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像!了!他从路边抓团泥巴,“捏搓揉刻”后,“瞬间有了灵魂”

美术报 2023-02-22


近日,山西晋中平遥,一男子给路人捏泥塑的视频火了。


从路边取一团泥巴,在他的手中捏、搓、揉、刻,不一会,一个人像跃然而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连神情都十分相似。


网友直呼:“泥土瞬间有了灵魂。”


“高手在民间!”


这名手艺人是80后“泥塑非遗第三代传承人”张荣。


张荣制作的泥塑肖像


张荣出生于泥塑世家,自幼受父辈影响热爱泥塑, 6岁时便跟随父亲学习泥塑艺术。每到学校放假,他总是跟随父亲到周边的寺庙去学习泥塑的制作,但是毕业后却从事了与泥塑毫无相关的工作。


但闲暇时,张荣常常拿着泥巴把玩,一点点摸索着人像泥塑技艺,周围人的面孔则成了他练习的对象,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他都要捏上成百上千次。


“对我来说,泥塑是我业余时间里最喜欢的休闲方式。”张荣说,“一件完整的泥塑作品,要经历取土、和泥、搭架、扎草、塑型等环节,每一步都马虎懈怠不得。”


张荣制作泥塑的工具


大半年后,张荣决定辞职,走南闯北,拜师学艺。2000年跟随梁卫国学习木雕技艺,掌握了雕刻的精髓所在。随后张荣在西安美术学院进修和深造,在校学习期间,张荣的作品受到了各大名校多位老师的赞赏。


“无论是观察父亲制作泥塑,还是小时候‘玩泥巴’的经历,都深深地影响着我。所以我希望精进技艺,用大自然赐予的泥巴塑造出形形色色的人物。”


2010年,张荣回到老家平遥。在平遥县城开了一家叫“张泥人”的泥塑小店,这不由的让人联想到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泥人张”。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摘选冯骥才《泥人张》


张荣则是利用古城的旅游资源,为前来观光的形形色色的游客制作肖像泥塑。


张荣为一位外国游客塑肖像。图源:张荣


“我已为两万三千多人制作过泥塑。除游客外,我还会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即兴为邻居、过路人等免费捏泥塑。每当看到大家的表情从惊讶到欣喜,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张荣说到。


经年累月的实践,他的泥塑技术日臻成熟,也磨炼出了“手疾眼快”的优势:一个普通的肖像泥塑,他用20多分钟即可完成。


张荣


张荣说,瞬间捕捉到一个人的特点需要天赋和灵性,“捏得像”诀窍不在于“形”,而在于“神韵”。“一般而言,捏制人物头部仅需要10分钟,人物身体3—5分钟即可制作完成,捏制过程越快,越能把握自己对人物的第一感觉,捏得就越像”他说。


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的塑像让顾客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张荣


张荣的工作室里摆满了形态各异的泥塑造型,或是黄泥肖像,或是彩塑作品,有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也有小说戏曲中的角色,但每一件都是“孤品”。


张荣

张荣

张荣作品

‍张荣认为,把泥塑和人物肖像结合是对传统泥塑的传承和提升。张荣说:“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我有责任将这门手艺注入新的活力,保护和传承这份文化。”


▼点击下图订阅2022年《美术报》



  综合丨央视新闻、传承文明公众号  编丨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台北故宫“人气国宝展”上新:展出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异曲同工——湖北省第三届工笔画小幅作品贵州巡展暨湖北·贵州工笔画交流展
纪念丨启功先生诞辰110周年
百度AI秒补《富春山居图》:是技术飞跃还是剽窃闹剧?
触摸艺术青春的脉搏丨第七届青年美展今日开幕
向捐赠者致敬丨众多文博机构推出捐赠展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