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由“嫩”到“美”进而“娘”,流行文化的病态审美

屈欣悦 文化产业评论 2019-06-30



第2105期文化产业评论 


随着各色小鲜肉的迅速走红,“娘炮”这个词开始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对于男性美,网上出现两种截然不同态度:一是喜爱。认为美应是多元化的,阴柔的男性美更能引起人的保护欲;二是讨厌。认为男人应该有男人的样子,阳刚美更能体现男性特质。而《开学第一课》中小鲜肉的受邀表演,更是将这争论推向了高潮,那么对于男性美,我们到底应该持以何种态度?


 

作者 | 屈欣悦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 | 刘蕾


正文共3025字丨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9月1号,央视一档在给中小学生观看的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中,邀请了当红偶像明星助力,引发了不少家长与旁观者的不满。很多家长认为这是一种“不正之风”,宣扬了“娘炮”风气,甚至把问题上升到了国家审美安全的高度。9月6日,新华网与人民日报两大官媒分别发文,各抒己见,引发了大家对“娘炮文化”与当代审美的讨论。

 

关于男性美与女性美的界定标准,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古希腊神话中,关于男性美的界定就非常广泛和多元化。有充满阳刚之气的战神阿瑞斯;有雌雄莫辨、柔弱精致的美少年;也有结合了男性与女性之美的双性人。

 

有一种说法:脸上刚柔并济、阴阳相携、女生男相的多半是美女。已故导演李翰祥在筹拍《金玉良缘红楼梦》时,原定林青霞饰演林黛玉。但开拍前,导演提出,让林青霞反串贾宝玉。因为他发现林青霞身上有一种“玉树临风”的气质。

 

△林青霞与张艾嘉在《金玉良缘红楼梦》里的扮相

 

张丰毅和张国荣两位演员,更是在《霸王别姬》里把同为男性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诠释得淋漓尽致。

 

 △《霸王别姬》剧照

 

追溯过往,无论是在世界史上,还是中国历史上,对待男女性的审美,大体还是兼容并包的。那么,究竟是什么,掀起了这场关于“娘炮文化”的轩然大波?

 

当我们在批评“娘炮”时,我们究竟想批评些什么?

 

首先,什么是“娘炮”?

 

网络上对于“娘炮”口诛笔伐的文章不少,但大多数都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简单地概括一下,“娘炮”大体指涉的是具有男性特征但形象“女性化”。对于男女特征区别,体现得不明显的表现。

 

△“娘炮”360百科词条

 

显而易见,“娘炮”是一个具有贬义性的词,主要停留在抨击外表“男不男,女不女”的男性外貌现象。

 

但细想一下,这次全国范围内的对“娘炮”的讨论,仅仅局限于对外貌特征喜好界定的“人可貌相”上吗?且不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倾向,无论是喜欢阴柔一些还是阳刚一些,都是个人的审美自由。只说,“娘炮”的界限究竟在哪?什么样的程度才是“娘”?

 

显然并没有那么简单。

 

9月26日,新华发文《“娘炮”之风当休矣》,对“娘炮”现象严厉狠批。文章中提到,“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

 

换言之,如果“娘炮”的形象是被批量生产出来的,那这样的“娘炮”就值得商榷。

 

  • “娘炮明星”——资本流水线产品

 

近年来,银幕与卫视上随处可见“小鲜肉”的身影。“小鲜肉”的称呼,专指那些面容精致、打扮时尚、服饰讲究的年轻男性。这些“小鲜肉”们颠覆了传统的男性形象,他们的品味更趋于女性化。偏离了传统认知上,对男性“孔武有力、阳光刚强”的认知。

 

△“小鲜肉”写照

 

而当这样的“男色”进入消费领域,成为一种能被欣赏和占有的商品时,凭借其美丽的外形、绚丽的包装获得大众的认可与关注,满足了大众的视觉享受。这种气质因为受到大众的追捧,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时尚,造成了一种“资本流水线”的生产。

 

这才是网络上对“娘炮”爆发式攻击的根本原因。


  • “唯流量导向”的畸形趋势

 

近些年来,社会审美逐渐发生变化,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成为娱乐市场的主要受众。相比较而言,他们更青睐于干净清爽、面容清秀,具有“少年感”的男生。而偏“阴柔风”的“小鲜肉”刚好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干净,温和,缺少棱角感,能够激起人们的保护欲。

 

为了迎合这些受众,许多明星纷纷开始调整“人设”。“阴柔风”的艺人开始扎推涌现:精致的浓妆、柔软的身体、妖娆的动作,纷纷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当红综艺《偶像练习生》

