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公号消亡史
你有多少天没有看过公众号文章了?你还记得关注了哪些公众号?可能你都不清楚那些随着手机的更换默默消失在你的微信里的那些公众号,而又有多少运营者现在也已离它而去。作为一名曾经的影视行业公号作者,亲历着公号一路走来的旅程,在这个低迷的时间里把这几年的经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并想从公众号这个侧面来反映影视行业的浮浮沉沉。
记得那还是五六年前,公号正在以燎原之势席卷全中国的时候,因为对于推送的高质量文章颇感兴趣的缘故,为了能获取更多的行业信息,我果断地把公号作为每天必看的内容。当然因为兴趣点的迥异,我倒是没有过多的关注那些流量巨大的大众娱乐号,而是对影视行业的公号情有独钟,而且还不是那种一般群众喜闻乐见的八卦号、影评号,侧重点集中于洞察娱乐行业风起云涌的产业号上。当时多多少少关住了有二三十个号,不多也不少,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认真阅读每篇推送,甚至有时候还会对一些特别干的文章写个笔记什么的。
很多事情看多了必然会有想法,有了想法就想让人知道,于是尝试着和某个行业大号联系。没想到竟然大号对于稿子的需求特别旺盛,大概是当时写公众号稿子的并不多,所以简单沟通便写了起来。很快第一篇稿子变成了公号推送的头条,而三百块的稿费从微信转了过来时,着实让我兴奋了一阵子。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彼此合作的关系越来越融洽,稿费也逐渐增高。但也比不过公号阅读量的增加,从两三千到破万,再到10万+,那时候的公号一片蒸蒸日上的好势头。
那一段时间,院线电影的票房节节攀高,网络剧崭露头角,网络电影以一部低成本创造收入奇迹的新闻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网生内容开始野蛮生长,这只是传统影视和互联网视频内容交锋的刚刚开始。
大量的人和钱挤进了本来已经竞争激烈的影视圈,而因为视频网站的兴起,把行业边界从电视和影院扩充到电脑和手机,这也让影视界的体量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人和钱都有了用武之地。在我看来,是网络给影视行业打了一针兴奋剂和增肥药,为行业和观众迎来了爆发的难得的机会。同样,如果没有信息传播渠道的改变,我也不会有机会抒发自己对于产业的看法,也不会几年都与公号形影相伴。
因为一些个人的原因,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暂时离开了公号写作,等到一年后的2017年再次回归公号时,情景已经让我有些感到意外。首先和原来合作的大号联系,对方依然很热情,可在这种热情里隐隐感不到原来的重视。
经过侧面了解,那时的大号已经从原来四个人发展到二十几个人的团队,从一个号做到了六七个号,每一个号都有固定的主编和编辑,基本能够达到日更。粗略地算了算,场地加人工就要一百多万的开支,年底都组织员工出境团建,时不时还搞个行业大会什么的,保守估计一年运营成本在二三百万的样子。根据平均每周两到三条的广告推算,这个大号矩阵至少年收入接近五百万。所以像我这样的兼职作者不受待见也就很正常了,毕竟日更还是要靠专业的团队。
其实写作也是个买卖,成就做、不成就换家做,于是我尝试着与其他的号开始合作。之前也曾加过几个主编,因为垂直影视产业的公号实在太少,所以基本上只有十几个号能做到日更并在业界有所影响。
那一年多的时间,影视行业号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了出来,一搜集竟然多达一百多个号,而且很多号阅读量都在万数以上,这确实让我感到吃惊。更让我吃惊的还在后面,当和数十个主编加了微信后,发现他们对于稿子的渴望远远超过了当初我与大号合作的时候。
凭借选题的精准和个人对行业的洞悉,很快就和主编们打成一片。说到核心稿费的问题,几乎大家都不含糊,一篇一结,六百起步,这整整比之前的稿费涨了一倍。有的新号直接开出行业稿一千,软文两千的高价。于是自己的微信每天响的不停,不是这家有着急的软文,就是遇到热点需要时效稿的需求,总之干完一篇下一篇就接踵而来,有时候连列个大纲的时间都没有,直接开写。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一天一稿根本就忙不过来。怎么办?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钱溜走。于是乎,找枪手成为一条“捷径”。当然找个靠谱枪手绝对不亚于找对象的难度,在聊了无数人后才勉勉强强敲定了那么两三个人。但他们的水平和给他们的稿费是匹配的,为了能“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只好手把手的教他们如何写稿、改稿、润色,自己俨然也成了一名主编,比一个人写稿时更忙。
而真正的主编们似乎更忙,有时候连稿子都看不完就直接发,有些稿子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想表达什么就稀里糊涂地变成了人民币。这也不能怪主编们,一般主编都还要负责运营,和金主们打交道比和作者打交道要复杂的多。一人一个喜好,主编有时候也摸不清广告主的心思,所以要反复折腾作者和自己,只要是金主满意了就行,别管软文硬的和翔一样也只能捂着鼻子发出去。
