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产业扶贫“造血” 脱贫户过上好日子



编者按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我国因地制宜探索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之路,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扶贫车间、特色种植养殖等多种形式,提高贫困户的产业参与度和受益度,提升“造血”功能,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内生动力。


广西:一碗螺蛳粉 温暖扶贫路


特有的柳州米粉,配上酸笋、腐竹、酸豆角,再添满用螺蛳煮出的螺蛳汤,一碗极具广西柳州特色的网红小吃——螺蛳粉就出锅了。如今,柳州螺蛳粉已成长为年产值约60亿元的新兴产业,并拉动上游农产品原料生产,成为贫困农户增收的“扶贫粉”“脱贫粉”。

农户有了新“钱”途


“按照柳州市一天产销170万包螺蛳粉计算,一天要消耗8万公斤酸笋、80吨螺蛳等原料。”柳州市委副书记、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梁旭辉介绍说,在包括税务部门的税收分析等的建议下,柳州市委、市政府采用“龙头企业+村委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鼓励贫困地区、贫困农户通过种植稻米、豆角、蔬菜和养殖螺蛳等方式嵌入螺蛳粉产业链,拓宽了产业扶贫、“造血”扶贫的新路子。
“2019年,绿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向公司出售79万斤酸笋、酸豆角,享受到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销售额315万元、免征税额10.2万元的税收红利。”广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姚汉霖介绍说,公司与政府脱贫重点项目绿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长期农产品原材料供应合作关系,合作社中45户贫困户以及853户零星种植户都有了稳定收入,特别是45户贫困户家庭已有近一半家庭脱贫。
“种稻养螺都有收益,如今螺蛳粉产业发展这么好,我们的信心更足了。”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高武村村民韦腰科告诉记者,该乡经过多年发展,养螺面积已突破6000亩,成立了6家养螺专业合作社,带动2160户农户就业,其中1673户贫困户参与田螺养殖。
据统计,目前柳州市螺蛳养殖面积近4万亩,年产量约1.5万吨,产值达7500万元,2019年以来共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675万元。全部螺蛳粉原材料种养殖规模达50多万亩,带动原料基地农户20万人就业,其中贫困户4500多户、约2.3万人以上,人均年增收超过9000元。

脱贫增添新动力


在螺蛳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柳南区积极建设集种养、加工、生产、销售等完整产业链于一身的螺蛳粉特色小镇,直接惠及当地参与预包装螺蛳粉生产人员3000余人,参与原材料种养殖人员4000余人,间接带动配套行业从业人员1.5万人。
“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的情况下,小镇的螺蛳粉相关产业复工复产正有序推进。税务部门第一时间给我们送来了专项税收优惠政策,帮助排查税收风险,给我们增强了信心,螺蛳粉行业发展的后劲更足了。”螺蛳粉特色小镇项目负责人高屾说。
据介绍,借力螺蛳粉产业,当地还走出了生态扶贫、旅游扶贫的新路。结合观光农业,螺蛳粉特色小镇着力打造螺蛳粉产业原材料基地,发展豆角、竹笋种植和螺蛳养殖,并积极谋划都市生态农业休闲游、农业体验式旅游等项目,大力挖掘传承高沙锣鼓庆丰收、特色农耕文化等本地文化,传播推广螺蛳粉民俗文化。目前,小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种植麻竹8800亩、豆角1500亩、优质大米3000亩,螺蛳养殖1000亩、蛋鸡养殖100万羽、肉鸭孵化3000万羽,带动了酸笋、酸豆角、螺蛳、鸭脚等螺蛳粉原材料深加工发展。
税收优惠政策也为产业扶贫注入强劲动力。据统计,2019年柳州市共有6827户次农业生产纳税人享受增值税免税1.6亿元。2020年以来,柳州市税务部门共为225户农业生产企业直接减免企业所得税2亿多元,直接减轻螺蛳粉上游企业负担。
“目前,柳州市螺蛳粉生产企业复产率达99%,日产量超过200万袋。”梁旭辉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不断促进螺蛳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为当地高质量稳定脱贫增添动力。”(本报记者 张鲲翼 通讯员 谭飞)

陕西:天麻产业发展 助力脱贫攻坚


硕果高挂,草木清香。
在陕西省宁强县的山峁沟壑,处处孕育着勃勃生机。该县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用精准“滴灌”铺平致富康庄大道,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宁强县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有着种植天麻的悠久历史。据统计,全县先后成立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26家,天麻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值3亿多元,惠及农户9800余户、3.3万余人,天麻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市场。

“密环识别最重要,菌床清理要干净,原生态麻品质高。”指着密密麻麻的天麻床,宏远天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沈国远讲起了他的“天麻经”。十年磨一剑,通过人工培育零代天麻种,2019年该合作社生产天麻3万斤,实现产值30余万元。今年第一季度,该合作社产值达49.1万元,享受税收减免1.5万元。“合作社得以稳步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减免的税款对我们农民来说,就是省下来的真金白银。”沈国远说。

