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其他

重大新发现!简牍出土大省湖南又发现近万枚吴简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考古学上有称为“四大发现”者,即:一、殷墟甲骨文字;二、敦煌及西域各处之汉晋木简;三、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及唐人写本书卷;四、内阁大库之元明以来书籍档册。而其中的简牍、写本对书坛影响最大。日前国家文物局召开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陕西省宝鸡市下站遗址、陕西省西咸新区北城村墓地、湖北省荆州市秦家咀墓地、湖南省郴州市渡头古城遗址等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经过考古发掘,郴州临武渡头古城被确定为汉代至六朝时期的“临武”县治所在地,发现了古城址(衙署区)、居址区、手工业遗址、墓地。其中,衙署区两口孙吴时期水井内,出土了近1万枚简牍,包括木简、木牍、签牌、封检、削衣等,有黄武六年、黄龙三年、嘉禾元年等纪年,为临武县的行政文书,内容涉及临武县行政区划、赋税、户籍、屯田、矿冶等,为研究古代中央政权对南岭地区的开发和有效治理提供了重要资料。渡头古城遗址出土有字简牍渡头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汾市镇渡头村,是一座以汉至六朝时期遗存为主的古城邑聚落遗址,遗址范围包括周边墓群,总分布面积超过17万平方米。该遗址的城址形制、出土孙吴简牍、周边墓葬以及矿冶遗址等生动地展现了从汉代至南朝时期中国南方地方城市的发展演变,为深入研究南岭地区的社会、经济、历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渡头古城遗址发掘区渡头古城遗址初建于西汉早期,孙吴时期经历较大修整,至南朝时期废弃。城址平面呈方形,城外地面与城内有较高落差,形成类似城墙的效果,而城内地表与“墙”齐平,与岭南地区多处城址展现出相同特点。遗址完整揭示了一座六朝时期的大型建筑F2。北城门外揭示出一条道路,该道路既是城内通向城外的重要通道,也是渡头古城控制水路和陆路交通的重要通道。遗址内水井J1、J2出土简牍近一万枚,涉及行政、赋税、户籍、屯田、矿冶等方面,为孙吴时期社会、经济和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城外墓地的发掘揭示了21座墓葬,包括公坪墓区的竖穴土坑墓葬和一处西汉早期过洞式斜坡墓道的夫妻同穴合葬墓。城址西北10公里处的山区发现的矿冶遗址应为古城的重要手工业生产地。F2房址J1砖砌井
2023年12月25日
其他

赏析丨故宫藏玻璃精品:看流景凝霞的璀璨世界

近日,故宫博物院与嘉德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的“澄凝琼英——故宫博物院藏玻璃精品展”在嘉德艺术中心展出。该展览是近年来故宫博物院藏17—20世纪中、西玻璃文物与相关研究成果的首次集体亮相。展览甄选故宫珍藏玻璃文物120余件(套),以“瑶琰映彩”“迸火流金”“流景凝霞”三个单元,多方位展现玻璃精品的色彩、器形、装饰、工艺及其在宫廷生活中的使用。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历史上对玻璃的称呼有许多,例如“璆(音球)琳”“琅玕(音郎干)”“颇黎”“琉璃”等。到了清代,宫廷普遍使用“玻璃”一词,民间以山东博山为代表依旧沿用“琉璃”的称呼。晚清民国时期,用“料器”指代玻璃的现象在北京兴起,大约是源于玻璃制造行业中对于“玻璃料”或“硝子料”简称为“料”所形成的文玩行话。缤纷多彩的玻璃世界赤、橙、黄、绿、青、蓝、紫,玻璃在不同金属呈色剂的加持下呈现出缤纷效果。据档案记载,仅单色玻璃在雍正时期就可达到三十种颜色,其中分为涅玻璃(不透明玻璃)和亮玻璃(透明玻璃)。在单一色彩的基础上,利用玻璃的熔融特性,还实现了玻璃多色混合、套玻璃等一器多色的工艺效果。展厅中的一组透明磨花玻璃渣斗为清中期时作品。三件渣斗均为有模吹制,成形后再经刻面工艺琢磨加工而成。乾隆时期档案中记载有“磨花玻璃”一词,与此器物所用工艺吻合度颇高。这种层层交错排列的棱面装饰可追溯至罗马时期(公元1—2世纪),常见于萨珊玻璃(公元6—7世纪)。透明磨花玻璃渣斗清代的玻璃制品中,通透、澄澈的蓝色似乎被格外偏爱。天蓝色透明玻璃花口双耳瓶子天蓝玻璃天球瓶清代玻璃色彩的绚丽,造型的丰富,在以往中国玻璃史上所未有。清宫造办处玻璃厂秉持着雍正皇帝“不要失其内庭恭造之式”的谕旨,一方面汲取传教士们带来的欧洲先进玻璃技术,一方面在外形设计上力图不失传统,致使清宫玻璃既保持着同宫廷玉器、瓷器一样的宫廷风范,又不时闪烁着域外文化的特殊魅力。清代宫廷造玻璃突破工艺壁垒,纹饰表现上力图与御窑瓷器比肩。龙纹、螭纹等御用题材自不在话下,花鸟纹、折枝花纹等文人气息浓厚的样稿也同样工整清丽。瓷器之外,漆器、铜胎珐琅器也是效仿的对象。有清一代,玻璃器跻身于宫廷御制传统工艺品类之列,独树一帜。玻璃胎画珐琅花鸟图瓶展览中,一件清乾隆时期的白套红玻璃缠枝花纹吊式炉,炉器身模具吹制成形,足与耳模铸后再用铆棒粘接成器,造型仿青铜鬲。鬲作为烹食器,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商代晚期转变为盛食器。乾隆时期出现套玻璃“五供”器,即一炉、两烛台、两瓶(觚)。鬲式炉是当时最常见的供炉类型。白套红玻璃缠枝花纹鬲式炉与上述鬲式炉工艺相仿的,有一件白套红玻璃双龙赶珠纹玉壶春瓶,同样以套玻璃工艺成器,白玻璃为地,雕琢外套红玻璃呈现层层密布蕉叶、缠枝、如意垂云等。腹部一五爪龙追逐火焰珠纹饰为清代皇帝御用纹饰。整体装饰布局与御窑瓷器相仿。白套红玻璃双龙赶珠纹玉壶春瓶清宫玻璃造型追古崇礼:远效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近仿前明的三足炉,当然也大量借鉴同时期瓷器和玉器造型。双陆瓶、八棱瓶、天球瓶等成为清代玻璃烧制的定例。外形保持传统的同时,也不乏展现材质塑形的特点,焕发超出时代的审美气息。铜胎画珠珐琅嵌玻璃冰梅纹瓶现场展陈的各种玻璃碗展览中的一件清雍正时期的黄玻璃天球瓶为模具吹制而成,通体呈均匀鸡油黄色,因色泽犹如新鲜的鸡油得名。烧制黄色玻璃的呈色金属是铁或锑,呈色有深有浅,其中鸡油黄色最是好看,但烧制难度也最大,成功率很低。这件作品色正且纯,呈色极佳,十分珍贵。黄玻璃天球瓶清宫烧造玻璃器,有文献可考。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记载:雍正十一年(1733年)
2023年12月24日
其他

送福啦!2024杭州灵隐寺祈福年历,快来领取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2023年即将走完,崭新的2024年正在走来。站在2023年的尾声,你想对自己说什么?说出你的2023年心声,抑或2024年的愿望,赢2024杭州灵隐寺祈福年历啦。2023年,也恰逢美术报创刊30周年,我们刚刚举办了30周年生日活动,收到了所有关心和支持美术报的新老朋友带来的真诚祝福。回顾过往,我们收获的荣誉、成绩,都记录在了时间的书籍里,我们翻开过往的1566期报纸,勾勒出来的是中国美术界30年的风起云涌、繁荣发展,是中国艺术家用一幅幅字画、一笔笔文字,所记录和描绘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所有读者、网友以及喜欢美术报的普通大众所共同构建的艺术家园。饮水不忘挖井人,对于一份报纸、一个媒体,正是你们的支持,才让我们有了过去,有了值得期盼的未来。2024杭州灵隐寺祈福年历2024年将至,我们有一份特殊的礼物要送给大家,礼轻情意在,愿所有人,龙年安康,幸福常伴!关于这份礼物,你也可以看看我们之前的推文(虽然确实很“轻”,其实还是非常难得的)。2024灵隐祈福年历开印,红纸笔墨书写新年祝福为何如此受欢迎希望你能喜欢。光泉题写“龙德耀日”好啦,言归正传,怎么获得,请往下看——祈福年历获取方式在本条推文下方留言,写下您的2023年回望或2024新年祝福我们会从评论区中精选优质留言,送出祈福年历(每位中选粉丝可获得1张灵隐寺祈福年历,数量有限,送完即止)祈福年历请到指定地点自行领取(或快递到付)活动截止至:2023年12月26日9:00官微后台将私信中选者,请及时查收!领取时间:2023年12月28日9:30-17:00领取地点:杭州市拱墅区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大楼注意:杭州灵隐寺年历均为免费公益向社会发放,从未标价售卖,请社会大众注意甄别,谨防被骗。
2023年12月24日
其他

文人艺者,薪火相传 | “逼画风神——施晓湘艺术展”在东阳开幕

乡贤,对于地方文脉的塑造和传承影响深远。12月23日,“逼画风神——施晓湘艺术展”在卢甫圣美术馆(东阳市美术馆)开幕,并举行学术研讨会。多地专家学者共聚东阳,致敬这位对东阳书画和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艺术家。开幕式现场本次展览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金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东阳市委宣传部、东阳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卢甫圣美术馆(东阳市美术馆)、东阳市博物馆承办,是东阳市美术馆“东阳乡贤书画系列展”的第七个展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中共东阳市委书记楼琅坚致辞金华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蓝跃军致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捷致辞施晓湘,原名德清,曾字特痴,号西岩居士,斋号“画屏斋”,是近现代东阳画坛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展览,生前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他能书善画,人物山水花鸟皆能,山水主要取法南宗,笔墨苍润;花鸟受吴昌硕等为代表的海派风格影响,笔墨浑厚而清雅;其人物则往往描写现实生活,如耕作的农民、民间艺人等,造型生动,用笔干练。许江在致辞中,用四个字总括施老的作品:清、劲、生、活。展览现场
2023年12月23日
其他

美术报总编辑杨丽:感恩三十年相伴,未来续写大美育大美术时代新篇章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2023年12月22日
其他

秋兴正酣——读王清杰的画

在伏天的杭州,读王清杰的画,总有一股秋意划过手臂,那不是凛冽的,而是清醒的、干净的,甚至有点儿干燥的,独属于北方的——带来了玉米黄了、棉花白了、高粱红了的讯息。王清杰是山东人。一提起山东,人们总会想到它的别名,齐鲁。而读到“齐鲁”的时候,总要把语音自然加重,仿佛眼前就是正大开阔的泰山秋景,就像读到“江南”时语音自然变轻,眼前是春日的迷蒙烟雨一样。毋庸置疑,齐鲁是旷远厚重的,杜甫说,“齐鲁青未了”。我对这句诗的理解是,泰山及其余脉的郁郁苍苍,扩展并遍布了整个齐鲁大地,甚至于超越了齐鲁大地,向着无穷和无限而去了。那是中国人文化的原乡之一。而这片原乡上生活的人,似乎也总有一种对厚重的追求。过年时候,向长辈拜年,那是真心实意的叩首,践行着孝义传统。宴席的时候要排座次,要喝高度酒,要行酒令,不体现出“好客山东”万分的热情不罢休。据说在济南,人们见人就叫“老师”,尽管都知道这大约是别处“师傅”的意思,但新到这里的人还是会被叫出了一种身在礼仪之邦的被尊重感。山水厚重,养育了厚重的人文,而人文的厚重也让这山水也越发沉雄了。看王清杰的山水画,便顿生一种厚重沉雄感,犹如随桐城派散文家姚鼐登泰山,“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而略以朱砂赭石点染,便是云海茫茫——“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碧山人家
2023年12月21日
其他

浙江省的艺术“新峰人才”交作业,追寻“日新之道”

开幕式现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青年文艺“浙军”如何在创作中追寻“日新之道”?今天,就跟着小编在这场“新峰人才”作品展中寻找答案。12月20日,“日新为道”——“新峰人才”作品展在浙江展览馆拉开帷幕。展览展出作品400余件,涵盖美术、书法、摄影、民间工艺等4大门类。这些作品,皆出自2022年度入选“新峰计划”的42名青年人才之手。此次展览将持续至元旦期间。展览现场青年文艺“浙军”的实力与活力走近这次“新峰人才”作品展,观众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青年艺术家对时代的深刻体悟与思索,对艺术的不懈探索与追求,还能够感受到青年文艺“浙军”拔节生长、蓬勃发展的活力与朝气,更可见浙江文艺界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用明德引领风尚的使命与担当。“丹青新峰”王怡新作品比如,“丹青新峰”王怡新带来的作品就极富个人特色。对她而言,画画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次展览既是成果的汇报,也是自我鞭策和总结,让我们不断锤炼自身,做到精益求精。”王怡新说,“作为新一代的艺术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使命,要继承前人的艺术积淀,也要敢于突破传统,勇于探索艺术的新形式。”“光影新峰”张闻涛作品作为一名90后“光影新峰”,张闻涛从小在运河边长大,他拿起相机拍的第一张照片就是大运河。在他的摄影作品中,可以看见运河“神兽”趴蝮、保障航运的工业遗存及沧桑古纤道的印记。“这组作品中,我打破了自己熟悉的纪实创作手法,也想通过记忆碎片抽象与重构的方式,来表现我眼中这条充满历史韵味的河流。”张闻涛说。展览现场在“翰墨新峰”版块,篆、隶、真、行、草五体俱全,展现了我省青年书家在继承中创新的艺术追求;“工艺新峰”版块,从石雕、角雕到竹编、剪纸,民间手工艺人纷纷秀出拿手“绝技”,令人耳目一新。11年人才队伍打造“新峰计划”是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直接领导,浙江省文联具体实施的浙江省造型艺术青年人才培养工程,自2013年启动至今,已实施11年,培育了428名在美术、书法、摄影和民间工艺等门类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展览现场今年,浙江省文联在总结历届“新峰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迭代推出“新峰计划”2.0版,形成更为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以适合不同人才类型、不同艺术门类。目前,“新峰计划”已成为我省造型艺术青年人才培养的坚实平台和重要品牌。此次展览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省文联主办,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浙江省摄影家协会、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浙江省文联创研处、浙江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承办。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范庆瑜,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伟刚、赵晓刚,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书协主席赵雁君,浙江省摄协主席王小川,2022年度“新峰计划”青年艺术家及历届“新峰人才”代表等出席。开幕式由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余旭红主持。▼点击下图订阅2024年《美术报》
2023年12月21日
其他

许江:美术报的这三十年

(点击标题直达)美术报创刊30周年庆|三大榜单揭晓,谁是风云人物艺术家为什么要读点书?从海出发,探索大航海时代东西文化交流宋韵浙风
2023年12月21日
其他

艺术家为什么要读点书?

