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偶像剧简史,谁的青春谁做梦
文化产业评论:对于很多人来说,大陆最好的偶像剧存在于那些不知偶像剧为何物的年代,但回头想想,却也没几个有勇气再重温一遍。事实是,偶像剧只存在于相信偶像时,大陆式的偶像剧仍在,且正朝着日韩、台湾风格飞速地迈进。虽然整体与日韩的当下水平还有一段距离,但在这个“是中国人就转起来”的时代,支持国货也成了它的制胜法宝之一。所以,你可以不爱现在的大陆偶像剧,也可以吐槽现在的大陆偶像剧,但归根结底,谁的青春谁做主,成长中的梦只有成长中的人才会真正理解。
2014年,一部《杉杉来了》引起了广泛的热议,最先跳出来的必定是那句雷翻互联网的“我要让所有人知道这个鱼塘被你承包了”,当大家以为这又是一部天雷滚滚的抄袭剧时,人们发现可以吐槽的部分就这么戛然而止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好评,以及超过两千万的搜索量。一直以来,相比亚洲其他地区的偶像剧,大陆偶像剧都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在当下,大陆偶像剧似乎有了那么一点儿正在走上正轨的样子,在过于现实和过于夸张的中间,从业者们找到了一条更为合适与通畅的大道。
时势造英雄,也造偶像剧
无论如何,把1989年首播的《十六岁的花季》,作为大陆偶像剧的雏形之作一点儿不为过,要知道那部讲述改革开放后青少年生活及与家长代沟的电视剧,在播出之后曾引起过极大的轰动。不但剧中的演职人员不断收到成千上万的观众来信,还引发了此后将近十年的青春作品热潮,从电影、电视剧到小说,所有关于青春的故事都被反复地讲述,有佼佼者的青春和努力,也有叛逆因子的躁动和早熟。
所以大陆的偶像剧并没有一个不切实际的开头,那时那些高富帅和白富美的元素还没有浸染到这里,多角恋和虐恋也还都属于成人世界,主角们的价值观还都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而如果说像电视剧这样的大众审美产物,应该具备一定道德导向的责任感,那么偶像剧大概是这方面做得最差的。作为流行文化的衍生品,偶像剧所要学习的,并不是跌宕起伏的剧情,美轮美奂的长镜头,或者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以“偶像”为定语,偶像剧有了偶像,即是成功了一大半。
大陆偶像剧的发展史也并不例外,1997年《十七岁不哭》中的郝蕾和李晨也许没怎么享受到因偶像剧热播而带来的爆红感,到了张翰、郑爽《一起来看流星雨》的2009年,就会体会到什么是造星与偶像的力量。然而经历过1990年代大陆颇为现实风格的偶像剧的观众,大多真的无法理解当下大陆偶像剧的走红,最简单的原因无非可以归结为成长和阅历的增多,而即便翻回去看,也只是情结使然,难以客观。
但事实上,直到芒果台加入偶像剧混战,大陆偶像剧才算真正开始了偶像剧时代而非青春剧时代。也许有人认为在此之前大陆偶像剧中的现实性,使它拥有了在亚洲范围内成为不同于日韩、台湾偶像剧的强烈梦幻感及套路性的独特气质,从而把现在这种颇为模仿化的“错误”道路,归结在芒果台身上。但其实现实类偶像剧的落魄,肯定不止这一个外因,随着一代人的成长后奔赴美剧和英剧的怀抱,后一代的人需求肯定会发生改变。比起70、80后青少年时用较为闭塞和缓慢的方式感知世界,90后和2000后所身处的电子和信息时代,每一秒都急速地更新着,他们所接收到的信息,未经老师与家长的二手转述,而是几乎没有挑选的全盘感知,所以这里面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有脚踏实地也有一步登天,有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也有王子爱上了牧羊女、公主使尽心机暗中破坏。他们所看到的世界,无法再用从前的大陆偶像剧去满足,新的世界必须有吊儿郎当的富二代,空虚冷酷的拜金女,家族企业兴衰或者DNA亲子鉴定的疯狂。
