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天,曾宓、张长青书画“俩人转”

蔡树农 美术报 2023-02-22



4月9日,杭州繁花似锦,春意盎然,“俩人转”——曾宓·张长青书画展在南山路恒庐美术馆拉开帷幕,没有邀请函,没有开幕式,浙江文联原党组书记田宇原、杭州书协顾问吴新如、杭州萧山区美协主席李仲芳、杭州师范大学美术教师程沙等都来了,虽然疫情原因,观众不多,但喜庆的气氛没有缺少。



展览现场


可爱的浙江画院“退休老头”曾宓大家都知道,他的工作助手张长青外界一般不知道。曾宓的老朋友,浙江画院原院长张华胜有一段文字可以“释疑”:


曾宓·张长青“俩人转”书画展是一个别开生面的“老先生&书童”的“书画联展”,俩人“转”出了“史无前例”的联展模式。


“书童”张长青,是曾老先生的“眼睛、耳朵和拐杖”;宽厚仁慈的老先生也因有此贴心“门徒”的侍伴,歌云:“日复一日年复年,小妮牵我去耕田。老牛心力穷所及,同甘共苦到今年。”


这个“联展”没有功利;无谓学术,只有“情感”⋯⋯



曾宓与张长青


去年曾宓在浙江美术馆举办大型书法个展, 在嘉宾席位上把自己家里的生活保姆和工作室工作助手的名字贴了上去,这是任何艺术家没有这么做过的。张长青能够享受这样的幸福足见她的优秀,当然,“有缘”也是很重要。曾宓的好在圈子里是出了名的,他认可的人,哪怕有时在忽悠他,他依然会装傻“忽视”。他是书画家当中最没有“生意感”的,与他打交道总会有一种“获得感”。他对绘画的“舍得”,不是放弃,而是自重自贵。他与年轻的工作助手搞联展,是一种让对方很放松自在,不需要太多感恩的提携嘉奖。已习惯安静的张长青显然很有灵性,从曾宓的日常生活、艺术创作中学习了许多终身受用的东西。她的画现阶段“很曾宓”,是必须的,必要的。在色彩上有一种亮堂感,青春的靓丽色彩,与曾宓画不违和的装饰趣味亦是张长青的长处。画展的序言是张长青写的,写得很朴素,很清楚了,是曾宓的好学生——


懒惰的人,做事总是需要别人推一把,何况我这个懒惰还夹杂一点自卑的人。





展览现场


几年前,曾老师便建议我办一个小型观摩展,说每一个小展都是一个小结,可以看出哪里进步?哪里不足?发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我犹豫,办一个展,需要的展品不能太少,而我又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作品。曾老师鼓励我,要不他同我合办一个展,让我画30幅小画,加上他的20件书法。这样的话应该没有问题了,于是便有了这次展览。


真正的艺术家,生活与艺术是不离不即的。曾老师,他总能从最质朴的语言中窥探最高的人生真谛。他写“寿且康”,“平安每日”。便是用最浅显的语言来表达最高的祈愿。我们总是在仰望星空,日夜征程,所图的所有美好到最终,也不过是希望,我们珍视的人能平安健康。他写,“先器识而后文艺”“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这是曾老师的人生态度,也是他的文艺观。人如果没有“器识”,无论技术如何精通,都不足道。艺术家要有自己的清高,不要太在意和迎合市场,因为所有的名和利都是空的,只有留下来的作品才是真的。曾老师自己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教育我的。





展览现场


在这样一个厉害的老师面前,我虽感三生有幸,但也一直有些不知所措 。我不知道,我原来是一个挺自卑的姑娘,直到一次曾老师的老朋友田(宇原)书记(也是老领导)来访。曾老师让我拿两张画请田书记指导,我说,我画的不好,也没有自己的风格,都是学曾老师的,并不值得一看。田书记说,学生一开始,学老师,像老师,都是一个过程,也是艺术进程的一部分,你不能割舍掉这一部分,这是一段必经的路。再往后,你就要有自己的想法,风格。所以这次展出的30件小画,差不多是这十年来的一个小的总结和见证。尽管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我已经在路上……


曾宓作品欣赏











张长青作品欣赏









▼点击下图订阅2022年《美术报》



  编丨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讲文明 树新风——2022年浙江省公益广告大赛启动征稿
一次颇具挑战的修复实践,让古老和被损毁的艺术品焕发新生
如何走中国特色的现代科学修复之路?
日本漫画家藤子·不二雄·A去世,又一个青春记忆结束了……
书画天长地久——记王伯敏先生“余事”
干了40多年油漆工,如今58岁的他拿起毛笔被中国美院研修班录取
2022八大美院考题出炉,这些变化你可能需要了解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