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西山水就是一幅大画——湖州籍画家王新新印象

沈岸 美术报 2023-02-22

山水画中的浙西山水胜境,在湖州籍画家王新新的心目中,是特指浙江的富春江、新安江、钱塘江、江郎山、天目山、莫干山。近20年,他以“钱江源”、“太湖源”为方向,以“浙西唐诗之路”为素材,如诗如画的自然资源、诗画资源,在他传统的笔墨上表现至高远、深远、平远。


浙西山水,寻源问道,早在宋元明清时,代有巨匠高手,成就璀璨。“元四家”之冠黄公望,晚明画坛领袖董其昌,他们生前对浙西山水胜境情有独钟。黄公望著名的传世之作《富春山居图》等描绘的是浙西富春江、新安江的山水。成为海内外艺术爱好者熟悉的经典之作。



王新新作品



王新新作品



王新新作品


作为当代中国画的实践者,王新新在“诸秘本”中“探骊得珠”。他退休前是湖州市博物馆的一名研究员,他临摹古画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甚至包括去“省博”查阅资料,学习临摹。在研习揣摩中,虽然依葫芦画瓢基本可以做到画面的形似。但在作品的神似与内涵上却难以契合,在“气魄”、“气势磅礴”、气息意韵等方面上相差甚远。大约有一年多的时间,用他的话说,这三四百天是彷徨与求索,艰难与充实。说艰难,是因为自己并没有轻易的停下脚步。深谙熟练不等于高超,绝非不动脑子,单纯凭借手头功夫就能真正体味、掌握的。说充实,是因为艰难过后是坦途,向古人学习,关键还得靠自身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当然,还要有丰厚的学养做支撑,脱颖而出,画出自己的风格和面貌。



王新新作品


“浙西山水”就是一幅大画!王新新动不动就画六尺、八尺、丈二整张或是手卷、长卷形式,既多且佳。现在许多山水画领域的同行,看到他的笔墨力度及技巧在加强。他平时不善言谈,但在他的诗文、书札、题跋中可以发现他的艺术主张。他对浙西山水这幅“大画”是这么认为的:从地理上说,不谈远古,论今它仍是富裕繁华的长三角地区中的一块“绿岛”。踏进去满眼是绿水青山,泉光云影的画境。从艺术上说,“诗画浙江”——浙西山水是“浙西唐诗之路”也称作为是“钱塘江唐诗之路”的发源地。沉潜其中,细心体察,它是一本厚重的书,一宗丰富的遗产。历朝历代如画如诗,曾倾倒古今多少文人骚客。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撑起这幅“大画”,是大美之境集大成者,可谓千古不朽。王新新为之浙西山水这幅“大画”,“收尽奇峰打草稿”,内化于心,游历徜徉。这其中还有着他创作中内心感到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就是古祖仿佛穿越时空在与我进行一番精神对话。古祖是将自己的艺术思想、艺术作品、艺术情感深深的寄托给后人世代的相传上。在我这里,如何接力好,呵护好,研发好,宣扬好。这是我人生艺术的使命。他苦思冥想,当年,古祖是难以走入崇山峻岭且作一番“透视”。而今,时代在发展,科技在精进,古祖当年渺不可寻的,由我们续上渊源,让绿水青山焕发出时代的光芒。近20年,由于他特别专注浙西山水的创作,他曾对笔者透露心声:他的画作始终包含着一个“情”字。只有像“苦行僧”那样的执着,去搜奇探胜,只有超越古祖的“眼界”,才能达到自由的意境,古画新写、古诗新画。浙西山水是他眼前的一张泼墨不尽的画作。 



王新新


王新新是在苕霅溪畔长大的湖州人,1955年生。少从谭建丞澂翁,精学画艺。“谭葡萄”“谭苍松”是谭老晚年获得的美誉。半个多世纪的“念唱作打”,王新新的花鸟得到书画界同仁的赞许。有王新新“花鸟”的爱好者,因他姓王,粉他为“花鸟王”。一字双关,多巧妙的比喻啊!


“我这个人在艺术追求上是一个蛮‘疙瘩’(湖州话:挑剔)的人。”王新新说,史书上有绘画“山水为上”的论语,我以前画人物、画花鸟,后来又转向山水。这么多年,离不开人物、花鸟的底气。如我画“飞瀑”就是“树根法”的移植。我年轻时就景仰黄公望、王蒙、倪瓒、董其昌、石涛,尤其是浙西山水这幅“大画”,对我的影响更为直接。在创作中,作为后学须把正“师其心不师其迹”,创作是体,创新是魂的关系。王新新的浙西山水,在构图的形式上,大多采用满构图的方式,既与古人的画艺密不可分,但又彼此独立,直抒胸臆,将画的内涵表达出来。