而在这些前提之下,芒果台及其所代表的一系列在成年人眼中夸张到不可理喻的人间百态,才是真正的人间百态,谁要做一个和现实一样的梦呢?而如果说几年前这些偶像剧的制作还十分初级,剧本的生搬硬套,演员的浮夸表演,道具的粗制滥造,还让一些年轻人对这些敬而远之,那么随着技术的熟练和眼界的开阔,大陆偶像剧背后的系统,也逐渐完善和成熟起来。今年的一部《杉杉来了》,改编自网络人气小说顾漫的作品,平凡女配富家男的故事,尽管被全世界讲了成千上万次,却终于有了自己的台词,以及部分颇为独特的设定和略显洋气的拍摄手法,女主角赵丽颖摆脱了以傻为萌的表演方式,多少获得肯定,而男主角张翰自掏50万腰包为自己置装的行为,也让这位霸气总裁的服装告别山寨。虽然部分雷人的台词还是会被网友们揪出来吐槽,但仍撼动不了它长期占据收视率排行榜前三名的地位。
所以,你可以不爱现在的大陆偶像剧,也可以吐槽现在的大陆偶像剧,但归根结底,谁的青春谁做主,成长中的梦只有成长中的人才会真正理解。
大陆偶像剧简史
第一阶段:好友模式 阳光青春(1997-1999年)
代表作:《将爱情进行到底》、《京港爱情线》、《北京夏天》
热门偶像:李亚鹏、徐静蕾、胡兵、瞿颖
1997年的《十七岁不哭》大概是高中题材青春剧的最后一搏,此后的《花季雨季》和《十八岁的天空》都无法再复制之前的辉煌,而同年的《京港爱情线》和上世纪末年的《将爱情进行到底》,无疑拉开了好友模式偶像剧的帷幕,颇有重现几年前日本《爱情白皮书》、《青春无悔》等电视剧带起的风潮。
那时的偶像剧还不遵循“男一女主爱,男二观众爱”的定律,郎才女貌、金童玉女是当时的王道,另一方面,其他配角的龙套色彩没有现在这么严重,不会整天都忙于当闺蜜和男闺蜜出谋划策,而是有着自己的人生和爱恋对象,可以说总体的故事线,比现在丰富很多。而以《将爱情进行到底》代表的大学生活,《真情告白》所营造的职场背景,都成为当时年纪尚轻的少年少女们的心之向往,虽然当时互联网并不发达,人们对这些偶像剧中的拍摄地并不能第一时间得知,不过在后来,《将爱》的主要取景地同济大学还是成为不少当年电视剧粉丝的游览胜地,而作为初代金童玉女胡兵和瞿颖,也在之后合作了不少戏剧和音乐作品。
第二阶段:爱情唱主角 男女神待位(2000-2005年)
代表作:《都是天使惹的祸》、《男才女貌》、《白领公寓》、《情定爱琴海》
热门偶像:李小璐、陆毅、林心如、苏有朋
进入21世纪,大陆偶像剧激增,偶像剧演员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出现了收视率保障及粉丝效应,而当时的剧情,也对这种偶像明星的创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几部热播剧《都是天使惹的祸》、《男才女貌》、《白领公寓》、《非你不可》、《明星制造》的女主角虽然都出身平凡,但青春靓丽,惹人喜爱,活泼善良,男主角纷纷正直专情,虽或事业有成或稍带痞气,但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与现在极穷极富,或者极害羞腼腆极粗枝大叶的极端设定不同,都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尖儿”,这种又接底气又把距离保持着敢于意淫的设定,会让很多人产生“梦中情人”的概念。这个时期的男女明星,也大多都先在电影或其他类型的电视剧中混过熟脸,陆毅的《永不瞑目》、林心如的《还珠格格》、佟大为的《玉观音》、高圆圆的“清嘴”广告和《爱情麻辣烫》,都为他们挑大梁以偶像身份出现在偶像剧提供了先决条件。
