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消逝的南市区,还想做回一次南市人!
它是上海顶顶早的市中心
有着700年历史的老城厢
有着上海最长最深的弄堂
和最繁忙的十六铺客运码头
还有年龄最大的敬业中学
和一条兜兜转转的11路电车
它是310102的老底子上海人共同的根
现在却很少有人会提起,它就是
nan
南
shi
市
qu
区
作品《上海记忆》 金耀华
只有土生土长的
南市人
才有的独家记忆
父亲在上海第三钢铁厂,母亲在自来水厂
在红房子医院呱呱坠地
读书就去实验小学
大同中学是市重点,敬业中学是区重点
那时候几毛钱就能看场电影
很多人第一次观影就是在蓬莱电影院
那时候,没有共享单车
出门就有11路公交车,兜兜转转总能坐回家
那时候没有这么多网红店
随着“砰”的一声炸开的爆米花,心里也乐开了花
那时没有迪士尼游乐园
孩子们的游戏,是跳橡皮筋、打弹子、滚铁圈
狭窄的弄堂,72家房客
是那时候大多数南市人的家
老城墙拆没了
老底子的弄堂也正在走向消亡
310102也成了绝版代号
曾经的南市并到了黄浦区
但是,那些叫南市的日子
仍然是每个南市人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坐上11路车
老城厢兜兜转转的一天
上海几百条公交线路里,只有11路是真正的环线,也是上海最早的电容车之一,以前还有两根鞭子。
10里左右的椭圆形路线,圈起了面积200公顷的老城厢,而8座不复存在的城门,化作了11路站牌上的8个站名。
从老西门出发,绕老城厢一周,依次经过小北门、老北门、新北门、人民路新开河路、小东门、大东门、小南门、大南门、中华路尚文路,最后又回到老西门。
小时候总是看见车就往上钻,也不怕坐反方向,兜兜转转的总能坐回家。无非是多坐几站,时间上也差不了多少,跑完一趟才20来分钟。
第一站:老西门
是起点也是终点,老南市人的美味集中营
大富贵酒楼
▽
大富贵以前还只是一个饭店,不卖糕点,不卖熟菜,小时候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来这里奢侈一顿,现在倒显得亲民了许多,无论什么时候来,门口的队伍都没有断过。
夏天最畅销的就要数冷面和冷馄饨了,大富贵每天要卖出1000多斤冷面,冷馄饨也要卖500多份,来得晚了可就没得吃了!
把大馄饨吹吹凉,再加上花生酱芝麻酱,搭配赤豆莲心羹或百合绿豆汤,绝对是老底子上海人夏天的救心丸!
大肠面
▽
十平米的小店上下两层都挤满了食客,门外面还站满了排队的人,要想不排队14:30-16:30去为好。
与店齐名的招牌大肠面,大肠给的超级足,每一口面都能吃到QQ糯糯的大肠,浓油赤酱的红烧做法很对上海宁的胃!
辣肉面辣到劲爆,红火的辣油包裹着每一根面条,吃得大汗淋漓却又大呼过瘾!
底气十足的一家店,只可以用现金买单,并且每年7月15日-8月15日会放假一个月,可以过几天再去拔草哦~
孔乙己酒家
▽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酒家,位于学宫街和文庙路的交汇处,十几年不变的味道,真正的老酒家!
“温一碗酒,要一碟茴香豆”茴香豆被煮的很面,吃起来又软又糯,也是孔乙己最爱的下酒菜。
梅干菜扣肉是当之无愧的招牌菜,肥瘦相宜,肉皮红光透亮,每一口都可以吃到绍兴菜的精髓!
文庙菜饭
▽
没有招牌,红砖墙就是它唯一的标识,却是很多老南市人从小吃到大,忘不了的味道!
菜饭+骨头汤+腐乳肉,老三样没得说的。菜饭是用猪油炒的,一闻就知道是小时候的味道,骨头和黄豆一起炖的酥烂,再加上一块腐乳肉就是完美的一餐。
文庙
▽
老西门旁边就是文庙,是上海中心城区唯一的儒学圣地,已经有 700 多年的历史。
星期天的旧书市集
▽
文庙里有着上海最后一个旧书市集,这里书刊的价格大多在5元以下,令人着迷的是时常可以淘到绝版的连环画和踪迹难寻的书刊。
敬业中学
▽
文庙对面就是有着270年历史的敬业中学,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学校,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学子。
蓬莱电影院(学前街111号)
▽
南市区第一家甲等放映技术电影院,有多少人第一次看电影就是在这里,那时候1毛5分钱就可以看一场电影。
第二站:中华路尚文路
最奇葩的弄堂,最市井的老城厢
耳光馄饨
▽
始于1997年,曾经风靡整条肇周路,后来因拆迁搬到了 黄家阙路109号,胡歌点名上海最好次的馄饨,打耳光也不肯放!