1944年傅雷在写给黄宾虹的信中叹道:“画家不读书,南北通病,言之可慨。”现在回过头看,那个时代的不少画家倒是着实读了一些书的。如果傅雷活在今天,不知会作何感想?艺术家的素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准,艺术家的知识结构不可能相同也不必相同。然而,起码的“底线”是不能没有的。多年前的一个场景曾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的决赛上,一位进入隶书前六名的选手,在综合素质比试中得了零分。其间当主持人问到“中国传统的‘五岳’是指哪五座山”时,他居然张大着嘴巴,愣是一座也答不上来。这简直是匪夷所思!类似的尴尬,在比赛过程中比比皆是,一场电视大赛,无意中把许多书法家的“家底”给抖露了出来。艺术家为什么要读书?从浅近处说,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艺术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除了技艺才情的前提外,还要求创作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层次。文化底蕴不足,除了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格调境界外,还容易在细节处捉襟见肘,露出“马脚”,贻笑大方。露马脚与否还不是问题的关键。读书的真正意义并非为了掉书袋,做学究,而在于明理。“文乎文乎,苟作云乎哉?必也贯乎道。学乎学乎,博诵云乎哉,必也济乎义”。所贵乎读书者,“济乎义”也,“贯乎道”也,而卒能“会其通”也。溥心畬
2023年12月20日
其他

美术报创刊30周年庆|三大榜单揭晓,谁是风云人物

12月20日下午,“致敬时代·与美同行”美术报创刊30周年庆活动在杭州举行。活动现场参加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浙江省政府原副省长、党组副书记,第十一届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省慈善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加元;第十一届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理事长孙文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会长、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虞汉胤;浙报集团社长、党委书记姜军;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旭东;浙报集团副总编辑、党委委员、潮新闻总编辑王水明;湖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申中华;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廖洪钰;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专职副馆长姜玉峰;原浙报集团副总编辑、美术报首任总编辑傅通先;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浙江省美协副主席骆献跃;原中国美院副院长、美术报原社长王赞等。还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知名艺术家代表,美术报战略合作伙伴单位负责人,美术报30年“艺术之城、美育名校、风云人物”获奖代表等近百人出席活动。现场合影美术报于1993年由浙江日报社和中国美术学院联合创办,是中国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美术专业类媒体之一。美术报发展的30年,也是中国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兴旺发展的30年,与美同行30年,美术报始终保持着蓬勃生机和旺盛的活力,传播能力不断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浙报集团社长、党委书记姜军致辞浙报集团社长、党委书记姜军首先对与会嘉宾和艺术家们表示了欢迎。姜军表示:作为浙报集团旗下的重要专业类媒体,美术报在30年的砥砺前行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浙报集团始终以引领新时代文化发展为己任,希望美术报作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有效载体,作为集团争创新时代一流党报集团的重要内容,充分运用集团媒体深度融合成果,持续提升、力求突破,打造成新型融媒体艺术新闻产业发展平台。中国美院党委副书记孙旭东致辞中国美院党委副书记孙旭东回顾了美术报与中国美术学院一路同行、携手发展30年的历程。他表示:美术报在中国美术高度繁荣的这30年里,始终与中国美术界同频共振,始终处于中国美术界的核心现场,始终关注重大主题新闻背后的美术身影。无论是在艺术思想传播方面,还是在美术教育普及方面,都做了非常多有益的工作。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虞汉胤致辞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虞汉胤首先对美术报30年来,为浙江文化大省、美术大省建设、美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文化传播等方面所做出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对美术报的发展提出了新希望,要求美术报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发挥专业力量,不断书写时代新篇章;坚持不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传递人文精神体现责任担当;要持续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在服务大众美育中,拓宽发展路径,走好大美育大美术之路。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王敏杰代为宣读中国美术家协会贺信在活动现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王敏杰,代为宣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专程为美术报30周年庆发来的贺信。艺术家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会长、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致辞随后,艺术家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会长、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许江表示:美术报是改革开放后较早创办,并坚持至今的美术专业报纸,通过30年的不懈努力,目标不变、矢志不移,成长为中国美术界的一张大报、一棵常青树。30年正值壮年,正值发展的高峰时期,他希望美术报贴近人民之心,贴近时代前沿,越办越好。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代表名家班导师致辞美术报名家班是美术报创办30年来,打造的知名品牌项目,30年来,它成为了中国艺术家成长的摇篮,许多赫赫有名的艺术家都曾担任过美术报名家班的导师。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代表名家班导师,做了分享。他表示:和美术报在全国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公益培训志愿服务项目、美术报名家工作室、“学术引领拍卖”以及学术研究等4个方面深入合作,已经形成了品牌,希望美术报今后更多地打造与社会关联,和艺术品交易拍卖关联,和美术主题性创作、历史性主题创作关联的全国范围的文化品牌。最美读者授予仪式美术报的发展离不开读者的关心和认可。在活动现场,还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杜金康老先生,他是美术报近30年的老朋友、老读者,现场举办了最美读者授予仪式。接着,作为美术报30周年庆的重磅环节,“致敬时代与美同行”——美术报30年·艺术之城、美术报30年·美育名校、美术报30年·风云人物,一一揭晓。“致敬时代·与美同行——美术报30年·艺术之城”部分城市代表领奖获得“致敬时代·与美同行——美术报30年·艺术之城”的城市为:广东广州、浙江湖州、江西景德镇、浙江浦江、山东青州、浙江衢州、江苏苏州、天津宁河、陕西西安、浙江余杭。(以拼音首字母排序)“致敬时代·与美同行——美术报30年·美育名校”部分学校代表领奖获得“致敬时代·与美同行——美术报30年·美育名校”的学校为:安徽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河北美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宁波美术学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以拼音首字母排序)“致敬时代·与美同行——美术报30年·风云人物”部分艺术家领奖获得“致敬时代·与美同行——美术报30年·风云人物”的艺术家为:陈坚、陈履生、陈振濂、何水法、庞茂琨、彭锋、吴为山、许江、周韶华、朱炳仁。(以拼音首字母排序)部分获奖代表和艺术家上台领了奖,并发表了获奖感言。美术报办报30年,坚持与艺术家交朋友,成为了艺术家交流、互动的精神家园,活动现场播放了来自各地艺术大咖们的祝贺视频,共同为美术报庆生。美术报名家学院院长聘任仪式此外,在美术报30周年之际,特别聘任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浙江省美协副主席骆献跃为美术报名家学院的院长。美术报北京艺术中心视频美术报办报30年,在各省市地区都有建立艺术中心,现场播放了北京艺术中心发来的视频,未来,美术报将持续全国化布局,进一步提升全国影响力。美术报战略合作伙伴公布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等在内的艺术院校、美术馆以及国内文化机构、书画协会等二十余家单位成为了美术报战略合作伙伴,携手前行,共创未来。美术报总编辑杨丽致辞最后,美术报总编辑杨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答谢词,她表示:回望30年来,美术报走过的每一程山,每一程水,每一个路口,都有一盏守望的灯,一个守护的人。所有关心和支持过美术报的朋友,我们都铭记在心。创刊30周年,是美术报再出发的新起点,动力场。美术报将扛起一份专业媒体应有的社会担当,奋力投入到融媒体的大潮里,续写中国美术书法事业的新时代。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让我们一起祝愿美术报的未来会更好。▼点击下图订阅2024年《美术报》
2023年12月20日
其他

宋韵浙风 衍传之江——首届“书法·之江双年展”“书学·之江论坛”综述

12月7日,浙江书法院首届“书法·之江双年展——宋韵浙风·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幕。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潇羽,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王彦,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副部长范庆瑜,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郭华巍,浙江省政协常委、文史委副主任、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以及全国学术界知名专家,浙江书法院顾问、特聘研究员,首届“书学·之江论坛”论文作者等出席开幕式。“书法·之江双年展”是浙江书法院常设主题性学术展览,每两年一届。本届创作主题为“宋韵浙风”,旨在聚焦宋韵文化浙江标识,展现宋代浙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创新,通过书法解码宋韵文化基因,以书法为载体探索优秀宋韵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此次展览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浙江书法院、余杭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当日,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还分别举行了“书学·之江论坛”——两宋浙江书法学术研讨会和浙江书法院学术期刊编辑策划专家座谈会。(张若瑶)浙江书法院首届“书法·之江双年展”——宋韵浙风·全国名家作品邀请展、首届“书学·之江论坛”——两宋浙江书法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和浙江书法院学术期刊编辑策划专家座谈会在杭州举行,这是浙江书法院今年开院不久后重磅推出的压轴大戏。“书法·之江双年展”、“书学·之江论坛”以及学术期刊,“一展、一坛、一刊”凝聚着浙江书法院对于自身功能的清晰定位、创作与学术的长远谋划以及发展的深思熟虑。开幕式现场以“展”溯韵精品创作是浙江书法院的兴院之本。浙江是书法重镇,自古以来名家辈出,具有悠久深厚的文化精神和艺术传统,绵延千年,振古烁今。浙江书法院作为研究机构、创作机构、收藏机构、人才培养机构四个功能合一的书法专业机构,之所以备受瞩目,正因为担负着中国书法赓续传承的重要使命。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书协主席、浙江书法院院委会主任赵雁君认为:“浙江书法院要坚持以推出书法精品为目标,聚焦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组织策划一系列主题性书法创作和高端书法展览,持续打造书法高端精品创作品牌展览,挖深挖大精品创作的‘蓄水池’。”
2023年12月19日
其他

湖北美术学院:以插画形式讲述“科学家精神”

12月15日,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科学家精神”主题性插画创作人才培训》成果汇报展览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以绘画和插图书籍的形式,全面展示了《“科学家精神”主题性插画创作人才培训》的学术成果。来自全国不同领域的30位艺术家,通过近500课时的集中培训以及4个月的课题创作,以我国不同领域科学家的生平为内容,创作了总计300幅“科学家精神”插图作品,并形成了30本体现科学家精神的插图书系列,以插画形式讲述科学家故事,展现科学家精神内涵,传递科学家精神的力量和重要性。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国际版画研究院副院长孔亮,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秘书、鲁迅美术学院教授齐鑫,湖北美术出版社社长柯尊文、副社长敖露、绘本编辑室主任熊晶,广州美术学院、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出版社等院校机构代表受邀出席。湖北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鲍清芬、党委副书记卢斌,党委常委、项目负责人曹丹出席开幕式,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负责人,教师代表和学员代表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湖北美术学院绘画学院院长徐文涛主持。
2023年12月19日
其他

从海出发,探索大航海时代东西文化交流

16世纪是欧洲“地理大发现”时代,航海家们纷纷远渡重洋,探索未知的世界。这一时期人类首次实现环球航行,各个大陆逐渐串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的开辟不仅带来了贸易繁荣和文化交流,亦推动着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发展,对未来的世界产生至为复杂和深远的影响。近日,“无界之涯:从海出发探索十六世纪东西文化交流”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展。展览汇集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及荷兰国家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等多家机构的书画、瓷器、文献等文物,共同呈现十六世纪经由海上航行所展开的汇聚与交流的故事。此次展览将展期持续至2024年2月18日。展览分成三个单元,“大海的时代”呈现海图、银币及外销瓷等展品,带领参观者进入欧亚双方相遇与彼此骚动的海上霸权时代;“不期而遇”于文献、商品与物产中,追寻各方人群移动、互动及竞夺的踪迹;“多元新貌”从书画、器物、地图等物件,探索艺术、知识与文化层面的交融,以及初次映现人们眼前的“全球”概念。亚伯拉罕·奥特柳斯
2023年12月19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二零二四萧山画院画师迎春书画小品展作品选登

(点击标题直达)辽宁省博年末举行齐白石特展,部分书画作品为首次展出平凉文物集中亮相天津
2023年12月18日
其他

无锡博物院年度大展!看“镇馆之宝”倪瓒《苔痕树影图》

近日,“掇菁撷华——无锡历代名家书画精品展”在无锡博物院开展。本次展览聚焦古今无锡籍书画名家,从无锡博物院藏精品与当代书画佳作中选取近80件书画作品,时间跨度从元代至当代,汇聚倪瓒、王绂、王问、秦仪、邵宝、王澍、吴观岱、徐悲鸿、钱松喦等近八十位无锡籍书画名家,是无锡书画文脉的一次系统呈现,也是无锡博物院藏书画精品的一次集中展出。展厅现场其中,无锡博物院“镇馆之宝”——倪瓒《苔痕树影图》极少对外展出,上次展出还是在2018年无锡博物院开放10周年特展上。元
2023年12月18日
其他

平凉文物集中亮相天津 | 和合一观——平凉金铜造像艺术展

近日,“和合一观——平凉金铜造像艺术展”在天津博物馆开展。展览精选平凉市7家博物馆100余件(套)金铜造像精品,分为道源崆峒、泾陇佛韵两个部分,时间跨越北魏至清代。它们造型精美、线条流畅,风格迥异、内涵丰富,勾勒出甘肃平凉地区佛道造像兴盛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艺术风格。鎏金铜大日如来坐像鎏金铜绿度母坐像铜观音菩萨坐像铜药师佛坐像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交汇处,是中华民族在黄河中上游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历史悠久、文化多元。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是“道文化”的发端之地,也是佛教艺术东传必经之路。静宁成纪古城被誉为“人类开元第一城”,是“人文初祖”伏羲的降生之地;崆峒山更是被尊为“西来第一山”,道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刷金铜雷祖坐像铜宗喀巴坐像随着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公元1世纪左右佛教艺术开始传入我国,十六国时期,传入平凉。北朝至唐代,经过不断融合,向着本土化、民族化发展。佛像制作精美,工艺精湛,特征鲜明。元明清时期,随着藏传佛教的日渐兴盛,风格别致。平凉佛像艺术从最初的学习借鉴,到逐步繁荣兴盛、融合改造,留下了大量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佛像艺术珍品。此次展览是平凉文物首次亮相天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艺术殿堂,撷取丝路遗珍,开启美的体验,体悟西北一方释道金铜造像的万千魅力,一观中华文明圆融无碍的和合精神。据悉,展览持续至2024年1月7日。▼点击下图订阅2024年《美术报》
2023年12月17日
其他

