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我在大厅当保安
时间:2021年2月3日
地点: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东城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
人物:保安陈志伟、保洁领班王文会
背景:第一税务所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北京“三八红旗集体”、北京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8:00
早上8点,陈志伟到了单位。把所有电路仔细检查一遍后,他穿上那件3公斤重的黑色制服,站到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东城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的门口,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对来访者进行体温检测以及健康码核查。这项最基础的工作,是办税服务厅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卡。
“李洋来啦,今天又是这么早啊。”
测温仪对面的是税务人员李洋,陈志伟经常问她一些基础的税务知识。比起前几年,如今到大厅办税的人少了,但李洋和同事依然习惯早到。
“不早啦,这几天是申报期,有的纳税人可能会早来。”
36.2度,体温正常。陈志伟目送李洋大步流星地走进办税服务厅,在咨询台后熟悉业务。9点一到,办税服务厅里陆续来了纳税人,李洋负责的咨询台前也有了问询的声音。陈志伟往大厅里看了看,几位纳税人都在自助办税终端前操作,以前常常围满了人的咨询台,现在隔三岔五才会有纳税人走上前去。
今年24岁的陈志伟来自山西,这是他来到办税服务厅的第5年。几年间,陈志伟“迎来送往”过无数纳税人。在他眼里,这里变化最明显的就是,来办税的人越来越少了,在大厅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他还清晰记得2016年夏天自己第一天来这里上班时的情景,“一大早还没开门,纳税人就排起了长队。开门后大厅里面站着的、坐着的、踱步的,人声鼎沸,当时我就感觉‘头有点大’。”原来,那时候正赶上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陈志伟所在大厅是北京市第一家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为试点纳税人“一站式”办理税种核定、发票申请、三方协议维护等业务,每天接待的试点纳税人有500多户,全局经常加班到晚上9点。到了2018年,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前来办税的人还是很多,但他发现,虽然每天的取号量很大,但办理的速度快了很多。
“听税务人员说,国地税机构合并后,基本办税平均用时才2分钟,有句特别生动的话是怎么总结的来着?”他扭头去问一旁的税务人员,平时的聊天中他也会跟他们学些税务知识。
“一次取号,一窗受理,内部流转,统一出件。”得到对方提示后,他使劲一点头:“对,就是这样!”
11:00
今天上午,来办税的人不算多,陈志伟的工作按部就班。在他不远处,44岁的保洁领班王文会对办税服务厅完成全面清洁后,也放下抹布稍微松了口气。
2017年王文会刚来的时候,大厅里叫号区总是坐满了人,税务人员应接不暇,她自己也紧绷神经,随时确保大厅整洁有序。大概到了2019年,王文会感觉办税服务厅人流量明显变少了。她问税务人员,得知是纳税人不用到前台来,网上就能办理税收业务了。但在她眼里,大厅税务人员仍没有一刻闲下来的时候。
“我的工作量减轻了不少,他们咋还这么忙?”王文会心里嘀咕。
实际上,自2019年3月电子税务局上线后,东城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持续推进“非接触式”办税,并在去年抽调了一批业务骨干组成电子税务局业务运维专班,在办税服务厅设立8个业务运维窗口。
“后来我弄明白了,这是简化流程,不减服务。”王文会告诉记者。这时,看一位纳税人用完大厅电脑了,她赶忙快步上前,喷上消毒液把键盘又擦拭了一遍。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办税服务厅防控一直很严格。王文会听说疫情期间国家出了很多减税降费政策,寻思以往一有新政策,企业报税时弄不明白就会来大厅。但没想到纳税人反而减少了。
“网上办税特别省事,绝大部分业务在网上都能查询和办理。”这是在清洁电脑桌的时候,她从纳税人的聊天中捕捉到的信息。
此外,从去年起,第一税务所办税服务厅业务窗口进一步由原来的75个整合为40个,综合服务窗口一窗办结,办税时间至少压缩2/3。以前她总能听到纳税人来来回回的匆忙脚步,现在不用多次取号、反复排队。在王文会的耳朵里,大厅里的脚步声不仅稀少了,而且越来越轻快了。
13:30
