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游成"5+2"生活模式主通道,提质升级迫在眉睫!

2015-08-24 绿维文旅


近日《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发布,以及“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议”的召开,将乡村旅游提升计划提上了工作日程。


据悉,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近日表示,2020年要支持6000多个试点村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将再次成为开拓旅游消费空间的主战场,进入提质升级的快速发展阶段。




乡村旅游已成为“5+2”生活模式的主通道



70%: 我国城镇居民周末休闲节假期出游,70%以上选择周边乡村旅游点;

1/3: 2014年,全国有“农家乐”超190万家,乡村旅游特色村10万个,接待游客12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1/3;

3200亿元: 2014年,乡村旅游营业收入3200亿元,同比增长15%,带动3300多万农民受益;

20亿人次: 预计2020年全国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人。


(以上数据来源新华网,是国家旅游局长李金早就《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提供)



这一组数据的背后,是乡村旅游火热发展以及助推农民致富增收的真实写照。


乡村旅游不仅为城镇居民“5+2”的生活模式提供了主要通道,还与“生态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产业、城乡统筹”等社会热点息息相关。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大力提升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是形势所在,是时代所趋。


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渐进成熟,但仍存阻碍




中国的乡村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最初只是简单的垂钓、采摘、农家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渐进成熟。但从全国来看,还没有摆脱自发式发展的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基础设施水平较低


对于大部分乡村来说,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旅游基础设施水平较低:一方面是供水、供电、安全、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另一方面餐饮、厕所等方面的卫生问题,导致游客入住率下降,重游率下降,严重制约了旅游发展。


2追求城市化,失去乡村本色


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基础就是其不同于城市的生活环境及民俗风情,但在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存在着一定的“去农化”倾向,盲目追求城镇化、洋化、高档化,表现生硬,与主题不和谐。加之接待设施的大规模高强度建设,以“生态、绿色”为核心的吸引力逐渐弱化。


3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缺少精品


乡村旅游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要么都是农家乐,要么都是垂钓,极易形成同质化竞争,不利于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外,当下乡村游存在一定程度的简单、低档等初级阶段特征,如接待设施呈现破败之相等,难以适应人们“追求返璞归真与简朴,但不接受乡村生活环境简陋与陈旧”的市场需求变化。


4定位不明确,主题不突出


很多乡村旅游项目,并没有深入的挖掘当地文化内涵,从而没有自己的特色。农业、温泉、采摘等旅游产品虽多,但缺乏核心的主题整合,给人大而杂的感觉。


5运营管理人才缺少,研发服务能力弱


乡村旅游的项目,融合了农业种养、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康体娱乐服务等多种业态,此类综合型人才缺乏,导致乡村旅游项目建成后,产品和服务跟不上,经营困难,更无力升级。



五大方面,聚焦乡村旅游提升



要想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农民扶贫、城乡统筹方面的巨大推动作用,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升级。绿维创景结合十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提升思路:


主题提升:
深挖当地文化内涵,打造独一无二的乡村旅游发展主题


山美景美的乡村到处都是,深度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留住乡愁,成为乡村旅游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核心吸引力。


通过文化梳理、文化挖掘,寻找最能代表和体现旅游项目本质的文化要素,并通过旅游的手法提炼、重构,为项目形成一个特制的、不可复制的主题,最终注入到旅游项目中。


开发提升:
做好综合开发,形成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


如今,乡村旅游的发展,涉及的不仅仅是旅游产业和农业,综合化发展趋势明显。以农业为主导,融合工业、旅游、地产、商贸、等三个以上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产业结合体。它是产业模式升级(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到泛休闲农业产业化)、产品模式升级(从单一农产品到综合休闲度假产品)、土地开发模式升级(从传统住宅地产到休闲综合地产)”三大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


乡村旅游的综合发展,涉及农业、农民、农村、土地等一系列问题,往往需要协调政府、建设运营商、合作伙伴、农民和客户五个方面的核心利益和诉求,形成一个一体化方案。如何系统、全面、合理的配置规划要素;如何解决投资商的投资与融资问题,;如何安排投资商的盈利结构;如何实现资源导入,引入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如何安排政府的支持因素;如何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等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商业化运营方案,而不仅仅是一个策划规划方案。


产品提升:
根据不同乡村旅游项目,进行针对性产品提升


乡村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观光农业,向与休闲农业、乡村度假三者并存的阶段发展。因此,需要改善旅游产品及业态的布局,加快旅游要素由观光为主向休闲、体验、度假转变。


观光农业的自然资源属性最好,其产品与人们日常生活比较接近,如水果采摘、花卉观赏等。在市场占据主流,但需根据市场需求,对其游憩方式和附加值进行提升。


休闲农业是由一系列消费构成的一种业态结构,专项性、主题性更强,重游率较高。此类项目更侧重于农产品加工、衍生农产品和农趣手工艺品DIY 制作和农耕文化体验等方面的附加增值产品,可进一步开发为综合旅游度假场所。


乡村度假是持续性消费,涵盖了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各种要素,包括乡村田园旅游、村庄民俗休闲村落等,生活性更强。此类项目基于大农业资源,更侧重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安全健康农产品定制的发展方向。


基础设施提升: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游客快乐、安心游玩的基础。


对于乡村来说,大到整个村子的生态环境,小到厕所,卫生建设要渗透到乡村旅游吃、住、行的各个方面。厕所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要结合全国开展的“厕所革命”,重点解决厕所问题。

改善乡村水电结构,积极解决游客过多带来的供水供电问题。

合理开发停车场,解决游客停车问题,对于部分有条件的乡村,尽量提供无线wifi等。


经营提升:
专业团队,实现精细化管理


首先,要培养一批懂农业(保障农业主题及景观延续、农产品生产等)、懂旅游(保障旅游产业有效运转)、懂酒店管理的专业人才


其次,要有产品研发专职专业团队,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及升级,摆脱同质化;


最后,还要有一批专业运营团队,打造品牌、进行营销、日常管理、设计专属销售渠道、连锁经营等等。



(以上内容知识产权属于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其他平台发布请注明来源“绿维创景”,侵权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复“乡村旅游”,查阅

乡村旅游七要素

乡村旅游发展创新--“农旅双链”模式

基于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产品研究

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开发运作思路

乡村度假,未来度假市场中的一个金矿

休闲农业创意打造五大手法及应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