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于“乱书”的思考,王冬龄这么说

俞越 美术报 2023-12-26

今天(8月20日),王冬龄携新书《乱书:生生不息的中国书法》亮相上海书展,现场签售。

活动上,著名书法家王冬龄,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楷之分别与大家分享,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管慧勇主持活动。

《乱书:生生不息的中国书法》读者见面会

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王老师的“粉丝”参加分见面会,并请王老师在新书上签名。上海建平香梅中学初一学生朱辰逸拿到王老师的签名书后,特别激动,他在学校里学书法课,知道此次王冬龄老师的分享会,特意和妈妈一起过来参加活动。

上海建平香梅中学的学生,专程赶来请王老师签名

就在19日晚上,在“全中国最高的书店”上海朵云书院·旗舰店里,“书写在当代——《乱书:生生不息的中国书法》新书首发式”正式举行。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副总经理何成梁,著名艺术家王冬龄,著名艺术史论家、画家、深圳画院原副院长严善錞,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画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王立翔,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沈语冰,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万木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楷之,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教授张爱国,美术报总编辑杨丽,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总经理、总编鲍静静,浙江卫视《妙墨中国心》总导演周路莎,著名当代艺术家王天德等参加活动。

王冬龄新书首发式

现场,专家学者讲述他们对于王冬龄及其乱书的解读,王冬龄也与大家分享了其60多年来对于书法的思考,也回答了对于乱书的争议话题。与其说这是一次学术讨论,更像是一场老友间的心灵共鸣。

新书发布会

新书首发式合影


“乱书”的创作是一种破茧而出

对于乱书,王冬龄给他取了一个别名:禅书,或者是禅意书法画,这是打破传统书法的视觉经验。

在分享会上,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回忆了他与王冬龄老师共同录制一档节目时的故事,他听到了王老师私下里说到:“书法是我的生命”,这让他备受触发。“书写、书法对于王老师来讲不是一个技艺,而是生命的全部,是他挣脱束缚,追求独立的意志,自由的状态。”

西湖梦寻 艺术微喷、水墨 220cm×650cm 2012

作品中的枯荷照片均由作者拍摄


录周兴嗣《千字文》 纸本 290cm×1060cm 2015


确实,王冬龄并不只是一位“书法家”,准确来说,他是一位“从书法里面走出来的当代艺术家”。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坚守与创新这些看似矛盾的词语都能在这位始终对创作充满热情的当代书法艺术家身上和谐地共存。

经过三十余年对现代书法发展道路的探索,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乱书”。“乱书”能够呈现出一种巨大的视觉震撼力,它打破了古今中西文字上的隔膜,但坚守着中国传统书法的笔法和笔意。

霍金箴言 纸本 380cm×1080cm 2023

霍金箴言 纸本 380cm×1080cm 2023


“乱书”其实就是破除了传统书法笔面不能交叉的铁律,现在不仅线条可以交叉,字与字还要重叠。虽然写的时候还是凭自己的功力和草书修养认真地书写,但这种交叉与重叠,是靠艺术感觉,也就是《书筏》所讲的“眼布匀称”。完成的乱书作品,确实让人难以复读,变成了纯粹的草书线条的“散乱之白”。

乱书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的外表脱离了书法,但是它的灵魂、精神、内在的结构,仍然是真正的书法。乱书的这种即兴特质,这种不可预知性,使它更富有张力,也更具有狂草精神。

视频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制作,视频素材由本书作者王冬龄提供

传统书法、抽象水墨,两条腿走路

严善錞表示,王老师的“乱书”是他多年来艺术创作的总结,传统书法的道路、抽象水墨的道路始终贯穿王老师的书法道路,在两条道路的会聚点,出现了“乱书”。

王冬龄在其书中写道:尽管有人不理解,但我的艺术信念是坚定不移的。乱书最后呈现的艺术效果真是:书非书,画非面,亦书亦画。虽然在创作时完全遵循草书的规范,但因为交叉重叠,书写的汉字难以辨识。我一直认为书法是中国抽象构成最好的符号训练。书法人进行抽象水墨的创作,没有造型的约束。事实上,抽象水墨也好,乱书也好,我还是坚持不懈地进行传统书法训练,坚持每日临站。说到底,传统书法训练还是我艺术创作的安身立命之本。

王冬龄字课《龙藏寺碑》


1961年,王冬龄考取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得书法大师林散之先生亲炙,这是他认为自己走上书法道路的开始。1979年,他又考取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成为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等大师的学生。

这样的师承对于现代书法学习者来说是绝无仅有的,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传统书法基础。他说:“我从林老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字课。这么多年来,特别是从美国回来后,我坚持每日临池,并将此作为书法人的一种修为、艺术家的一种行为。”

在浙江美术学院读书期间,学院内开放的艺术氛围启发了他;赴美讲学期间接触到的西方艺术,又极大地扩宽了他的艺术视野。1987年,王冬龄创作了第一幅巨幅大字草书《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用一支大笔将中国书法带到了世界各地。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纸本 

320cm×720cm 1987


此后,在三十余年的现代书法探索中,王冬龄以深厚的功底和丰富的经验将中国书法艺术带入西方观众的视野,陆续到大英博物馆、布鲁克林博物馆、温哥华美术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及阿联酋、新西兰等各处去写大字,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可以看到,王冬龄的现代书法实践是他多年来对传统书法的反思积累,是对当代艺术的广泛接纳,也是他自身才情兴致的呈现。他的书法实践既没有脱离书法,又始终与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创作拉开距离。

2016 年在加拿大温哥华美术馆,《心经》书写现场


王冬龄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大厅

作“乱书”《心经》大字 2015年


我会把网友的评论记在本子上,经常拿出来看看

从大字、行为、装置、银盐、体书、抽象水墨最后到“乱书”,王冬龄的艺术道路一直伴随着争议。分享会上,也不免聊到了这个话题。

王冬龄笑道:“我可能是一个最具有争议的书法家,我会把网友的评论记在本子上,经常拿出来看看。”在他看来,正是因为大家同样热爱中国书法,才会关注到你,才会评论你、评论乱书。“我有一点比较好,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强。”

太玄 银盐相纸、丙烯 51cm×61cm 2014

2021年VR书写

纪念徐渭 纸本 45cm×64cm 2021


沈语冰引用了康德的“规定性判断力与反思性判断力”概念,认为认识王冬龄先生的创作应运用“反思性判断力”,这是从广义上的艺术而非书法的角度来看的。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爱国也表示,对于乱书的评论时不回避的,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里,就有让他们长期关注和搜集相关的评论。但他同时也认为,如今很多人靠“大数据”、点评量来判断、欣赏作品,在引导学生如何欣赏艺术方面,仍任重道远。

▼点击下图订阅2023年《美术报》



  编丨厉亦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预告|王冬龄新书今晚首发,明日中午签售,快到上海书展打卡吧
大英博物馆被盗!
听说每个博物馆都有一个“显眼包”
电影《长安三万里》发文道歉
刚刚,浙江书法院在良渚开院,接下来有什么动作?
一夜之间浙江这家艺术馆被“洗劫一空”
青年者,国家之魂 | “青峰竞秀——宁波市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开幕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