下午刚一上班,就来了位风风火火的老大姐,陈志伟赶紧拦着她出示健康码。她声调很高,听起来很着急:“我们刚干了个小买卖,生意忙得很,来大厅办一趟就要半天,可咋办嘞。”
“‘非接触式’办税啊,这我可知道。”陈志伟想着,没等开口,老大姐就直奔柜台去了。他瞧见办税服务厅负责人王琼已迎过来,领着老大姐逐一了解大厅内的区域和业务。大姐边看边问,陈志伟依稀听见“电子营业执照”“免征增值税”几个专业名词。听得一知半解,他默记了几遍,等有空自己也查一查。
他想起之前大厅的一个常客,“快过年了,那个快递小哥估计忙得连轴转吧。”“非接触式”办税后,小哥每天都到电子税务局专班去取税务U-Key。去年,第一税务所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北京市东城区分公司联系,委托邮政部门通过特快专递的形式,向涉税中介服务机构邮寄政策宣传资料、向近万户未申报纳税人发出关于疫情期间办税提示的《致纳税人的一封信》,确保在特殊时期纳税人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到相关政策。
有次临走前,快递小哥挺高兴地向他提起:“虽然咱没用过,但听收件人说这个邮寄配送的U-key让他们全程无接触办税,还真方便。”
15:00
“哒哒哒哒”,脚步声经过身边,“哒哒哒哒”,脚步声又走远了。正给座椅消毒的王文会循着急匆匆的脚步声望去,王琼正手把手地教大姐办理业务。
“时间过得真快啊。”她想。这些“柜台外的身影”,最开始出现还是在2018年呢。那年,第一税务所成立了流动导税团队,从“我给你办”转变为“我教你办”,税务人员开始在柜台外辅导纳税人办理业务,她和陈志伟也由此和他们有了更多接触。
她挺佩服这些税务人员的耐心。有时候纳税人着急,难免会有情绪,她在旁边看着都觉得难办。但税务人员呢,总是先去理解别人。办税细心、答疑用心,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对待同事还是纳税人,总是能拿出真心。保洁工作简单却繁杂,大家看见她总会打个招呼道声“辛苦”,那是一种被认可、被尊重的暖心。
“……减税降费……助力小微企业更好地发展……”过了许久,陈志伟听见声音飘向门口,看来是问题得到了顺利解答。大姐手里还多了几个小册子,出门时仍低着头来回翻看。
这个小册子,王文会也很熟悉。最近几年,税务领域发生了很多大事:营改增、机构改革、减税降费……大厅里经常会摆放各种各样的宣传册、宣传海报。每天她去整理的时候,会发现被取走了很多,而更多时候,还会在架子周围发现被落下的文件袋。
那时候来办税的纳税人都会带不少材料,税务登记证、一证通这些,她看着就知道很重要。为此,她特意做了一个收纳箱放在办税服务厅,当时还发挥了不少作用。后来慢慢地,她发现纳税人丢三落四的情况越来越少。一问才知道,只带手机就可以办税了。
自己做的收纳箱“光荣下岗”了,但看着能自助办税、轻松操作的纳税人,王文会心里头由衷地高兴。
18:30
华灯初上。东城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矗立在夜色中,等到最后一名税务人员走出门外,明亮的办税服务厅归于寂静。陈志伟走进大厅,准备完成他下班前的最后一项工作:检查消防设施和紧急出口的情况。
环顾大厅,他依然习惯性地看了一眼那台预约取号机。以前办理业务取号是纸质的,一天能叫500多号,自己每天最后一项工作就是给取号机换纸。2017年开始,公众号预约取号上线了。随着办税方式和大厅设备不断升级,现在只要现场微信扫码,手机就出号。和原来相比,办税方便了,自己的工作也轻松不少。
“小陈还没走啊!”保洁王文会在做走之前的全面清洁,正巧跟他打了个照面。先前还是用取号纸的时候,地上总是散落着零星的小纸条,她每天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现在好了,她也可以早点下班了。
“这就走,今天不用加班,回去买点年货!”
朝她挥挥手,陈志伟转身走入了夜色中。手机弹出一条消息,他看了一眼,是“智慧生活”的软件在提醒他更新。
又是“智慧”这个高频词。他想起前几天,有几位记者来大厅了解办税服务,话语间反复提到了“智慧”“智能”“云办税”,还问了一个让他想回答、却又没有想好的“大”问题:
“你对税收现代化有什么体会?”
他不会讲什么专业术语,但他感受得到。流逝的岁月中,中国的发展好像跑得比时间更快。几年间,来办税的人少了,但脸上的笑容多了;微信公众号、政务网站纷纷上线,税收和互联网时代接轨得更紧密了;国家经济发展得好,减税降费让中小微企业遍地开花;科技更先进了,“5G”让直播走进各行各业,“税收云课堂”让他这样的门外汉也听得懂。
“这大概就是税收现代化吧。”他想,同那些奋斗在一线的税务人一样,自己也是税收现代化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快到家了。陈志伟将思绪收回眼前,明天又是崭新而充实的一天。
本文刊发于《中国税务报》2021年2月19日A3版。
本报记者 史晓龙 姜赫 杨贵苗 王善宏 通讯员 张娜
来源:中国税务报
责任编辑:张越 (010)61930078
更多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