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创意设计周 | 50个创意盛事、3种产品模式,聚合发展要素
第2482期文化产业评论
南京创意设计周,一次典型的以城市创意为主题、以城市整体协同为载体,以产业化、生活化为形式的创意产品型文化产业要素开发模式。用50多个创意活动打造起来的南京创意设计周,让南京市文化产业的人才、资源、产业基础等要素协同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当地人民文化生活和文化消费。
作者 | 温雯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3605字 | 阅读时间预计12分钟
6月2日,持续一周的南京创意设计周落下帷幕,这是一次聚焦“文化+产业”模式、激活城市“创意密码”的金陵全城盛事。它用创意活动、文化产业盛事、创意主体与受众联结等多重形式,将“创意赋能城市”的城市创意融入了南京人民生活之中。
纵观南京创意设计周,包括了会展、论坛、文创集市、艺术展览、嘉年华、艺术节等多种形式、50余个创意活动,在整个城市文化要素整合协同中,围绕创意赋能城市,以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立足点,进行引领性地创意产品和活动的输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新需求。
这是一次典型的以城市创意为主题、以城市整体协同为载体,以产业化、生活化为形式的创意产品型文化产业要素开发模式。
在南京创意设计周在表征意义上,南京创意设计周将南京的资源禀赋优势、载体优势、人才优势和目前已有的产业发展基础进行了集中展示,这种集中展示不仅仅在于招商引资、市场要素整合、区域产业集聚的整合,更是一次丰富人民文化消费、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创举。在内在要义上,这是一次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要素开发,在创意阶层培育发掘、文化创意生产供给、文化资源创意转化与传承、科学技术创意表达、创意市场消费拉动等诸多角度和领域的产业输出和产业整合。
创意产品型文化产业要素开发模式首先是以文化创意产品为核心的,从南京创意设计周的内容上来看,这些产品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
其一是南京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创意产品,借助于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当下文化市场的先进开发经验,研发属于“南京品牌”的城市创意产品;
其二是以高校、创客为主要研发力量的时尚文化创意产品,从当下南京生活和青年设计师们的创新创意中汲取价值;
其三是当地文化旅游品牌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品,依托的是南京市文化创意街区、文化创意空间。
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总体上可以分为五个维度:人才、资本、资源、技术和市场。人才要素是核心,资本要素是关键,资源要素是基础,技术要素是支撑,市场要素是根本。在南京创意设计周的举城狂欢中,这五大文化产业要素正在有机组织、协同、融合。
人才要素集聚,创意阶层崛起
在人才方面,南京创意设计周正在打造一个城市的创意阶层。作为科教中心和江苏省省会,南京人才储备丰富,各类高等院校74所,其中111计划高校9所及学科25个,仅次于北京;211高校8所、双一流高校12所,仅次于北京上海;两院院士82人、千人计划特聘专家87人,居中国第三。
在南京创意设计周上,以高校为代表的创意人才力量开始集聚,形成强大的创意智力集群。作为四大板块之一的“校地融合”,本届南京创意设计周在去年设计周成立的“南京高校创意产业联盟”基础之上,进一步整合本土高校创意资源,启动了“创意大学联盟”计划。这是全国第一个创意大学联盟,也是南京第一个文化类新型研发机构。该联盟将以展览展示、创意设计、主题策划、学术科研等方式,促进政企校三方在优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
在南京传统文化创新传承中,高校创意力量在传统文化创新传承中熠熠生辉。南京创意设计周组委会联合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举办的“造物时间”展览中,南京绒花、饾版印刷、古籍修复、古法制香、秦淮花灯、金陵金箔等多种代表南京非遗元素的展示,以及该展览和今日头条“非遗抖起来”的线上线下联动,同样取得巨大反响。
在时尚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中,以青年为主要群体的高校、创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江宁织造博物馆举办的“设计·生活”文创展,囊括了包括台湾、南京两大创意城市的创客作品,在展示南京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融合的同时,让创意人才直面市场,让创意思维相互碰撞。“蜕变:南京城市空间青年艺术季”系列活动则是以南京城市的公共空间为载体,依托南京高校资源,将青年创意成果进行展示,该活动采取了校外展与校内展相互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以青年设计师的创意点缀城市,另一方面吸引市民走进高校,近距离接触创意。
开放文化市场,共建产业平台,资本力量促进供给改革
在市场方面,南京创意设计周在文化空间承载、文化服务完善、市民文化消费等多角度拉动市场要素的活跃。目前,南京市共有12个国家级、21个省级、15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和一批特色园区。整合全市50余家服务型平台机构,在全国率先建立“创意南京”文化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在产业层面上,南京创意设计周依托了玄武区南京时尚设计中心、栖霞区南京设计中心等区域开展分活动。
