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走进杭州这家医院,探寻“互联网+医疗健康” 的一种实现方式

e医疗 e医疗 2021-06-25


2018年4月27日,e医疗沙龙走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邵逸夫医院”),以“创新服务模式 构建智慧医疗新突破”为主题,与当地40余位嘉宾进行了探讨。

 

*全文3500余字,阅读需要7~10分钟


“资源倒三角”是医疗资源配置最大的问题,为了推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到基层,国家不断出台各项政策。2018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就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发展作出部署。

 

2018年4月27日,e医疗沙龙走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邵逸夫医院”),以“创新服务模式 构建智慧医疗新突破”为主题,与当地40余位参会嘉宾进行了探讨。



流程建设

创新服务模式的起点


邵逸夫医院是国内首家通过JCI认证的公立医院,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连续四次通过JCI认证的医院。邵逸夫医院乔凯从邵逸夫医院HIMSS 7的评审经验出发,详细介绍了HIMSS 7 实践经验。邵逸夫医院在HIMSS 7评审时流程分为三天,第一天是向评审专家介绍医院基本情况与信息化建设情况,评审团会走访急诊科,走访一个外科病区、一个心脏病区、一个内科病区;第二天评审团走访药房、ICU和至少一个重症监护病区以及NICU,信息部门需要展示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能力;第三天进行信息科访谈,评审团走访了放射科和其他影像相关科室以及输血科,之后进行讨论与反馈。


“HIMSS 7关注什么,我们可以从评审流程来看。”乔凯认为,从医院信息化管理架构来看,信息化应该是医务人员主导的,而非IT主导的;从功能实现来看,无纸化是最花费精力、也最能体现医院流程梳理功底的;从结果来看,闭环管理、医嘱电子化的执行率最能体现管理规范程度;从数据应用来看,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应用情况是梳理标准化的过程。


“整个HIMSS 7评审过程中,我们集成了40多个应用系统,触发了500多个业务事件,形成门诊、住院、急诊、体检四大业务流程闭环,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乔凯表示。

 

“以评促建、以建促用、以用促改,这样才能推动评审与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循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周敏在其主题分享“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介绍”中指出,“信息化建设的‘红利’要让医务人员获得,信息化共享就是很重要的一个角度。”周敏从测评组成及测评对象、测评技术体系、测评依据、测评内容、测评方法、测评流程、测评管理、申请测评、测评分级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工作。


智慧医疗是个“筐”

内、外发力,共同建设


“智慧医疗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林辉在主题分享伊始便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从“未来医院”建设计划讲起,林辉分享了“邵逸夫医院智慧医院实践”。


2014年是邵逸夫医院建院20周年,在这样一个新起点上,医院启动了“以品质为核心、以人文为导向”的“未来医院”建设计划,“智慧医疗”是这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是基础、互联网化是必然,智能化发展是目标。”这是林辉对智慧医疗发展规划的概括。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家医院,邵逸夫医院于1994年开始的信息化建设保证了患者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从邵逸夫医院的第一个患者开始,400万份电子病历均以数字化形式完整保存在我们的数据库中,2秒内可以调取患者任何信息。”林辉介绍道。


依托扎实的信息化建设功底,医院智慧医疗主要围绕智慧的患者服务、智慧的医生工作、智慧的医院管理三方面展开,“在移动互联时代,要让服务实现移动化,就要把数据放在云端。”林辉认为,患者服务的移动化、医护操作的移动化、行政审批的移动化、管理决策的移动化,是移动互联时代需要落地的四项内容。

围绕“互联网+医疗健康”,邵逸夫医院从内、外两方面发力建设。


内部 针对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进行了“互联网化”改造,2016年3月2日,全流程移动就医平台2.0上线,国内首次有医院实现融合医保的全流程移动就医服务,患者就医时间从4~5小时缩短到1.7小时。


外部 以分级诊疗为核心,联合纳里健康共同打造了区域协同互联网医疗平台——邵医(纳里)健康云平台。依托于实体医疗机构打造的这一协作平台有效地平衡了线上、线下信息交互和资源配置问题,填补了当时国内行业的空白。“既要便捷,又要坚守质量和安全,让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我们这一平台最突出的特色。”林辉认为。


“未来医院”邵医健康云平台最大的特点是直击医改的难点——分级诊疗,通过实现医疗机构及医生间的业务协同,提升医疗机构及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有利于推进分级诊疗的实施。


“加速打破并拆解医院传统的垄断和封闭,引导医院向平台化方向建设,实现医院间的开放和竞争,并为医生打造多点执业平台。”林辉认为这是“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引导下最值得期待的。


