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这五家医院的经验: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数据质控?
专题速览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上一期,我们谈到信息化建设中应该重视的那些数据质控内容(点击阅读)。本期将继续探讨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有效数据质控?来自五个医院的案例将展示医院是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数据质控,并因此对医院管理、临床起到的重要促进作用的。
参与研讨的嘉宾
高志宏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处副处长
高峰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信息科科长
赵敏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吴邦华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信息管理部副主任
张海波
青海红十字医院统计信息科科长
吴邦华
华西二院——
发现隐藏在业务数据中的数据质量问题
我院数据质控方面,主要通过建立数据标准、主数据、元数据、数据质控系统等手段进行数据质控,通过这些手段我们发现了不少隐藏在业务数据中的数据质量问题,比如有手术数据中缺少同时进行二次手术的标记,不能从医疗质控角度发现非计划二次手术的,也没法进行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再比如说,发现一些就诊流程中的时间节点记录不完整,不能全闭环进行临床流程的管理等等。
高志宏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通过部署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更准确可控的数据质量促进了临床科研更快速地进行。
数据质量是影响信息利用效果的重要因素,对进入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标准化、数据关联关系检查等技术手段,提高了院内医疗数据的质量,完成对全院数据资产的清理,再通过医院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统一数据统计口径,决策层能更快速地看到更准确的报表和统计指标,同时为业务系统改造提供指南;通过部署的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更准确可控的数据质量促进了临床科研更快速地进行。
例如医院用的诊断ICD10诊断和诊断编码,前期很多诊断编码采用的自定义码,数据质量差,无法根据诊断分析疾病及该种疾病所涉及的所有检查、特检资料,无法将这些数据用于临床科研分析。后期经过数据质量业务的调整和数据的监控调整,基本使用标准的ICD10诊断编码,数据质量明显提升,为临床科研和临床决策提供支持。
例如患者的身份证信息,以前部分手工获取的数据没有进行规制判断及质控管理,使得身份证数据有误,导致同一患者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识别为不同的两个人,严重影响患者的唯一性的判读,易造成相关信息的丢失。后期,我们采用身份证阅读器及身份证数据规制检验,以及对多个信息系统数据进行集成,使得患者身份证数据质量有了极大地提升,实现患者的唯一索引和患者健康档案等资料归集提供数据基础。
例如在对病理报告进行了文本挖掘和数据质控检查后,发现历史数据中CIN细胞学分级数据有一部分是用英文字母的“III”代替了罗马数字“Ⅲ”,在进入数据中心之前,采用技术手段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使得疾病统计指标是正确的,临床科研也有了正确的数据基础,同时,也发现了病理报告录入过程的不规范问题,通过提供输入建议功能和输入内容检查,使得新的病理报告不再出现英文字母“III”代替了罗马数字“Ⅲ”的情况,数据质量得到保证同时更方便了医生的输入。
高峰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
国家倡导医院精细化管理,势必需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产生的数据为院领导及管理者进行辅助决策。
做好数据质控首先应该对医疗信息系统可能产生的各种数据归类和进行标准化。只有数据标化后才有可比性。其次应该规范数据流的走向。再者应该在数据流过程中设置合理的监测点,以控制数据产生的准确性。
我院一直以来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目的就是希望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医疗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发生。国家倡导医院精细化管理,势必需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产生的数据为院领导及管理者进行辅助决策。
以我院的HRP系统为例,在卫生材料基础字典维护工作上,我们遇到了如下问题:比如临床使用了某些材料,由于前期信息维护不全,如费别、记账比例、医保目录匹配等的缺失,在结账时就会发生错误,造成患者无法顺利结账。分析问题原因,归结于数据流没有做好有效控制。面对卫生材料的基础字典,我们首先要进行字典的标准化,确定每个材料应该包含的所有有效信息,一般信息分为两大类:基础信息和费用信息。定义好每个字段。其次进行数据流向的设定和关键环节的控制。
