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和我的祖国】蔡转:从“阿尼亚”到“白衣天使”

壮丽七十年,奋进新时代

《我和我的祖国》

讲述同济人与国人同舟、与民族共济的故事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回顾70年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历程,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拍摄制作了“人民的医生——我从医这70年”大型视频访谈节目。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第二十四集
蔡转——从“阿尼亚”到“白衣天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教授、主任医师蔡转有两个广为人知的身份:一是蔡和森女儿,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卓越领导人蔡和森同志的女儿,曾四次获得俄方颁发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章;二是我国著名神经学专家,在“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的病因、病情、治疗及预防等问题的研究上有突出贡献。


“阿尼亚”的苏联岁月


蔡转出生于1928年2月,单名“转”字寄托了父母的心愿,当时革命正处于低潮,父母取这个名字意在希望革命形势迅速好转。


1938年她10岁时,被党组织送到莫斯科郊区莫尼诺的第二国际儿童院学习。1940年战争爆发后,转到伊万诺沃的第一国际儿童院,开始同苏联孩子一起上学。

在前苏联,蔡转为自己起了个俄文名字——阿尼亚·转转。当时国际儿童院里办了各种兴趣班,如缝纫、木匠、摄影、美术、舞蹈、体育、钢琴等,男孩大都在木匠之外再选一门,女生则一律都将缝纫作为第一兴趣,然后再根据各人的喜好另选一门。就是在那里,蔡转苦学了两年钢琴课(后因战争中断),这也为她后来的音乐晚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后排左二为蔡转)


1941至1945年,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身为学生的她,加入了共青团,积极参与后方劳动,支援前线。在儿童院干农活,参与防空洞的挖掘;与女生们一起为前线战士缝制衣物;和同学们来到医院,慰问伤病员,为伤病员写信,甚至自学拉手风琴,为伤病员表演文艺节目......

1946年,蔡转中学毕业,因学习优秀获得了金质奖章,并因此被莫斯科斯大林第二国际医学院免试录取,进入医疗系学习。


(伊万诺沃第一国际儿童院金质奖章墙,下排右一为蔡转)


新中国第一代白衣天使


1953年初,蔡转在莫斯科第二国立医学院毕业后回国,分配在北京医院神经科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白衣使者。


1956年,她参加国家卫生部和北京医院举办的苏联专家主持的神经病学研究生班,很多国内知名的神经病学界的专家都出自此班。也就是在这个班上,她认识了来自武汉的刘锡民同学,遂与之恋爱结婚。


(蔡转与丈夫刘锡民)


1958年4月,组织上为照顾他们的夫妻关系,将蔡转调至武汉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现同济医院)神经科工作。


在武汉,蔡转常同爱人刘锡民一起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为人民服务。他们在湖北农村发现一种多发病——钩端螺旋体及脑动脉炎。这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脑血管病,在当时无论国际国内都没有查出这种疾病的原因,更谈不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许多患者由此丧失工作能力,乃至丧失生命。


蔡转从1958年开始对此种疾病启动研究。她多次下乡蹲点调查病人情况,临床试验,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该病的病因、治疗及预防等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1963年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神经精神疾病学会议”上,由她宣读了与刘锡民等合写的科研论文,展示了这项成果。


以后,蔡转和同事们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探索、试验,又陆续发表了系列科研论文。至1979年,这项被压抑了15年的科研成果,终于经过国家医学部门的鉴定,荣获国家卫生部优秀成果甲等奖。《健康报》《人民日报》还先后刊登了有关这项成果的连续报道。



1980年,蔡转在武汉医学院被评为副教授。1986年,又被聘任为主任医师(后来还晋升为教授)。这时,虽然年近6旬,她还是和年轻人一样,满腔热情地参加了医疗队,经常率领医疗人员深入鄂西北农村,支援老、少、边、穷地区的医疗事业,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尊重、欢迎。


1988年,受到数个德国大学医院的邀请,蔡转和刘锡民一同前往德国讲演神经学。在讲演过程中,因刘教授肾病突然发作而回国。从此以后,蔡转既要辛勤的工作,还要亲侍榻前的爱人。她的敬业精神,受到医院领导和职工的赞扬。

(蔡转教授与刘锡民教授在德国访问交流)

1993年,蔡转才办理离休手续。至离休止,她和刘锡民等写作并发表的神经学课题研究论文有:《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脑动脉炎恢复后遗期的钩端螺旋体血清免疫反应结果分析》《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所致“烟雾病”的某些特点》《关于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发病机理的初步探讨》《钩端螺旋体发病机理的研究》。这是她从医40年来所作出的重要科研成果。


退休17年热衷看诊弹琴


蔡转一心钻研学术,服务于病人,为病患解难。1993年离休后至2010年末仍然每周两次到门诊,有时也与国内外医学界朋友进行书信和电话切磋。在她看来,这种工作态度与其在苏联的经历密切相关。

(莫斯科斯大林第二国际医学院学习的蔡转)


(拉手风琴女孩为蔡转)


那时打下的音乐基础也为她的晚年生活增加了不少乐趣。每周两次到医院老年合唱团担任钢琴伴奏,身体允许时每天在家弹琴一个小时。有时候领导、同事和学生去家里看望她,家里便热闹起来了,蔡教授弹琴,其他人合唱,歌声琴声齐飞扬,从《喀秋莎》到《我和我的祖国》,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到《黄河大合唱》......

(蔡转教授在自已家里弹奏钢琴)

在国际儿童院的特殊经历是蔡转难忘的青春岁月。战火的洗礼,让蔡转更加深刻理解到了父亲对祖国的那份挚爱,她报考医学院,坚定地走上了医学报国的道路。工作后的蔡转投身神经科专业,勤勤恳恳为患者服务。她注重学科建设、学生培养,是学生心中严厉又可敬的蔡老师。

从“阿尼亚”到新中国第一代白衣天使,91岁的蔡转用实际行动向祖国和人民展示了她投医报国的拳拳赤子心,祝蔡老身体健康,晚年幸福。


编辑|谢雪娇
策划|蔡敏、蔡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