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丨景区式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打造五步曲
本文导读
近年来,文化产业开始以强劲的势头向支柱性产业发展。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支,文化旅游的发展、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人文旅游资源价值的提升以及新型文化市场的开辟,将成为旅游业界探讨和研究的新命题。
面临旅游体验的提升、旅游产业的升级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新趋势,绿维认为,以景区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聚集结构,必将成为新型的发展结构,并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旅游产业聚集区是由旅游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依托相应资源,以旅游设施聚集为主体,形成的规模型区域。
景区式旅游产业聚集区,则以泛旅游产业为导向,以文化景区的旅游升级体验为核心,整合旅游六要素的旅游服务机构,延伸商务、会议、运动、康疗、养生、度假的产业发展,配套旅游创意品、土特产品、纪念品的旅游配套产业服务结构,形成人流聚集、资本聚集、服务聚集、人才聚集、产业聚集、品牌聚集,从而为地方政府、投资商、当地居民创造更大的综合效益。
景区式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的打造具有极高的价值与意义。
该类项目的打造,可以同时获得文化与旅游两方面的政策扶持与资金补贴;
帮助景区摆脱以门票收入为主的收入结构单一问题,实现以游客单位消费提升和旅游地产开发为带动的收益扩张,形成更好的收益模式;
聚集区的打造,以泛旅游产业为导向,以产业、资本、人才、服务集聚为核心,对于地方经济、品牌、产业与就业必将产生极大的带动作用,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对我国景区与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目前的发展结构来看,景区式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的成功打造需要四大核心要素。
旅游体验核心,可以由文化观光型景区、大型实景演出等来承担,是吸引人气、聚集人流的核心,也是聚集区的主要收益结构。
旅游服务核心,是以旅游观光与体验为基础的旅游服务收益区域,通常在景区的入口区、附近村落小镇,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积聚,是延伸旅游产业、放大旅游收益的基础性结构。
休闲度假核心,是旅游体验的升级内容,在大众观光与体验之外,以景区独特文化内涵与生态背景为特色,形成特色会议、商务、度假、养生产,;同时形成旅游地产开发。
产业配套核心,作为景区式旅游产业聚集区,需求聚集必然带来生产聚集,要形成以旅游为引导的生产产业聚集,带动地方产业发展与富民工程。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景区式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建立一个包含吸引人气、体验升级、服务升级、度假升级、产业升级的系统结构和发展逻辑。景区人气不足,产业聚集无从谈起;没有服务核心,必然只能成为一个收入单一的观光型景区;没有休闲度假核心,产业延伸必然出现短板;缺少产业配套,对地方经济的带动必然不足。
因而,绿维认为,景区式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的打造可以采用五部曲的打造模式,理顺产业聚集的发展逻辑和脉络。
文化旅游情景化
即通过故事梳理与编纂、景区节点体验序列梳理、情景策划与设计等手法,将游客对文化景区的体验纳入到深度体验的情境和氛围中,从而获得独特性的感受和体会。如绿维在襄阳古隆中景区策划中,以三顾茅庐为主线,通过场景复原、硅胶真人、雕塑、浮雕等多种手段,构造完整的“刘玄德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三分天下”的经典场景;通过古村古镇、躬耕田园、卧龙溪谷、诸葛草庐等一系列项目的改造与提升,构造完整的诸葛亮隆中隐居情景,使游客在古隆中充分感受到诸葛亮在隆中生活十年的气息。
文化体验博览化
在文化型景区的提升打造中,文化博览始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法。然而站在今天游客体验的角度,需要对文化体验的博览进行进一步的创意和提升。绿维提出在文化体验博览中要从“闻、读、知、感、乐、购”六大维度着手,充分运用数字化、互动化、演艺化的新体验方式和新艺术表现形式,使景区文化博览充满吸引力。
文化体验游乐化
旅游景区打造的核心命题,即是游客如何游憩和体验,对于文化型景区同样如此。在众多游憩方式中,“游乐化”是其中最为直接和有效的体验模式,让游客如何在文化中“玩”的开心,“玩”的物有所值是文化景区提升打造的核心要义。绿维创景在常州春秋淹城景区的设计中,创意化的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游乐设施设备与体验方式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文化体验互动化
