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金波 吕 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以实际行动加快建设世界上“第一个南大”

胡金波 吕 建 中国高等教育 2023-08-28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中国高等教育”关注我们

编者按: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亲切关怀,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期聚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精神组约文章敬请关注。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以实际行动加快建设世界上“第一个南大”胡金波 吕  建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最新内容,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导,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以实际行动加快建设世界上“第一个南大”。[关键词]重要回信;科技自强;文化自信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工作指南,也为南京大学擘画了创建“第一个南大”的美好蓝图和行动路径。今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极大地鼓舞了南大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在内的全体南大师生,极大地振奋了我们加快建设世界上“第一个南大”的信心决心。重要回信内涵丰富、高瞻远瞩、情真意切、催人奋进,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实践性,既是凝聚留学归国人才报效国家、激发高校知识分子服务人民的思想武器,也是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指导,又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号召。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充分体现了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深邃思考、殷切期待。这一重要回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最新内容,深刻阐明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政治方向、历史纵向、时代定向和价值取向,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复兴的历史主动和伟大担当,体现了党中央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亲切关怀,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一贯强调的“九个坚持”“四个服务”“四个面向”等重要要求的丰富发展,也是对新时代高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部署要求,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的方向性和战略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充分体现了对留学归国学者的充分肯定、深切勉励。在重要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们给予了充分肯定,深切勉励大家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再创佳绩、争做表率,体现了党和国家立足“两个大局”对留学人员群体的新期望新要求,既是党中央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又一具体体现,也是新时代高校全方位培养、团结、引领、成就人才的重要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充分体现了对南京大学办学发展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在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南京大学120年办学历程的高度肯定,对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殷殷嘱托,对南京大学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的亲切关怀,为学校接续建设世界上“第一个南大”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上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坚持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留学人员群体,把做好留学人员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中强调,“得知你们以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在海外学成后回国投身科教事业,在各自岗位上努力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取得丰硕成果,我感到很欣慰”“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生逢伟大时代,是新时代全体南大人的人生之幸;不负伟大时代,是新时代全体南大人的人生之责。立足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心怀“国之大者”、善谋“党之大计”,扎根中国大地、赓续精神血脉,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推进育人之道、兴校之道、强国之道的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增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思想自觉。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秉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厚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报国情怀,坚守“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为民之心,“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着力办好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让世界点赞、让社会称道的世界上“第一个南大”。


增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情感自觉。秉承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让个人梦托起南大梦,以南大梦托起中国梦,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努力成为走中国道路的开路先锋、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凝聚中国力量的建设样本。


增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行动自觉。要以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为学习榜样,传承好、弘扬好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不断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攀登创新高峰,大力出成果、出人才,努力把南大打造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一面旗帜、科研创新的一面旗帜、人才培养的一面旗帜。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立德树人上再创佳绩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我们将紧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教育引导新时代南大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深刻认识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指示,我们要培养新时代南大学子忠诚于党、挚诚于国、竭诚于学、热诚于人。要教育引导新时代南大学子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矢志不渝,坚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南大、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勤奋学习,夯实知识根基,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创新实践,增长本领才干,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修身立德,涵养高尚人格,加强品德修养,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风尚。


正确把握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和目标,教师要围绕这个根本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根本来学,学校要围绕这个根本来治。围绕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建设出发,构建师生成长与创新共同体,激发并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个进入南京大学的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努力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全面实施立德树人的系统工程。深化实施“熔炉工程”,实施“熔合计划”,构建“三全育人”模式,探索建立“大学工”“大思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实施“熔炼计划”,打造“五育并举”格局,德育抓方向、智育重能力、体育推普及、美育强形式、劳育见探索;实施“出彩计划”,开展“七大支持”行动,进一步营造青年学生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动局面。积极构建“三元四维”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以更高水平的科教融合和前沿引领,提升学生知识探究的高度;以更宽领域的学科交叉和通专融合,拓展学生触类旁通的宽度;以更广覆盖的育人元素和部门协同,扩展学生全面发展的广度;以更长跨度的衔接培养和模式贯通,延伸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长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生态、更优的教育资源和更强的服务支撑。全力构筑一流人才培养“四梁八柱”,推进实施从招生到本科、硕士、博士培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创新以全过程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四三三”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及以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为导向的“二三三”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推进人才培养的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构建风格一致、有机融合、模式咬合的一体化育人系统,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关键领域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充分实现一流本科教育和创新研究生教育的卓越引领。


坚持“四个面向”,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大学将传承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光荣传统,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


全面加强持之以恒的基础研究,大幅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源头供给能力。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抢占基础研究制高点,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激烈竞争中胜出的关键。我们将持续强化“数理化天地生”等学科的基础研究优势,用好交叉学科融合的“催化剂”,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积极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在国际科学前沿领域实现新突破,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方面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显著提升源头创新与技术创造能力,在探索最具未知性、先驱性和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中创佳绩。


全面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大幅提升关键核心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科技创新必须与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同向发力、协同联动、互促提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创造技术—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原创驱动式科研模式,把握产业变革趋势,聚焦信息、能源等领域重点产业升级和未来产业培育,对重大技术前沿或重大产业前瞻问题进行超前部署,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技术创新与合作平台,延伸创新链条,实现学校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南大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加强科技供给上作贡献。


全面加强高水平驱动性的成果转化,大幅提升科技服务国家战略的支撑能力。研究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将以建设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为契机,发挥南大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聚焦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强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先进材料、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领域相关学科和科研能力建设,力争在服务重大工程建设、支撑新兴产业发展、创制重大行业标准等方面做出标志性成果,力争突破“卡脖子”问题,主动服务解决国家最紧迫的战略性问题。围绕立足学校科研特色,从已有研究方向交叉探索和新兴交叉方向培育布局两个维度出发,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生态文明和生物医药、公共卫生等领域,建设一批“特而优”的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培育形成生命科学和大健康领域的高水平交叉研究生态群,让科技创新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坚持守正创新,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我们将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当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优秀的学术成果增进外国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从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中坚定文化自信的正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华文化发展方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建设“第一个南大”全领域全过程,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的传承创新,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南大智慧和力量。


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者,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的志气。更加自觉地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更主动地将自身的研究旨趣、学术专长同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大力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铸牢政治本色;以集群性、系统性的文化研究工程,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甘坐冷板凳,拿出真本事,发挥原创性,提出、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不断淬炼文化精品,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推进中国实践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建构、系统化传播,以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做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积极构建者,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重要论述精神,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经验,解决中国问题,发展中国理论,加快推进构建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普遍意义、世界一流、南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出新时代文科行动计划,以思想谋动,以改革行动,进一步铸造名家大家,涵成大师宗师,淬就“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的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加快构建以“南大原创、南大名家、南大学派”为内涵的文科发展新格局,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学术支撑、文化供给、智力支持。


做中国故事、中国声音的有力传播者,在讲好中国故事、争做表率中坚定文化自信的骨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上争做表率。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探究“大学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本原问题,不断破解“民族振兴之梦如何实现”“人类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着力探索能够引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范式和新模式,推动构建世界现代高等教育的“中国方案”,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支撑民族振兴、引领社会发展、推动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南京大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胡金波,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吕建,南京大学校长】


 原载2022年第11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辑:王  瑶

策划:唐景莉

监制:黄   蔚

制作:王惠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