与此同时必须要说的是,因为李小璐出道时间非常早,在出演《都是天使惹的祸》时还不足20岁,她在剧中所塑造的“小如”形象深入人心,此后几年也出演了很多次同类型的角色和剧作,几乎是为她量身打造的,一时间热度堪比《我的野蛮女友》时的全智贤。虽然未被证实,不过相比当时清一色的减龄演出,她增龄亮相的青春逼人,还是显出非常大的年轻优势——毕竟在偶像剧的世界中,胶原蛋白丰富的脸庞还是更惹人爱。与此同时,韩剧对大陆的影响也逐渐变强,安在旭和蔡琳的加盟,无疑是《白领公寓》和《情定爱琴海》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第三阶段:外援激增 翻拍开启(2006-2010年)
代表作:《一起来看流星雨》、《梦里花落知多少》、《五星大饭店》
热门偶像:胡歌、郑爽、张赫、马伊琍
安在旭和蔡琳开启的外援模式立刻被很多偶像剧效仿,金素妍、郑柔美、张娜拉、李承铉都纷纷到大陆接拍偶像剧,且大多数也得到了观众的买账,不过台湾和日本明星在大陆的境遇却并那么顺遂。在这个时期,古装戏大幅度的增加,多少冲击了都市偶像剧的市场,而像胡歌等在古装戏中一战成名的演员,在偶像剧中演出时,也多少显得水土不服。
与此同时,在综艺领域一直遥遥领先的湖南电视台,开启了大规模的自制剧拍摄,虽然多次被指抄袭或山寨,却仍大刀阔斧地不见停息,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遭人诟病的剧情和场景,完全不会影响几部热播剧的风靡,也为他们打造出来的几位年轻偶像,奠定了非常坚实的粉丝基础。在这一时期,相对走现实风格的偶像剧逐步减少,转变为更为朴实的生活剧或行业剧,大陆偶像剧慢慢迈向了主流偶像剧的风格,无论人物设定还是故事走向,都越发童话路线,旧时代的偶像剧观众长大了,新时代更为年轻的观众开始造梦。
第四阶段:日韩系风格的胜利 (2011-2013年)
代表作:《杉杉来了》、《夏家三千金》、《一不小心爱上你》
热门偶像:张翰、赵丽颖、唐嫣
经历过大陆版《那小子真帅》、《加油,网球王子》等雷剧的洗礼之后,《杉杉来了》让不少不屑于大陆偶像剧的观众也追看起来。除了剧情突破,男女主角的各方面努力,当然最重要,是因为大陆偶像剧终于有些偶像剧的样子。早前的大陆偶像剧大多想沾一点儿现实题材的边儿,力求把受众群扩到最大,这个法子在娱乐选择还不那么多的时候,还非常管用,而慢慢的,年轻人觉得不浪漫不梦幻,成熟观众又觉得幼稚和肤浅。在《杉杉来了》中,除了稍显收敛,不力求玛丽苏反而变成山寨的设定,从布景到服装,都比以前来得妥当。镜头的运用参考早年日本偶像剧,更多使用快镜头制造动漫的逗趣感,女主角内心OS也选择了更为简约可爱的动画方式。
演员方面,男偶像的缺失问题非常明显,李晨所代表的70后已经过了装嫩的年纪,纷纷投向家庭剧的怀抱,陈翔等一辈选秀出身的艺人虽然有坚强的粉丝阵营,但无论演技还是受众面都显得稚嫩和狭窄。但女偶像却有了较为稳定的人气及收视率保障,唐嫣和戚薇主攻大学生及社会新鲜人的族群,赵丽颖、郑爽等年轻偶像则把目标对准在校生,这些女演员也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戏路和角色气质,并持续朝更为成熟的表演发展。这番新人更迭淘汰旧人的方式,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谁想看自家偶像前脚在财团当大Boss,后脚去四合院给媳妇端尿盆呢,偶像之所以为偶像,保持形象非常重要,把偶像剧留给花美男,把乡土剧还给赵本山,各司其职不到处乱窜才能养出肥沃的偶像剧土壤。
综合来看,目前大陆偶像剧已经可以媲美友坂理惠的《16岁新娘》(1995年)和林依晨、郑元畅的《恶作剧之吻》(2005年)的水准(年代相差较远,但对方起步早并很快达到全盛时期,也不用嫉妒),虽然整体与日韩的当下水平还有一段距离,但在这个“是中国人就转起来”的时代,支持国货也成了它的制胜法宝之一。
李妖妖
TimeOut
-----微信公众号·文化产业评论-----
分享文化产业见识!
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微信平台!
交流,请加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