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西方艺术与文明

美术报 2021-03-22



聚焦西方艺术与文明

■张雨婷



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
(原始艺术-中世纪艺术)
范景中/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艺术是文明的代言人,我们想要触摸、感受它,只能通过艺术史。《艺术与文明》系列丛书聚焦西方艺术与西方文明,通过梳理两万年西方艺术脉络,直击艺术品背后的文明现场。


《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原始艺术-中世纪艺术)》共四十讲,与即将出版的《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文艺复兴-19世纪艺术)》合成一部完整的西方美术史讲稿。本书上溯于艺术的起源,由原始艺术顺流而下,途经古希腊、古罗马艺术、哥特式建筑,期间穿插中、西手抄本的趣味史,最后来到以乔托为代表的新时代,拉开文艺复兴的序幕。



范景中在写稿



范景中在制版厂调图


每讲聚焦一件艺术品或一位艺术家。以时间为序,以“艺术是文明的代言人”为核心观点,着重从“艺术知识”和“眼力”两方面展开讨论,处处渗透着一位功力深厚的学者的“智慧之眼”。内容不仅专论建筑、雕像、绘画等传统门类,还有音乐、书籍、文化、哲学等广阔领域的延伸,并不时穿插中国艺术以资对比。全书以时间为序,却非艺术品的简单罗列,而是一种全局视角的切入;以西方艺术品为主角,却不止步于西方世界,还渗入了东方的审美与智慧。讲授的不单是概念、流派、风格等“硬知识”,更立足于提升眼力和审美直觉;解析的不只是色彩、构图、题材等“图绘语言”,更揭示了美的发展逻辑,带有历史与哲学的审思。




范景中在校样上的修改


作者范景中教授是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标杆人物,也是家喻户晓的《艺术的故事》中文版译者。本系列丛书是范景中教授首部艺术通史著作,他通过300余件世界艺术名作、100余位艺术大师,带领读者从更广阔的领域、更深层的意义上去理解艺术、亲近艺术。值得一提的是,他故意避开《艺术的故事》所论述的重点,而将注意力凝聚在最近几十年间学者的新发现和新观点上,意图以此书为《艺术的故事》姊妹篇,既有对前书的补充与申发,又展现出自己数十年对艺术的思考与观念。小专题,大视角,这些包罗万象的人文音符,共同谱成一曲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美妙乐章。




一部俄罗斯美术百科全书



俄罗斯美术史
奚静之/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本书作者奚静之是研究俄罗斯美术史学界的著名专家。书中她秉承俄罗斯文学唯美恬静的文风,以客观理性的独特视角将俄罗斯建筑绘画雕塑之美娓娓道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俄罗斯美学体系,带您走进俄罗斯艺术巨匠的人生历程。书中这些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的忧郁与悲辛,以及他们画幅中所表现的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历史人物所隐藏的悲欢史实令人心驰神往。它不仅是一部俄罗斯的美术百科全书,更是世界文化史及世界美术发展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它对我们重新认识俄罗斯美术在各历史时期的发生、发展、传承都有重要意义,是我们研究西方美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湖山胜迹

记《湖山志(第二辑)》的问世

■刘元玺



湖山志(第二辑)
中国美术学院校友会/编
浙江摄影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坐落在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历经九十二载风雨兼程,铭记几代人悠悠岁月。孤山哈同花园、沅陵老鸭溪、昆明昆华中学、呈贡安江村古庙、璧山天上宫、青木关松林岗、磐溪黑院墙……一个个于烽火之中散布在中国大地上的离我们并不久远的名字,却在今天的记忆之中逐渐模糊。当我们再次回眸,一部悠长的校史,一部深厚的学术史,一部砥砺人心的精神史已然支离,而蔡元培先生希冀杭州人文可以“引起学者清醇之兴趣,高尚之精神”的艺教初心,念兹在兹,无日或忘。


为此,中国美术学院校友会会刊《湖山志(第一辑)》于2019年应运而生。先师遗训,昭示后学;杏坛佳话,在此重燃。今天,《湖山志(第二辑)》在战“疫”之路上悄然出世。现在让我们拾起先师们、校友们、老师们、学生们记录下的古今胜迹。


吕凤子先生在担任国立艺专校长期间,送别了1941、1942两届毕业生。1941年7月6日,他对即将离开艺专的学生说:“永远记着最大艺术家是赴义最勇者,永久记着你们的任务和价值在勇于赴义,怯于赴利。”最后他又讲出了自己最希望的事情:“嗣后诸同学如时以请益书来,给我继续帮助进修机会。”这件蜡黄的油印稿,原为艺专训导主任谢孝思先生的珍藏,因缘际会,辗转重现在我们面前。