在被金主、主编和枪手的“夹击”下,我“幡然悔悟”,定下来两条自己的底线,一自己写多少算多少,二不写软文,谁爱伺候谁伺候去。我不伺候总有人伺候,金主不找这号总会找到其他号。因为供总是大于求,没人和钱过不去,何况那个阶段的钱是那么多。
太多热钱涌进来影视行业,全国上下做影视的都和打了鸡血一样,仿佛人人手里都有项目,很多项目没有什么剧本打磨、班底组建就匆匆上马了。开机的项目多了,明星多了,自然投公号的广告也多,做公号的人也就多了,内容也丰富起来,内容丰富了读者也就越多,公号的广告费也水涨船高,似乎行业“良性循环”就此形成。
本来有了钱更应该做好内容,事实却是因为来钱太容易,反而忽略了把内容做好做精,挣快钱、多挣钱,稿子的质量反而成为其次。没过多久,暂时的繁荣成为很多人美好的回忆。
转眼到了2018年,范冰冰事件的爆发让整个影视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虽然这个消息让影视公号瞬间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但之后带了影响很快显现出来。大批资金的流出让影视行业失去了“财神”,带来的必然是营销费用的削减。
约稿越来越少了,软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要命的是公号们也缩紧了钱袋。原来出手阔绰的主编们,也在钱上打起了算盘。从之前发布后第二天就发钱,到周结,再到月结。后来估计是税务部门也盯上了这些与影视相关的公号,稿费扣税也成为了常态。
这种情况延续了半年,可能大家都以为等风波过去依然会风生水起,但随着时间推移,情况一点儿没有好转的迹象。有些号因为没有广告开始支撑不下去了,陆陆续续有的号悄无声息地把更新的日期定格在某一天。幸好还有不少的号还要完成日更这个目标,于是自己的稿子还是能出手,只是对于稿子的质量也越来要高,甚至需要写成学术的水平。大家一下子从浮躁变成了焦虑,普遍的焦虑。
迎来崭新的2019年,可以合作的号越来越少。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号,其他的一些小号和新号,一听稿费价格就没有回应了。当时也考虑降低一下稿费多揽几个主编,可又觉得降了身价,这与明星限薪似乎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知道总有人会为自己买单。
不久又与一个大号建立了长期供稿的关系,价格正好符合心理价位,继续着码字的生涯。突然有一天,主编对于内容提出了比较激烈的修改意见,之后又对提出的多个选题表示异议。一种不祥的预感由心而发,无论是生意伙伴,还是兄弟老铁,即便是夫妻,只要问题上升到个人能力的高度,就离分道扬镳不远了,除非双方各退一步。很快预想成为了现实,拖欠稿费成为事件的导火索。
当然这样的小钱并不必用上污言秽语,毕竟大家都算是有些文化和素质的人。在多次催要下,主编还是全额支付了,至此写稿的旅程算是告以一段落。
没过多长时间,那个大号也停更了,我也意识到了影视寒冬的大雪最终也覆盖到了公众号这个领域。翻开手机数了数近200个公号,两成已经停更,三成只是周更或者月更,让人唏嘘不已。
以前认识的不少编辑或者运营纷纷转行,看他们的朋友圈充满了推荐某某主播或者某个视频号的东西,说明他们有人已经离开投身当前快火到头的短视频和直播领域。还有做起了微商,推销起各式各样的商品,干滴滴和外卖的估计也有,只是他们一般不会把这些晒在朋友圈,两个圈子实在没有交集,发朋友圈的空儿还不如多跑几单。
即便还在坚持的,也遇到了更为艰难的处境,广告量少可以克服,无选题可写的才要命。在影视行业按下暂停和慢进键后,几乎没有重磅新闻发生,博纳的事情可能算是有些影响的大事,但总不能都是卖房抵押、亏损退市这些让人越看越丧气的消息。好消息没有,也要找些原来没有挖掘的,却不那么容易。
光景好的那几年,到处都有新鲜的话题,不用挖,刨刨就能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可能是那时候刨地太多,再加上行业动向太少,现在拿出刨祖坟的本事也很难有独树一帜的干货文。特别是公号变成信息流后,从上到下刷一边,能停下手指的文章越来越少,就不要说对于绝大部分快餐读者了。
公号的日子难过,比不上做影视的人日子难过,做影视的苦也苦不过搞影院,2020年注定是影视人刻骨铭心的一年,而前景也并不乐观。就如身边一位曾经做主编后转行做财经的朋友说的,影视行业可能是国家最后救济的行业,毕竟从体量到关键程度,影视行业终是小弟弟。这也许很悲观,但却是事实。
靠不了别人,那就只能靠自己。苦熬或许是今后会很长时间折磨影视公号行业的词语,放弃的早就已经放弃,没有放弃的就该继续坚持。或借助微信读书,或借助音频传播,再或者利用短视频,每一次尝试或许都有成功的可能,不去尝试只能坐以待毙。其实作为一名旁观者,我并不能拿出什么让人振奋的干货出来,但我相信文字的力量,更不会消失,只要坚持一颗初心,便是价值的体现!
以此文共勉所有为公号辛苦忘我的人们!
留言话题互动
你对影视行业公众号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
推荐阅读
主题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