标准的菜肉大馄饨,馅料饱满细碎,皮子加了鸡蛋加了油,馄饨久煮不烂,皮厚不沾牙,面筋韧!
酱汁完美的调和了芝麻、花生和辣椒油的味道,不稀不稠,刚好能“挂”住馄饨的“耳朵”。
炸得酥酥嫩嫩的猪排,裹上一层薄薄的面包糠,浇上雷打不动的黄牌辣酱油,就是稳妥妥的上海老味道!
糯勿糯八宝年糕汤团
▽
原来开在老弄堂里,后来搬到了丽园路,也是开了好多年,主打宁波年糕,完全无添加,周边的阿姨爷叔囡囡都是他家的常客。
他家的年糕是纯手打的,可以两面煎,也可以油炸,还可以和荠菜一起炒,怎么做都是灵的!
糯米清香软滑,带着新鲜的湿度,豆沙细腻柔和,还有恰到好处的猪油,蒸出来一点都不会油腻!
还有自制的桂花酒酿,冰镇一下再入口,像一阵凉丝丝的清风拂面而来,还夹带着一缕缕悠远的酒香和桂花香。
龙门邨
▽
龙门邨实是上海最深最长的弄堂,鲜少有人知道,而且龙门村房屋建筑形式极为丰富,有西班牙式、苏格兰式、古典巴洛克式以及中国民居,堪称 " 微缩万国民居群 "。
面筋弄
▽
据说之前巷弄口有卖油面筋的,因此就叫面筋弄了。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花衣街、豆市街、篾竹路、咸瓜街、筷竹弄、猪作弄、火腿弄等,由名字就可以猜出以前的主要营生来。
这些在地图上几乎找不到的巷弄,过去20年却有着上海最市井的生活,冬天,你会看到有人在倒痰盂罐,夏天,有人赤膊躺在竹榻上在这里乘凉,现在就只剩下步履蹒跚的老人了。
第三站:大南门
梦花街馄饨
▽
梦花街馄饨在梦花街有着20多年的好口碑,后来因故搬到了大南门附近,很多老主顾都跟着找过来“米道么变,老好切额!”
营业时间很任性,每周一休息,平时堂吃只供应半天(6:30-14:00),荠菜肉馄饨每天上午七八点左右就卖完了,想吃的就得赶早来!
小馄饨个头不小,肉多且紧实,配料有榨菜、蛋皮丝,还有不能少的猪油,吃口非常鲜美,7块钱一碗(12只),绝对价廉物美,每次吃完还要打包几盒回去解解馋。
南市影剧院(陆家浜路迎勋路)
▽
南市影剧院以演出戏曲为主,兼映电影,小时候每个周末都会跟着家里的大人来这里听戏。
上海电话局南市总局
▽
大南门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921年的古典主义市政建筑,原为上海电话局大厦,它见证了上海电话的发展史。
清心堂
▽
清心堂,上海第一座基督教堂,曾办有著名的清心中学(今上海市市南中学)、清心女子中学(今上海市第八中学)、圣经学院和普益社。
第四站:小南门
南门烤鸭王
▽
开了三十多年的烤鸭店,在董家渡称王称霸!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天还没到营业时间就有人在门口等候了!
鸭子就在门口的大火炉里烤制,每天要烤上百来只鸭子,长此以往,招牌都被熏黑了,负责烤鸭子的爷叔的脸也是黑得发亮!
刚出炉的烤鸭皮脆肉香,整条街都弥漫着烤鸭的香气,路过总是会雷打不动的进去买上半只整只的,25元左右半只的价格也很地道!