了解到该合作社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天麻种植研究的情况后,当地税务部门主动送政策上门,并对其进行建账辅导。沈国远表示:“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在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我们会进一步加大研发创新力度,从源头上提高天麻产业的科技含量。”

如今,该合作社已整合当地闲散林地30余亩,发展会员28户,辐射带动了中坝、寄刀沟、岛湾村等10多个村民小组100余户群众发展天麻种植。(屈若婵 本报记者 陈显信)

国家税务总局沁阳市税务局采取搭建直播平台、录制推介视频等方式,为特色农产品代言,精准助力农户脱贫、企业复销。马道洲 胡琰菲 摄


新疆:朵朵棉花托起致富梦


随着气温持续升高,新疆3000多万亩棉花长势喜人,在天山南北、塔里木河两岸绘就了一幅幅绿色画卷。作为棉花产量占全国84.5%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新疆借国家政策东风,促进白色产业由量向质转变,通过朵朵棉花托起扶贫致富梦。

在乌什县合雅镇华盛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全线开启,阿不力克木·肉孜正和400多名工友紧张地忙碌着。一年半之前还是个农民的他,不仅帮家里摘掉了贫困“帽子”,还攒下了娶媳妇的钱。

“以前,我们家的10亩核桃地要养活4口人,日子紧巴巴的。因此,得知村里引进的纺织厂开始建设,我立刻就报了名。”阿不力克木·肉孜告诉记者,现在,他是生产车间的保全工队长,负责60多台机器的日常维修、抢修、定期加油等工作,工资也从每月1800元涨到了2500元。

记者了解到,为实现脱贫目标,阿克苏、和田、喀什等地区在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链模式的基础上,以县乡为主要发展方向,把工厂搬进乡村,方便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仅阿克苏地区就建设了178家纺织服装村办工厂,让富余劳动力有了去处。

近年来,新疆依托原料、电价、人力等优势资源,针对纺织服装产业出台特殊优惠政策,主动承接从东南沿海和东部省区转移的纺织服装产业。随着一大批国内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在新疆各地投资建厂,纺织服装产业延伸链条长、劳动密集型的优势逐步显现,成为解决贫困人口就业的重要渠道。

“新疆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很多方面较内地有明显优势。”新疆嘉源纺织有限公司滕倩颖说,在新疆建厂,公司降低了原料运输、仓储成本,原本制约发展的用工难题也迎刃而解。目前,该公司已吸纳当地劳动力1000余人,其中200人是贫困户。今年以来,国家推出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极大地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压力。目前该公司已累计享受各类税费优惠近300万元,皮棉产能已恢复至疫情之前的水平。“税务部门主动问需,通过‘银税互动’为企业解决贷款1000万元,让我们对扎根新疆充满了信心。”滕倩颖说。

新疆理工学院经贸管理系主任吕汝建介绍说,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就业大局,新疆出台了一系列举措,鼓励南疆四地州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吸纳就业。今年还将实施9项任务,包括助力精准脱贫攻坚、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等,以解决和补齐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促进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推进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发展,确保稳住企业、稳定就业。

借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东风,新疆纺织服装产业“三城七园一中心”已初具规模。截至今年5月,阿克苏地区已有纺织服装企业492家,形成纺纱规模450万锭、织机2400台的生产能力,吸纳就业5万多人。

“这几年,国家连续出台实施惠企利民的税费优惠政策,不仅增添了我们搏击商海的信心,也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创造了条件。”阿克苏联发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郭鹏鹏告诉记者,“今年我们预计享受税费减免近3000万元,不仅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研发和制造,还为扩产16万锭纺纱项目缓解了资金压力。项目落地后,将为当地提供300个就业岗位,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纺织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助力新疆数以万计的民众就业脱贫。截至2019年底,新疆备案的纺织服装生产类企业3251家,其中在深度贫困的喀什、和田、阿克苏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增219家。2019年,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实现新增就业近13.5万人。(本报记者 李文 通讯员 费翔)

