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中国第一代文博人、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逝世,享年百岁

美术报 2023-02-22


谢辰生先生

据国家文物局消息,2022年5月2日8时32分,著名文物专家,原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顾问(正局级)、国家文物局离休干部谢辰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谢辰生同志1922年7月出生,1949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0月任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副秘书长(副局级),1982年5月担任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顾问(正局级),1994年2月离休。




惊悉敬爱的谢辰生老领导今晨病逝,十分感伤。
谢老是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的老领导、著名专家,也是我国文物事业领域的一面旗帜,他一生奉献于我国文物事业,为新中国文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著的功绩。他的去世是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重大损失。
谢老以一生全部精力,坚定笃行致力于国家文物保护事业。离休前他曾长期担任国家文物主管部门的领导,站在管理第一线,以广阔的视野,敏锐的眼光,正确地把握文物保护与利用、管理的关系;他长期参与制订国家文物保护的方针政策,参与起草文物保护管理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文物保护筑起法律之墙作出奠基性贡献;他离休后,依然初心不改,时刻关注国家文物保护管理事业的发展态势,坚持守土有责,捍卫和保护祖国文物。
他孜孜以求,笔耕不辍,经常发表有见地的文章和谈话,向社会阐明文物保护的理念;他以笔为戈,直言上书,一次次力挽文化瑰宝于危急之中。因为谢老这样独特的经历和智慧,他对国家文物事业作出了常人无法做到的杰出贡献。
他虽身在北京工作,但长期心向各地的文物保护,奔波劳碌于调查研究,洞察全国文物保护的真实情况。谢老长期关心敦煌石窟的保护管理工作,他与我的前辈常书鸿先生、段文杰先生都有深交。由于工作关系我早闻谢老的大名,在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结识了谢老,谢老对敦煌石窟保护的关心和支持,我感同身受。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在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事业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当中,是谢老建议特别指出了“像敦煌壁画这类易于损坏的稀世珍宝,不能作为一般性的旅游开放点,必须严格控制参观人数,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这份文件使我深受教育,当我遇到文物保护管理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份文件,想起谢老的良苦用心。2014年,当谢老从网上得知敦煌莫高窟可能遭遇旅游投资公司开发的消息时,当即亲自打电话给我,了解询问详细情况,还叮嘱我必须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谢老对我的教诲和对敦煌石窟的关心,给了我精神上莫大的支持。
最让人由衷敬佩的是谢老对文物怀有奋不顾身的精神和品格。谢老带病工作几十年,以坚强的意志战胜病魔,不管风吹浪打,不顾冷嘲热讽,始终是一位不屈不挠的文物卫士,始终坚守在文物保护第一线,勇敢地捍卫着祖国文物的安全。在每一次文物面临被破坏、遭流失,而有关部门和个人无能为力的紧要关头,他总是不计个人得失,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反映真实情况,力陈利弊得失,帮助国家作出正确的决策。正是他的据理力争,捍卫了北京大批四合院、北京电影制片厂旧址、南京老城南、天津五大道小洋楼、常州近园、虎门靖远炮台等一大批重要文物古迹的安全,也使许多青铜器、瓷器等珍贵文物免遭走私、外流的命运。他七十年如一日,老而弥坚,为国家文物事业忘我奉献的事迹与精神,实在令人感佩。
谨向谢老致以深切的敬意、哀思和怀念! 










谢辰生先生的几件事

(节选)



谢辰生先生对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有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前,他因兄长、著名历史学家谢国祯先生之介,认识了郑振铎先生,成为郑的助手。郑先生和徐森玉(鸿宝)先生等人那时正为保护和抢救文物免致走私和外流而竭力奔走。

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任中央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今国家文物局)局长,谢也随之到局工作。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志愿军抗美援朝。因需要找地方贮存武器弹药,在通沟(地名)一带发现了几处洞室,向上请示可否使用。文化部遂派谢辰生到东北调查。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管理处便派杨仁恺和孙守道二人陪同前往。


孙守道曾给我看过一张照片,那是在江边孙、杨二人的合影,由谢辰生先生拍摄的。孙说二人站在那里,谢迟迟不按快门,问他何故,谢说远处有两只鹅正在游来,待进入画面时再拍。照片中果然是水中有两只游鹅,画面因此生动了许多。这是他最早和东北文物保护工作发生的一次关系。此后,谢辰生参加了志愿军,抗美援朝。那年他不到30岁,还是风华正茂的一名热血青年。


解放之初,文物盗掘成风,走私猖獗,破坏严重。“三反五反”运动中在一个古董商家里发现了一大堆碎石片,那是洛阳龙门石窟北魏帝后礼佛图被炸碎造成的石片。原来是美国人拍了照片,向古董商“定购”,要求他炸掉后粘好复原再运往美国。不料爆炸时炸得太碎无法复原,古董商只好按照片重新雕制了图面,冒充真品交付买家。那些石片当时就摆放在文化部大石作招待所。我们看到时触目惊心,心痛不已。卖出的这两幅石雕现陈列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郑振铎先生说,新中国成立前夕,一个古董商得到了一件“蓝三彩”唐俑。那时以蓝釉为主色的唐三彩还很罕见,十分珍贵。郑振铎希望古董商能够留下,不卖出国,古董商索要六两黄金,郑没有这笔钱,眼睁睁看着珍贵的文物被走私出去了。这只是一两个例子。