辽宁省博年末举行齐白石特展,部分书画作品为首次展出

在齐白石诞辰160周年之际,作为国内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文博机构之一,辽宁省博物馆精心打造“丹青万象——齐白石和他的师友弟子们”展览,堪称辽博史上规模最大的齐白石特展,将在年末与观众见面。展览计划展出齐白石及其师友弟子们的书画、篆刻文物459件,其中辽博馆藏文物358件,部分馆藏书画作品为首次展出。齐白石木雕花工具箱、齐白石沁园夫子五十岁小像、齐白石石门二十四景图、齐白石折枝花卉图等代表性展品将在展览中亮相。齐白石
2023年12月17日
其他

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全国书画印大赛征稿通知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用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是近现代著名的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值此吴昌硕先生诞辰180周年之际,我们以书画形式怀念画坛巨匠,现面向全国征稿!举办单位:杭州墨才书画报刊有限公司媒体支持单位:《美术报》、《青少年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一、参赛组别:幼儿组(7周岁以内)、儿童组(8-12周岁)、少年组(13-17周岁)、青年组(18-36周岁)、中年组(37-60周岁)
2023年12月16日
其他

浙江画院2023年度美术作品展 | 在“浙”里看见美丽中国

12月15日,“在‘浙’里看见美丽中国——浙江画院2023年度美术作品展”在富阳公望美术馆举办。开幕式现场展览由浙江省文联作为指导单位,浙江画院、富阳区委宣传部、富阳区文联共同主办,作为浙江画院年度展览,汇集了浙江画院画师、创研员、访问学者、学员共63人300余件作品,集中展示浙江画院本年度最新创作成果,呈现浙江画院画师的整体创作水平和精神面貌。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宣布展览开幕杭州市富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鹏致辞浙江画院副院长石君一致辞浙江画院党支部书记茹峰主持开幕式浙江画院与富阳区文联代表签订第二轮合作协议(左:浙江画院党支部书记茹峰;右:富阳区文联主席蒋良良)浙江画院代表向公望美术馆捐赠作品(左一:浙江画院花鸟工作室主任姚晓冬;右一:公望美术馆副馆长姜健)用艺术为美丽中国提供“浙江方案”此次展览主题为“在‘浙’里看见美丽中国”,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他指出,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浙江继续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走在前列,形成了更多具有浙江辨识度、全国显示度的先行示范成果,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更多“浙江方案”。展览现场画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用手中画笔展现新时代风貌,记录浙江大地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用作品看见“浙”里发展,讴歌美丽中国,用艺术的方式为美丽中国“浙江方案”添砖加瓦。展览现场创作源于基层走进基层展览作品描绘了浙江新时代精神内涵和文化品质,营造了意象与现实交融、地域与人文结合、过去与未来贯通的审美意境。这一年,浙江画院走进省内岩樟、松阳、灵峰等多地采风创作,从四季山水、花鸟虫鱼,到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从追溯浙江历史文脉,到记录当代乡村振兴,展现了真实亲切的“浙”里风光。展览现场展览前夕,浙江画院画师王葱葱为富阳民众作了一场题为《中国山水画秘境之探索——浅谈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专题讲座,她以经典作品结合自身创作经验,以中国画意境营造为例阐述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受到当地美术爱好者喜爱好评。通过这种“展览+讲座”的形式,将传统文化送到基层,丰富了民众的观展体验,让大众与艺术作品一起在“浙”里看见美丽中国。据悉,展览将持续到2024年1月20日。人物
2023年12月16日
其他

陈履生:我与《美术报》

陈履生:我与《美术报》■陈履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造型艺术委员会主任)媒体与艺术家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媒体与艺术发展的关系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明显。从现状来看,媒体之于艺术,是一种水和鱼的关系。水至清则无鱼,这是一般的道理,所以,当代媒体在社会的影响下,要想达到“至清”的境界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媒体人还是不懈地为这个行业的相对清纯而努力,为这个行业所服务的艺术事业而不断地添薪续火。尽管我们的艺术媒体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是,它对艺术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还是有目共睹。今天,与艺术相关的媒体已是不计其数,这是今日艺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这之中主流的与非主流的,中央的与地方的,国营的与公私合营的或完全是私营的,林林总总,各式各样。对于媒体的评价,基于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结论,专家和公众的差异属于情理之中。专家的意见固然重要,可是,公众的看法也不容忽视,因为发行量这一基本的衡量指标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媒体与公众的关系,也从一个方面表明了编辑反映公众需求的努力。不管是读者,还是作者,在这个不断选择的社会中选择媒体的标准,基本上是看媒体的影响力和与自己的关系。媒体在公众中的影响力是靠一点一滴所累积的,20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20年中有无数的作者和读者的选择,有进有退,而关系也是有紧有松,相信有过交道的人或填写过征订单的人都能说出一些不同的或相似的体会和认知。2014年9月6日《美术报》第一篇
2023年12月15日
其他

从106件作品看马一浮与黄宾虹、弘一法师等的诗书交游

今年是马一浮先生诞辰140周年,继浙江省文史馆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纪念活动之后,温州衍园美术馆于今天(12月15日)推出了“马一浮与温州特展”。此次展览展出了马一浮及其友人作品106件左右,其中马一浮作品55件,师友作品31件,照片及文献20件。展览力求再现马一浮与温州士人的切磋激荡与惺惺相惜,展示马一浮与温籍友人们的艺术成就和深厚友谊。展品中不乏黄宾虹、弘一法师、林大同、刘景晨、朱铎民、马公愚、夏承焘、方介堪、郑曼青等名家的作品。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3月30日。马一浮马一浮(1883
2023年12月15日
其他

余友涵逝世,享年八十岁,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受到国际认可的当代艺术家

著名艺术家余友涵因病于2023年12月13日逝世,享年八十岁。余友涵(1943—2023)余友涵,1943年上海出生,毕业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73-2003年在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任教。余友涵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受到国际认可的当代艺术家,他是中国八、九十年代前卫艺术运动里抽象艺的代表性艺术家,他的作品融合了东方传统的视觉符号和西方现代艺术的表达方式,对中国艺术界以及后辈艺术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中起到开创性的关键作用。他的代表作有:抽象“圆”系列、“沂蒙山”风景系列等等。余友涵部分作品欣赏余友涵
2023年12月14日
其他

水彩是当之无愧的大画种

今天(12月14日)上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浙江美术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承办的“时代群像——中国水彩人物画展览”在浙江美术馆开幕。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四级调研员刘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主任陈坚,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副主任董竟成,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先后致辞。开幕式现场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四级调研员刘戈致辞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主任陈坚致辞当代水彩画能容纳宏大叙事,描绘新时代重大题材。展览从这个维度切入意在如是。人物画是时代精神的直观反映,更能够展示时代的波澜壮阔,反映人民群众昂扬向上、奋发进步的精神面貌,承载社会历史印记与民族记忆,具有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的文化意义。这些作品展示了中国水彩画家立足于本体精进道路上的发展研究,在传统题材上,他们积极探索中国水彩的当代性转换,大胆实践,创新突破,表现出了继往开来的担当与决心;同时探索既有媒材的实验性,以求拓宽表现力的边界,还有侧重观念意识的表达,尝试用文化寓意表征作品的内涵,丰富的作品样式充分展现出了中国水彩艺术的崭新面貌。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致辞受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马锋辉的委托,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副主任董竟成在开幕式上致辞展览展出水彩人物画作品188件,既有通过细微之处表现人民幸福生活的作品,又有在宏大叙事中流露真情的作品,以及带有观念性的作品和使用综合绘画方式创作的水彩作品。这些作品无论是在题材、技法,还是在观念表达上都具有较高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将为中国水彩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记者发现,这些作品栩栩如生、细致入微、震慑人心。正如许江在致辞中如是说,今天水彩并不是小画种,而是当之无愧的大画种。水彩以它的突破发展感动人,无论是尺幅还是表现性,仍有着激动人心的力量。短短20年,水彩有着突飞猛进的变化,涂抹挥洒中,风情万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致辞回望历史,水彩画传入中国已有三百余年,历经本土化、民族化、现代化发展,以其强大的包容性,兼收并蓄,取百家优长,形成了颇具东方文化意味又不失西画技艺的全新面貌。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中国社会的丰富实践,为我国水彩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激发了水彩艺术家的创作激情,中国水彩在创作上迎来更为多元、开放、包容的发展态势。参展艺术家李晓林介绍作品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通过水彩艺术形式展示新时代社会发展进步的精彩蝶变,呈现中国人民奋进中国梦的精神面貌,助力激发和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丽史诗的精神力量。为了赓续中国水彩艺术脉络,梳理中国水彩画的整体面貌,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通过风景画、静物画、人物画三个维度策划中国水彩系列研究专题展览。继“祖国的笑容这样美——中国水彩风景画展”“中国水彩静物画展”分别在长沙、武汉举办之后,“时代群像——中国水彩人物画展览”在杭州举办,是为这项专题研究一个圆满的周期。展览现场盛世修文,希望广大美术家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深入挖掘中国水彩艺术的时代精神,积极探索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全新表达,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让中国水彩艺术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开启新时代中国水彩画创作的新篇章,在伟大时代进程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嘉宾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副主任董竟成,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任陈坚,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四级调研员刘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王敏杰,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邬大勇,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周艳,浙江美术馆副馆长钱骋,浙江美术馆副馆长黄寿耀,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封治国,版画系主任于洪,壁画系主任贺亮,综合绘画系主任陈焰,综合办公室主任何佳敏,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主席周崇涨,副主席兼秘书长张晓锋等。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骆献跃,副主任周刚,李晓林,陆庆龙,副秘书长丁寺钟,蒋智南,委员黄亚奇,王绍波,王辉宇,陈流,陈勇劲,陈朝生,祝彦春,刘永健,长海,叶献民,史涛,学术秘书朱哲等。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2月28日,希望大家能够尽情在画作里神游,欣赏主题性创作的独特魅力。嘉宾合影
2023年12月14日
其他

摩崖山光独醉人——读李一摩崖书法创作所感

写山事,机缘也,须天时地利人和,我所写五座山,均为当地所邀,众友相助。写山之想,发于三十多年前研究僧安道一,一千多年前,僧安以石传经,写了20多座山。我写山不过追踪前贤,尽微薄之力而已。——李一(原《美术观察》主编)李一“写山”工作照摩崖山光独醉人——读李一摩崖书法创作所感■廖少华(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委员、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很多年前就听说李一先生在进行写山的创作。在收到他惠赠的重达十几斤的作品集后,我用古时梓庆“削木为鐻”方式,封闭多日静心研读,开始踏入他写山的神秘世界,初步理解他写山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2023年12月13日
其他

名画扎堆展出,《文姬归汉图》难得一见

近日,由吉林省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墨韵文脉——吉林省博物院藏古代绘画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吉林省博物院精选90余件(套)古代绘画佳作,创作年代由宋至清,既有高轴长卷,也有扇页小品。展厅现场展出包括宋代杨婕妤的《百花图卷》,金代张瑀的《文姬归汉图卷》,元代何澄的《归庄图卷》、张渥的《九歌图卷》,以及众多名家戴进、孙隆、林良、沈周、文徵明、陈淳、徐渭、董其昌、蓝瑛、陈洪绶、王时敏、王翚、龚贤、八大山人、石涛、禹之鼎、金农、黄慎、赵之谦等的作品。展厅现场展览分为两期,第一期分为“线·韵”“性·情”“意·趣”三个单元。“线·韵”单元展出金代张瑀的《文姬归汉图卷》、元代何澄的《归庄图卷》、张渥的《九歌图卷》以及其他线描精品。“性·情”单元主要展示明代“浙派”“吴门”“松江”等画派画家的名品。“意·趣”单元主要展示“清六家”“四僧”“扬州八怪”等大家的力作。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山川之壮丽、人物之传神、花木之繁茂、鸟兽之欢趣,了解古代绘画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艺术面貌。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3月1日,1月中旬将换展。部分作品欣赏南宋
2023年12月13日
其他

美苑少儿美术特色课程高级研修班招生简章

为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我们立足全国基础美术教育需求,结合各地教师实际,特设全国美术教师短期研修班,满足更多美术教师、艺术工作者继续深造的需要,让更多专业人士深入接受我校前沿教学理念,感受学术氛围的熏陶,全面提升个体的艺术素养。2100多年前,汉代使者张骞自长安启程,迢迢西行,勇闯西域,走出了一条绵延万里的丝绸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宝藏。丝绸之路,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记号,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贡献“共建丝路”力量。我们追溯“丝路精神”,致力于传承弘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将丝路上优秀的传统文化带给每一位学生。为此,美苑小画家沉淀出了“丝路之旅”系列课程,运用丰富的综合材料,结合引人入胜的内容,引导学生感知丝路上的繁花似锦。身为老师,我们需要对每一节课认真负责,对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深刻透彻地认知,熟练运用每节课的材料素材,娴熟处理创作思路,玩转材料与素材,更好地授人以渔,使学生能领会内容与技法的精髓,创作出多元且富有创意的作品。此次师训将会带老师们熟悉课程,了解材料特性,并学习拓展感知能力、深化创作思维,助力美术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焕发新的艺术活力。宋代绘画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影响而闻名于世。它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后代的绘画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画作为艺术品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学习宋画可以带来美的体验,让人们享受艺术之美。“宋韵风雅”课程将宋画元素与多样的综合材料相结合,是一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方法。同时,它还可以促进儿童的创造力、观察力、手工技能和跨学科学习。通过这种结合,让儿童在有趣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也鼓励他们在艺术领域中探索、发展个人潜力。在这一教育过程中,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启发和支持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让他们在艺术学习中体验快乐,获得成长。同时,引导儿童观察不同的宋画作品,帮助他们理解传统的绘画元素,如线条、颜色、构图和主题。通过讨论这些元素,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这种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这就要求老师熟练地示范艺术技巧,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艺术教育之余,老师还可以向学生传授有关宋代历史、文化和绘画传统的知识,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宋画的背景。此次师训内容将全面涵盖现代绘画媒介的使用和应用,以及如何设计教学计划、组织课堂、鼓励学生的创造力与反馈。老师将学到有关艺术教育最佳实践和教学资源的知识,同时获得实践机会。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改进,老师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理解艺术和文化,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还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益的教育环境。▼点击下图订阅2024年《美术报》
2023年12月12日
其他

