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7期文化产业评论
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陈锋老师,近期研究成果,2万字的文化金融报告,对中国文化金融做了系统的梳理,涉及文化金融这些年发展的成效、不足、路径措施、政策建议。
作者 | 陈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 )
编辑 | 范佩宏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提速,具备高关联性和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成为优化产业和消费结构、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达到这个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化文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多层次投融资与文化消费的需要,需要文化金融高质量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供应系统性、持续性金融支持。新时代良好的政策预期、日趋完善的金融市场环境、以及新技术革命将进一步推进文化金融体系创新与转型。文化金融发展正蓄力成势,按照高质量效率提升路径不断演进,成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一.我国文化金融发展成效显著
融资环境明显改善
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下,我国文化金融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形势,在市场主体培育、融资渠道扩展、金融产品创新、市场规模增长、金融科技应用和政策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专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我国文化金融政策以服务于整体文化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中央和地方文化金融专门政策为主干,愈发重视部门协同性与制度连续性,在上下两个层面持续延展与提高。1.文化金融作为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政策与规划的核心组成固化下来
一是文化金融是国家发布的文化经济政策文件中的标准配置。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内容最早出现在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党的十八大提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将金融促进文化经济繁荣擢升到了战略层次,成为中央发布的文化经济政策文本中的关键内容。在2017年《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文件中,文化金融作为独特的产业与服务形态被第一次明确提出和普遍接纳。2018年国办发布《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两个规定》对鼓励和引导文化资源与资本融合、鼓励发挥无形资产在文化产业投融资活动中的作用、加强文化企业信用管理和风险管理做了详细规定。二是文化金融政策主干内容不断强化与扩展,服务文化经济发展与防范相关领域风险并行。行业主管部门对相关领域文化金融服务作出进一步限定与说明,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知识产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律和政策文本。此外,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举办为标志,国家文化金融政策出现重大“拐点”,对文化产权交易市场、艺术品金融、证券市场、并购重组和境外投资等高风险领域实施重点监管,资管新规、理财新规、信托新规、证监体系及私募新规的发布,有效遏制了文化领域过度投机和推动资本市场理性回归。2.文化金融是中央文化领域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颁布的文化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的“规定动作”。
一是文化金融作为文化经济和金融领域政策的固定内容,体现在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中。文化金融以指导意见、规划、行动计划等形式呈现在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文化经济与产业发展文件中,如2017年由原文化部颁布《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提出“深化文化金融合作,发挥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效应,为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提供金融支持”,把“文化金融创新工程”列入“文化产业四大计划两大工程”;同年,印发《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和完善投融资风险补偿与分担机制。二是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践,进一步细化和深耕既有文化金融政策内容。各级地方政府积极贯彻和细化国家上位政策和规划,文化金融作为市场体系或产业体系内容出现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陕西等地方各类文化经济政策文件中;如201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上海市关于深入推进文化与金融合作额实施意见》,2018年北京市银监局联合北京市文资办发布的《关于促进首都文化金融发展的意见》等;同年,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将“文化金融创新行动”列入九大“产业促进行动”。
(二)文化金融体系的基本格局初步形成,投融资规模不断上升
1.我国文化金融发展跨越了债权融资体系、股权融资体系和生态式产业融资体系三个阶段
一是政策性银行、担保和保险等构成的债权融资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产业扶持作用。我国文化金融在发展初期是比较典型的以国有银行为主干的间接融资市场,文化企业主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中小企业私募债两大领域开展债券融资。商业银行作为债权类文化金融服务链条上的关键力量,以大额授信和版权质押贷款等服务为标志,采取“银政”“银企”等战略合作方式为文化企业提供专项服务。二是形成以产业投资为特色,以资本增值为目标,利益共享,风险同负的产业链协同投融资范式。以“投贷奖”联动机制为标志,逐步融合以银行为主导的债权融资机构与以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为主导的股权投融资机构(尤其是财政和社会资本主导的文化产业基金),不断夯实文化金融体系中股权投融资地位,更加重视财务与产业价值,以及股权投资载体要素和现金流创新。三是国家与行业关注重心向建立和完善文化金融生态体系演进。政府部门作为推进文化金融发展的中坚支柱,着力建设多层次文化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不断推动文化科技融合、无形资产评估、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等领域投融资产品与服务创新,新业态已涵盖信贷、债券、证券、保险、融资租赁、产权交易、金融信息服务和第三方支付、网络众筹、P2P等多个细分市场。2.从金融工具和市场视角看,债权、股权、风险管理和互联网文化金融发展各有千秋
一是债权类文化金融信贷产品开发与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我国各大银行通过建立差异化审核标准、绿色审批通道,相继创新“孵化器”“政产融”合作和“区域服务链”等信贷机制(如下图)。调查显示,2013年至今,政策性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主要银行的文化产业贷款余额平均增长率达16.67%,比同期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率增加2.98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底,21家主要银行文化产业贷款余额增至7260.12亿元。文化企业以发行短期品种券为主,债券融资比例与融资规模进一步增加,深受保险等资金青睐。文化产业信托从政信合作向自助式管理、消费信托演进(如百度的“百度有戏”互联网消费权益信托等),2018年我国共发行了股权投资类、权益投资类、贷款类和组合运用类四种文化产业信托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