草堂鸡
▽
开了20几年,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价格亲民,环境旧旧破破的,还保留着老城厢的形态。
现点现斩,通常买上四分之一就够吃的了,“要腿的部分”,还是“翅膀的部分”可以自己挑。
一点不输小绍兴的白斩鸡,选用脚黄、皮黄和嘴黄的“三黄”嫩母鸡,皮脆骨软,肉质细嫩。蘸料咸甜得当,吃口刚刚好。
白粳米加原汁鸡汤熬成白粥,撒上葱姜末,一勺接一勺,愉悦落胃。
上海德兴馆
▽
董家渡路和中华路的交叉口还有一家德兴馆,地地道道的百年老店,以制作面点闻名,上海滩大佬杜月笙也曾是他家的常客。
小笼馒头做法,是苏锡帮的,和上海本帮风味迥然不同,传承来自“一家春”,这是小南门德兴馆和其他德兴馆的不同之处。
小笼汤汁丰富,馅料入味,唯一不足的就是皮子稍微厚了些。
小南门警钟楼
▽
小南门的“埃菲尔铁塔”,迄今仅存的近代消防建筑,已有百年历史,共设3个小平台和一个大平台,登上瞭望台足以看到老城厢的每一角落。
梓园
▽
上海画派大家王一亭私宅“梓园”,附近居民称其为王家花园,当年园主人曾在园内的八角餐厅接待过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夫妇。
第五站:大东门
隧道科技馆
▽
是隧道建设行业国内唯一的科技类展馆,走进展厅圆圆的自动门,便进入一个“时空隧道”,还有充满新奇的未来隧道展区,如海底悬浮隧道等。
第六站:小东门
旁友,侬十六铺来个呀
十六铺码头
▽
有句话叫“先有十六铺,后有上海滩”,在过江隧道和地铁出现之前,来往于浦西与浦东之间,只能靠摆渡、轮渡。那时经常有人问:“旁友,侬十六铺来个呀?”
外咸瓜街
▽
当时很多宁波人在这里卖咸鱼,宁波话念作咸瓜,香腐鰳鱼既腐又香,鰳鱼卤炖蛋汤味鲜透,现在咸鱼摊早已不见踪影。
第七站:人民路新开河路
古城公园里感受上海的前世今生
古城公园
▽
古城公园由新开河伸向豫园,形成陆家嘴和豫园的直接对话,感受上海的昨天与明天。
沉式广场至丹凤台的弧形坡道逐步上升,似乎在探索历史的轨迹,述说着“老城墙的故事”。
第八站:新北门
城隍庙里白相相,人山人海真闹猛
城隍庙
▽
在很多老上海人的记忆里,城隍庙曾是孩提时的欢乐场,庙门口高耸入云的旗杆、九曲桥、豫园大假山、西洋镜里花头多、八方小吃馋煞人。
绿波廊的特色点心、松月楼的素菜包、桂花厅的鸽蛋圆子、松云楼的八宝饭、南翔小笼、宁波汤团和酒酿圆子.....以前的城隍庙三天三夜都吃不完,现在的城隍庙味道大抵不如从前了。
宏玲餐厅
▽
城隍庙边上的隐市小馆,走到金陵东路,拐上一个弯儿,就到了大隐隐于市的宏玲餐厅。很多老底子上海人默默吃了20多年,早已离不开了~
菜码大到吓人的风流豆腐,足足用了七八个鸡蛋,煎成巨型蛋饼,当鸡蛋遇上爽滑的豆腐和酸甜的酱汁,鲜香被激发得淋漓尽致!
别出心裁的南乳炸猪排,猪排炸之前裹上了南乳酱,咸香中又多了一丝甜味,米道一则顶!
第九站:老北门
沉香阁
▽
沉香阁是上海老城的一座最大、最有特色的比丘尼寺院。
第十站:小北门
走上几步就是轧闹猛的美食街
大境阁
▽
在大境阁下,还有一段遗存下来的上海古城墙,已有460多年的历史,城墙上还能看到印有“咸丰五年造”、“上海县城砖”、“同治五年造”的字样。
云南南路
▽
小北门走上两步就是老字号荟集的街云南南路,吃遍这条街就等同于吃遍了大半个上海,平均店龄都在100岁!
寿宁路
▽
寿宁路也在这里交汇,以前一到盛夏的晚上,寿宁路的每家店里都坐得满满当当,哪里都是小龙虾和虾壳,热火朝天的吃着,大嗓门的嘎三胡,好不痛快!
▽
时过境迁
上海最后一个市井之象——南市
终在2000年走向消亡,并入了黄浦区
但过去的日子在南市人身上留下的烙印
早已深入骨髓,成为血液中流淌的一部分
那些离开的南市人,记得常回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