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凉资源变热经济,"避暑+"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

2016-07-29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绿维文旅

编者按:随着七、八月份的到来,避暑成了夏季旅游市场的热门,避暑旅游成为了旅游信息检索热词,避暑旅游市场空间潜力大。而当前避暑旅游产品中观光型产品多,休闲度假少,高端避暑旅游项目供给少,避暑旅游发展不能只图凉爽,更要注重相关产品的配套供给,着力推进供给侧的改革。

一、避暑旅游成热点


炎炎夏日,避暑旅游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6中国避暑城市旅游发展报告》显示:

  • 旅游企业和非旅游企业都在关注避暑旅游,并增加信息传播力度;

  • 自然观光类景区以避暑为宣传点寻求转型契机,旅行社也加大了线路的投放和推介,旅游电商和地产企业等也在关注避暑旅游;

  • 百度大数据显示,避暑旅游四年来关注度一直是呈上升态势,每次搜索是在7月份达到一个最大的峰值。


基于百度大数据,通过对18个城市做了出游意愿的调查结论显示:

  • 近50%的人把夏季的避暑度假作为出游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出游意愿很高;

  • 出游花费预算多,消费高,40%的游客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很久;

  • 出游方式上,近40%的居民倾向和家人一起出游,家庭游成为避暑旅游的主要出游方式。


二、且看避暑城市新动作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联合在长春举办了“2016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峰会”,会上,评选出2016中国避暑旅游城市,其中,7月上榜城市为:昆明、贵阳、大连、长春、丽江、哈尔滨、吉林、青岛、大同、烟台、呼和浩特、西宁、沈阳、太原、秦皇岛,8月上榜城市为:昆明、长春、贵阳、哈尔滨、银川、大同、吉林、延安、太原、呼和浩特、兰州、丽江、承德、大连、烟台。


长春:2007年就开始举办消夏节,现已形成了文化时尚、体育健身、生态休闲、乡村旅游及节庆等的几大板块。长春市副市长桂广礼表示,长春发展避暑旅游,要充分结合以电影、汽车、科教为代表的文化,还有关东民俗文化和绿色生态的农业文化,努力把长春打造成世界游人喜欢的消夏避暑胜地。



贵阳:近年来贵阳以“爽爽的贵阳”为品牌依托,将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作为主攻方向,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层次,品位和附加值,融合民族特色、休闲、养生功能,将贵阳打造成为具有浓郁贵州特色的文化支撑和旅游支撑。


辽宁:滨海城市葫芦岛以海岛游、乡村游、红色之旅、红山文化,葫芦文化等一系列文化为载体,不断发展集装箱宾馆、沙滩帐篷、沙滩音乐节等新兴业态,打造出独具文化特色的消夏避暑旅游特色品牌。


丽江:随着暑期的到来,来丽游客急剧增加,为了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确保全市暑期旅游旺季市场更加规范有序、旅游环境更加和谐、游客满意度稳步提升,7月10日以来,丽江市开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在前期宣传的基础上,于7月22日,正式启动联合整治专项行动。


吉林:暑期吉林部分旅游景点票价免费,包括北山公园、吉林天主教堂、龙潭山公园等4A级旅游景区




秦皇岛:暑期旅游季,秦皇岛本地以及从全省各地抽调来的民警,日夜守护着游客的平安。



三、从供给角度看避暑旅游


《2016中国避暑城市旅游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析显示,目前中国的避暑旅游产品体系不断丰富,大致分为六类:


一是休闲观光,二是避暑康养类,三是休闲体验类,四是节事活动类,五是避暑旅游的辅助产品,如防暑降温电器;六是避暑旅游装备制造,如泳装、太阳镜及户外装备等。


目前,避暑旅游产品中观光型产品多,休闲度假少,高端避暑旅游项目供给少。

  • 从供给角度看,2016年避暑旅游产品总体供给比较充分;

  • 从产业要素看,在暑期的两到三个月时间大量的游客激增,配套设施存在不足;

  • 从景区层面看,不管是传统的还是这种非传统的避暑景区,它和避暑本身并没有很高的关联性的景区,都在加强避暑推介;

  • 从旅行社和OTA角度看也是如此;再一个就是休闲地产中,避暑类产品已形成一定规模。


四、发展“避暑+”丰富供给侧


报告指出:避暑旅游发展不能只图凉爽,更要注重相关产品的配套供给,着力推进供给侧的改革。

  • 一是当前避暑旅游产品支撑较弱,文化特色性挖掘不够,特别是一些休闲度假类的产品;

  • 二是夏季的弹性周期,对于夏季大陆性气候典型的昼长夜短,政府层面有没有实施细则;

  • 三是说在解决夏季供需矛盾的时候有没有一些突破性的办法,例如住宿方面,露营地的补充,或者引进类似途家的整合平台,对民用资源进行整合转化。


报告指出:要着力推动“避暑+”促进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避暑+研学、避暑+度假、避暑+康养,避暑+装备制造、避暑+节庆会展、避暑+文化创意和演艺等等,以避暑+丰富旅游产品,以避暑+充实避暑旅游产业,把节庆会展、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引入避暑旅游,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报告还指出:大力推进避暑旅游区域合作,推出中国避暑旅游精品线路,从景点走向全域,重视景区的产品建设。此外,乡村也是避暑休闲度假的重要去处。


(本文来源于网络,绿维创景有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


更多内容推荐:

把握区域经济转型,探讨旅游产业发展 --以段家楼为核心的井陉矿区旅游发展规划

林峰:多途径推动济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中青旅:"遨游网+"O2O模式,打造旅游新生态

暑期清凉成稀缺,避暑旅游潜力大 --且看2016中国避暑城市旅游发展报告

绿维案例 | 中国养生享老福地--青州5A王府

森林康养 | “森林疗法”--不入口的自然良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