靠着5000平方米的墙画,这个小村庄成为了拥有千万流量的“网红村”

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龙镇,有一个村庄叫曼勒村。靠着5000平方米的墙画,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让这个小村庄成为了拥有千万流量的“网红村”。而这都离不开从村里走出的一个大学生——岩温叫。近日,在第十一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上,29岁的岩温叫作为中国艺术家代表入选官方宣传片。用了5年时间,岩温叫的画笔让300多个村寨披上了绚丽的色彩
2023年12月12日
其他

“每个现代人心中都有一台机械”

碳纤维材质记者:记者:设计中的“温度”该如何体现?郭强:一件好的产品带给使用者的温度首先是好用,好用是通过肢体感受直达心灵的,不需要语言和附加引导。(滑图)郭强
2023年12月11日
其他

湖北美院退休教师抄袭学生作品,被判赔偿10万元

据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报道,12月8日,从“湖北美院退休教师被指抄袭学生雕塑作品案”当事人陈亮处了解到,近日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已对该案做出一审判决。抄袭学生作品的教师黄勇被判侵权,需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停止侵权行为、销毁侵权雕塑《春》,并在一个月内通过报纸、微信朋友圈和抖音账号向被侵害学生致歉,同时还需承担10万元的赔偿。师生两人的作品对比左图为陈亮作品,右图为黄勇作品此前该案因被侵权学生陈亮在社交平台上公开举报自己老师黄勇而引发社会关注,而黄勇在公开回应争议时辩称自己为陈亮的“等大女人体”雕塑作品创作提供过意见,并且后来自己对雕塑作品进行了二次创作出作品《春》。面对侵权作品和学生原作品几乎一致的现实,黄勇在接受采访时说出“动一刀也是新作”的言论,很快引起舆论的批评。湖北美院发布的情况说明3月1日,湖北美术学院曾发布情况说明称,学院关注到网络上反映该校退休教师黄某的相关问题,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已成立专班进行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将适时公布。时隔9个月,记者检索湖北美术学院官方公众号、微博等平台,未能找到该校调查情况通报,相反此前发布的情况说明也无法检索到。黄勇此前朋友圈内容记者从该案判决书中注意到,该案争议焦点是:一、“等大女人体”雕塑是否构成作品;二、“等大女人体”雕塑的作者是谁;三、《春》是否对“等大女人体”雕塑构成侵权;四、若侵权行为成立的民事责任承担问题。法院判决法院认为,虽然“等大女人体”雕塑是陈亮在校期间,通过学校提供的统一教学资源完成的课堂作业,但依然是其智力劳动成果,具有一定艺术美感,属于受著作权法保护的美术作品。其次,教师黄勇辩称对陈亮的雕塑作品提供了创意指导,但法院认为黄勇没有参加创作,仅为创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等辅助性工作的,不能视为合作作者,并且黄勇不是陈亮该课程的指导老师,现有证据不足以认定其对陈亮的创作过程提供了足以影响作品观点表达的创意指导
2023年12月11日
其他

第七届地域美术史研讨会于浙江湖州举行,茶圣陆羽在这里写成《茶经》

开幕式现场12月9日,“2023第七届地域美术史研讨会”在湖州市长兴县顾渚大剧院开幕。会议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故宫博物院古代书画鉴藏中心、湖州师范学院联合主办,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长兴县水口乡人民政府承办,浙江省历史学会地域美术史专委会协办。开幕式现场本届研讨会以“古代书画艺术资源当代转化利用研究”为主题,在研究中国以及各区域美术史的形成、演变、特征的同时,更为深入地探索美术文化与中华文明、文化传统之间互为影响的内在关系。会议旨在进一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和关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作的最新指示精神,深入挖掘中华文明康续传承的基因密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教授陈野主持开幕式中共长兴县委书记石一婷致辞石一婷说,长兴作为湖州的一份子,有着深厚的书画文化底蕴,先后孕育了唐代“草圣”怀素、宋代太学“八俊”之一刘焘,以及近现代山水画家潘韵、花鸟画家孙默岑等书画艺术家,水口更是人杰地灵、底蕴深厚。石一婷表示,期盼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多来长兴考察指导,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长兴的发展。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教授赵丰致辞赵丰指出,在浙江省社科联的指导下,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与故宫博物院古代书画鉴藏中心、湖州师范学院持续多年开展合作,所举办的“地域美术史研讨会”已成为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本届研讨会围绕“古代书画艺术资源当代转化利用研究”这一主题,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出发,共同探讨历史文脉赓续传承和转化创新的新形式、新方法、新路径。他期待与会专家学者携手并进,共同为新的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研究馆员赵国英致辞赵国英指出,本次会议的主题对文物研究和高校艺术的发展都有极大意义,“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在世界范围内将古书画藏品收集、整理、出版,给学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带动了艺术史研究的进程。通过会议的交流,汇聚学术力量,增进博物馆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相关领域的合作,推动古书画藏品和鉴藏研究迈上新台阶,不断发现和培养优秀的青年学术人才,推进艺术和人文学科学术研究的创新发展。湖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金佩华致辞金佩华表示,会议再次在山水清远、文物鼎盛的湖州召开,意义非凡。湖州书画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名家荟萃,特别是以赵孟頫、吴昌硕为代表的湖州书画艺术家,成为开宗立派的巨匠,充分彰显了湖州的书画实力。2021年在浙江大学的支持下,湖州师范学院成功举办首届“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精品巡展”,拉开了全国巡展的大幕。今年,学校又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赵孟頫美术学院,使湖州师范学院成为地方文化艺术建设的领军和骨干力量。他相信,本次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地域美术史的盛会,也是展示长兴丰富文化资源的舞台。浙江省历史学会会长、浙江大学教授沈坚沈坚代表浙江省历史学会对本次地域美术史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指出地域美术专委会从建立开始就以较高的学术水平、较强的研究队伍、活跃的学术气氛为浙江省历史学会注入了新的活力。本届研讨会保持了高水准的学术特色,与会专家造诣非凡,会议论文质量高、题目新颖。本届地域美术史研讨会在长兴召开,接地气、得灵气,又有故宫博物院和湖州师范学院的加持,为会议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刘东致辞刘东表示,“地域美术史研讨会”围绕浙江地域美术特色、江南书画艺术、中华书画鉴藏与文化交流等主题已成功举办六届,形成了广泛的学界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有效地拓展了浙学的研究空间和审美文化内涵。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作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能够充分利用丰富的学术资源聚焦中国古代绘画本体、艺术图像与中华文明体系建构、形象史料与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三大领域,力图凸显学术定位,强化精品意识,加强开放协作,推进大系多学科研究和宣传展示。“青优奖”颁奖仪式开幕式上举行“青优奖”获奖论文作者颁奖仪式,该奖项为“培养地域美术史研究青年人才、推进地域美术史研究持续发展”而特设。“艺术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湖州师范学院与长兴县水口乡人民政府签署《“艺术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合作协议》。湖州师范学院致力于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高水平打造特色办学高地、产业创新基地、地方文化输出地和学旅融合目的地。本次合作将全力推动顾渚“画溪谷”建设,促进水口乡文旅产业迭代升级,持续打响“山水画乡﹒活力创谷”绿色高质量发展品牌。开幕式上,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刘东,湖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金佩华,中共长兴县委书记石一婷,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研究馆员赵国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教授赵丰,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永华,浙江省历史学会会长、浙江大学文科学术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教授沈坚,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教授陈野等领导、嘉宾,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湖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领域的师生两百余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陈野教授主持。全国专家深入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第七届地域美术史研讨会举行主旨报告、两个分会场研讨交流,以及“青优奖”获奖论文对谈研讨专场。开幕式后,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金晓明,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卢永琇,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副馆长、教授连冕三位专家相继作主旨报告。报告环节由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研究馆员赵国英主持。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研究馆员赵国英主持主旨报告金晓明《海外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基本情况和授权利用——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实践为例》,从藏品信息来源、作品解析研究、授权利用方法三个方面,分享《宋画全集》《元画全集》编纂中海外作品整理收集的体会。利用海外机构收藏的作品进行研究,对于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金晓明主旨报告卢永琇《天津市立美术馆(1930-1948)对中国画匮集的方式和成果研究》,从天津市立美术馆简介、美术馆中国画收藏概况、典藏与藏品意义三个角度展开报告,认为典藏与藏品对于丰富中国近代美术研究史料、地域美术研究以及近代博物馆美术馆本土转化研究意义重大。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卢永琇主旨报告长兴是茶圣陆羽著《茶经》的主要考察地。连冕《茶的形象——驳陆无图说》认为,讨论茶学,理论上离不开分析茶图,但《茶经》本身的缺失竟也令茶研究内部的学理矛盾彻底显露。此已触及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脉络内、“礼制经典”中,图、文关系的根本精神理路即哲学辩证。所以,对于《茶经》最末两个段落的考辨,即为茶学的又一关键核心。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副馆长、教授连冕主旨报告两个研讨交流分会场共分4个专场,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古代书画艺术资源的当代转化应用研究、水口传统书画资源与茶文化研究、书画鉴藏整理研究、古代画史研究等主题进行研讨交流,分享研究成果与学术观点,带来24场精彩报告。《浙江大学学报》编审徐枫,湖州师范学院教授李志刚,《文艺研究》副社长王伟,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主任、研究馆员汪亓分别主持会场;金晓明,连冕,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研究馆员顾工,澎湃新闻艺术主编顾村言分别担任评议人。分会场现场研讨会为期两天,来自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天津美术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博物馆、西泠印社等科研文博机构,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湖州师范学院、浙江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文艺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浙江学刊》《西泠艺丛》等专业学术期刊,新华社、澎湃新闻、《美术报》等重要媒体代表,长兴县和水口乡的相关领导,以及来自主办、承办、协办各方的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期间,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总主编张曦专程赴会看望与会专家,并就“大系”的展示展览、深化研究和社会普及等工作,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深入交流。本届“青优奖”揭晓,青年学者展开对谈为培养美术史研究青年人才、推进美术史研究持续发展,本次研讨会延续前几届的惯例,特设“青优奖”,聘请专家从45周岁以下青年学者提交的参会论文中,遴选出四篇优秀学术论文。获奖论文分别为:苏浩《近现代中国书画在日本的流播研究概观(1880~1945)》;黄欣然、王惠莹、俞晓群《宋画中的闹蛾及其当代创新设计研究》;骆晓《时·空·境——古画数字化的三重可能性》;车旭东《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明代递藏补证》。“青优奖”获奖论文对谈研讨专场于12月10日举行,在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陶喻之的主持评议下,获奖作者分别与受邀专家学者围绕获奖论文展开对谈。与会专家合影地域美术史研讨会最初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浙江省历史学会共同发起举办,自2016年举办首次会议至今,在省社科联自始至终的关怀指导下,在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鉴定所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的学术支持下,今年已是第七次举办研讨活动。这也是湖州师范学院第三次作为主办方承担会务工作。研讨会于12月10日闭幕。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院长鲁海峰在闭幕式上作大会总结。会后,与会专家学者前往长兴县水口乡大唐贡茶院、寿圣寺、摩崖石刻等地进行学术考察,在太湖之滨共同探讨古代书画艺术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弘扬。▼点击下图订阅2024年《美术报》
2023年12月10日
其他

“既吉且祥”屠志炜画红衣罗汉作品展绍兴开幕

12月9日,古琴《普庵咒》弹奏声中,由绍兴市越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越城区美术家协会、张桂铭艺术馆承办的“既吉且祥”屠志炜画红衣罗汉作品展在越城区张桂铭艺术馆举办。浙江书协名誉主席鲍贤伦题写展标。越城区美协主席沈伟主持开幕式。开幕式现场屠志炜的画具金石气,书配画相得益彰。书法碑帖兼容,峻拔醇厚,颇见功力。其画作色彩运用大胆而富有感染力,构图巧妙,人物形象鲜明,难能可贵的是精神内敛,气质沉静。画作不仅展现了绘画技巧,更充分展现了他内心朴素平和的情感世界。展览精选屠志炜50件作品,分“永和”、“天衣”、“快阁”三个绍兴本地金石拓片为主题展开创作,涵盖人物、花鸟、山水多个门类。红衣罗汉则其笔下主角。红衣罗汉禅意浓,
2023年12月10日
其他

1940年代关山月入蜀,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12月8日,由成都市美术馆和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联合主办的“画道革新——关山月1940年代西南写生专题展”在成都市美术馆开始预展。本次展览将于12月1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4月。展览主题“画道革新”,出自1944年郭沫若在重庆参观关山月西行写生展后,为其作品《塞外驼铃》所题“画道革新当破雅,民间形式贵求真”的诗句。关山月(1912-2000),原名关泽霈,广东阳江人,是20世纪著名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大师。1938年,26岁的关山月避战火于澳门,后决意践行“行万里路”计划,辗转粤、桂、黔、云、于1942年抵达川、渝,至战后返粤。展览现场展览展出了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藏的70余件关山月国画真迹,其中包括他描绘桂林山水的28米壮丽长卷《漓江百里图》、体现战时艰苦生活的《今日教授之生活》以及以都江堰、武侯祠等题材的多件表现成都历史、人文景观的作品。另外,关山月与赵望云合作的《松崖山市图》曾受到郭沫若高度赞誉,原作虽已佚失,但依托AI技术,届时观众将可在展厅体验与大师互动,重创经典。展览还运用数字媒介将文献、交游、画作、历史影像作综合展示,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历史考据还原了关山月在西南写生的历史细节,力图重现以关山月为代表的那一代美术家的艰难写生探索,让观众了解中国画家们在抗日战争的民族危机下如何秉妙笔续文脉,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不断守正创新的探索。家住春熙路附近,古早版的成都citywalk是啥样?1941年,关山月在重庆结识好友赵望云,经介绍前往成都入住督院街法比瑞同学会,成都从此成为1940年以来关山月“流浪生涯”的终点。在蓉有了“家”的关山月,开始畅游周边大好山河,近到乐山、宜宾、自贡,至敦煌,全身心地投入到写生、创作和筹备画展之中。别样的蜀地山水以及独特的民风民俗,刺激着关山月将自己鲜活的写生经验与艺术追求融注于笔墨之中。武侯祠、都江堰、盖碗茶……展览的画作中随处可见的老成都印迹,蓉城闲适且丰富的人文生活成为了他创作的灵感来源。1942年关山月在成都督院街法比瑞同学会住所埋头绘画关山月
2023年12月9日
其他