王新新


王新新说,画山难画顶,画水难画滩,画鸟难画爪,画虎难画骨。那是十多年前,一次,王新新遇见前辈大师陆俨少先生,在看了王新新的“山水”后,陆老提点到:你的画作沉下去的力有了,但浮上来的力还不具备。看似漫不经心的谈天说笑,实际上是借题发挥而寓于其中。陆老言之“沉下去的力”即基础功力。“浮上来的力”的寓意是创作的艺术灵感,是一幅作品的“气韵”“气势”……王新新深得:老先生们之所以能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这与“作画时需凭着一股气”(吴昌硕画语)的养成密不可分的。气韵、气势是一幅画的“灵魂”。为了践行“浮上来的力”,王新新至今仍在孜孜矻矻。他说:先师强调的艺术灵感就是勤奋的创作状态。他把灵感比作是“雷电”,就像是天上带电的积雨云,一旦积聚饱和,便爆发出照亮天穹的火花。


王新新的“浙西山水”是阳刚的,一步步地渐进,他的最难得之处在于想象丰富,诗画交融,观后可以说是一种享受。他认为,好的作品要滋润,但不能一味的滋润,枯、湿、浓、淡既重轻要搭配好。他以皴、擦、点、染的艺术语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的震撼。



王新新作品



王新新作品


他是一个称职的“浙西山水”艺术家!


采访中,他对笔者说,所谓尽可能的精妙构思、构图,且我是诗词创作在先,落笔作画在后。“诗画合一”是习惯成自然了。有趣的是,如果我的诗词称心,我的画作也跟着会自然好。这叫自己讨好自己。其实我对山水诗画是充满敬畏!两看相不厌,山水有清音。


王新新把自己诗画合一的“浙西山水”,幽默的比作是自己的“土特产”。这不仅缘于选择了浙西山水作为自己山水画的生命之柱,更缘于它不单纯是一件美术作品,一个记录,还是一种尊重渊源,一种精神力量的体现。


王新新作品  浙西揽胜(局部)


王新新作品



王新新作品


“千壑松风一流水,白云度岭而不散。山势接天而未止,心与天游谁得知。”这是王新新丈二宣大画《浙西揽胜》图题画诗中的四句。诗作烘托出画者心灵的宏阔与宁静,表达画者自己与大自然对话的情景。“谁得知”三字有深意,是与浙西山水的一种神交。李白有名作《独坐敬亭山》,诗中表达的感情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多么的人与青山的高度契合,是两情相悦的诗画之情。笔者在想,时过境迁,隔开时空几千几百年,这是多么的像,王新新他诗画合一,观照古今的创作理念,与古人心灵同心灵的对话,是那么的流畅心领神会。


“永和九年,岁这癸丑”这传播近2000年的王羲之《兰亭集序》,文情并茂、理趣盎然,是读书人无所不晓的。王新新在2021年3月,农历辛丑年春创作的一幅3米长卷,题为:“古今清明合卷”。画作开端是他抄录的“兰亭序”文,画中描绘的是今人清明踏青郊游之景,画面中的人物有行走、有赏景。有交谈……少长咸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以诗情烘托画意,奇光异果,中得心源。予观众以思考的空间,加深观众对作品的理解,达到了诗画相映的气韵。


诗文浙西山水就是一幅“大画”!王新新对此始终抱着这是检验我在特定环境、特定景观、特定气象的表达上,运笔运墨的法度,学识修养的功力。浙江画院曾宓先生是一位享誉中国画坛的大画家,他在看了王新新的“浙西山水”后有一句评价:你是能画大画的。先生的抬爱之言,既让王新新忐忑不安,又鞭起王新新像犍牛一样竭尽全力去创作、去传承、去突破。



王新新作品



王新新作品



王新新作品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新新静极思动,诗画苦旅,尤其是在“浙西山水”中能占一席之地,并为当代“浙西山水”的宝库提供了新的创作经验。他常告诫自己:做一个画家,不做一个画商。没有经历和阅历是无从谈及一个有情怀、有追求的画者的气度和风范。


“不去依样画瓢,徒研技巧。画是画者的心声是画自己;不去过于经营,牵强求怪。“画品”是人品的一面镜子;不去急于办展,水到渠成。艺术创作的有形与无形是由时间来阐明的。”三句大白话是王新新与艺术纠缠了大半辈子的一份领悟。总之,我们衷心希望,王新新能把他那一幅幅美妙的“浙西山水”推向全国,告诉世界。


▼点击下图订阅2022年《美术报》



  编丨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设计形象标识  打造文明名片——精神文明教育形象标识征集活动开启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证上印的启功书法被质疑伪作
明清人物画中的文学与女性丨去湖南省博物馆看“无限佳丽”
致拥有绘画梦想且正在深造的你|2022年北京画院研修班火热报名中
夏至丨读杨凝式《夏热帖》,清凉一夏
逐梦“浙”五年丨丹青笔墨颂时代 拳拳之心为人民
专访丨综合能力是策展人必备素质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