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良渚论坛”成功举办,这场大展看到国家间艺术的碰撞
新华社杭州12月3日电 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论坛,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发表主旨演讲。
中外嘉宾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深刻阐明了良渚文化的独特价值,揭示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鲜明特质,表达了对办好“良渚论坛”的殷切期望,为深化文明对话、加强文明交流借鉴提供了重要指引。
中外嘉宾表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举办“良渚论坛”对于感悟古老文明魅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与交流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各界朋友充分利用“良渚论坛”这个平台,畅所欲言、深入讨论,深化认识、增进理解。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加强对话、增进共识,推动全球文明倡议从思想理念成为实际行动。
首届“良渚论坛”由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来自海内外的300余名嘉宾出席论坛。
12月3日下午,“艺汇丝路——访华采风作品展”在杭州余杭梦栖小镇7号楼展出。此次展览是“良渚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
文明探源
此次展览是此前11月现场采风和集中创作的成果展示,从83国84位艺术家创作的300余幅作品中,精心挑选153幅进行展出,分为“文明探源”“绿水青山”“人文胜境”三个版块,作品的陈列从具象绘画到抽象表达,从视觉直观到文化想象,循序渐进。
绿水青山
人文胜境
据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介绍,此次采风创作,既有从第一届就开始参与的艺术家,也加入了很多新的朋友。“我们的主题是‘文明交流互鉴’,从这些艺术家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们从中国艺术中获得灵感与启发,并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艺术语言,将所见所感、所思所悟转化为多元的艺术创作与实验,比我们所想的更加深刻地在实践着互鉴。”韩旭表示,在集中创作的第一天,中国美院浙江画院艺术家带他们了体验中国画微妙的水墨韵味,在此次创作时,不少艺术家也选择使用中国画材料进行创作,令他们感到惊喜。
中国水墨画体验后的小作品
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斐济的艺术家画了一正一反两所房子,分别是中国和斐济传统房屋的样式;阿塞拜疆艺术家Anar Huseyn-Zada将良渚遗址出土的陶器和阿塞拜疆的陶器画在了一起;瓦努阿图-Alfred Tony Tama的画中,良渚王站在高台之上,玉器、陶器、农耕用具展现当时生活的场景;印度尼西亚艺术家Agus Handoko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创作了一组《无题》,江南水乡的芦苇、小舟、飞鸟充满水墨诗意。“
Agus Handoko(印度尼西亚) 《无题》
来自尼日利亚艺术家阿拉比·多盾·奥拉多盾很兴奋地告诉记者,他看到了西湖,比想象中的大很多,因此他创作的《江南之景》尺幅也比较大,用了三联画的形式,“杭州的树叶都是五颜六色的。”
展览现场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余旭红表示,“文化能够连接心灵,艺术可以沟通世界”。各国艺术家们从“良渚古城”出发,在良渚博物馆看见了五千年良渚文明的灿烂辉煌,寻访浙江杭州、绍兴、湖州等地,切身感受到浙江大地的那种蓬勃力量,体会“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无限魅力,还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现场,走访老街、看表演,体味了杭州在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中的独特韵味,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知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Gabriel Wong(巴拿马)《摇滚富春》
黑白打印后的《摇滚富春》
他特别向我们介绍了巴拿马艺术家Gabriel Wong的作品《摇滚富春》,他表示,艺术家告诉他,由于自己的国家是热带国家,便用热烈的色彩创作一幅火热的山水画,但黑白打印后,这是他眼中的富春山水画。
展览现场
据介绍,自2009年起至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先后邀请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全球近百国的数百名优秀艺术家来华采风创作,为各国艺术家搭建了文化互鉴、艺术交流的国际平台,促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欣赏。“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一起参与交流,能够真正的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文明互鉴。”韩绪表示。
据悉,本次展览为期20天。
▼点击下图订阅2024年《美术报》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