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豪华阵容,呈现“京津画派”与“海派绘画”的发展历程

12月8日起,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年末重磅大展“历史的星光——京津画派和海派绘画研究展”拉开序幕。作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何谓海派”艺术系列大展的第三个项目,展览荟萃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陈半丁、黄宾虹、林风眠、张大千、溥儒、徐悲鸿、潘天寿等艺术巨匠的近90件精品力作,以翔实的史料、豪华的阵容、精彩的作品,呈现二十世纪上海和京津地区中国画的发展历史、理论成就和大师风采,见证中国绘画艺术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型,这也是上海首次系统呈现京津画派与海派绘画。观展现场展览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联合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共同主办,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朵云轩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嘉定博物馆的支持。展览将展至2024年2月26日。近百力作梳理“京派”“海派”两大画派发展脉络“海派”一词诞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上海地区,起初用来形容绘画、戏曲领域艺术形式的新潮流与新变化。“京派”则是一个变化、流动的概念,是在北京和上海南北两个文化中心逐步确立中、与海派的对比与交锋中,逐渐成型的。京派注重从传统中汲取前行的动力和方向,而海派则注重对新需求、新潮流的拥抱。展览立足于近现代艺术发展历程中这两个极为重要的画家群体的研究,向观众清晰展现京派与海派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的论争与思考。(左)徐燕孙
2023年12月9日
其他

水乡田园——王振尧画展

他的连环画《社戏》画稿,几乎每一幅都如作者亲身经历一般,概括、精炼、意趣横生。朱颖人题词王振尧部分作品欣赏祖母山阴父老绍兴酒社戏1社戏2元宵水乡鉴湖月春雨江南夏雨初歇古运河上古纤道十里湖塘水乡古镇
2023年12月8日
其他

简古至味——西泠印社社员柳晓康书法篆刻作品展在西泠印社美术馆展出

开幕式现场12月7日,由民进浙江省委会、西泠印社集团主办,西泠印社美术馆、浙江民进开明画院、民进省直文化支部承办的“简古至味——西泠印社社员柳晓康书法篆刻作品展”在西泠印社美术馆启幕。这次展览集中呈现了柳晓康近几年在艺术领域的研究与创作成果,共展出精心创作的书法、篆刻作品62件。书法作品以甲骨文、金文、隶书为主,其笔法流畅自然,气韵生动,展现了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同时,篆刻作品更是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书法功底,以刀代笔,爽利简洁,有黟山遗法。开幕式现场开幕式上,十届杭州市政协副主席赵光育宣布展览开幕,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原主任楼小东,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何涤非,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童亚辉,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汪永江,浙江省甲骨文学会会长韩天雍,浙江社会文化研究院院长、浙江省文史馆馆员应忠良,西泠印社有关理事、社员以及其他艺术家出席本次活动。西泠印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宇接受捐赠并向柳晓康颁发捐赠证书;西泠印社集团副总经理陆元峰致欢迎辞;民进浙江省委会副秘书长曹丹艳与西泠印社理事张耕源分别致辞;展览作者柳晓康致答谢辞。活动由西泠印社理事江吟主持。观展现场柳晓康,师承郑德涵先生。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书协篆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浙江民进开明画院副院长兼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主任,昌硕印社社长。柳晓康从古代碑帖中汲取营养,在思考中提升境界,力求在书法中呈现出严谨凝炼的气象,气息内敛,厚重圆浑。“书家未必是印人,印人必定是书家。”柳晓康坚持篆刻家首先要有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语言,才能找到自己的篆刻语言。他的书法线质凝练纯静,结构简朴自然,是而他的篆刻运笔也爽利简洁,不枝不蔓,如笔宛转,随心适意。他以刀法服务笔法,用刀爽利,在刀法上生发激情,使线条表现出秀劲,笔划粗细、虚实,增添了印文在整体上的节奏变化。本次展览集柳晓康书法篆刻之大成,尺幅之间,笔墨、金石之美畅意抒怀,令人流连忘返。嘉宾合影2023年是西泠印社创社120年。西泠印社作为历经百年的学术社团,不仅是天下印人翕然来朝的学术圣地,更是一块打着传承中华传统艺术烙印的老字号文化品牌与城市文化名片。柳晓康部分作品欣赏▼点击下图订阅2024年《美术报》
2023年12月8日
其他

“浙江书法奖·陆维钊奖”浙江省中青年书法篆刻大展在杭开幕

12月8日,“浙江书法奖·陆维钊奖”第十届浙江省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幕。展览由浙江省文联指导,浙江省书协、舟山市委宣传部、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政府、舟山市文联联合主办。开幕式现场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宣布展览开幕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书协主席赵雁君致辞舟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金涛致辞“陆维钊奖”获得者吴文胜发言浙江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何涤非主持开幕式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宣布展览开幕,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书协主席赵雁君,舟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金涛先后致辞。“陆维钊奖”获得者吴文胜发言。开幕式由浙江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何涤非主持。浙江省书协副主席蔡毅宣读获奖名单颁奖仪式
2023年12月8日
其他

他从裱工破烂中发现赵孟頫罕见真品!一代鉴定大家刘九庵的治学之路展开幕

12月7日至8日,由中国美术学院、故宫博物院共同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中国画学研究所承办的“纪念刘九庵先生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学科创立三十周年”学术活动在中国美术学院举行。活动包括“纪念刘九庵先生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学科创立三十周年文献展”和“纪念刘九庵先生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学科创立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两部分。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致辞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指出,刘九庵先生的鉴定研究是建立在对中国古代美术史框架的系统把握和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重要画派、代表画家主流风格以及非主流特点烂熟于心的基础之上,从历代书画发展渊源、流变框架的宏观处着眼,从具体书画笔墨风格,乃至署款、印章的细微处着力,在把握总体的格局下关照细节。这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实践经验的归纳与理性提升,为古书画鉴定学科的设立奠定了基础。刘九庵先生一生以提携后人为己任,他不仅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为故宫博物院培养中青年人才,还频繁赶赴全国各地授课,为全国的文博系统培养人才。“昭昭鉴书画,谦谦待世人。”刘九庵先生在治学和为人方面都为行业树立了楷模,刘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但他留下的学术资源和风范,则是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财富。从全国书画巡回鉴定到组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业,老先生们的努力,见证了20世纪后期我国文物事业的蓬勃发展,时至今日,文物事业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我们更应该接续前辈们的传统,不断加强研究、培养人才,在做好文物鉴定的基础上,深化文物价值的阐释和保护传承。本次展览和研讨会正是故宫与中国美术学院又一次深化交流的成果,期待未来双方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展览等领域有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致辞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提到,作为我国著名的古书画鉴定家、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学科的重要创建参与者,刘九庵先生潜心于古代书画的鉴定与研究,守护文化的传承,与同道学人一起,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工作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学术成果和研究资料。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曾说,刘九庵先生与徐邦达等先生一道,开创和奠定了故宫书画鉴定和研究的科学方法,通过强调实证,讲求著录,善用文献、史论相辅的研究方法,重新考证了故宫的大批书画,揭示了故宫书画藏品的诸多文化内涵。中国美术学院是中国高校最早设立中国书画鉴赏领域的专业学术机构之一,秉承着"美育化人、阐扬国故"的宗旨,致力于专业的研究发展。在研究方向上,首先,对传统书画鉴赏涉及的各个层面进行梳理,使之趋于系统化、学科化。针对书画鉴赏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充分借鉴其它学科的成果,使书画鉴赏的各个环节更具客观性、合理性。其次,创建中国书画鉴赏高等教学体系,并付诸教学实践,培养中国书画鉴赏专业人才。在此基础上,逐步确立形成一门具备现代复合型学科背景的新型人文学科,同时培养具备多学科交叉新型的书画鉴赏人才,解决博物馆和中国艺术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古代书画鉴定学科正式设立30年之际,希望通过先生们留下来的治学精神和方法,大力推动古典书画鉴定在当代语境的发展,在继承古典学术优秀文脉的同时,也将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学科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门类,使得这一中国优秀传统学科跻身世界主流学科的殿堂。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史论家任道斌先生致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史论家任道斌先生真切地回忆了与七人鉴定小组的老先生们交往的细节,并总结了7位先生的5个特点。第一点是自信,相信中国的东西只有我们中国人能够鉴定。第二点是他们都走自己的路,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套鉴定方法,绝对不会用西方的理论来套我们中国人的审美。第三点是他们非常爱国,热爱自己的专业,四处奔波甚至有时坐冷板凳,他们也乐在其中。第四点是有文化,他们把经验和心得文字化,传给后人,著作等身。第五点是有学问,这个学问不光是文史哲、释道儒,而且是美术的书画、印章、绘画、构图、造型、色彩、线条,包括山水的湿法、水法、云烟法,他们都很熟悉。他们不仅都会动笔,都会写字画画,而且文物知识也非常丰富。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很多海外书画回到国内,技术水平和鉴别能力也日益提升,“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更应该继续把《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不断完善下去,未来新的鉴定小组的人才组建,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刘九庵先生家属代表刘凯致辞刘九庵先生家属代表刘凯感谢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学院以及各方专家学者对本次学术活动的支持和努力。祖父刘九庵先生从一位生长在旧中国的农家子弟,成为当代著名的古书画鉴定家、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与他所处的时代和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今天这个展览展出的各种文献作品,不只是他个人的工作与治学之路,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保护国家文物整理研究付出了毕生心血的千千万万的文物工作者的写照和缩影。潘天寿纪念馆馆长陈永怡主持开幕式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夏丹荷,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书法家王冬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史论家任道斌,南京博物院教授、著名书画鉴定家萧平,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著名书画鉴定家余辉,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书画鉴定家鲁力,天津博物馆原副馆长李凯,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华宁,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主任、研究馆员王中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彦,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系主任封治国,中国美术学院书画鉴定中心主任吴敢,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书画家张捷,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书画家林海钟,刘九庵先生家属刘凯、刘媛,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参会的专家学者等出席活动开幕。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潘天寿纪念馆馆长陈永怡主持。开幕式嘉宾合影鉴定与创作共同作为艺术活动的重要环节,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潘天寿先生作为20世纪坚持民族绘画特色的大家,在笔墨语言、绘画思想、美术教育及书画鉴定等方面都进行过深入的钻研与探索。上世纪50年代,潘天寿同吴茀之、诸乐三等人共同为当时的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后改名浙江美术学院,即中国美术学院前身)购藏散落在民间的古画,以供教学和研究之用,从而为学校留存下一批宝贵的书画藏品。1987年,刘九庵先生曾到访杭州为当时浙江美术学院所藏的书画作品做过鉴定分析,并在《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中留下记录。潘天寿、刘九庵二位先生都对中国美术学院的书画鉴藏和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传承民族艺术、弘扬民族文化的历史文脉中超越时空、会集合流。观展现场在潘天寿纪念馆举办的“纪念刘九庵先生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学科创立三十周年文献展”,不但呈现了中国书画鉴定学科的发展历程,还展现了潘天寿、刘九庵等老一辈艺术家和学者对于中国书画鉴藏、研究的热忱,严谨的治学精神,更强调了书画鉴定是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前提。刘九庵先生在杭州文澜阁刘九庵先生挥毫本次展览汇集了刘九庵遗存的工作笔记、照片、影像、书法、往来唱和书画作品、友朋信札,另有他生前的重要收藏等。希望通过本次文献展览,还原刘九庵一生的治学之路,以励后学。许力(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次展览策展人)介绍展览情况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任道斌采访南京博物院资深教授,著名书画鉴定家萧平讲刘九庵先生治学特点展览同期还举行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古代书画鉴定领域的重要专家和青年一代学者共同参与。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谈到:“值此学科建立三十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与中国美术学院一道,以举办纪念刘九庵先生文献展览为契机,重新梳理并力图呈现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学科的发展历程,把先生们遗留下来的学术遗产发扬光大,与社会共享。这对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史的研究和美术史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01积累300余万字鉴定笔记42年深入研究,有广度1956年,眼力高超的刘九庵经陈半丁推荐进入故宫博物院,从事书画鉴定、征集、研究等工作。1958年,刘九庵第一次外出鉴定,前往安徽省博物馆与武汉军区后勤部政治部鉴定书画,武汉军区的一批书画是解放初期,不法商人准备盗运出国被检查扣留下来的。刘九庵到达的时候,有的作品已经被挑选走,刘九庵慧眼独具,在这堆“多属伪劣之品”中发现了一张“明人绢本人物画”,办理了捐赠手续带回故宫,改定为南宋画,正式定名《柳荫群盲图》,成为国家一级文物。刘九庵从事古书画鉴定、研究工作70余年,成就斐然,贡献突出:他两度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中国古书画鉴定组”,赴全国鉴别、鉴定古书画累计6万余件。在故宫博物院期间,刘九庵与徐邦达、朱家溍等一道,进行古代书画的鉴定、征集、研究等工作。他们重新整理、考订了故宫博物院院藏的古代书画,开创了全新的科学鉴定方法,奠定了故宫古代书画鉴定研究的学科基础。张珩、谢稚柳、刘九庵在广州七星岩(右一为刘九庵)从1956年至1997年,刘九庵写下了共计269册的古书画鉴定心得、工作日记、书画过眼著录、相关文献摘录、研究专题的材料汇集等内容,脉络清晰,系统完整,2020年由故宫出版社出版,对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和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诸如在河南新乡市博物馆发现赵孟頫《行书杜甫诗轴》真迹,辨析古代书画中的代笔、改款、作伪等,在刘九庵的笔记中都有详细的记录。刘九庵撰写的书画鉴定文章有40余篇,关于赵孟頫的有两篇,他到河南鉴定时还发现了一件赵孟頫《行书杜甫诗轴》真迹。这件作品1958年入藏新乡市博物馆,1979年清库建档,当地邀请刘九庵来指导工作。刘九庵在《来新乡市博物馆工作日记》中记录了发现过程:“上下午去该馆库房看书画,大都清人作品居多,推荐的元人钱选《秋葵》轴,原为伪明人唐寅的诗画款,后又添写了钱选的款,以唐为题了。但在裱工破烂中发现一幅元赵孟頫的《行书五律诗大字》轴,这确是一件从未想到的,书法开拓,晚年之作,上裱边附有梁巘小行书跋。赵字书轴,各馆都尚未见,上海博物馆所藏书轴尚有不同看法,这不仅是河南省各馆所无,即其他省市各馆亦无,可称赵书轴中罕见之品了。”刘九庵将这件作品定为赵孟頫立轴中的罕见之品。杨仁恺、刘九庵、谢稚柳等人鉴赏文物(左二为刘九庵)刘九庵先生主持“中国历代书画真伪对照展”留影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闰余帖》为《宋人手简册》所收之一种,曾经清顾复《平生壮观》、李佐贤《书画鉴影》著录。《闰余帖》的真实作者是南宋乔行简,后人将“行”字改为“夷”字,以冒充北宋吕夷简手迹。刘九庵在笔记中写道:“按照南宋后期的书札格式,在这封信的最后应当有‘月日少师保宁军节度使醴泉现使鲁国公致仕乔行简劄子’的字样,因为失去了这一行,后人没有仔细去研究它信里面说的话,并且在宋人书牍上的签名很不容易辨认,不知道是乔行简手笔,以为是无名的宋人手迹书札,就把它改成名望较高的吕夷简了。”刘九庵还熟悉民国时期的书画作伪,在《近代海上作假书画者姓氏》的笔记中对作伪者宋小坡、徐俊卿、汤安有详细记载:“宋小坡(禹),徐州人。字拟姜实节,程邃,丁元公。徐俊卿,字陶奄,苏州人。解放后故去。专作明清画如:画中九友、四王吴恽等及戴熙画,戴之真印章在他手。徐为庞氏门客,故其伪造之品均有所本云。徐还有一哥哥先故去。赵叔彥、许质卿均大批收购过他作的伪品。汤安,又名韩,字灵石,号临泽,嘉兴人,(现年70多)伪作宋元书画,曾作有管道昇竹、吾丘衍题二篆字,即得所作。明项子京牙章乃其手伪刻,现藏吉博,与郑竹友等合作,张珩、谭敬的印章均汤所刻。”刘九庵的见闻之广,于此可见一斑。02数十年交游再现20世纪文化变迁刘九庵14岁到北京琉璃厂,初入敦华斋古玩店,师从孙瀛洲,与耿宝昌有同门之谊。又入悦古斋字画店当学徒,长达12年,与古书画结下不解之缘。26岁时,刘九庵独自销售古旧字画,注重向同行学习,博采各家之长。进入故宫博物院之后,他的结交范围更广,与他有来往的就有马子云、邓以蛰、陈垣、叶恭绰、秦仲文、韩慎先、张大千、沙孟海、吴仲超、张珩、唐云、王季迁、黄涌泉等。此次展出了谢稚柳、徐邦达、启功、王方宇、黄苗子、王世襄、杨仁恺、汪世清、张鼎臣、谢辰生、苏庚春、李翰祥、钟银兰、叶承耀、傅熹年、张子宁、白谦慎等人写给刘九庵的信札,从中可以管窥20世纪以来的文化变迁。其中如徐邦达在信里询问徐伯郊在香港的地址,黄苗子在信里推荐郝家林,王方宇在信里提到南昌举办的八大山人联展,对于刘九庵参与的书画鉴定、中外交流等事宜都是最直接的明证。谢稚柳与刘九庵往来书信
2023年12月8日
其他