江西:富民有了新“硒”望


“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后日子会更好。”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在江西省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考察时的祝福和激励,老区的父老乡亲们依旧心潮澎湃。
于都曾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新中国成立后,因受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一度相对较缓。近年来,该县立足富硒土壤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富硒绿色生态农业,今年4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走进金瑞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一排排现代化标准蔬菜大棚鳞次栉比,棚内翠绿色的丝瓜挂满藤蔓。从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种植面积数千亩、年产值8亿元、拥有14个品牌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瑞盛仅仅用了3年时间。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邱瑞枝认为,这不仅得益于丰饶的富硒土壤,更受惠于良好的营商环境。
“农业生产资料的增值税税率连续下调后,农机、农药和化肥越来越便宜了。税务部门量身定制纳税方案、政策兑现跟踪支持等一系列贴心服务,让我们坚定了发展信心!”邱瑞枝说,“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为大型农业企业进一步推动产业化经营和科学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近两年来,得益于农产品初加工免征企业所得税和自产自销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优惠政策,我们共享受税费优惠18.4万元,这些资金大部分被用于农业种植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江西苏利生态农业公司技术总监王希华告诉记者,“目前,公司采用的荷兰无土栽培技术,亩产是过去的两三倍,品质也达到A级绿色标准。”
据了解,依托富硒蔬菜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仅梓山镇潭头村就有353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收入等方式实现了长期稳定增收。随着规模化、专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富硒蔬菜产业开始延伸出更多的产业链和附加值。潭头村还借助富硒农业这张闪亮名片,开办了旅游公司,发展起新业态。
“这两年减税降费力度不断加大,我们享受税费减免近4万元。”潭头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财务人员何陵说,这对一家成立不久的村级企业来说,是不小的“红包”。
“成本降了,利润就多了,村集体、旅游公司、村民按照2:3:5的比例进行收益分红,全村户均年收益增加了5000元以上。”潭头村党支部书记刘连云说,一年来村里共接待游客30万人,实现直接或附加经济效益达1000多万元。
据统计,2019年,于都县新增认证绿色产品3个、有机产品9个,新建大棚蔬菜基地63个、大棚蔬菜面积1.2万亩,年产蔬菜33.3万吨,实现产值逾20亿元,成功获评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蔬菜育种院士工作站正式挂牌。
一年来,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的辐射效应进一步增强,通过种苗提供、技术培训等方式,“以点连线带面”带动全县成立了110多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帮助近2万贫困户入股增收并实现脱贫,并入选全国扶贫经验交流示范基地。当地税务部门落实涉农税费减免超过5000万元,通过“银税互动”为各类涉农企业争取贷款约1.5亿元。
在潭头村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标语格外醒目。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人心齐”的生动画卷还将为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增添新的光彩。(黄蕾 邓锐翀 本报记者 周宁)

国家税务总局盐池县税务局干部上门为城西滩蘑菇种植户送去税收优惠政策,询问产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供纳税服务。马国柱 雷宛 摄


贵州:茶农走上富裕路


南方有嘉木,其叶有真香。贵州省充分利用“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及加工业,茶产业已成为该省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和特色优势产业。2019年,全省茶园面积达700万亩,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40.1万吨,产值达451.2亿元。茶产业从业者逾400万人,带动贫困群众34.8万人就近就业,其中17.5万人脱贫;涉茶人员人均年收入10699.1元,其中涉茶贫困人员人均年收入5722.8元。
在“中国古茶树之乡”普安县,目前已发展各类茶叶种植合作社84户,茶叶生产及销售企业141户,成功打造了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茶叶品牌“普安红”。
贵州正山堂普安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茶产业的翘楚,自有茶园1500亩,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种植茶园7.6万亩,吸收42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2130户贫困户入股,帮助贫困人员人均年增收3400元。
“现在家里每年能拿到675元流转费,年底公司还给分红。我和爱人到茶园务工,农忙时每人每天有100元工资,一个月下来又能多挣4000多元。”普安县心店镇雨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国珍说。尝到了种茶的甜头,现在该村共有236户农户参与了茶叶种植。
湄潭县是贵州省最大的茶区,在“全国重点产茶县”中排名第二,茶叶是县域经济的顶梁柱。全县有10万余户、40万余名茶农因茶叶走上富裕之路。
“过去茶叶产销都是农户自己负责,管护经验不足,品质不高,不能满足茶企对高品质茶青的需求,卖不出好价钱。”湄潭县双合村村主任田明介绍说,为了提升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入,该县税务部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主动联系雅馨茶业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购销协议,茶企为茶农提供茶园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茶农按茶企技术标准种植、采摘优质茶青,企业以高出市场的价格收购。“全村400多亩茶园完全建设成熟后,按平均产量计算,村里每家每年将增收2万多元。”田明说。
今年的疫情突如其来,对茶叶生产、销售多个环节造成了冲击。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各地抢抓春茶生产销售时节,有序开展春茶生产。3月初,全省规模以上精制茶加工企业已全面复工复产,其余规模以下茶叶企业及合作社也开始复工抢季采摘春茶。今年第一季度,贵州省茶叶产量达2.3万吨,产值8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9%和18.4%。
“今年公司遭遇到成立以来最大的困难,产品外销受阻,茶青收购资金短缺。”凤冈县红魅茶叶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其秀说,“关键时刻,税务部门帮我们办理了70多万元的税款延期缴纳和72万元出口退税,公司还获得了50万元纳税信用贷款。我们能够走出困境,税务部门功不可没。”今年1月~5月,该公司销售茶叶127吨,实现销售收入4600万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销售3657万元,同比增长27.3%。带动1052户农民就近就业,其中贫困户521户,帮助茶农人均创收1300多元。(田江韬 韦涵 颜昌金 黄鑫 本报记者 周挺)


本文刊发于《中国税务报》2020年7月3日A2版



来源:中国税务报

责任编辑:宋淑娟


 更多


小胖送错票了?女神究竟要的是啥票

哈哈哈,下半年有这么多好消息!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我都喜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