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群策群力,中国电影家协会应对疫情开启头脑风暴

想去看电影的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18
第2771期文化产业评论

“春节档电影”纷纷宣布撤档,到影院复工迅速被喊停,疫情下的电影业步履维艰。针对电影产业的回暖以及尽早复产复工,各级管理机构和电影人应该如何做?而疫后电影业又该如何发展?这次,我们来听听专家学者怎么说。



正文共计3771字 |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3月26日,中国电影家协会针对“电影行业应对疫情影响”召开专题网络视频会议。会议由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主持,邀请了多名一线电影公司的负责人和多名电影领域的研究专家,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对电影行业产业的影响、行业自救、互联网+电影、政策扶持以及疫情过后中国电影的发展等热门话题展开讨论。


疫情对电影业造成了什么影响?电影行业又该如何自救?疫情后电影该如何发展?当这些问题持续被大众提出时,专家学者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电影行业应对疫情影响”专题网络会议


面对冲击,客观冷静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猝不及防,给经济社会造成全方位的冲击和影响,电影行业首当其冲。剧组停摆、影片撤档、影院关闭,从生产制作到发行放映,电影全产业链遭受波及,电影市场迅速从火爆预热降到“冰点时刻”。2020年春节档期票房收入,从市场预测的80亿元,直降到不到2400万元,加之后期影院复工、电影复映的不可预测,预计将对全年的电影票房造成巨大损失。

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巨大风险,对终端院线而言,刚性成本除场地租金、员工薪资外,还包括设备按揭贷款、春节档运营贷款等分期支付款项,停业影响难以估量,尤其是一些小型连锁影院,资金链断裂难以避免。

对中上游影视公司来说,制片和发行前期投入巨大,通过春节档票房收入回笼资金成为泡影,现金流短缺、贷款利息等费用累积,对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资金储备提出严峻考验,严重影响复工复产。

因此,整个行业未来生存难题在于观众消费习惯的重建及消费心理的引导。


疫情冲击导致观众对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存在安全担忧,大面积恢复观影人次尚需时日,在家线上观影可能成为部分观众首选。


疫情过后“爆发性观影”出现的可能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疫情结束大众恐慌心理消退;二是有足够好而多的内容做支撑。而此时,需要去引导观众消费心理,从而撬动第一波次观众走进影院,这不仅取决于影片和档期的热门程度,更依赖观众疫情伤痕的抚平、对影院信心的恢复、娱乐消费心理阻碍的消融等内部因素。



立足实际,积极应对


疫情爆发期间,各电影机构并未停下前进的步伐,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为应对冲击、抗击疫情做出努力。


中国电影家协会配合中国视协制作了《坚信爱会赢》MV,向湖北一线捐赠口罩等防疫物资,联合央视拍摄保护野生动物公益广告等。深入开展“疫情对电影行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调研工作,面向电影投资、制片、后期制作、营销、发行企业、院线影院和部分地区电影主管部门,了解相关情况,分析研判形势,总结梳理经验,研究对策建议,为下一步恢复行业信心,重构产业格局,重回健康轨道,做好充分准备。


△《坚信爱会赢》mv


各大影视公司也积极采取行动抗击疫情。面对剧组停摆、人员滞留等情况,博纳影业对滞留丹东的1800多名剧组员工按劳动合同足额发放工资,妥善解决食宿,做到了不裁员、不欠薪。横店集团面对31个剧组关闭、5600余人滞留的困局,积极备战,全力保障滞留人员健康安全,无一人感染新冠肺炎,目前已有20多个剧组有序复工。猫眼娱乐平台第一时间宣布,所有撤档影片预售票无条件退款,春节档退票500万张,金额超过2亿元。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文化、万达影视集团等企业也及时响应国家相关部门号召,第一时间为员工提供保障服务,以实际行动彰显了电影企业的行业担当和社会责任。


除此之外,电影教育行业也及时做出了应对措施。各大高校积极开设网课、开放在线课程,扩大校外服务用户范围,积极开放文献资源,方便学生在家中查阅学校图书馆数字文献,为毕业生提供线上就业指导,开展网络招聘活动等。这些灵活机动的形式,为疫情期间人才教育和培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集中智慧,群策群力


疫情对于电影行业的冲击如此之大,提振行业士气,恢复行业信心,重构产业格局,不仅需要全行业电影人坚守初心,团结凝聚,共克时艰,更有赖于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在政策扶持和资源协调上统筹谋划,倾力帮扶。对此,不同的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一是返还专项资金,减轻经营压力。


