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e医疗原创】当,身为患者家属时

2015-10-21 e医疗 e医疗


想说点儿什么?欢迎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留下您的精彩观点。


文|e医疗主编 庞涛


  家人于9月中旬在一家医疗水平和信息化建设水平均“高大上”的三甲医院做了一个眼底方面的手术,作为患者家属在这个过程中亲身体验了一把信息化的成果……坦白讲,并不尽如人意。


  管理者、医护人员、患者这三个角色是信息化建设的对象,其目的是满足这三类人的需求。从现阶段的信息化建设来看主要是以满足管理者的需要为主,慢慢开始关注医护人员的部分需求,仅在挂号和支付方面考虑了患者的需要。那么从患者的角度来说除了挂号和支付,还有哪些需求呢?从急重症的急诊患者、门诊患者、住院患者三个层面来讲,还分别对个人健康档案、既往就诊信息随时调取、就医流程(请注意,不是就诊流程)、出院后复诊预约、康复指导即时获取、用药情况及用药指导即时获取、付费账单随时查询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要求。细细分析起来,可以发现这些数据其实就“隐藏”在目前的信息系统当中,只不过它们都在以另一种出现的方式被不同程度地利用着。用什么样的系统、以何种方式、以怎样的程度开放给患者,应该是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应该纳入思考范围的重要议题。


  很多医院也做了一些关注患者需求的应用,但其深度直接影响到了体验,如复诊患者的预约,住院患者出院后复诊的门诊预约是否可以做到?又如用药情况及用药指导,是否可以推送到患者的移动终端上以便随时查看?都是信息系统功能应用在做深上是否下功夫的体现。


  作为患者家属的我在这里大胆畅想一下,如果每个患者入院就诊后都能通过信息平台生成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套餐”,在这个“套餐”中包括就诊流程、就医流程、检验检查报告、主管/主治医生介绍、疾病相关介绍与康复指导、复查预约功能、账单查询等一系列与此次就诊相关的“定制信息”,那么患者自然可以对自己的就医情况一目了然,医护人员少了很多“口舌”上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因交流不畅而产生的医患矛盾。


以上来源:e医疗2015年10月刊刊首语


十月阅读

您可点击订阅号下方菜单栏阅读“推荐”、“特别报道”中的往期精彩内容。


重要行业资讯

【e医疗抢鲜报】国家卫计委首次定义"互联网+医疗健康"

国务院常务会:广试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刊首语

【七月刊首语】自我发酵才见效

【八月刊首语】充分利用患者服务中心,博得“互联网+”先机

【九月刊首语】趋利,卡住了分级诊疗的美好


推荐关注

e医疗2015年10月刊



“e医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e医疗

医疗卫生信息化资讯平台
微博 | @ e医疗
微信 | e-healthcare
杂志 | e医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