因此,新中国的文物局一经成立,首先就是要制定一些文物法令,制止珍贵文物出口。20世纪50年代颁布的一系列文物法令中,许多法令文字出自谢辰生之手。这些政策法令立即起到了“关闭闸门”的作用,也为后来制定《文物保护法》奠定了基础



我曾亲见辰生先生就文物保护政策对地方领导作的宣传。1953年春,辽阳棒台子发现了汉代壁画墓,辽阳市教育局局长田少伯批准五百名小学生进墓参观。壁画是直接画在石板壁上的,颜色还很鲜艳,加以地下潮湿,极易模糊脱落。墓室狭窄,几百人进墓必然会造成破坏。辽东省文物干部王金波举报了此事。


辽阳汉墓壁画是著名的古代文化遗产,文化部非常重视,遂派谢辰生到东北处理此事,并邀请常沙娜女士同来临摹壁画。沙娜是常书鸿先生的女儿,在敦煌莫高窟临摹过壁画,这时刚从国外归来不久。东北文物处派李文信先生和我陪同前往现场。这时田少伯已升任辽阳市副市长,谢辰生向他宣传文物政策。


1935年,常书鸿绘《沙娜像》

常沙娜


谢说国家建设工作有轻重缓急之分,文物保护虽然占不了一个“重”字,却占了一个“急”字,发现了就要抢救、保护,否则就毁掉了,无法挽回,也不可再生


他的这种论述是我第一次听说,十分新鲜,也深受教育。田少伯为此受了处分,以后即很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也学了一些文物知识。我们一起在辽阳工作了十几天,沙娜摹绘,辰生照相,李文信先生作观察记录,我负责墓室结构图的测绘。这次工作最后结集为发表在《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5期上的《辽阳发现的三座壁画古墓》一文。


《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5期


我去国家文物局看他,他谈了很多对“运动”的看法,对社会上破坏文物的现象非常气愤。不久,他字斟句酌地代拟了一份《关于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保护文物图书的几点意见》,作为中共中央文件发出,这就是著名的1967年的158号中央文件。



姚远撰写的《谢辰生口述:新中国文物事业重大决策纪事》一书,是谢辰生一个人的文物保护史,也是他与郑振铎、王冶秋、任质斌、梁思成、夏鼐、谢稚柳、郑孝燮、宿白、徐苹芳、罗哲文、张忠培等共同守护文化遗产的记录。




当时文物工作无人管理,尽管局面很乱,这份文件还是对保护文物起到了作用。辽宁省物资厅的同志拿着文件主动来联系我们,我们在那里前后工作了几个月,抢救出的文物有西周的铜銮铃、战国时期的燕王职戈、上百尊明清时期的大小铜佛像以及大量的古代钱币等,总共装了二三十个麻袋。这份文件中在浊浪滚滚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一次在贵阳召开的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沈竹告诉我,文物走私仍然很猖獗,破案率只有5%,就是说,如果破案五桩,就说明可能已经有95次走私出去了,相当愤慨与无奈。


我想起鲁迅先生曾为一位青年女医务工作者题词:“杀人有将,救人为医。杀了大半,救其孑遗。小补之哉,呜呼噫嘻!”我们辛辛苦苦保护和抢救文物,竟然只是“救其孑遗”的“小补之哉”吗!


后来我请他把这几句写给我,他精神矍铄,小楷仍然清丽自然,十分悦目。傅熹年先生曾为辰生题写宋人诗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春风唤不回”,赞扬他保护文物的痴心和责任心。我戏说,后一句应改为“何日春风唤得回”,他也笑了。现在虽已是春风吹拂,但文物保护是要我们生生世世去坚守的。


“文革”结束后,文博界的一些老专家大都已是高年。尤其是几位从事书画研究和鉴定的老先生,他们阅历和经验丰富,有的本身就是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还是诗人。古代书画是传世文物中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全国各地博物馆所藏古代书画数量众多,精品不少,亟待鉴定。这是又一个要抢救的问题。



面对如此形势,谢辰生毅然担负起这一历史责任,他组织了全国性的书画巡回鉴定组赴各地工作。


1983年,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等鉴定家成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


这项工作进行了数年之久,参加者数十人,最后著录精品若干件,出版图录若干册,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浩大工程。同时,通过工作,还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书画研究和鉴定工作人员。现在,几位老先生已先后谢世,健在者也已高龄。回顾这一段历史,更可认识到谢辰生高瞻远瞩。



为了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谢辰生曾多次向中央领导写信,他的经历见证了新中国几十年来文物保护工作的历程。近年他出版了几本著作,其中一本是《新中国文物保护史记忆》。新中国文物事业的发展辉煌壮丽,但严重破坏文物的事情也不少。谢辰生不断与破坏文物的行为作斗争,是一位坚强的斗士。他为我们作文物保护工作树立了一个典范。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以他为榜样,作好文物工作、文物保护工作。




他为国家文物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谨向谢老致以深切的敬意、哀思和怀念!



 编辑:叶芳芳

 来源:国家文物局、《文物之声》 转载请注明出处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常点“赞”和“在看”,不错过精彩内容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以艺术的真实彰显历史的真实丨“大道行深——纪念李震坚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 开幕
威尼斯双年展抢先看!
陕西考古博物馆开馆倒计时丨颜真卿书丹等90%文物系首次亮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