“资源倒三角”是医疗资源配置最大的问题,为了将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到基层,国家不断出台各项政策,鼓励、推动医疗资源流动起来,夯实基层。虽然刚性流动难以实现,但借助互联网这一有效技术手段实现资源的柔性流动,依然有很多空间可以作为。通过区域医疗实现业务协同,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区域医疗的重点在于医联体建设,如何建设也是医疗IT行业的经典话题。纳里健康刘琛介绍了纳里健康医联体云平台建设实践。作为卫宁健康集团控股子公司,纳里健康以拓展“云医”业务为核心,目前医联体云平台已覆盖全国24个省份、1500多家医院。在介绍纳里健康医联体云平台的总体架构和技术架构时,刘琛认为医联体云平台的建设关键在于“数据共享”。


如何实现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现阶段主要是两种模型。


一种是以数据结构的紧耦合为特点的医联体建设,在中心医院打造中心数据平台,便于医生会诊和协同,但是集成数据化的模型从技术角度来说非常“重”,与全数据整合耗费的时间、精力相比,实际业务应用到的数据少得不成比例。


另一种模型是轻服务方式,业务和服务先行,驱动数据重建。“怎么轻怎么来”,刘琛举例道,“比如远程指导过程中要实现上级医院医生完整看到患者相关病历资料,数据是很多的,那么可以以桌面共享的方式实现会诊需求,而不需要做很重的接口。”根据需求做接口设计,整体架构显示出轻平台的服务型模型,这种模式也是纳里健康更推崇的方式。


从功能规划角度来看,刘琛认为医联体云平台建设的功能应该面对四类角色进行设计。第一类是医生,要满足医生远程医疗协作、远程教学、居民管理、家医服务、诊断中心建设方面的需求;第二是居民,通过微信、App等方式为患者提供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服务;第三是管理者,要满足其监督管理、数据分析等管理决策方面的需求;第四是第三方接入需求(开放统一接口),以满足医保、医药、统一支付、监测设备等不同机构间的联动需求。


“依托于实体医疗机构,将线下服务向线上拓展,将诊中服务向诊前诊后拓展,将单体医院服务向医疗联合体服务拓展。”刘琛总结认为,通过医联体云平台建设构建服务新生态,这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题中之义。


职能转型

医疗IT部门需要更主动作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周敏在谈到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感想时提到,“完成一项测评是很难的,需要准备大量材料,需要不断对医院流程进行梳理,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这更像是一次对信息部门的‘洗礼’。”


对信息部门而言,“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推动的医院信息部门的职能转型趋势越来越明显。然而人员不足、硬件运维负担重,掣肘不少医院信息部门转型。


以打印机为例。据调查,在一家拥有50个以上科室的综合性医院里,一般打印机数量在500台以上,一位信息中心员工要负责60台左右的设备维护,设备多而散、预算有限、管理困难,打印机这类非核心资产的运维工作无疑会影响医院信息部门职能转型。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王易在“前端影像科技、惠普助力医疗”的分享中介绍了HP Web Jetadmin外设管理软件,利用这一软件可以对所有打印机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帮助台能够查看中央交互状态视图,标准电子邮件和实时耗材管理能够对潜在问题进行预警,此外还可定制资产使用报告,兼容性、易用性和高效性能够显著降低运维人员工作量,使信息部门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医院流程梳理、软件运维与开发等方面,助力信息部门实现职能转型。


2015年1月,Spiceworks针对来自北美、欧洲、中东、非洲、亚太和中国的107家250人以上规模的公司的IT人员进行了一次调研。调研显示,只有18%的IT人员认为打印机属于中高级别的安全威胁目标源。Spiceworks研究显示,93%服务器、100%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大约2/3、67%的移动设备都设有安全防御措施,但仅有44%曾最低程度地关注联网的打印机安全。事实上,只有16%的受访IT管理人员曾在他们的打印设备上安装安全证书。


研究显示,人们采取打印机安全保护的主要方法有几种:47%通过用户权限控制,44%通过网络管理协议密码管理,43%通过EWS密码管理,42%通过打印机功能限制。很少采取其他打印安全防范手段。但是仅采取接入控制是不够的。“今天的打印设备更像是一台PC,同样面临着信息泄露和入侵风险。”王易以惠普A3 MFP为例,介绍了惠普打印机从设备防护、数据防护、文档防护、安全策略/管理四个角度进行的安全设计。


会议现场,惠普展示了最新的A3打印机


此次沙龙上,浙江慧优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奥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方图科技分别带来了临床数据中心、医院物联网、区块链的精彩演讲。


走进邵逸夫医院,我们从流程改造、智慧医疗云平台设计、职能部门转型几方面探索医院在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智慧医疗方面的新突破。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们也将关注更多精彩建设!



-END-



推荐阅读

正式发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医学影像行业的深入变革,需要从更深层次的数字化开始

影像数据上“云”,五大服务模式打通应用节点

国新办解读《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于学军:3个方面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监管

分级落实建设标准:卫健委发布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

考察过华山医院,总理提出建立互联网专线,保障远程医疗需要



©以上文章来源

e医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