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国文化金融体系要点、热点、难点,这本书系统回答了

第3187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金融研究所所长、文化金融学者金巍的新著《文化金融:通往文化世界的资本力量》正式出版。本书从理论及政策分析、热点及趋势解读、相关讨论及思考三方面着手,综合反映了多年来我国文化金融发展以来在研究、政策、产业实践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和开创性的建议,对“十四五”时期继续借助文化金融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具有很强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书中具体有哪些亮点,下面和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一起,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编辑 | 董婧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5160字 | 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文化金融学者金巍的新著《文化金融:通往文化世界的资本力量》近日由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出版。


金巍先生现担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金融研究所所长。他在2016年主持创立了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并担任秘书长,举办了十几场学术性峰会和论坛,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

文化金融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金巍先生常年跟踪文化金融政策与产业实践,本书以作者五年多来在不同媒介上发表的论文、评论以及演讲稿为基础内容,搭建了一个文化金融观察与分析的合理框架,记录了作者对我国文化金融发展的系统思考。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时代芳华:演进中的文化金融”,主要为文化金融的基础逻辑、理论演进以及政策分析方面的相关内容。第二部分是“静水流深:变革中的文化金融”,主要内容是文化金融前沿与热点观察,以及发展趋势分析。第三部分是“基业长青:体系构建中的文化金融”,是从文化金融体系视角上对文化金融发展的一些思考,主要分析了相关工具、产品、机构、市场、基础设施等关键问题。

本书综合反映了多年来我国文化金融发展以来在研究、政策、产业实践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和开创性的建议,对“十四五”时期继续借助文化金融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具有很强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专家推荐语


李扬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成就了文化金融的重要性。要深入推动文化金融研究,就需要在学理上找到构成自身独特性的东西。本书基于对我国文化金融领域丰富实践的观察,以典型的金融视角分析了金融服务文化实体经济中的诸多重要问题,搭建了一个文化金融分析的基本架构,很值得相关研究者阅读。

王永利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 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又会为金融提供更多的业务场景。金巍先生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文化金融的实践观察和理论研究,本书汇集了他多年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章或演讲稿,是其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提供了一个研究文化金融的基本框架,相信会对大家认识和从事文化金融提供很大帮助。

姚余栋 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

作者一直潜心于文化金融前沿观察和应用研究,致力于传播文化金融知识,长期组织相关公益性学术交流活动,执着与专注使其成为这个领域的领袖人物。本书反映了作者多年来在文化金融方面的系统思考,体系性强,很多观点都具有前瞻性,是产业金融研究的一个良好范本。

杨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当前文化金融的研究与实践得到了各方高度重视。在经济供给侧改革中,要发掘文化产业增长动力,需要文化与金融两大元素更密切地互动融合,需要文化、金融、科技三元动力呈现更多创新魅力。本书集聚了作者围绕文化金融焦点、难点问题的深度思考成果,将给不同层面读者带来非常良好的阅读体验。

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 首席经济学家

文化产业的发展得益于金融的强力推动,是为文化金融的根本所在。金巍老师在本书中对文化金融这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从宏观、微观等各层面观察了这个时代文化金融实践的创新脉动和发展轨迹,为人们通往文化金融的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

刘双舟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 教授

金巍先生是近年来在文化金融这一新学术领域辛勤耕耘的一位专家学者,我认识他的文章比认识他本人要早,后来在共同参加学术活动中成为了好朋友。在疫情笼罩的2020年,他将以往的研究成果整理出版,真是可喜可贺。本书按照我国文化金融发展脉络重新整理了他以往的主要文章,不仅是个人研究成果的系统展示,更是我国文化金融发展的客观真实写照和文化金融学术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

自序:写在不寻常的2020

2020年,注定会成为一个历史上不寻常的年份。这一年,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病毒席卷全球,世界仿佛在这一年停顿下来,而这种停顿背后又孕育着各种暗流,让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美国《时代》周刊把2020年称为“史上最糟糕的一年”。

2020年,中国最早爆发了疫情。但我们的政府表现出了强大的组织力,我们的人民表现出了惊人的自信和自律。九个月后,中国开始“重启”,现在基本恢复了以往的样子,正常上班,正常出差,正常开会,这真是一个奇迹。但这仍是“抗疫常态化”下的一种复苏,人们仍对疫情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2020年,大多数线下的学术活动都暂停了。我有更多时间写点文字,同时也可以整理以往文化金融方面的文章,对我在文化金融方面的观察做一个回望和总结,于是就有了这本书呈现给大家。

文化金融是一种基于文化生产的金融服务活动,更具体来说,文化金融是服务于文化产业的金融活动。过去十几年,我国文化金融发展可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总体呈现了“政策驱动与市场创新联动、整体规划与分业实践共举”的特征。我们看到了文化产业主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通过不断推出政策进行的努力,看到了文化企业、金融机构基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创新;我们看到了主管部门在文化金融整体规划上的严谨和整合能力,也看到了资本市场上电影、艺术品、传媒等不同行业不同风格的实践路线;我们看到了2016年前后文化产业资本市场呈现的热度,也看到了近些年文化产业资本市场在金融严监管规范周期中的挣扎。

早些时候只有极少数的文化产业学者撰文讨论的文化金融问题,这些年已经开始受到主流金融学界关注,因为文化金融正通过服务文化实体经济展现着巨大的时代价值和创新魅力。这些年,我有幸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同时也通过组织文化金融学术活动、建立专门研究机构、完成专项研究课题项目、编辑出版文化金融蓝皮书、编写文化金融教材等形式,参与了这个令人激动的历史进程。

