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域旅游设施建设五大提升路径(下)

2017-06-08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绿维文旅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随着游客对旅游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最大限度的吸引游客,除了提升传统景区核心项目,旅游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创新亦可成为新的吸引力。林峰博士提出了卫生设施体系的商业模式创新、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升级、公共服务与商业化服务相结合的创新思维。

                  

绿维原创大围山西入口游客服务中心效果图

 

绿维文旅通过对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要点进行解读,基于全域旅游发展的新需求,结合绿维多年实践,从旅游交通体系、夜间娱乐设施、卫生设施体系、信息化设施建设体系、旅游公共服务中心等五方面总结提出全域旅游设施建设的五大提升路径。本文重点从卫生设施体系、信息化设施建设体系、旅游公共服务中心三方面分析,指出旅游设施升级创新带来新的吸引力。(相关链接:全域旅游设施建设五大提升路径(上)

 

卫生设施体系

——商业模式创新


充足供给、人性化供给、文明水准提升,以及连锁经营结构、生态化处理水平、科技结构的有效利用等是卫生设施非常重要的提升方向。


旅游厕所由卫生服务、公共免费服务模式转化为收益型、全国统一监控型、连锁持续经营型的生态驿站、旅游驿站模式,在未来的5年—10年一定会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创新。



“厕所革命”解决的远远不是经济问题,更大程度上,是文明程度的提高,是人性化市场需求的满足。我国服务水准、服务能力的提升,高水准服务体系的形成,关键在其商业模式的创新。这需要有效借助国家支持资金,利用资本效益,导入体系化的连锁架构。此外,营地、码头、驿站、风景道、观景台等可以利用“厕所革命”所创造出来的创新商业模式,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与服务。


“厕所革命”以来,绿维文旅积极关注如厕问题,在规划设计项目时,响应国家旅游局号召,直击旅游厕所痛点,让厕所成为一道景观,把如厕变为一种享受。


绿维原创案例欣赏:






信息化设施建设体系

——物联网支撑下的管理体系升级


以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为标志,旅游设施的信息化元素渗透开始加速。其中,打造旅游基础数据平台及大数据旅游体系,构建“政府数据+互联网数据+景区酒店数据”的一体化结构都将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具体而言,旅游物联网在未来会成为旅游资本市场的宠儿。物联网在旅游中的作用将逐渐显现,特别是以互联网为支撑形成的基于物联网的服务体系升级,基于物联网的监控、安全,以及管理都将受到资本青睐。实际上旅游物联网管理体系代表着今后旅游产业服务升级、管理升级和运营收益升级的一个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智慧化管理不仅仅是硬件,最重要的是从智慧化办公平台到智慧化监控系统、智慧化流量监测、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化应用等方面的智慧化体系的形成。


绿维开发的景管通(旅游管理体系)、景游通(旅游游客服务体系)是一次信息化管理升级的尝试。


“景管通”系统是智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管理人员通过自身的ID认证,以网格化分配职责区域,应用GPS定位系统,GIS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等多项信息化技术,结合绿维无线“景管通”及多项拓展型科技产品,做到精细化、信息化、智慧化景区管理,同时景区管理中心可实时监测动态管理明细。



“景游通”是一款专门为游客提供旅游区内景点资源的导航、导览、导游、导购等各类度假指引信息的手机APP应用平台。游客只需安装APP就能够快速获取景区景点距离、酒店概况、线路规划、优惠讯息及出行参考。



旅游LBS(基于位置服务)是旅游中最重要的架构之一,它既可以“定”人,又可以互动。LBS可以形成导览服务、导游服务,以及基于位置服务的互动分享服务系统,使社群、交友服务得以实现。


旅游公共服务中心

——使公共服务与商业化服务结合


从旅游集散中心、游客中心到服务节点体系,由此形成的旅游公共服务远远超出了门票和导游的概念。实际上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包括游客集散功能、导游导览功能、自驾服务功能、自行车服务功能、跑步赛道服务功能、自主性探索旅游服务功能等六大超出常规的旅游景区服务功能。


基于休闲度假节点与旅游交通的结合,旅游公共服务中心的提升,应将旅游服务与旅游交通并融,构建旅游节点服务体系,导入优秀商业机构与模式,突出个性化特征,使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一体化,最终形成多样化业态服务支撑。同时,用互联网模式打造集散服务的平台结构(线上线下一体化),最大化实现“旅游+服务”结构的价值。


游客服务中心一般围绕游客集散的现实情况进行布置,但由于高铁、高速与旅游交通体系并不完全统一,因此,游客服务中心的选址,不仅要考虑交通,还要考虑功能的完善和提升。


绿维原创案例图欣赏:


绿维文旅在酉阳桃花源项目中,根据调研,计划将入口打造成游客服务中心,包括景区介绍、旅游咨询、导游、休息、医疗救护等一系列功能。




对于文化底蕴浓厚的景区,绿维文旅规划设计的淹城春秋乐园游客服务中心,将文化价值延伸,体现春秋文化核心吸引力。



重庆万盛黑山八角游客服务中心,绿维以展开的双翼为建筑外型特点,表达以友好拥抱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的愿望,将游客服务中心作为景区的一张名片,实现建筑形象与旅游功能的完美结合。



云南惠民游客中心,绿维提出了“文化地标·旅游门户”的打造思路,主体建筑分为三层:一层由大厅、办公区、游客服务性空间组成;二层为景区办公区和茶吧;三层布置了多功能厅、贵宾接待空间和全景式景观咖啡厅。布局合理,且围绕游客需求创新形式与内容。



云南石林游客中心,绿维以当地石材为建筑材料,通过种植与周围田间农作物相同的植物,使建筑完美融于环境中。精心设计室内布局,充分利用阳光,为游客创造真正接近自然的感觉,达到生态与民俗的完美结合。



昆明世博园入口大门,是绿维为提升景区环境设计的“宇宙天门”,集入口、门区游客中心、门区出口购物等功能于一体。设计理念来源于亘古不变的宇宙天体,整体造型为一个卫星环绕的地球,有业内专家评价:宇宙天门的设计是我国标志性建筑设计的突破性成就。



十八堂旅游度假区袈裟广场,绿维根据佛教经典故事“袈裟借地”的传说,营造气势恢弘的袈裟广场,通过红色、金色辉映的袈裟飘扬场景,打造轴线上的核心集散广场。



嵊泗列岛•东海外滩游客服务中心,绿维设计灵感来自嵊泗404个岛屿的外型和渔民画。中心分三个入口,底层为游客服务中心及信息发布中心,二层为咖啡厅为游客提供休憩场所。外型镂空的肌理使白天室内光线充足,夜晚会向天空发出光束,照亮整个嵊泗广场。





本文根据绿维文旅董事长林峰博士在河北省全省旅发大会调度、旅游厕所革命暨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升工作推进会上做的主题演讲,结合绿维实践案例,进行整理。绿维文旅与河北省旅游委全面整理与创新策划了七大类重点旅游项目400多个,总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其中包括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建设项目76个。项目持续招商,更多详情欢迎登录旅游运营网: www.lwcj.com


全域旅游下旅游设施建设的提升路径系列文章回顾:

五大思维提升全域旅游设施建设   

PPP模式下的全域旅游设施建设

全域旅游设施建设五大提升路径(上)


关注“绿维创景”微信订阅号,回复关键词“全域旅游、特色小镇、投融资、IP”,获取更多政策、案例、研究等综合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