文化空间的开放和创新也为文化消费和文化旅游提供了样板。例如在南京创意设计周期间,1912文化街区的创意空间实践。南京创意设计周与南京1912集团联合推出的1912创意设计周,依托长江路1912文化街区的户外点位,用装置艺术、文创集市、身体剧场、创意快闪店等多种文创活动,在原有1912街区的文化品牌上,用青年创意再添浓墨重彩。
在南京创意设计周期间,面向普通市民的文化创意活动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六一儿童节的档口,寻找莉莉普特剧院、包豪斯舞台装置展等针对儿童的文化展览和创意活动纷纷举行。“造物时间”展览、“器与维度”当代手工艺与实验建造展、南京艺术学院520毕业服装秀等艺术展览在这一周里为市民创造了一场场视听艺术的盛宴,为市民的艺术文化消费带来了原动力。
在资本方面,南京创意设计周在政府力量的推动下,文化资本力量和各方企业及社会组织共同携手打造文化产业平台。南京市市文化企业数量超过3万家,挂牌上市文化企业64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600家,增幅全省之首。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85.5亿元,同比增长8.8%;实现营业利润59.3亿元。
在南京文化创意产业推介会暨设计营商活动上,包括南京市玄武区文化和旅游局与南京钟山集团打造的南京卷烟厂创意空间;鼓楼区文化和旅游局与南京艺术学院合作的南京艺术学院双创基地;鼓楼区文化和旅游局与江苏罗萨姆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机器人智造公馆;南京栖霞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江苏一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栖霞山非遗文创小镇等近十余个文化投资合作项目在南京创意设计周中签约落地。
资源+技术:文化内容与科技表达的创意路径
在资源方面,南京创意设计周为区域文化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提供了平台。在这五个维度的产业要素中,南京市具有深厚基础和巨大优势。在文化资源要素中,南京坐拥“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山陵、秦淮河、夫子庙、大报恩寺等文化旅游资源;云锦、金箔、灯彩、绒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化资源类型覆盖全面、积淀深厚、意义非凡。南京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2万余件(套),馆藏数量居中国前三。这些丰厚的历史积淀、文博资源本身便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作为2019南京创意设计周的“重头戏”之一的两岸博物馆商标与IP授权交流论坛在南京创意中心举行。来自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部分博物馆IP授权合作单位,就博物馆文物数字化、文物授权模式、第三方机构合作等话题进行交流,同时发布了“南京礼物”博物馆主题IP文创产品。
在技术方面,南京创意设计周以国际文化科技力量介入、本地文化科技优势为基础,打造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名城。目前,南京已建成5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分基地,分别是南京高新区南京软件园、建邺区新城科技园、新港高新技术工业园、江宁区中国无线谷和雨花台区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南京园区);共完成2491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文化类451家,占比18%;全市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达2732家,其中文化类512家,占比19%。显然,文化科技已成为南京经济增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南京创意设计周的开幕项目“东大·南京设计名城”为例,“东大·南京设计名城”项目结合了高水平设计学科资源与玄武区设计类产业优势,以现代高端智慧设计产业体系为导向,在近4.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聚优质设计产业资源,打造现代化高品质设计名城,重点推出“文化创意+科技”的、南京所特有的城市“硅巷”。
结语:要素协同,活跃市场,丰富人民文化消费
这一系列产业要素的有机组织、协同和融合,最终在南京创意设计周这个平台上相互呼应,产生化学反应,在产业集聚、项目招商落地、产业经营、市场立体打造、城市形象塑造、市民文化消费等诸多方面,共同形成了专属于南京的以城市为单位的文化创意平台和城市文化品牌。更重要的是,这种开发模式将南京所有的文化产业禀赋充分的动员了起来。这些创意节庆在以城市为平台上集中爆发,活跃了资源禀赋、空间载体、创意人才和产业基础。
传统文化创意产品、时代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创意空间载体的城市文化产品组合中,南京市创意设计周实现了从创意生产、产业赋能到文化消费的综合提升。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当代生活相融合;产业赋能,形成了多形式的文化产业组织形态范式,在城市级别的尺度上,以城市品牌为核心,为南京人民的文化生活和文化消费打造了一次创意共享的高光时刻。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全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