首届“书法·之江双年展”来了!宋韵浙风·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开幕

12月7日,浙江书法院首届“书法·之江双年展——宋韵浙风·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浙江书法院、余杭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展览分为家国、文韵、盛学、风雅、浙刻5个篇章,涵盖两宋政治、文化、思想、经济、艺术等多方面内容。展览辐射两宋经典诗词文赋,系统研究宋韵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历史价值,共遴选了100余篇两宋经典诗、词、文,以及20余种宋刻宋碑题跋,邀请120余位全国书法名家参与创作,并梳理出80余个宋韵小故事辅以陈列。以“一书法、一图文、一故事”的展览形式,深耕宋韵特质、提炼浙江特色,让观众们看得懂、记得住。展览现场“书法·之江双年展”是浙江书法院常设主题性学术展览,每两年一届。本届创作主题为“宋韵浙风”,旨在聚焦宋韵文化浙江标识,展现宋代浙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创新,通过书法解码宋韵文化基因,以书法为载体探索优秀宋韵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幕式现场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潇羽,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王彦,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副部长范庆瑜,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郭华巍,浙江省政协常委、文史委副主任、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以及全国学术界知名专家,浙江书法院顾问、特聘研究员,首届“书学·之江论坛”论文作者等出席开幕式。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宣布开幕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潇羽致辞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致辞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郭华巍致辞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范庆瑜为浙江书法院学术期刊学术顾问代表颁发聘书浙江省政协常委、文史委副主任、浙江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为浙江书法院学术期刊特约编审代表颁发聘书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伟刚为浙江书法院学术期刊特约审读、编委代表颁发聘书开幕式由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书协主席、浙江书法院院委会主任赵雁君主持当日,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还分别举行了“书学·之江论坛”——两宋浙江书法学术研讨会和浙江书法院学术期刊编辑策划专家座谈会。学术研究是浙江书法院的立院之基。“书学·之江论坛”是浙江书法院创设的学术品牌,每年举办一届。首届论坛以“两宋书法的历史影响以及浙江传播”为主题,从155篇应征论文中评选出30篇入选论文,旨在系统开展“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传承研究,深入挖掘宋代书法的当代价值,并集中梳理两宋书法的历史影响以及浙江区域现象与特征。论坛特别邀请了《中国书法全集》总编、《中国书法》原主编刘正成,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李华瑞,上海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大辞海》副主编李伟国,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全德,浙江省考古所副所长、研究员郑嘉励,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陈志平,西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曹建等7位知名专家,从两宋的政治制度、社会变革、文学研究、区域考古等视域出发,进行主旨演讲。学术平台是浙江书法院的强院之魂。浙江书法院将按照《浙江书法院三年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书法研究平台,突显学术研究中心的职能定位,创办有观点、有态度、有影响的高端书法学术性杂志,主要刊发新时代书法理论评论类文章,设有经典回望、学术前沿、书史名家等栏目,计划于2024年推出。学术期刊将成为浙江书法院的重要学术阵地,在发展战略、出版内容、对外交流上实现学术创新,肩负中华书法艺术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展览将展出至2023年12月15日。▼点击下图订阅2024年《美术报》
2023年12月7日
其他

网友质疑“龙辰辰”是AI合成,“春晚”回应:一笔笔画出来的

1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龙年春晚吉祥物形象“龙辰辰”正式发布亮相。亮相后一些网友直呼:“有亿点可爱”“想抱个同款玩偶回家”。但一些网友质疑其为AI创作:“怎么一股子AI合成味……”“AI
2023年12月7日
其他

山东书法艺考改革有何变化?

自2024年起,浙江省艺术统考改革后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使用或参考省级统考成绩的需要。艺术史论、艺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技术等8个艺术类专业不再组织专业考试,直接依据高考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2024年广东省艺术统考有很大改革,就美术与设计类而言,速写科目变为了速写(综合能力),色彩科目增加了图案。山东省书法统考在经历了三年的考试之后,今年迎来了新的改革方案。改革前后的考试内容和形式都有了很大改变。本期约请山东临清市第三高级中学书法教师刘庆彬根据书法统考改革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一下今年书法统考改革的新政策。山东艺考改革之书法新政解析■刘庆彬(山东临清市第三高级中学书法教师)今年山东省书法统考改革的最大亮点,是把以前的楷书必须创作改成了篆书必须创作。书法创作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古文字识记和理解能力,是从考查考生书法实践的基础能力和基本的文字学素养出发,综合考量书法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实际和高校人才选拔培养的要求。因此,篆书成为必须创作的书体,这是对当前书法学科的一大挑战,也是对书法考生前所未有的挑战。前三年书法统考的创作考试,楷书为创作的必选书体,第二种书体是在隶书、篆书和行书三种书体中,任选一种书体进行创作,给考生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由于书体的难度不同,所以大部分考生选择隶书作为自己的第二种书体创作。但是改革以后,篆书成为必须创作的书体,字数也由以前的28个字缩减到20个字。由于篆书创作必须记篆字和篆法,所以这给书法生增加了不少难度。如果篆书创作解决不了篆字和篆法,创作就无从谈起了。就好比写英语作文,必须得具备一定的词汇量,这是基本功的问题。第二种书体创作在楷书、隶书和行书,三种书体中任选其一,相信大部分考生应该会选择楷书作为自己的第二种书体创作,因为楷书是技法最完备的一种书体,也最能考验考生们的书写水平和能力。当然,还会有一部分考生选择隶书和行书进行创作。因为隶书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有些基本功欠缺的考生可能会选择隶书。而一些水平比较高的考生,有可能会选择行书进行创作。2024山东省书法联考模拟考试的现场照片临帖的变化。统考以前的临帖考试内容为楷书和隶书,书写形式为整张四尺横式书写,和创作的形式一样,上面为楷书临帖,下面为隶书临帖。字数都是25个字。楷书临帖一般会在魏碑、隋碑和唐楷这三个大的楷书体系中,任选一个经典碑帖作为考试内容。2021年楷书临帖试题是隋碑《苏孝慈墓志铭》,2022年临帖考试内容是魏碑《高贞碑》,2023年临帖考试内容是唐楷《郎官石柱记》。这三年把楷书的三大体系都已考到。2021年隶书临帖考试内容为《熹平石经》,2022年隶书临帖考试内容为《史晨碑》,2023年隶书临帖考试内容为《华山庙碑》,这三个都是汉代经典碑版隶书。今年的改革,临帖最大的变化就是临帖范围由以前的楷书和隶书两种书体,扩展到了楷书、隶书、行书、篆书四种书体,这无疑增加了临帖的广度和深度,也相应考察了考生们的书体整合能力和变通能力。考试时间和试题字数的改变。考试时间由以前的两个小时缩短到一个半小时,临帖和创作的时间都是一个半小时。考生们经过长达半年多的集中训练。在规定的一个半小时之内,完成临帖和创作的考试内容,应该不成什么问题。往年统考,楷书和隶书的临摹试卷,字数都是25个,但是今年都改成了30个字左右。楷书创作和隶书创作,都是七言绝句,字数也都是28个左右。但是,今年的统考创作却有了很大的变化。第一首限定用篆书进行创作(20字左右),第二首从楷书、隶书、行书中选择一种书体进行创作(30字左右)。创作主要考查考生对传统书法的理解与创作能力,考查范围为历代经典诗文。全国各个省份统考除了极个别考试项目存在形式或时长的微小不同外,整体考试科目、考试标准、各科目分值都几乎一致,这意味着2024年将实现艺考领域前所未有的全国大统一。实际上,艺术统考一体化改变了原有各个省市地区的统考乱象,考试形式和考试标准也会明显改善,而且新的改革方案还鼓励缺乏考评教师的省份可以与临近省份合并统考,鼓励采用考评分离的形式进行考试,进一步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新局面。这次改革对学习书法专业的考生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一部分考生认为篆书太难了,不怎么好写,其实这是对篆书的误解。篆书在用笔和结体方面都比楷书要简单得多,从学习这两种书体的周期就可以看出来,楷书从入门到成型大约一年左右的时间,但篆书只需要三个月就可以了。篆书是五种书体中最早的一种书体,掌握了篆书,就差不多了解了汉字的起源以及演变过程。这对书法艺考生的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的。艺考改革一直在路上,同时也反映了新时代下社会文明在进步、教育水平在提高和考生素质在提升,体现了书法统考与时代发展的共同进步。无论书法统考如何改变,只要考生们对书法专业抱有拳拳热爱之心,加强专业训练,提升文化修养,那么书法艺考之路就会所向披靡。▼点击下图订阅2024年《美术报》
2023年12月6日
其他

好导师 好伴侣——贺《美术报》创刊三十周年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2023年12月6日
其他

刘海粟的艺术及作品的市场走向

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刘海粟绝对是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个传奇,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学贯中西
2023年12月5日
其他

“未定型的经典”|近年最大规模赵之谦特展今日起开展

12月5日起,2023年度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朗姿玉畅——赵之谦特展”在浙江美术馆(7、8、9、10号展厅)向公众开放。“赵之谦特展”是浙江美术馆近年来继王铎、傅山、何绍基等自主策划实施的“中国传统经典系列”名家特展后的又一个主题大展,也是这个系列中第一次出现的浙江本籍艺术家。为了充分展示赵之谦的艺术经历与艺术风格,此次从全国十八家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借展近300件(组)作品、文献,通过学术梳理,整合成书法、绘画、篆刻和文献四个单元,全面呈现赵之谦一生绚烂的艺术成就与鲜明的风格特征,是赵之谦代表性作品的集大成,也是近年以来赵之谦专题性最强、规模最大的展览。赵之谦存世作品并不是很多,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7件国家一级文物,其中展出的近百方篆刻作品,占赵之谦存世篆刻的四分之一。展览现场此次展览由浙江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君匋艺术院主办,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西泠印社、天津博物馆
2023年12月5日
其他