1962年2月13日,在版画系三年级下学期,赵延年先生谈起了木刻作者光有绘画能力还不够,还要熟练掌握各种工具:“由于刀锋、刀型的不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会截然不同。从一般讲,三棱刀挺秀、圆口刀浑厚、斜刀苍劲、平刀古朴、排刀匀称,等等。”我们借此神往大师之课堂。


1962年12月15日,潘天寿先生在与夏承焘等先生的座谈上讲道:“学术这个东西总要独特的创造。文艺家重要的是要有独特的成就,所以是极艰苦的。”这被当时作为学生的童中焘一字一句地记录了下来,我们得以有幸聆听。


1967年5月4日,徐梵澄先生在印度本地治里的室利·阿罗频多道院个人作品展览会上,他站在自己作品《室利·阿罗频多肖像》前的那一刻,与他年轻时在国立艺专任教时留在学生丁天缺脑海里的印象一样:“气宇非凡、风度飘逸、与众不同。”闻中老师概括了徐梵澄先生的四重身份:翻译家、思想家、圣人、国立艺专教授。“徐梵澄先生应该算是蕴藉宏富、云烟迷离的精神高峰了。”


1968年除夕,吴大羽先生“像孩子一样空张望其双眸”,重新审视着自己走过的六十七个春秋:“朕既无悔乎昨年,此夕重临明镜前。细数江山犹是貌,须眉肯背丈夫肩。无归一去驹疾影,尚怀千春启予看。自顾不暇长相失,敢僭大愚敢望贤。风云急转千章去,抬头万代人民天。”


1979年12月31日晚,浙江美术学院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化装舞会,国画系学生卢辅圣饰彭祖,“拙不善舞,袖手旁观”。舞会后他慷慨作序:“……羲和敲日欲回天,时乎时乎须崭新,莫遣假言假行假面入新年!”我们可遥想当年夫子憨态可掬的模样下藏着一颗怎样饶有情趣的童心。


2018年12月20日,全山石先生给中国美术学院2016、2017、2018年新进教职员工上了一堂精彩的大课。他动情地说:“我在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意大利有三杰,可是我真正看到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的原作,已经白发苍苍了。你们现在条件那么好,我从心底非常羡慕你们……”这是一堂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和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的人生大课,对于台下在座的我们这些年轻后辈来说,将受益终身。


2019年10月19日(巴黎时间),黄永砅先生在巴黎辞世。高世名老师评价其代表着中国美术学院血脉中最为宝贵的品质——宏阔的视野、丰厚的学养、独立的人格、反思的精神。郑圣天老师则把送别黄永砅先生视为“去送别一个时代”。


2019年12月3日,方增先先生仙逝。消息传来,时任院长许江心悲恸,夜难眠。翌日,他在“方增先先生追思会”上追思悼怀:“让方先生之艺、之神,永远活在国美的学脉中,永远活在代代学子的心中。”正像王庆明老师所说的那样:“方老师走了,大树倒了,根蔓还在。”


2019年12月12日上午,时任书记钱晓芳带领我们走访了昆明安江村国立艺专旧址。曾经,滕固、潘天寿、方干民、常书鸿、王临乙、徐梵澄、秦宣夫、夏昌世、吴茀之等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激情、寄寓理想……先师们的笑谈声、争辩声、怒吼声、哀叹声弥漫在此,声声入耳。


2019年12月15日,我们在杭州马岭山看望了一位102岁的胡梅秀校友。她1936年进入国立杭州艺专求学,1941年毕业那年,她和她的同届同学朱德群、刘依闻、闵希文、洪士銈、柳维和、袁迈、朱培钧、王挺琦等一起聆听了吕凤子校长的临别赠言。她大笑着描述起年轻时候的赵无极:“赵无极最调皮捣蛋了。他自己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子,在人家大门上画了一张马蒂斯的画。”李霖灿先生生前每年都要给她寄信、寄贺卡。其中一张贺卡上写道:“林校长、林教务长都走了,只剩下一些西子湖上的飘零回忆……”


……


2020年7月6日,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8号楼202室,兼任中国美术学院校友会会长的许江老师在新书《湖山志(第二辑)》的扉页上挥笔题写:“湖雨连沧海,春山兴宏钟。许江写于庚子毕业季,西湖南山。”殷殷期望,我辈必牢记之、践行之。


《湖山志》是一本小书,记录的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个个宁静的课堂,一座山一片水,一点欢笑一滴忧愁;它也是一部大书,载刻的是九二光华,湖山远望,先师垂范,后学激昂。许江在《湖山志》的序言中写道:“如是湖山,不仅是家园,更是心性。”愿母校中国美术学院之学术精神绵延不绝,师生品格弦歌不辍,愿今天的莘莘学子可以携着这份湖山心性于广阔的天地之间驰骋翱翔,最终成为一名独立之学人、自由之艺者。




