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泠印社建社120年丨同社诸子论文处——山川雨露图书室

王佩智 美术报 2023-12-26


2023年,是西泠印社建社120年。


120年来,西泠印社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宗旨,俊采星驰、名家迭出,广大社员致力于印社事业。虽经风雨曲折,印社始终是学界名家会聚之地、金石书画荟萃之所,闪耀着“印学圣地”的光芒,享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艺术团体。


美术报开设“庆祝西泠印社建社120年”专栏,专题介绍西泠印社的相关内容。我们将走进杭州孤山路31号西泠印社的社址,听西泠印社社委会文物管理处原处长王佩智为大家讲述“社址故事”;“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是西泠印社的宗旨,西泠印社在社藏方面做了非常细致的研究,我们将和大家分享近些年来出版的《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还将在群星璀璨的西泠印社社员中,挖掘有趣的人、事、物;当然,我们更欢迎大家的来稿,分享你与西泠印社的故事(投稿邮箱:msbxwb@163.com,注明西泠印社故事)。



同社诸子论文处——山川雨露图书室

■王佩智(西泠印社社委会文物管理处原处长)


走进西泠印社山门,沿弯曲石径拾级而上,可望见山腰间的“山川雨露图书室”匾额熠熠生光。



山川雨露图书室


据考,该匾名来自清代著名书法家、金石学家翁方纲联题《常熟逍遥游》:“山川雨露图书室;风月琴樽水竹居。”常熟虞山逍遥游内旧有严公阁为明嘉靖年间大学士严讷读书处,花开四季、茂林修竹、风景怡人。西泠印社将之原作改为匾额悬于门楣,植修于庭前,则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山川雨露图书室此前有文多说是建于壬子年(1912年),包括《西泠印社志稿》也是这么说的。其实不然,从目前社存捐献清单来看,早期西泠印社先后发动过数次资金及实物的捐献,由此开始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基本建设。



资料图


初建仰贤亭之后,也就是清宣统二年(1910年)七月,由叶为铭监视,一个叫徐有生的包工头承揽开建的山川雨露图书室。“西泠印社新造平厅四间,计三间一丈三尺,左边一间八尺。每间三椽共计十二椽。”至八月中秋完工。这是西泠印社的第二处建筑。


“图书”,旧解亦为“印章”。明代藏书家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图书,古人皆以铜铸,至王冕以花蕊石刻之。”他这里所言之图书,就是指古印。因此,山川雨露图书室中的“图书”在这里就有了三层含义:泛指古印、印谱以及关于印的文献史籍。虽然山川雨露图书室的建成与翁方纲题书的年代相差甚远,但以它来做室名足以表达创社诸君的志向、追求、胸怀和质朴而浓重的文人气息。



门前对联(图片为拼接)

湖胜潇湘楼若烟雨把酒高吟集游客;峰有南北月无古今登山远览属骚人


西泠印社第一个女社员孙锦说山川雨露图书室为“同社诸子论文处”,并有诗“八千善本属双丁,蠹简摩挲遍羽琌,乞与琳琅拜嘉惠,倘教东观让西泠。”据载:羽琌,即周朝的“羽陵”,为贮藏古代秘籍之处。嘉惠,即“嘉惠堂藏书楼”,为清代杭郡丁申、丁丙兄弟所集。东观是中国东汉宫廷中贮藏档案、典籍和从事校书、著述的处所。孙锦在诗中说:耕读传家,文章千古。若论社中个人善本藏书,莫过于丁氏和甫、竹孙两君,因为他们曾经拥有祖上的“八千卷楼”,但是今后西泠印社图书古籍的收藏规模和种类,不仅要超过赫赫有名的“羽琌”、“嘉惠”等处,恐怕就连史上独一无二的“东观”藏书楼也要输西泠三分。才女孙锦的诗,代表了创社诸君的心声,也是她对山川雨露图书室企盼的心里话。(图文由西泠印社提供)

▼点击下图订阅2023年《美术报》



  编丨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中国嘉德2023春拍丨吴湖帆旧藏《画中九友集册》以1.91亿港元成交
我和美术报30年丨难忘美术报的10年
第六届“崔晓东中国山水画高级研修班”招生简章
缅怀|艺术家满维起逝世,享年69岁
艺术家过去的画VS现在的画,你喜欢哪种?
南京路上刘云泉、刘一闻、鲍贤伦书法三人行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