样的精神让他们去主动的寻求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把自己放在新的环境里,融入开放性的心态,对待新的挑战,这样让很多我看到的这些毕业生,在高中里面转换的非常好。


5、这样一个学校出来的孩子,他们如何准备适应大环境和社会的?


其实我们想一下,我们自己工作生活的环境,其实是没有像SAT,每年的期中期末考试,用考试来衡量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当时我们在AT&T(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工作时,Sandra还说,如果考试,中国人肯定考第一、第二,前5名都是我们中国人,要升迁也都是。问题是在工作中没有考试,工作中有的是怎样面对公司的目标,把它落实到你自己的目标和小组的目标。当有项目的时候,你怎样定位自己,怎样主动的去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这些正是这个学校提供的,从小时候,6岁就开始提供这样的一个环境,没有人为的用分数来衡量谁好谁坏,在做事情、在合作中学会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接纳别人的不同,寻求双赢,这样共赢的过程融入到他们的从小的学业和习惯里的。


6、有一个家长问到这个学费,两个孩子大概2万1,是多久?


它是一个学年,9个月的学费,这里的学费是一年一年算的。


7、可以谈谈学校有什么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呢?或者如果你们可以重来做的不同的地方呢?


我们两家5个孩子在这所学校大概9年的时间,中间我们或多或少会对这个学校,这里有些不满意,那里不满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他衷心的接纳孩子,让孩子接纳自己、接纳别人。孩子有自己成长的轨迹和快慢,在不同的方面有自己的特长、互相互补,这个根本的东西是我们最珍惜的,好像是遮了很多其它的不足。


Sandra提到的我们的好朋友,她是一个教育者,看了这个学校,几次跟家长交谈,又看到毕业生,就形容这个学校和一般学校的区别:因为自己工作,带实习老师,看过的学校有五六十座,说大部分的公立、私立学校就好比是坐汽车、坐轮船、坐飞机、坐火车这样的区别,大同小异,是不同的运输工具;这个学校她说好比是一个火箭,可以把孩子带入一个其他的运输工具没法带到的高度。这个高度指的不是孩子上名校的概率会增加,而是这个孩子在跟别人相处的关系上,对自己的认知上,在终身学习的态度上,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上,碰到困难、挑战的认知上,这上面可以给孩子一个非常高的平台,一个高度。


我和Sandra都是理工科出身,也从小是一路的学霸,我们如果要看这个学校在理工科方面,比如数学,我们觉得会有很多的不足。


他们的教材非常的弱,孩子的运算不够多,不够扎实,但这些反而给了孩子一个能动性。因为像我的大女儿,她比较喜欢数学,她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到了高班的时候,我们问她你想不想再多学一点。那时候有朋友推荐Arts of Problem Solving网站,我们就给她登记了一堂基本的数学课,她学得很开心,就要求我们说:“妈妈,今年的生日礼物可不可以再送我一堂课?”我们就非常高兴地发现她的能动性和自觉能力非常强,我们就让她再学了一堂课。这样子她在放学的业余时间里,就加强了她自己喜欢的数学。


学校也相应看到了孩子不同的特长,比如说老大的数学相对好一些,那也会提供他们能提供的一些帮助。


比如说我们老大现在是初二,八年级,他们就请他们的一位毕业生,是纽约大学数学系三年级的学生,一对一地教我们女儿代数,第二个level。代数是相当于美国高中二年级,就是10年级的课程。这个也不是我们要求学校做的,而是学校看到孩子的长处主动提供的,就是让每个孩子“吃饱”,让他们在自己的特长上有一些发挥。


其实我觉得在今后的大环境里面,科技上面的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多。我自己的感受是,作为一个长期的学习者,敢于去学自己认为对自己有用或工作需要用的这些新的知识或学科,非常重要。就是这种自学能力和敢于挑战自己的能力是受益终身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学校给了我孩子这样的一个环境和几年的训练。




- 小多资源共享 -


第一步:关注【小多童书(ID xiaoduoui)】微信公众号。

第二步:点击底部菜单【共享】,小多的共享资源,全在这里~~~~


-The End-



小多推荐



【17期分享】逛故宫能培养批判性思维?


FRONT VISION

少年时


每一期少年时都有视频


【最新少年时视频】

计算机大穿越——从一个简单动作了解计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381vtrf7q&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7《少年时》第三辑(25-36)扫描以下二维码即可购买





一旦

年少的你
邂逅了《少年时》

也许
你会不再
甘于平视这个世界



把前沿科技讲清楚、把科学和人文相连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分享活动音频文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