聚焦浙江地域版画家个案



路标·从新兴木刻走来的浙江版画家们
安滨/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中国美术学院安滨教授的新著。通过一个特定地域——浙江版画领域的一系列重要艺术家个案分析与研究,以历史的视野来把握本课题聚焦的艺术家个案及艺术家群体的关联与脉络延伸,来深入考察和揭示20世纪新兴木刻运动的缘起、路径及其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相应意义。通过中国版画的发展与它周遭的时代背景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关联,运用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个体的选择过程,阐述艺术与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内涵特质。揭示本土艺术家在吸收外来艺术并作为路径参照时,带来自身成长的一个借鉴、融合、跨越过程,这些卓越的艺术家如同一个个路标,成为我们深刻认识和理解20世纪中国版画创作历史与现状的重要案例。


“了解前人是如何想的,比了解他们是如何做的更有益。”在英国学习研究近十年的安滨对中西艺术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有了更为深入的体察,这本专著正是有了东西方两个方位的观察视角之后而重新评估中国现代版画创作,特别是浙江地域版画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意义并展开的讨论。以问题统领全局,聚焦西方舶来的创作版画在中国生发与变迁为课题,将20世纪浙江新兴木刻版画创作的缘起、发展和流变过程置放于中国和它的外部世界来观察,并将这个成长过程紧密围绕着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加以研究和解读。




揭秘“美术馆的秘密”

■时玉玲


美术馆的秘密
蓝庆伟/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过去十多年里,蓝庆伟曾做过两个美术馆的执行馆长,见证参与了一座美术馆从无到有,从建筑图纸到颇具口碑的成长过程。同时他也以策展人的身份策划过大大小小的许多展览。此外,作为美术史研究者,他做过有关美术馆史学方面的专论研究,也从运营工作的角度出发,对大量美术馆案例进行调研分析,涉及的方面大到美术馆的定位与方向,小到门票的设计、标签的样式,可说是事无巨细。所以,由这样一位深谙美术馆“秘密”,甚至设计过“秘密”的作者来为观众揭晓美术馆里的“秘密”,让我不由地想到了揭秘魔术的魔术师。


全书“秘密”的明线是围绕着观众参观一座美术馆的全过程展开的。对于想参观美术馆而又无从下手的读者而言,《美术馆的秘密》这本书提供了大量小贴士。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百余幅插图来自世界各地的美术馆,既可以看到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馆里的观众如何做笔记,也能学习到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如何摆放他们的资料。


然而,这本书不仅仅满足于为普通观众提供妥帖而周到的参观指南,更是要向观众揭秘交底。这样的揭秘似乎无处不在。比如在前言中,作者便直言不讳地说,“学术建设、教育功能才是美术馆建设的灵魂”,而不是外观的设计。这让我不禁想到了近些年,全世界的美术馆都在重金邀请世界知名建筑大师,试图以奇特的建筑外观博取观众眼球。


这样的揭秘,或者毋宁说作者对行业与大众关系的思索,对行业困境与课题的探讨,对行业问题的反思,在书中比比皆是。作者常常下意识地变换叙述视角,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探讨。比如,作者向读者普及什么是“社区艺术节”,并介绍相关成功案例时,笔锋忽而一转,提醒观众要警惕那些以“艺术介入社区”为噱头,实则未从“社区特质与居民特质的角度展开思考”的展览。而后又以专业观众的角度,对美术馆策展人提出需求,希望他们“以一种‘居民’介入艺术,艺术介入社区文化的思维展开”,从而让美术馆成为“新型社区资源整合的平台”。


美术馆秘密揭秘者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书中涉及到的许多“秘密”似乎原本不该或无需让观众知道。然而也正是对这些“秘密”的揭示,让观众拥有了更多知情权,使他们得以形成更为全面专业的判断,从而给美术馆行业以有力的反馈和监督,督促美术馆的从业者克服惰性,不断反思,促进行业向着良性的方面发展。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一个偶尔逛逛美术馆的观众,更是写给对美术馆行业抱持拳拳之心的从业者们。作者借着向美术馆观众普及参观常识的时机,传达出他对美术馆行业的省思与期望。这便是我对“美术馆的秘密”之揭秘。




▼点击下图订阅2021年《美术报》




 编丨庄燕林 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在这里 阅读美| 2021年美术报,与您继续共享美术界大事湖山圆梦·首届腾飞时代的中国美育先锋人才(公益)研学活动即日启动!
教育部:2022年力争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和动力——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 在山东美术馆启动
世界会因艺术而不同:永樂文化携“较量”特展现身杭州湖畔大学
美丽“镇”能量!青年艺术家“来嘉” 书画美丽城镇
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120周年——敦煌书法艺术学术研讨会在无锡召开



你“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