辽海八家书法篆刻作品展沈阳开幕

“辽海八家”书法篆刻展是辽宁书法界的大事、盛事。这八个人都是书坛老将、硬手,他们的展览一定会给书坛带来巨大的冲击力,说明我们的老骨干们并没有止步,宝刀未老,还在孜孜以求,力图新进,有新的作为,势头丝毫不让年轻人、后来者,可谓是英风不减当年,可钦可敬。——聂成文开幕式现场12月3日,沈阳冰雪消融,由辽宁省书协主办的“辽海八家”书法篆刻展在辽宁美术馆开幕,人气爆棚。本次展览展出了何连仁、齐作声、彭过春、张世刚、冷旭、施恩波、董文广、张公者八位作者近年的精品力作。中国书协顾问聂成文致辞中国书协理事、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胡崇炜致辞董文广代表参展作者向辽宁美术馆捐赠书法作品辽宁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冮强宣布展览开幕胡崇炜致辞中说,陆机文赋中有这样一句话:“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辽海八家”既是辽宁书法这座山峰之上的闪光之玉,辽宁书法也因为有了这些闪光之玉才有了书法大省的地位。“辽海八家”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辽宁书法精英群体的代表,这些人才拔萃而出无不凝结着我们敬爱的恩师聂成文先生悉心培养良苦用心。“辽海八家”是辽海书风的杰出代表,这次展览具有两方面鲜明特点,首先是共性特点。第一,这八位书家均在全国重要书法展中获大奖作者;第二,他们都是个性独特的书家,“一件作品或一个书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不朽的传奇,在于它的独创个性,千篇一律的美是不会被人铭记的”;第三,他们都是传统功力深厚的书法家。“开张天岸马,奇异人中龙”,何连仁的一路仿颜真卿《祭侄文稿》帖带涂改的草书写得生动自然、飒爽出尘。扇面、手卷应该也是他的强项,1947年出生的他的书法没有老态,一直意气风发,十分“青春”,难得!出版过《辽代墓志疏证》的齐作声书法满满的书卷气,碑帖兼融,一笔不苟,小字尤其精妙,用于题跋碑志画像拓更是锦上添花,与他的老师身份相副。很显然,他在楷行方面是极具功力的。他人没在场,作品在场。彭过春章草之外,取横势,略作欹侧的楷书好像从敦煌抄经体一脉而来,他最出名的是篆刻,是辽宁篆刻界的元老之一,全国知名度较大。他的篆刻得力于秦汉法则,再加以笔趣环绕,古朴不失新鲜,圆融脱俗。艺术家张世刚致辞张世刚幽默风趣,能绘声绘色地模仿当代知名书画家创作时的习惯动作,令人捧腹。他的书法偏于行楷,且能在行楷的框架下最大限度地多棱镜地变化,属于东北人当中写出江南情调的书法家,其绘画亦如此。西泠印社社员冷旭的篆刻刻得可一点都不“冷”。冷旭的篆刻具备自家篆书的气象,若持之以恒,再思进取,应该还会有更大的成就。他有自作诗句:“斯文砚守许华年,抛却浮名未卸肩。”有此境界,冷旭不“冷”。担任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主席的施恩波长相普通,书法实力却上乘不让。他的书法出入宋元,又有明清人的味道,弃浮躁,笔法与节奏感相当不错,能驾驭长篇多字书法。他的书风也代表了辽宁“临帖”传统的实际效应。曾在中国美术馆搞过个展的董文广的大件条幅书法写得特别好,清气、硬气都充盈笔底,格调高雅,这是长期训练形成的本领。他的饱含篆意的隶书有自己的面目,轻松自在,不输主攻隶书的书家。已在北京高就的张公者是八位自愿组合的参展作者中最年轻的,也是综合修养最全面的一位作者,这正是从事书画最需要的素质。他最近几年策划的一系列书法美术学术活动均产生广泛影响。他的篆书篆刻风格统一。观展现场开幕式结束后,嘉宾们根据此次“辽海八家”书法篆刻展开展研讨,王丹、聂成文、李琳、王荐、赵立新、黄海林等作了诚挚中肯的发言,尤其是聂成文对当下书坛吹捧成风现象的严厉批评赢得阵阵掌声。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反响热烈。胡崇炜主持研讨会。研讨会现场中国书协副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名誉主席王丹发言辽宁省书协副主席王荐发言出席开幕式的有:辽宁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冮强,中国书协顾问聂成文,中国书协副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王丹,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胡崇炜,辽宁省书协副主席李琳、王荐、王军轩、甘海民、师索民、曲平、刘远武、李洋、苏德永、赵立新等。聂成文脱稿即兴对八位作者逐一作了鲜活精彩的评点,妙语连珠。张世刚代表作者发言。董文广代表参展作者向辽宁美术馆捐赠书法作品。江强宣布开幕。辽宁省书协秘书长李京臣主持开幕式。部分作品欣赏何连仁作品齐作声作品彭过春作品张世刚作品冷旭作品施恩波作品董文广作品张公者作品▼点击下图订阅2024年《美术报》
2023年12月4日
其他

规模最大的19省市美术联考结束,看看改革后的考题难度如何?

12月,2024届美术联考正式拉开序幕,截止12月3日已有21个省份的美术生完成了联考的考试。12月2日,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广西、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宁夏、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四川、重庆、贵州、黑龙江(排名不分先后)19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开考,可以说是中国美术史上规模最大的美术联考了。今年是艺考改革的第一年,其中变化最大的当属是速写科目,即有纯默写的形式,也有根据题给范本的二创。究竟艺改之后的考题变化大不大?一起来看下部分省份的考题吧。考试难度:★★★考题解析:由于拍摄问题,从这张图来看就是一个大石膏加几个小静物,衬布一深一浅,难度上可以接受,把石膏放到静物的场景中,无非就是多画点衬布,画面中最重要的还是石膏本体,只要把造型找准,质感表达到位,拿到高分问题不大。参考范画考试难度:★★★★考题解析:广东的考题还是那么特别,别人的参考图都是人,广东的参考图是马,考题对画面内容作了详细的要求,按照考题要求去画就可以了,从考题难度上来说还可以接受,不是特别难的那种,需要注意人物构图和动态。考试难度:★★★★★考题解析:从照片来看,画面中的静物有一艘船的模型,一本书等静物,船本身的造型就非常复杂,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注重色彩关系。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是比较常规的静物,有罐子、花瓶、植物、书本、水果等等,都是比较常规的,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植物的造型比较复杂,比较高,在画面中要摆放一个合理的位置,也可以不作为主体物画,适当虚化一点。考题:根据军民一家亲二创一幅题为《节日》的速写作品。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难度不高,原作中的人物动态和灯笼等道具都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可以创作过年或者中秋为主题的创作速写。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内的静物算比较冷门,但画起来难度也不是很大,小号的颜色偏向于黄色,军用水壶偏向于绿色,所以画面可以采用暖的黄绿色调去画。考试难度:★★★★考题解析:素描考题是四分之三侧面老人像,模特嘴巴微微张开,目视前方,脸部肌肉松弛,结构不明显,白发,侧光,画起来难度还是有的,但只要抓住老人的特点去画,问题不大。参考范画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要求根据一张头像油画作品完成场景速写,难度比较高,可参考的就是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细节。考题对人物动态有很明确的要求,千万要表现出来。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为色彩静物,有小提琴、红酒瓶、书本、玻璃杯、水果等等,难度还是有,并不是常规的静物,首先要注意构图,然后小提琴的造型一定要准,颜色是偏红褐色,纯度要把握好,可以参考下面的范画。参考范画作者:余春景(参考图,不是考题)考题:女青年头像,围巾,带手,手在胸口的围巾上。考试难度:★★★★★考题解析:湖南省今年的考题应该是历史最难了,头像带手女青年,而且模特戴了围巾,这类考题就是考验同学们的造型能力,头和手一定要画得准确才能拿到高分,至于塑造的地方,主要就是五官、手、头发,其余的地方不需要太多的塑造,用简单的明暗关系概括即可。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是根据《大碗岛的春天》创作一幅题为《踏青》的创作速写,人物不得少于3人。图中可参考的动态还是比较多的,注意营造场景的元素,踏青这个主题还是比较好画的。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内容都是比较常规的罐子、盘子、水果、玻璃杯,罐子不是那种常规的罐子,而是双色的瓷罐子,在画的时候要注意颜色的搭配,这种很冷的蓝色在处理时建议压低一点纯度,把前面盘子里的水果纯度提起来效果会更好。(参考图,不是考题)考题:女青年,面部朝左,戴眼镜。(彩色照片)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难度不是很大,女青年注意五官的塑造,面部结构可以画得淡一点,画得干净一点会更讨喜。考题:根据上图完成一幅题为《拐角相遇》的创作速写。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想一个比较有创意的场景,拐角相遇或有惊喜,或有惊吓,结合这两个想法再画会有很多课参考的场景,例如恋人转角相遇,父母孩子玩耍的过程中转角相遇等等,都是不错的作画思路。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是女青年,从考题来看是比较正常的考题,难度不高,可能唯一的难点就是侧逆光,可以自己调整成比较熟悉的光线再画,正常发挥即可。考题:根据版画作品《减租会》完成一幅题为《公交车站》的速写创作。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难度中等,可以看到原作版画中的人非常多,而且有很明显的往一个方向拥挤的动态,还是比较有参考价值的,再加上公交车站的场景元素即可。(类似静物组合,不是考题)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内容常规,罐子、蔬菜、肉等等,构图也可以采用很稳定的三角形,罐子和蔬菜相信都画过,但肉这种属于比较冷门的静物,在画的时候可以参考下面的范画。类似参考范画余春景作品考题:四分之三侧面女中年,露牙。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难度不高,正常发挥即可。注意模特的面部特征,细节神态可以加分。考题:两个穿着运动服、拿着相机、背着包的女性,以春天为主题创作,要求上半部分圆形构图。考试难度:★★★考题解析:速写考题是根据何家英老师的作品《秋冥》画一幅创作速写,最少画2个人。在这个参考作品的动态基础上再画一个人即可,难度不高,最好是画一个站姿的人,这样对比比较强烈。(类似静物组合,不是考题)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内容比较常规,一块大菜板上放了很多蔬菜,还有一把刀,颜色和造型都比较丰富,这种类型的考题主要考验基本功,像是比较圆滑的静物外形要画得分明一点,宁方勿圆,像白菜和南瓜,是可以画得很细致的,这也是拿分重点。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正面男青年,模特是我们很熟悉的航天员杨利伟,这张照片的难点可能是比较少见的服饰,但在头像考试中,头像本身还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画好五官,然后再把服饰稍微画一下即可。参考范画作者:周玉博考题:默写《旅程》,不少于3人。画面中要求有:树、交通工具、建筑、行李。考试难度:★★★★考题解析:今年比较少见的默写考题,难度偏高,看同学们有没有准备适合的模板可以用,小志觉得像车站这种场景比较贴合题意,又是比较常见的场景模板。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是根据单体黑白照片自由组合成一幅完整的色彩作品,整体难度中等偏上,而且出现了一个椅子的场景,要注意静物的主次前后关系,以及主体物不锈钢的质感。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是全侧面女青年,难度比一般的角度稍高一点,如果是上图中这个照片,要特别注意光源,面部结构有很明显的层次转折,不需要画得那么强,柔和一点可能更符合年轻女性的特征。考题:参考《击鼓说唱俑》完成一幅创作速写。(大概意思供参考。)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这个考题之前模考有省份出过,大多数都是画的载歌载舞的场景,然后有一个人击鼓,难度不高,动态要画准确。考试难度:★★★★考题解析:从照片来看有一个玻璃瓶、一个玻璃水杯、一个白色盘子(里面装满辣椒),这些静物像是在一个画框里面,然后画框外还有一只鸟,细节看不太清楚,从这张图来看的话是需要自己组合成一幅完整静物的,难度还是有,但也并不是特别难,需要注意好静物的造型和质感。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是四分之三侧面男中年,模特有一个很明显的歪眼神,面部肌肉不明显,但光比较舒服,要找准明暗交界线再画,注意不要忽视耳朵的造型,模特的脖子比较长,造型时要注意。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内容是罐子、酒瓶、葡萄、水果、牛奶等等,难度不高,在注意构图的同时安排好主次即可。参考范画作者小红书:黄思远色彩专区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是静物,比较常规,难点在于罐子的造型和颜色以及大蒜的数量,浅色罐子在画面中压不住,这个时候可以把那个竹编果篮画得重一点,压住画面。考题:四分之三侧面男青年。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比较常规,从照片看模特短发,没有戴眼镜或者帽子一类的东西,注意好头部造型,五官透视即可,光线不好的话需要自己找一下明暗交界线。考题:根据画作改编成《归来》的场景速写,需要置换人物道具和场景。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难度中等偏上,虽然给了一个参考作品,但考题又要求要置换一些内容,所以不能百分百照抄,可以按照这个场景画,换个角度,比如把视角挪到进门的人身上,进门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家人为当兵的孩子归来准备的惊喜排队,这种类型的主题是比较合适的。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花卉类主题的静物,再加上一些水果,是比较经典的组合,注意安排好画面色调以及花卉的颜色层次即可。参考范画考题存疑考试难度:★★★★考题解析:素描考题是四分之三侧面女中年,模特的眼睛比较有特点,眼袋双眼皮,层次比较多,面部偏肉,结构不明显,头发有点乱糟糟的,衣服的条纹可以稍微画一点,丰富画面细节。考试难度:★★★★考题解析:根据石雕作品改编成《少先队员秋游》,不少于3人,不超过5人,这个雕塑作品中站着很多人,动态可以参考,然后场景画成公园、树林、校园都是可以的,整体难度不是很高。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内容是马灯、花卉、香蕉、盘子,有点难度,马灯和花卉的造型比较难找,找准造型之后上色时注意层次和细节,花卉挑选最考前的两朵塑造一下即可,还可以在马灯上加一下花卉的反光。考题:四分之三侧面,男老年,白黑头发都有(画照片)。考试难度:★★★考题解析:难度不大,注意好模特的特征和造型即可,头发可以先铺黑色,然后用比较尖的橡皮擦几个白头发出来,又快效果又好。考题:根据《雅典学院》,创作一幅主题为《周末时光》的三人速写。考试难度:★★★考题解析:速写考题难度适中,原作《雅典学院》中有很多值得参考的动态,进行适当参考之后,加入一些周末场景的元素即可。考题:静物默写:一个书包、一瓶可乐、三本书、三个苹果、玻璃杯、两支画笔、一块白色衬布、一块暖灰色衬布。考试难度:★★★★考题解析:静物比较常规,难点在于默写,需要合理安排好静物的位置,色调可以选择暖黄色调,书包画成蓝色的,这样对比比较强烈,视觉效果好。考题:男老年,偏正面,短发,深灰色衣服,右侧顶光。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比较常规,注意好男性面部的肌肉结构,五官可以画得大一点,立体一点,画面效果会更突出。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是参考《斗茶图》,完成一幅题为《画材店》的创作速写,人数不得少于7人。这个考题不得不说非常难,先不说参考原图的问题,光是7个人的场景速写时间就不够用,再加上一些场景的塑造,可以说非常赶时间,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多参考图中人物的动态,快速描绘出主次人物,然后次要人物就利用遮挡关系,少画一点是一点,一定要符合题意。考题:三次瓷罐子、三个桃子、一个火龙果、一个柠檬、一个蓝色盘子、一串葡萄、一个玻璃杯、褐色衬布。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有点难度,从静物质量上来说不算难,但从数量上来说难度还是比较高的,第一是构图问题,想要合理的安排静物的位置就很麻烦,建议静物前后都要摆,选好2-3个作为主体物,其余的虚化或者放倒着摆都可以(前提是考题没有强行要求构图)。类似角度光源,和考题不是完全一致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是伏尔泰石膏,这个石膏是非常经典的,只要接触石膏基本上都画过,所以难度不高,还是那句话,画石膏最重要的就是造型和体块感,明暗交界线可以画得强烈一点,视觉效果会更好。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要求是根据名画《蒙娜丽莎》创作出一幅关于《大家庭》的场景速写,3人以上。这个考题难度非常高,蒙娜丽莎和大家庭的联系很难把握。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是非常常规的罐子水果组合,难度不高,要特别注意画面的构图以及静物的塑造,简单的静物组合一定要画得出彩才可以拿到高分。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这次素描考题也是有难度的,这种静物最重要的就是造型和质感,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要多注意细节,羽毛的细节表现到位的话可以拿到高分,同时也要注意其余静物的摆放位置。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开放程度比较高,没有参考作品,也没有很细致的要求,那这个就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例如拔河、运动会、军人,都是比较符合这个题目要求的,想拿高分就看创意和人物动态的准确度了。考试难度:★★★考题解析:四川省的考题也是花卉类主题,静物有花卉、玻璃瓶、玻璃杯、盘子、水果等等,唯一的亮点是背景的沙发,有点类似于客厅的场景,稍微把沙发的造型和颜色画到背景里就可以了,注意背景整体偏暗偏灰,不能画太跳太纯的颜色。考试难度:★★★考题解析:难度不高,要注意把中年人的面部特征画出来,正面的头像五官什么的都比较对称,这个模特面部肌肉松弛,眯起眼睛眼角皱纹较多,也要有所体现。考题:《快递员》,需要增加交通工具,必须是室外场景,不少于三人。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难度不高,是比较场景的生活场景,交通工具一般就是电瓶车或者小货车都可以,主要还是看人物的动态和位置安排,想要画出比较好的创意有难度。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比较常规,难度不高,但越是普通的静物想要拿到高分就越难,一定要把基础内容画好,色调、形体、塑造等。类似参考范画余春景作品考题:男中年,四分之三侧面,黑眼睛,偏胖。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难度中等,偏胖的男中年就意味着面部结构不明显,在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造型和透视关系。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难度不高,画一个城市或者农村的街景,有一些建筑工人,或者上班族的场景都可以,理解透彻画起来就很轻松。(类似参考,不是考题)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是俯视图,其中静物有颜料、调色盘、色彩笔等等,构图形式比较新颖,优点是不用处理前后空间,缺点是每个静物都要画得差不多,不会有很明显的虚实变化,在画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颜料那种被捏过的造型感,然后每种颜料代表一个颜色,不要画过于雷同的颜色。(类似参考,不是考题)考题:四分之三侧面女中年,短发,侧顶光。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难度不高,很多人都以为是男性,可能确实短发的辨识度不高,问题也不大。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是根据《帮助群众修理纺车》为题,画一幅以《故事会》为主题的场景速写,注意需要以木版画的形式创作,审题非常重要,木版画这种绘画方式和参考图是一致的,有很多细碎的小线条,除了要找到创作方向外,还需要用特定的创作风格,可以说难度非常高了。(类似参考,不是考题)考试难度:★★★★考题解析:考题是比较常规的小镇街道,画面元素是房子、路、树、天空,难度不是很高,注意房子的结构以及层次感,墙面颜色可以画得丰富些,会更有历史韵味。类似参考范画最后,祝福所有考生拿到理想高分!▼点击下图订阅2024年《美术报》
2023年12月4日
其他