 

反过来,这种审美趣味一定程度上,也在影响着文娱工业的发展方向。

 

而舆论对“娘炮”的不满,其实质是对这种“只以流量为大”的娱乐工业的不满。

 

尤其是当这种势头甚至蔓延到教育行业时,更成为了舆论攻击的“催化剂”。CCTV的中小学教育节目《开学第一课》,邀请了一系列当红“小鲜肉”作为嘉宾,遭到了广大家长与网友的猛烈抨击。


△《开学第一课》播出后的微博评论

 

而制作方事后的回应也很值得玩味。制作方声称,这是为了迎合当下孩子的喜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才不惜突破层层阻碍选择流量小生。

 

△北京日报官博截图

 

对此现象,新华网痛斥“娘炮风”的盛行,声称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低估。

 

  • “娘炮文化”背后的万丈深渊

 

多数网民对当前“娘炮”盛行的现象表示担忧,甚至提出“少年娘则国娘”。虽然看上去,把这个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与价值观的高度,似乎有点上纲上线。但国人一向深信“相由心生”。而一群清秀文弱的“小鲜肉”们,怎么看似乎都和负担国家与民族昌盛的英勇青年没什么联系。

 

同时,娱乐产业更是一个极容易影响或塑造青少年价值观的行业。如果在男演员的选择上,总是倾向于偏“女性化”的人物,那么在青少年的审美塑造上,这种现象的确是一个需要担心的问题。

 

更何况,当下的娱乐市场,“小鲜肉”们早就留给大众“流量与演技不可兼得”的刻板印象。作为演员,他们连本职工作都没办法尽职尽责地完成,遑论证明“人不可貌相,外表‘娘炮’并非内心怯懦”,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呢?

 

由“娘炮文化”延伸而来的病态审美

 

如果要追溯中国“病态审美”的历史,应该要从缠足说起。

 

“三寸金莲”的病态审美,主要是由于封建礼教、宗法观念以及男权社会带来的悲情伦理。

 

而在当代社会的文化语境下,审美本无对错,更无孰优孰劣之分。但不可否认,它们确实是流行文化发展下的大众趋势体现,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缩影。但有的审美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畸形,走向“病态化”。

 

我们总说,审美多元化是一个国家兼容并包,发展繁盛的表现。但那些已经“病态化”的审美,还能算是一种审美表现吗?

 

“娘炮”文化的流行,一方面是市场与资本不正当的倡导,另一方面,也是更多地迎合观众的需求,以及来自外在的自我审美需求。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下娱乐市场上“小鲜肉”“小鲜花”们的形象,的确是“好看的”,符合现在的时代审美潮流与大众的审美观。

 

而在这样的流行文化体系下,“美女统一标准——肤白貌美大长腿”“整容热”等现象屡见不鲜。这种审美表面看上去“丰富多元”,但究其根本,都是逐渐走向了同一种固定模式。

 

有人曾评价,现在娱乐圈的女明星们,“都很漂亮,但不美”。的确,每一个人的五官都尽善尽美,漂亮的无可挑剔而又似曾相识,反而失去了自身特色。也正因如此,娱乐圈频频出现“撞脸”现象。

 

即便大家纷纷抨击“网红脸”,吐槽电视剧里“一眼望过去,脸盲症都犯了”的状况,但依然有大批大批地人前赴后继,毫不犹豫。因为“网红脸”上的所有特征,的确是迎合了大众们的喜好。并且,长成那样的人都“火”了。

 

当然,审美说到底,都是一种对美的追求。无论是模板式还是特殊化,都无可厚非。但是,全民跟风,统一审美标准的这种潮流,极大程度地体现在了五官形体的构建,完全抛弃了对自身个性特征的保留与追求。这种审美趋势,确实需要我们去反思。

 

结语

 

审美的判断与界定,其实与当下的文化语境与社会现状关系不大,而是与一个人对自己性格的自我挖掘关系极大。审美多元,是一定具有积极意义的。作为一个正在迈向多样化文明的时代,应该是兼容并包的。这不仅是对审美的一种补充,更是一个健康的多元化社会应有的包容度。

 

但前提这种审美,得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

 

对于一些在一些社会问题的发酵下,已经逐渐“病态化”的审美,我们要做的则是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杜绝这样的“病态审美”的蔓延。

 

而文娱市场里的制作方,也应该负担起引导审美的责任主动发掘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而不是一味的迎合观众。在发展新的商机,获得利益的同时,也能让市场审美更为刚健。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还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微店上单独购买笔记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