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X公司“幕”后生意
文化产业评论朱嘉:最近在IMAX看了什么电影,美国队长2还是大力神?不是DMAX哦。如今中国市场是IMAX公司业绩增长的唯一动力。日前,黎瑞刚操盘的华人文化产业基金入股了IMAX公司,未来有可能做大片哦。至于IMAX公司,仅卖设备也太低端了,参与影院经营,获得票房分成,介入电影制作都是必然的。
已经在大陆市场尝到甜头的IMAX公司正在酝酿一个更大的“中国梦”。
4月8日,黎瑞刚操盘的华人文化产业基金(ChinaMediaCapital,以下简称“华人文化”)对外宣布,其已联合方源资本入股IMAX公司。
记者致电华人文化和IMAX中国,双方都未透露具体的入股金额和持股比例,但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两家机构会以8000万美元的价格,拿下IMAX中国公司20%的股权,而这部分业务未来很有可能会在中国香港或者内地谋求分拆上市。
显然,面对正值牛市的中国票仓,IMAX目前所分得的一小杯羹,还远不能令他们满意。
中国成唯一动力
在IMAX所公布的2013年年报中,“China”一词贯通全篇,出现次数竟然超过了120次,远多于公司的诞生地“Canada”,IMAX对中国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IMAX中国方面向记者表示,下周他们会在北京举行活动,届时会透露更多关于此次交易的信息。
在中国票房增长明显领先全球的情况下,这样的重视并不出奇。根据广电总局公布的数字,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为218亿元,同比增长27.5%,而公开资料显示,去年,北美电影票房虽然仍然三倍于中国,达到109亿美元,但较2012年的108亿美元,增长已经几乎停滞。
IMAX作为一家附着于电影产业链上的影视技术提供商,财务表现也很自然地体现出了与票房走势的强相关。2013年,IMAX共取得2.88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8%,也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而中国市场几乎是支撑IMAX增长的唯一动力,年报显示,包含港澳台在内的大中华区市场贡献的收入从2012年的4492万美元增长到了5648万美元,同比增长25.7%,如果刨去这部分贡献,IMAX去年就会遭遇负增长的囧境。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IMAX会接受中国资本的入股,以期更大程度地挖掘中国市场的潜力。事实上,在华人文化入股之前,IMAX就已经在中国设立分公司,名为“IMAX(上海)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但人员不多,截至去年底,上海北京两地办事处总共也只有57名员工。
“IMAX的主要业务是把巨幕设备销售给影院,确实不是人力密集型的公司。”一位长期关注IMAX的电影人表示,“但现在,一二线城市的IMAX影厅已经趋向饱和,IMAX要继续往三四线城市下沉,而且,从经营模式上,他们也希望不再是纯卖设备,而是参与影院经营,获得票房分成,基于这样的考虑,IMAX目前在中国所投放的资源肯定还是不够的。”
截至去年底,IMAX在中国总共拥有173块银幕,而美国目前拥有的IMAX巨幕是380块,IMAXCEO葛尔方曾估计中国总共可容纳400-500块IMAX巨幕,对于IMAX来说,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依然很大。去年年底,IMAX就和万达达成协议,将在国内新增120块IMAX巨幕,从2016年开始逐步投入使用,预计到2021年,仅万达拥有的IMAX影院就将达到210家。
盈利能力成疑
不过,在中国加速跑马圈地的同时,IMAX自身的盈利能力也在遭受市场考问。
在大多数观众的理解中,IMAX的意思就是巨幕电影,但实际上,这是一家加拿大公司推出的巨幕品牌,并不囊括所有的巨幕系统,只不过,由于IMAX在这个领域里面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其已然成为了巨幕电影的代名词,就好像iPad之于平板电脑那样。
尽管为观众带来了非同一般的视听体验,但是,IMAX的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却未能转化为财务层面的巨大成绩。在北美市场,IMAX的银幕数从2012年的353块增加到了380块,营收却从1.27亿美元下降到了1.25亿美元,在中国市场,虽然营收增长了25.7%,但银幕从128块增长到了173块,增幅达到35%,也就是说,IMAX在单银幕上的产出实际上是在下降的。
“IMAX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两大块,一块是放映设备直接的销售、租赁;另一块是服务,包括为影院提供服务,获得票房分账,以及进入影视制作的上游,协助制作电影的IMAX版本。”前述电影人分析说。而从近几年的举动看,IMAX明显在从设备销售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据其财报显示,在与万达所签的大单中,未来万达的210套IMAX影院系统中的195套将会采用收入分享的模式。
该电影人表示,“纯卖设备很容易摸到天花板,而且,IMAX设备太贵,影院的回报周期太长,分享收入能为影院减轻前期负担,对于IMAX来说,后续成长空间也会更大。”
另一方面,促进IMAX片源的产生对于IMAX的商业模式也是至关重要。时代今典院线副总吴鹤沪表示,“IMAX在中国被引爆就是靠《阿凡达》,当年联合院线的一家影院连续5年亏损,但因为有IMAX银幕,结果一部《阿凡达》就把5年的亏损抹平了,还赚了几百万。”
但是,《阿凡达》这样的影片并不是常年都有,当年《阿凡达》的IMAX影票一票难求,黄牛加价现象严重;如今,IMAX票也成了团购网站上的常客,记者查阅后发现,大都是45元-60元的打折票。
“在没有IMAX影片的时候,IMAX厅虽然不会闲置,但也就是放普通影片了,卖普通的票价。需要有更多的《阿凡达》,才会促进更多的影院和影片去投资IMAX。”吴鹤沪表示。
黎瑞刚的算盘
作为此次交易的主要推手,华人文化入局之后,究竟会对IMAX中国地区业务的发展起到怎样的助力引发了外界猜想。
一位接近华人文化的人士向记者表示,“黎瑞刚手里的资源还是很多的,大文广旗下的上影集团拥有联合院线,本身就是排名前三的院线,掌握很多影院资源;另外一方面,华人文化已经投资了东方梦工厂,制作《功夫熊猫3》等动画大片,而强调特效的动画大片本身也是IMAX偏好的影片类型。”
尽管在《泰囧》之后,小成本影片逆袭的案例在国内不断上演,但从票房的绝对值来看,超级大片依然是市场的主要领跑者,根据艺恩咨询的统计,2013年在中国票房排行前十的影片中就有六部具有IMAX版本,在去年上映的电影中,拥有IMAX版本的影片达到25部,较2012年的18部增长了39%。
介入电影制作环节是IMAX未来的一大重点,而对于华人文化来说,强调视觉冲击力的大片对于其冲击全球市场或许更为有力。“接地气的小成本电影要走出国门是很难的,因为文化差异,《泰囧》在海外的票房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像《大闹天宫》这样的,虽然国内口碑平平,但是海外票房近3000万美元。”上述接近华人文化人士称。
在他看来,华人文化的投资布局与海外公司联系紧密,和其背景也有关系,“华人是首只获批的文化产业基金,受到政府层面的大力扶持,投资方包括国开行、东方传媒、招商局,涉足海外,着眼全球市场是不难理解的。”
华夏时报
-----微信公众号·文化产业评论-----
分享文化产业见识!
有态度、有思想、有深度!
关注我,让你更懂文化产业!
交流,加微信号:2887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