材料的使用在我院涉及到两个系统:HRP系统负责管理材料基础信息维护和出入库管理,HIS管理材料的费用信息维护和使用消耗管理。
在进行HRP和HIS的对接工作时,我们不断根据发生的问题,修正两个系统间的数据流向及控制。在我院,一种材料从字典的基础维护维护开始,到材料的入库、出库,并不是马上就可以使用,必须由HIS系统继续维护完整材料的收费信息、医保信息后,HIS系统才能开出这个材料。转成IT语言,就是先进行基础信息维护,才能在HRP中使用该材料编码,并推送消息给HIS系统继续补充费用信息维护,完成后HIS系统推送一条消息给HRP系统,告知系统可以将此材料进行使用,这样系统才能将库存数推送HIS系统并启用该材料,医生才能在HIS系统中开出该材料。
这样的数据流关键点的控制,能有效杜绝因为材料信息不完整造成的结账出错。以上一个简单的例子,以体现实际工作数据质控对医疗工作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在数据应用上,只要研究找出关键的数据质控节点,就能有效杜绝数据流过程中的差错的发生。因此数据质控对医疗管理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赵敏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在规范数据的基础上,提高医疗业务数据的完整性,进而建设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
我院于2012年开始探索建立信息集成平台,在这几年时间里我们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不断完善我们信息标准化建设。规范数据元值域、完善数据集的数据覆盖率,建立了结构化电子病历,实现了药品、检查、检验、病理、手术、母乳、输血、危急值、植入物等闭环管理,在规范数据的基础上,提高医疗业务数据的完整性。
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建立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为院领导决策、为临床科研工作提供大量的数据依据,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深化医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比如通过对疤痕子宫分娩方式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疤痕子宫患者阴道分娩率,我们首先通过大量的电子病历数据对疤痕子宫分娩方式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次根据分析结果运用信息化手段在电子病历中对于疤痕子宫患者进行评估筛选,再根据筛选结果选择适合阴道分娩患者,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并最大程度规避子宫破裂风险,比如通过门急诊候诊监管案例分析,有效降低候诊时间;通过对慢病数据分析,有效提供慢病的控制率。
张海波
青海红十字医院——
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在病历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医疗指控系统,对病案首页、病历记录、医嘱信息、费用信息进行一定的数据质量控制。
我院在以往的信息化建设中比较重视数据的质量,对信息系统数据从前台应用程序做了很多的限制,比如对各患者个人信息、医疗信息、费用信息等数据项,尽最大可能限制了合法值域,从数据源头对将产生的数据做了大量限制。
事中通过信息系统统计不合格的数据,进行人机结合的方式反馈临床、医技等一线科室工作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数据。第一,我院通过患者主索引(Enterprise Master Patient Index,EMPI)的建设,通过唯一的患者标识来规范医院各信息系统之间以往及当前的患者就诊信息,保证患者在信息系统中的唯一性,使得医师在诊治患者时通过信息系统按需及时能调阅患者以往的门诊、住院、体检等医疗数据,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医疗成本。也为后期数据分析、利用提供了质量保障。
第二,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在病历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医疗指控系统,对病案首页、病历记录、医嘱信息、费用信息进行一定的数据质量控制。为医院管理的许多方面,如单病种质量控制数据、住院患者疾病谱、手术谱、三日确诊率、重点病历、三级指标、病种平均住院日、社保控费等等数据和指标的及时获取提供了方便,医院管理决策层、职能管理部门能按需掌握临床工作情况、有效地实时监控医疗质量,对医疗质量实施针对性的管理,对人力物力资源的分配调整等一系列涉及医院质量提高与持续改进方面提供数据支撑。
欢迎继续关注本专题下一篇推送
平衡论
面对不可避免的数据共享等问题,如何平衡数据质控、数据安全与数据应用三者之间关系?
-END-
微信改版
星标/置顶 e医疗
深度好文不迷路哦~
推荐阅读
“安全+”专题
医学装备智能化带来数据管理新命题,多维度医院信息安全建设至关重要
©以上文章来源
e医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