对于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电影专项资金)的征收使用管理于冬建议2019年上缴的专资尽快返还,以缓解企业现金流紧张、资金紧缺的困难局面;陆绍阳教授建议减免未来一段时间电影专资征收,或将专资征收比例调低一个百分点;席伟航认为,要合理安排电影专资返还比例和方案,最大限度加大电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扶持力度,让资金优惠惠及整个行业。以此间接减轻电影企业的经营性压力,确保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能够渡过难关。


二是出台优惠政策,减免企业税收。


多名企业代表都建议政府在税收方面可以加大优惠力度,对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进行减轻或免予征收。


于冬表示,此前在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相关文件中,规定电影发行收入免征增值税,包括对销售电影拷贝、转让版权取得的收入,电影发行收入,农村电影放映收入等。希望政府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电影企业减少税款征收。宋歌建议,对于积极响应号召复工复产的电影企业,希望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在免征增值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税费优惠的力度。曾茂军建议,对电影企业员工所得税、五险一金等费用予以免除征收,降低或减免未来一段时期内电影企业所得税,减轻电影企业复工复产的成本。


三是鼓励优质创作,合理排片布局。


随着疫情影响逐步趋稳,企业陆续复产复工,各影视公司积压的影片面临排队上映的问题,如何合理有序地安排影片的档期,直接影响电影票房和市场走向。


赵海城建议,制定相应的排片方案,并对第一波次上映的影片给予合理补贴。陆绍阳教授表示,要鼓励创作,增强电影人的信心,内容生产方面更要解放思想,借鉴同类优秀类型片创作经验,集中优势资源,鼓励电影人创作更多符合观众预期的电影精品。


四是统筹线上线下,维护行业规则。


面对互联网的渐次融入,从业者应该正确看待互联网对电影的影响,积极引领电影行业与互联网的良性互动。


饶曙光认为,既要立足电影本体性的影响,也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使网络平台的新生力量成为电影发展有效的补充和增量。曾茂军表示,要科学规范窗口期规则,维护行业的基本秩序,确保各方基本权益得到保障。徐天福建议,要维护中国电影市场多年建立的受众基础,明确各类放映终端与院线影院放映内容之间窗口期界限,监管网络播放平台的收益,完善行业规范制度。


五是整合行业资源,灵活应对风险。


目前,电影行业在资金紧缺、项目减产延期、库存加剧、上映不确定性因素大增的多重压力下,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疫情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行业资源的整合。


陈思诚表示,希望行业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在行业整合的过程中加强电影的头部效应。赵海城建议,集中优势兵力,夺回疫情影响耽误的时间,部门和行业平台应当发挥作用,在资源协调方面团结整个行业达成共识。一些企业代表谈到,要通过升级电影盈利模式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电影的衍生品及后产品开发,使院线逐渐走向精细化的发展方向,创新多元化盈利模式,提升差异化竞争力,有效提高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


六是扶持公益放映,恢复观影习惯。


饶曙光谈到,后疫情中国电影会进一步进行结构性调整,电影观众的社群结构和观影需求会发生改变。心理因素会成为影响乃至制约全球电影业复苏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心理结构到消费结构,包括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消费习惯都会发生变化。徐天福建议,可以通过票补、消费券等方式拉动观影人次增长,刺激观影需求,恢复观影热情,在电影观众观影习惯渐渐养成的同时提升观众观影粘性。陆绍阳教授建议,大力扶持公益放映,帮助观众建立信心,恢复观影习惯,为电影市场重新繁荣注入活力。


展望未来,坚定信心


对中国电影来说,疫情的影响和冲击前所未遇,破解难题、走出困境,需要克服巨大的困难,付出艰辛的努力。应对重大疫情冲击,也为电影行业结构性重组,电影生态深层次演进,产业布局进一步整合,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窗口。


《囧妈》《大赢家》此类院线电影被搬到网上播放,虽然会对电影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互联网积极的一面。饶曙光谈到“我们一定要争取实现电影+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电影,我们要坚持电影内容为本,电影院的内容仍然是电影行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网络消费模式可以成为一种有效补充,成为一个增量”。


中国电影业仍有很大空间,未来如何,值得期待!



 留言话题互动 
你对以后电影业发展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各文化企业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申请转载/加创意标题群
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向业内专业大号「文化产业评论」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