我在文化金融方面的观察和研究是从2013年开始的,我在那一年开始编写的《创新的力量:美丽中国建设路径探析》一书中讨论了“文化产业金融与投融资创新”问题。2015年我参与主编并出版了《中国文化金融合作与创新》。这个时间,在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的学者交流活动中,一些学者筹划建立一个连接文化和金融界的交流平台。

2016年1月23日,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成立了,创始成员集聚了王永利、贾康、姚余栋、杨涛、黄剑辉等众多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也包括侯光明、张晓明、魏鹏举、刘德良等文化产业专家,很荣幸我被推举为论坛秘书长。此后我们连续举办了十几场有影响力的论坛、峰会活动,对加强金融界和文化产业界的沟通交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016年下半年,杨涛老师邀我一起策划主编“文化金融蓝皮书”,第一部蓝皮书《中国文化金融蓝皮书(2017)》于2017年4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至今我们已经连续四年编写“文化金融蓝皮书”,这个系列的蓝皮书已经成为了国内较有权威的文化金融研究报告。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邀请我编写一本供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使用的专门教材《文化金融学》,这也是文化金融研究领域的一个首创吧。这本教材最终由我和杨涛老师合作完成,将于2021年上半年出版。

2018年3月,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老师的支持下,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了,我开始在这个国家高端智库从事文化金融研究工作。中心的成立为文化金融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这几年承接部委文化金融专项课题、组织学术交流、开展培训活动,取得了各方面的认可。

2020年,依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成立,研究院设立了文化和旅游金融研究所,我有幸担任所长,可以为文化金融研究继续努力。

五年来,我们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文化企业及研究机构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我们在文化金融方面做的工作也有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这个时间段,是我国“十三五”规划时期,也是文化金融发展与成长的重要阶段。我的文化金融方面的文章,大多数都是在这期间完成的。

几年来我对文化金融的观察可以分为主要的三个方面,这成为了搭建本书架构的基础。所以,我将本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主题词分别是“时代芳华”、“静水流深”与“基业长青”。

一、时代芳华:演进中的文化金融

我国文化金融的发展是有自身特色的,这与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其后发赶超的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在我国,由于文化产业实践和政策语境具有整体性,文化金融也是作为一种整体性研究领域进行学术构建的,这个构建几乎是从无到有一点一点推进的,很多基础性的概念性的东西都需要厘清。学者们关于文化金融内涵、本质等方面具有基础理论意义的观点,现在虽然看起来依然零散,但仍是极有价值的。

另外,由于文化金融的整体性推进与我国政府推动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密切相关,很多理论和研究成果都体现在了文化金融政策当中,而很多理论和观点的演进也离不开对政策的解读和深化。我在文化金融概念、逻辑、理论演进,以及关于我国文化金融政策方面写了一些文章,这些文章构成了本书的第一部分,主题词是“时代芳华”。

二、静水流深:变革中的文化金融

文化金融是新兴领域,必然会出现很多新事物,有很多前沿性和趋势性的问题需要研究。国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金融领域也出现了很多创新,如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在文化金融中的应用。我在其他金融领域的经历帮助我更早地意识到了一些前沿性的问题,我写了一些文章或在不同场合进行了宣讲,比如文化金融区块链这个话题。当然,文化金融是在金融服务于文化实体经济过程中形成的金融业务领域,在服务实体经济这个逻辑基础上,文化金融的创新需要在合理的曲线上运动,真正的变革来源于有价值的创新。在文化金融趋势观察中,政策环境、资本市场结构、技术变革、生态、区域文化金融等都是重点观察角度,其中总体金融政策环境和文化政策环境构成了文化金融发展趋势的主要风向标。我写的关于文化金融前沿热点分析以及发展趋势方面的文字构成了本书的第二部分。

三、基业长青:体系构建中的文化金融

文化金融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是体系构建问题。在文化金融发展中,金融机构始终都是更具话语权的一方,这决定了我们需要更多从金融服务体系构建视角研究体系构建问题。我很多文章是从这个视角上阐述的,包括文化金融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等问题,也包括文化金融基础设施这个重要命题。近年来,如何通过文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质量的文化金融,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我写的这些方面的文章构成了本书的第三部分。这部分应用性强、系统性强,主要分析了文化金融体系中的工具、产品、机构、市场、基础设施等问题。

国家软实力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文化界的努力,也需要金融界的支持和参与。多年来,文化金融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国家软实力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这个领域专门的研究人员仍然不多,我希望通过这部书的出版,为推动文化金融的研究做一点贡献。能以文字的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文化金融在研究、实践和政策等方面的一些情况,是一个文化金融研究者的荣幸。

本书的出版,得到很多专家和朋友的鼓励和肯定,李扬、王永利、杨涛、姚余栋、管清友、刘双舟等老师拨冗为本书写了推荐词,在此表示万分的感谢!感谢中译出版社社长乔卫兵先生、责任编辑于宇先生的大力支持!感谢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发起的“文化金融城市学院”平台,本书将作为“文化金融城市学院丛书”的第一本与大家见面。

和许多经济领域一样,文化产业和文化金融在2020年有了一个令人沮丧的V型低谷,有了一个不情愿的休止符,但我们正在意气风发地重启。中央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设计中将文化产业发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文化金融任重而道远。在通往文化金融世界的路上,有美丽,也有风霜,我们一直会前行。向所有在2020年坚持了理想并继续砥砺前行的人致敬,向2020年致敬。

本书献给我的妻子和今年4月刚刚出生的儿子宇麒。

金巍
2020年12月6日
于北京通州-京杭大运河畔



 话题互动 
您对文化金融力量的发展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推荐阅读 


 订阅关注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新时代,汇集、融合行业内外精英对文化产业的观察和理解,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行业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业、相关机构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申请转载/加入研习社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