2024灵隐祈福年历开印,红纸笔墨书写新年祝福为何如此受欢迎

今天,杭州有一个地方红纸翻飞、墨香四溢,那是很多人期待的灵隐寺新年年历正在紧张制作中了。算起来,2024年是杭州灵隐寺第13年以红纸笔墨书写新年祝福的形式迎接新年了。对新的一年,光泉法师写下了哪几个字?灵隐寺又为何坚持用这种传统方式开启新年?新的一年他写下这四个字光泉法师为2024年祈福年历书写的四个字是“龙德耀日”。新的一年是农历龙年,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和象征,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纽带和情感联系的桥梁。在我们这个改革创新的时代,龙的精神则表现为自强不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开放包容。“龙德耀日”就是指高尚的品德像太阳一样普照大地、长养万物。当这张年历被送到杭州市民的手中,也就是这份关爱和温暖走进了千家万户,你我便都会感受到“龙德耀日”的光明灿烂。连续十三年红纸笔墨迎新年从2012壬辰龙年的“龙年祈福”,到2023癸卯兔年的“月德呈瑞”,灵隐寺印发新年祈福年历坚持了12年。2012年,灵隐寺制作了5万张年历,颇受欢迎;此后每年增加,到去年免费发放的新年年历已达到70万张,经常出现一历难求。每一年,灵隐寺都是用红纸笔墨年历作为新年祈福送给大家,我们整理了12年间的“四字祝福语”送给大家——从2012-2023年,即壬辰(龙年)、癸巳(蛇年)、
2023年12月3日
其他

首届“良渚论坛”成功举办,这场大展看到国家间艺术的碰撞

(点击标题直达)五大特展重磅来袭!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开馆到安徽博物院赏“南京博物院珍藏明代文物
2023年12月3日
其他

著名油画家汪诚一先生逝世,享年93岁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汪诚一先生,2023年12月1日于杭州逝世,享年93岁。汪诚一同志的告别仪式定于2023年12月3日(周日)上午10点在杭州殡仪馆追远厅举行。沉痛悼念汪诚一先生
2023年12月2日
其他

“良渚论坛”艺术家分论坛在浙江杭州举办|对于文明交流互鉴,中外艺术家这么说

现场播放“艺汇丝路”回顾宣传短片良渚论坛艺术家分论坛现场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胡伟致辞12月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良渚论坛”艺术家分论坛之“主题发言”在杭州举行。本次分论坛主题为“中外艺术家眼中的文明交流互鉴”。浙江省副省长胡伟出席论坛并致辞。参加“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的83国艺术家和国内艺术家代表等约150人出席论坛。“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活动现场活动现场“主题发言”部分,来自科特迪瓦、叙利亚、哈萨克斯坦、泰国、荷兰、新西兰、厄瓜多尔的7位外国艺术家与国内艺术家代表围绕论坛主题,畅谈艺术创作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独特作用以及文明交流互鉴对艺术创作的积极影响。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主持第一阶段本次论坛活动分为两部分,其中“艺术对话”于12月1日下午举行。各国艺术家进行分组交流研讨,畅谈此次访华采风活动的创作经历和美好感受。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主持第二阶段叙利亚艺术家哈马德·瓦辛的演讲主题是《丰富而非消除》,他回顾了叙利亚艺术的历史、不同流派,以及近些年来叙利亚政府如何让叙利亚艺术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努力。他还特别分享了其对中国艺术的思考,他以中国的山水画为例,山水画在创作中,不仅提供宏大的意境,更是提供了冥想的对象,他认为中国的艺术更多的用来深思,“正确的冥想比什么都重要。”叙利亚艺术家:哈马德·瓦辛有意思的是,中国艺术家张捷以《当良渚遇见世界》为题,亦跳出艺术的圈子,站在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良渚,以艺术家诗性的冥想,与哈马德·瓦辛所讲的内容一唱一和。中国艺术界代表:张捷(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张捷谈到,“文明需要在交融中进步,在进步中迭代。”良渚文明不是一个囿于小圈子的文明,在九道城门延伸出的广袤时空尺度上,它是具有强大的营造能力,是与中原文明有着深度交融的开放体系,是推动交流接续向前的动态过程,更是沉淀文明成果的历史坐标。良渚也启示着我们,人类对于美、对于和谐的理解是共通的——这种理解在过去凝聚着我们形成统一的民族认同和观念信仰,在未来也必将引领我们构筑坚定的文化自信、果敢的时代担当。回到当下,我们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如何向着更加顺利的方向发展?张捷以良渚古国的“国”字作比喻,它有高大的城墙御敌,却没有规定只有什么人才能进来。正是因为我们提倡共享、发展共建,所以在古时,理念不同的部落也可以相安无事共存千百载,有交流、有贸易。“愿意接受我们理念的朋友,我们当然不会竖起高墙,我们可以给大家看比‘王’字多一点的‘玉’,看‘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看我们沟通天人、囊括古今的‘外方而内圆’,也可以沟通中外、兼容并包。”张捷动情地说道。科特迪瓦艺术家:莫合·欸布斯·库塞·玛蒂尔德科特迪瓦艺术家玛蒂尔德·库塞·欸布斯·莫合于1998年来到中国学习中文,他表示,经过对中国书法、国画的学习,通过内省获得想像性和渗透力,他的作品将拼贴艺术手法和书法结合在一起,也可以看成是他的国家和中国艺术的一种碰撞。哈萨克斯坦艺术家:基里巴耶夫·努尔兰哈萨克斯坦艺术家基里巴耶夫·努尔兰介绍是哈萨克斯坦国立师范大学副教授,据他介绍,学校与广东潮汕韩山师范学院已经开展了17年的合作,两所学校相互交换老师、学生,两所学校师生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表示,良渚具有悠久的历史,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接过艺术创造的接力棒,打造新的艺术里程碑。泰国艺术家:汶光·暖查楞泰国艺术家汶光·暖查楞分享了三个对中国的印象:中华文化的根基,科技的发展和近些年来国家的进步,中国的人文,他有一个小小的梦想,想要建立一个博物馆,促进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他表示,艺术让世界更加和平。中国艺术界代表:王绍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就广东如何请进来、走出去进行介绍,他表示,广东美术馆致力于构建一个国际化的资源共享和互动平台,与国外多个艺术机构、艺术联盟建立了密切合作的关系,策划多个展览走出国门,在多个国家进行巡展。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一直是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特别是现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下,将在东亚地区的直接交流,慢慢辐射到欧美、全球化,“艺术是不需要翻译的,我们在这方面继续努力做好。”荷兰艺术家:范德库伊·埃德·安东尼乌斯荷兰艺术家范德库伊·埃德·安东尼乌斯与我们分享了近些年中国艺术家与荷兰艺术家,利用不同的平台展开交流合作,不仅仅是“眼中”的文明交流互鉴,更是身体力行地在实践。新西兰艺术家:麦克劳德·凯瑟琳·罗丝新西兰的文化景观独特之处就在于两大文化共存,一个是土著的毛利人,另一个是近代的欧洲定居者。除了毛利文化和欧洲文化之外,新西兰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多元的社会,来自太平洋岛屿、亚洲以及其他地区的移民浪潮,让新西兰的文化之景更加多元丰富。艺术召唤着我去连接、理解和赞美那些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真正非凡的多元文化,作为一名画家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通过艺术与人建立联系,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超越语言的人际关系。所以我认为艺术可以超越语言障碍,促进不同背景的人之间的理解和联系,艺术这个联系的纽带召唤着我们感受世界不同的文化。厄瓜多尔艺术家:伊莱斯卡斯·冈萨洛·埃尔南厄瓜多尔艺术家伊莱斯卡斯·冈萨洛·埃尔南以实际的例子,向我们展示文化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他以艺术家的敏感性,以艺术的方式对全球变暖、海洋、植被等的影响作出反应,让艺术成为一种强大的媒介,战羡对整个地球的关怀。中国艺术界代表:余旭红(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今年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九十五年周年,中国美术学院的12支团队分别赴世界各地,现场感知人类文明演进的脉搏,在世界文明史的大视野中,重新思考艺术的源泉,通过艺术的方式解读世界文明史,追溯本源、关注当下、畅想未来。余旭红表示,艺术的“艺”在中国的甲骨文中,是一个半跪的人在种植禾苗,它体现了对艺术的敬畏对本土的尊重。在古希腊,艺术女神雅典娜有一双猫头鹰一样的眼睛,她能穿透黑暗、看见光明。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中,艺术的起源都与“爱”相关,它是艺术家内心需要的外在表达。艺术是不用翻译的国际语言,我们通过“艺汇丝路”得以相识、相知,我们通过作品Face
2023年12月2日
其他

书学传统与当代书法的审美建构,这个时代之问研讨会在京召开

座谈会现场为持续推动中华书画艺术的繁荣发展,弘扬优秀的中华书学传统,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书学传统与当代书法的审美建构”座谈会于11月29日下午在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举行。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在座谈会上致辞,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浙江大学教授陈振濂,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零,原中国新闻学院古典文学教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林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振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原副主任刘恒,北京大学教授、上海美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朱青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原委员、《书法》杂志原执行主编胡传海,以及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内设部门和事业单位有关负责人出席活动。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惇提供了书面发言。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致辞冯远在致辞中说,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有着重要的文化功能,长期以来,我们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文化工作的安排部署。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个群体有不少著名的书法大家,如已故馆员齐白石、叶恭绰、马一浮、沈尹默、谢无量、启功、欧阳中石、沈鹏等先生,他们很好地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书法文化,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象形文字是我们民族活着的基因密码,以毛笔书写象形文字为基础的书法文化是我们的母体文化,一直是我们文明传承的重要方面,也必然是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冯远指出,进入现代社会,书法的实用功能日渐削弱,艺术审美功能则日益强化,这是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对于书法来说,必然引发时代之问:比如,从文化史的角度,应该如何看待书法的传统和流变、如何看待经典书法的成就,又如何在新的社会历史语境中传承我们的汉字文化?作为具有多重功能的重要文化样式,书法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其共性何在、独特性何在,其美学边界在哪里、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建构当代书法的审美体系?如何整体看待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并建设性地引导当代书法艺术批评?书法艺术如何对外沟通交流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社会之变引发的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回答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关乎道、关乎理、关乎历史人文,关乎民族的审美构建,关乎中华历史文明在当代的接续传承、弘扬发展,是个大问题。但是客观来说,我们还没有很好地做出回答,还需继续深入思考,还需要给出清晰智慧的答案或路径。很希望学术界、书法界、哲学界、美学界等全社会一起思考,共同回答好有关书法传承发展的诸多时代问题。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主任杨志新发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发言原中国新闻学院古典文学教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林岫发言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零发言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浙江大学教授陈振濂发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振中发言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原委员、《书法》杂志原执行主编胡传海发言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原副主任刘恒发言北京大学教授、上海美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朱青生发言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发言座谈会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公者主持会上,林岫先生从创作主体论述书法家所应具备的古典文学修养,朱清时先生以科技工作的视角解析书法艺术嬗变的渊源及物理条件,黄惇先生书面发言中谈到要“树立书法艺术的大历史观,而非某一朝代的阶段性的书法历史观,在批评标准上,针对不同取法的审美特征,给以正确的审美评价尤为重要。”邱振中先生围绕“书学传统与当代书法的审美建构”议题发表感想与建议,李零先生从王国维论书法阐述了他对当代书法的看法,高建平先生从“书画同源”这一核心理论入手探绎书法美学之“源”,陈振濂先生从学科建构的高度阐述了如何重建当代书法的审美、以及书法艺术在当下社会文化中应有的美育功能,胡传海先生基于当前书法创作实践情况,强调“守正创新”对书法未来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朱青生先生从中西哲学角度揭示书法的本质与存在方式,刘恒先生呼吁回归艺文兼备的书法传统精神。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主任杨志新作了会议总结,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公者主持座谈会。▼点击下图订阅2024年《美术报》
2023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