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过后,宅娱乐是去是留?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16
第2752期文化产业评论

疫情中的各种云娱乐项目早已见怪不怪,但其中大多数都是临时性解决方案,是封锁期间的无奈之举,解决不了根本的盈利指标。但这并不妨碍一些优质的云内容脱颖而出,它们的共性是盈利能力强,具有可持续性,即便是疫情结束之后,这些项目也可以继续玩下去,本期内容将带您了解,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疫情特供内容!


 
作者 | 夏盼
编辑 | 徐曼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3590字 |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3月11日,国内疫情新增人数继续保持在两位数,全国各地多处已经清零,这说明国内的疫情态势已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中国有希望在近期脱离疫情的阴霾。不过等到疫情散去之后,如今活跃在各大平台上的云娱乐项目,比如云K歌、网络电影、在线看展等等,它们还会存在吗?如果从正常情况去考虑,又有哪些云项目是值得继续尝试的呢?


综艺宅家化:潜在受众多


年后的这段时间里,国内综艺在内容上的创意最为耀眼,以下是对近期疫情特供类综艺的统计表格,由文化产业评论制作:

 


这些综艺节目没有用传统的线下拍摄模式制作,而是直接让明星们在家里完成拍摄,再由后期剪辑拼接在一起,制作成一档完整的综艺节目。节目播出以后,很多都受到了观众的热烈好评,比如湖南卫视的《歌手·当打之年》的百度搜索指数就达到了4万/天,爱奇艺的《宅家运动会》的百度指数更是达到了16万/天。

 


跟传统的真人秀不同,这些专门为疫情制作的“宅家秀”节目往往只有少数主角,而且能看到明星在家里最接地气的生活场面,比如在《宅着干点啥》节目中,粉丝们就能欣赏到王一博、易烊千玺等男神的自拍视角,真正零距离看明星的生活,对观众来说吸引力颇大。

 


这个模式就可以很好的延续下去,我国的宅家人群一直都是一个潜在的市场,如果以目前的数据来看,宅家人群肯定是高于正常水准的,所以我们应该看一看2019年的数据。


根据微信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庆节期间运动不足百步的人群达到了3480万,2018年这个数字还只有2100万,这说明宅这一娱乐形式已经渐渐成为了国内青年群体的主流选择。

 


而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宅家用户的线上娱乐成为了互联网经济的重要支柱,影视、游戏、番剧等等都是其主要的娱乐形式,其中影视和浏览门户网站都覆盖了综艺节目需求,二者的用户占比也都超过了30%,这说明综艺宅家节目有很可观的潜在市场。

 


另外,云拍摄的综艺节目制作起来也更为灵活,不仅不会影响到线下综艺节目的制作,还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把节目的候选人扩散到全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增加节目娱乐性,降低节目制作成本。等到疫情结束之后,相信会有一些节目组考虑延续这种便捷的制作模式,宅家拍摄或将成为综艺领域的一个亚文化。


传统教育在线化:实体教育的可选项


就连健身这样的纯线下业务在疫情期间也尝试起了线上直播,keep就上线了一系列达人健身直播教程,在指定时间带领粉丝一起宅家做运动。

 


更常见的则是教育和在线的完美融合,在线教育本来就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市场,《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在线教育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全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而在疫情的推动下,在线教育平台更是得到了极为可观的成长。

 

人民日报曾经做过调查,根据相关统计平台的数据显示,教育学习类APP每日活跃用户数平时只有8700万,而疫情期间则飙升到了1.27亿,网课已经成了宅家学生们每天必须接触的平台。

 


在各大视频网站上,关于网课的讨论声量居高不下,成为了疫情期间的持续性热点,比如B站上关于网课的趣味视频都获得了很高的点击量,在线教育模式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新习惯。

 


毫无疑问,全民宅家的这几个月对在线教育是一次强力的推动,同时也把一些没来得及转型的传统教育机构提前带入了线上环境,无论是公办大学还是民营培训机构,都开启了线上授课模式。既然健身都可以推出在线直播课程,那么几乎一切和教育有关的领域,都可以实现在线化。

 


不过对于一些线下属性很强的教育领域,比如舞蹈培训、厨师学校等等,必须要有现场的指导才能更好的授课,他们虽然不能完全线上化,但是也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考虑线下线上同步发力的教育模式,这些学校最大的成长瓶颈就是场地,而线上模式则可以大大节约场地成本。

 

比如将部分可以在线学习的内容放在线上,线下的教室场地只用来进行核心环节的讲解,这样一来不仅能让教育模式变得灵活可控,也能节约场地的使用档期,多开一些课,多容纳一些学生,这是教育相关行业可以参考的思路。