玩,是文化景区体验的重要缓解。怎么与游客互动,怎么让游客参与其中,是关系到提升游客文化兴趣的重要问题。对文化型景区的观光、体验、博览、活动、演艺等产品形态,都可以在游客互动与参与化设计环节进行创意,如,演艺中设置游客参与环节、创意游客参与的交通方式、游客参与景区表演活动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游客对景区的体验质量,并使之成为景区吸引力的一份子。
建筑本地化与创新
依托景区的旅游服务核心,在打造中要尽可能的采用与本地文化风格相一致的建筑特色,但又需要与游客求新求异的需求相契合,通过本地文化与建筑创新,形成与重要旅游景区、经典的视觉反差,形成自身吸引力。
地域文化名片化
地域文化名片化是要把本地特有的文化底蕴,通过文化的挖掘、演绎、引入等,塑造项目特色,并进一步将此主题形象落地到项目地的方方面面;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扩大和渗透该形象的影响力,最终形成项目的新名片。
服务建设的游憩化
旅游服务核心,通常会由门景区、旅游小镇、特色村落、主题街区等形式来承担。在其打造中可采用多种手法,如情景雕塑、景观故事化等手法,包括景观小品主题的选择、内部氛围打造等,都应与商业与旅游服务内容相吻合。除此,建筑物、构筑物、街头小品、背景音乐、行为艺术、休闲旅游产品、业态、名称、张贴物件等,形成与景区相协调的旅游体验与服务结构。
旅游商品创意化
旅游商品的创意化,即地域文化的创意化延伸,在创新中传承地域文化价值。比如集合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从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曲艺、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门类中提出具有表现力和游憩体验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并进行创意创新,形成特色的旅游商品创意和生产。
特色活动多样化
要想实现一个旅游服务核心的持续经营,以及形成旅游吸引力,需要靠多层次的节庆、会展和主题活动的开展来催动。一方面须与旅游目的地中主要景区的节庆活动相对应,另一方面也要不定期举办旅游小镇自身的特色活动,来聚集人气,增加收益。
相对于城市郊野度假与生态景区度假而言,景区式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所营造的休闲度假氛围,会因其独有的文化背景与文化价值而在休闲度假体验中有极大的独特性。因而,也会具有更好的经济产出。绿维创景认为,作为文化型景区而言,休闲度假产品的打造本质是“构筑特色文化休闲生活方式”,依托特色文化品质,打造不可替代的文化度假与养生产品。
然而,文化型休闲度假产品核心的打造并非要复古、回归历史。如何有效处理文化本底与现代人对于度假、养生、舒适性等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度假养生产品开发的难点所在。以佛文化度假养生产品而言,绿维提出“生活禅”的度假养生意境打造手法,将佛禅意境与现代人的度假需求有机结合,从“筑、意、物、景、尊、活”等维度,构造“身在庙外,心在禅中”的特色度假意境。
以杭州的安缦法云为例,依托佛教寺庙,将江南水墨建筑、佛禅的意境与现代休闲度假需求有效融合,以建筑、景观语言构筑独特的禅境与度假品质;水墨建筑的创意设计,使其独具特质与内涵;内部设施的现代与奢华,满足客人对休闲度假的需求,从而,在整体的体验与感受中呈现“独具江南魅力的低调奢华生活”的独特价值。
产业服务核心的打造,即是作为产业聚集区的生产系统存在,一方面是以文化旅游为导向的产业生产延伸,另一方面更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富民工程。产业服务核心是景区式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真正成为循环经济系统的重要构成要件,可以是特色生产聚落、旅游纪念品村落、创意产业园区等多种形态。
产业服务核心的打造可以与研究统筹发展有效结合,如:用综合的理念经营农业,通过旅游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用人才的观点发动农民,使农民也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工艺美术师,最终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武器。
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在空间上的构成,绝对不是一个文化景区能够完成的,需要地域空间、其他景区、配套服务的整体支撑,最终要在区域性的格局上来培育。
产业聚集区的最终形成必然是一个目的地结构,以游客长时间停留为前提,形成以文化景区为龙头,旅游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并通过旅游要素、产业发展要素、功能聚集、娱乐聚集,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提高运行效率和综合效益,架构整个目的地的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形态。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注绿维创景订阅号,回复关键词“文化”,查阅
【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的互动研究
【文化旅游】“情境再现”-文化体验模式创新的“六幕”
【文化产业】文化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规划设计模式探讨
【文化地产】文化与旅游的“跨界婚姻”
【文化旅游】文化旅游开发的两大基本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