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虎月”国礼为何闪闪惹人爱

厉亦平 美术报 2023-02-22



 倪镔设计团队 年俗系列海报  



2022年喜迎壬寅虎年,中国美术学院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推广局携手共创虎年国礼。中国美术学院国潮艺术研究院和设计艺术学院参与概念设计,经过几个月的创作和磨合,完成了从设计到落地的生产流程。小老虎长啥样?为提前一睹它的芳容,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了其主创设计团队的工作室,采访了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网游系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国潮艺术研究院倪镔教授,请他分享了此次被选中作为国礼的诞生之路。


”虎月”国礼整体效果  策划:高世名 设计主创:倪镔、章俊杰



“这件‘虎月’国礼的设计理念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潮流元素相融合,将新春礼品与国人星辰大海的梦想结合,设计符合时代精神的潮流手办。”倪镔介绍了此国礼的非凡之处:“它以中国传统布老虎和东北虎形象作为设计原型,威风凛凛的老虎身穿太空服,兼具传统与潮流,整体契合航天大国主题;以‘太空、登月、布老虎、金锁’为创意结合点,通过礼品设计来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三维三视图



寓意美好 福寿绵长

记者发现,公仔的形象上保留了布老虎的特征,比如缝线的针脚和花边,富有童趣和中国韵味,无形中唤醒了人们对于童年岁月的回忆。老虎宇航员脖子处的装饰加入了金锁的元素,就有“锁住人间情谊”的寓意,寓意友谊长存。“虎月”国礼整体由约15个配件组成,宇航服与可收纳U盘的航天背包,让其兼具现代感和实用性;老虎宇航员脚下的月亮底座做了夜光的工艺,当夜幕降临,月亮底座会发出神秘的亮光,透出太空的神秘与孤寂。原来内有乾坤,令人欣喜。


包装盒建模



礼盒包装设计也展现了设计师的一番巧思。“虎月”国礼设计不仅体现了人们喜迎虎年的美好心愿,还包含了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比如礼品包装盒选择了以传统的正红色为主色调,来进一步契合过年的氛围,象征“红红火火过大年”。外观设计选择了富有东方意象的几种图形进行装饰,比如用金色的线条绘制高山流水,此外还融入了松柏和祥云等元素,寓意“福寿绵长”。而其打开方式亦是极具仪式感,分别设计了“双开门”和“天地盖”两种,“双开门”礼盒的开口处有金色的“寅”字点缀,代表喜迎壬寅年,进一步契合了新年主题。


批量生产  


 

据了解,美院国潮艺术研究院早在去年10月上旬设计出多个版本,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推广局选择方案。10月中旬便确定了方案,“虎月”公仔设计方案脱颖而出,后续开始思考如何将方案落地。11月,工厂通过3D打印三维模型的公仔和月球底座,获得一个雏形,并且经过层层检查和修改,让它的造型更为精巧可爱。在模型涂装阶段,美院国潮艺术研究院对应色卡选择不同部件的取色,工厂则通过色卡的色号对于模型进行涂装上色,让公仔从最初的白模变成了一只光鲜亮丽的小老虎。然后根据已有涂装模型再次进行打磨和调整,力求还原模型的设计。最终在12月下旬确定样品后工厂投入批量生产,制作和组装大货,浩浩荡荡的“老虎大军”整装待发。


换的不是头像,是态度

国潮是一种文化的符号,更是中国文化实力的象征,是国货之潮、国力之潮。当中国传统文化与数字头像藏品相结合,国潮新传承,应运而生。

  

提及虎年生肖,倪镔和美院教师帖志超饶有兴致地分享了一个国潮“爆款”,那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集五福换头像”。美院国潮艺术研究院师生团队联动支付宝,推出集五福活动,在这岁序更替、华章日新之际,美院携原创数字藏品,为人们奉献上了一份“春节艺术大餐”,力求用潮流的力量重塑华夏之魂。

  

“集五福开始第一天,我们美院国潮艺术研究院师生团队设计的新春数字头像美食系列上线即兑空。”据倪镔介绍,直到1月29日每天有4至6款数字头像准时上线,用户上支付宝搜“鲸探”直接参与活动,可用5张福卡兑换一款头像,并在此小程序收藏、最终生成为社交媒体头像。正可谓“新年新头像,国潮新传承。”


 倪镔设计团队 美食系列创作 



此次数字藏品(头像)由美食、年俗、生肖宇航员、体育四个主题系列组成,总共上线48款头像,结合生物多样性动画IP“摩登大自然”的动物形象设计(由中国美术学院共同孵化)。其中美食系列的头像将老虎和美食进行组合,主打俏皮可爱;年俗系列运用熊猫形象,主打传统习俗与潮酷理念结合的情景设计;生肖宇航系列以航天形象对传统生肖进行了再创作;体育系列则是生动提炼了各种运动的有趣瞬间。


十二生肖宇航系列



仔细看宇航员系列中虎的造型设计,头顶的王冠象征着尊贵的身份。毋庸置疑,老虎是赫赫有名的“林间之王”“兽中之王”,也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四象”之一,穿上航天服的它翱翔天际更是如虎添翼。该数字藏品是由美院国潮艺术研究院为今年支付宝新春五福特别设计的十二生肖宇航员系列,传统与现代,潮流与时尚,在此款设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美术学院不仅在传统艺术专业有着深厚积淀,在数字艺术创作等新新事物的研究方面也走在全国高校前列,积极探索科技与艺术碰撞的可能性。据了解,数字藏品作为一种数字文化商品,对应特定数字化作品、艺术品的真实价值,利用数字技术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


▼点击下图订阅2022年《美术报》



  编丨俊娴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美术报2022“虎啸生风·艺术名家贺新春”(一)
美术报2022“虎啸生风·艺术名家贺新春”(二)
台北故宫新年第一展“无声诗” ,展出30余件精致宋画小品
无画处皆成妙境,山水画的空灵之美
跨越200年,任伯年“对话”八大山人,“探讨”海派
唐诗之路图赏析
沉痛悼念!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戴小京逝世,享年70岁
陈磊辛丑写生作品选登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