展览VR化:实体商店的曙光


疫情期间的另一大看点就是VR看展,镇江景区、北京故宫、陕西历史博物馆等都有开设VR游览通道,不过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VR,因为虚拟实境是需要VR头盔才能观看的,目前各大景区提供的VR不需要头盔,只用打开浏览器就可以看,属于全景照片,这个功能百度地图早就已经实现了。


 

此类VR照片的实现成本并不高,只需要一次拍摄即可无限次浏览,但问题是它不具备时效性,如果场景在不断的变化,就需要不停的拍摄新的VR照片,这个成本是很难承受的。对于线下实体店来说,实现一个网页版的VR商店并不困难,只是需要和线下场景做一些适配。

 

以线下书店为例,线下到店顾客看到的是正常的书架摆设,而面向线上VR顾客的则是固定书架+可变书籍的虚拟商城。这种VR商城虽然本质上和线上电商没有区别,但是在展览方式上更接近线下的体验,能做到让顾客随意挑选的“所见即所得”模式,打造与线下相似的购物触感。

 


这一点跟阿里VR实验室正在研发的VR商城有些区别,后者是完全的线上虚拟场景(需要带头盔),制作成本很高。

 

而本文中所说的VR书店则是全景照片展示模式,类似于VR看展,仅需进行一次VR拍摄,后期更新书籍商品时只需要替换书架部位的图片即可,也不需要佩戴VR头盔,浏览器即可进入。当用户点击之后直接跳转到网页结算页面,免去了头盔VR支付场景的开发成本,是一种比较便捷的解决方案。

 


对于线下实体商店来说,尤其是大型连锁的书城、服装品牌、奢侈品专柜,既可以玩传统的网店+线下店的联动模式,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一条虚拟商店的购物通道,让懒得出门的顾客也能在家里享受到逛街的乐趣。


实体文娱直播化:线上线下双响炮


既然VR逛街可以作为线下实体商店的“副业”,那么线上直播模式也可以成为线下娱乐业的“外快”,疫情期间的云娱乐项目十分火爆,其中夜店举办的云蹦迪得到了不少好评。当然更多层面上,这只是传统夜店在特殊时期的应急措施,不具备持续性。

 


不过疫情结束之后,线下娱乐产业也大可不必摒弃直播形式,可以线下线上两手抓。以“传统”的直播行业来说,冯提莫、周二珂、MC阿哲等顶流主播有不少都走的是声乐表演路线,或者像牌牌琦、药水哥、MC利哥这样卖气氛的“嗨播”。这些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夜场文化的变种,既然相对并不专业的业余主播都能在平台赚的盆满钵满,那么最原始的夜场为什么就不能从直播里出位呢?

 


比如夜店DJ在打碟的同时就可以继续做全网多平台同步的现场直播,通过大屏幕来展示网络观众的互动留言和打赏记录,除了镜头摆设和直播间控场之外,几乎不需要维护成本。


这不仅不会影响到夜店本身的门店盈利,还可以借助网络直播的热度拉升现场气氛,让线上线下融为一体,打造一套完整的娱乐闭环。如果这一模式成功了,还能带动新客源的涌入。

 


在这方面早就有实体商店在做了,比如胡桃里音乐餐厅就采用了这种线上线下的联动模式,客人在吃饭的时候可以往胡桃里官方号发送留言,比如给女朋友送祝福之类的,也可以给现场驻场的歌手打赏,发送后片区所有连锁店都能看到这些留言,而且不在店里的顾客也能通过手机上的小程序收看到这些互动信息,对现场气氛的营造十分有用。

 


因此,餐厅、KTV、夜场等等线下娱乐产业都可以敞开心扉,试试在未来的营业中照顾一下线上“吃瓜群众”,充分挖掘场地价值,玩玩异地同屏、多点互动的联动娱乐形式。

 

结语

 

疫情期间的云娱乐,不仅是各家自救的应急举措,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群策群力,全中国13亿人都在线上场景里摸索着新的机遇,这些宝贵的案例和经验很值得未来效仿与学习。尤其是在5G时代即将全面到来的时间点,此刻正是实体文娱产业加紧往线上转型的最好机遇。

 

同时我们也希望疫情能以最快的速度消逝,让线下文娱产业可以得到迅速的恢复,希望有更多企业可以撑过这场劫难,迎来新的黎明后的曙光!

 



 留言话题互动 
你对疫情特供节目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各文化企业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申请转载/加创意标题群
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我们的「今日头条」号,获得更多专业优质内容!

欢迎给夏盼打赏,你的支持就是他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