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境好才能踢球,足球在中国真是"富人运动"?

第3211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近日,前国脚李玮峰在一档直播连线节目中坦言,在中国只有条件较好的家庭才能负担得起孩子踢球的开支,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再有天赋也没用。该言论引起网友热议:原本是一个简单的兴趣爱好,为何突然变成了“有钱人的运动”?而鲜少被关注到的足球培训行业发展境况究竟如何?下面就跟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一起来一探究竟。



编辑 | 董婧

来源 | 动吧


正文共计4185字 | 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近日,前国脚李玮峰在一档直播连线节目中坦言,在中国只有条件较好的家庭才能负担得起孩子踢球的开支,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再有天赋也没用。那么,足球、尤其是中国足球,真的是一项“有钱人的运动”吗?


早些时候,前国足队长冯潇霆在B站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其实在目前,学足球的成本和学什么音乐啊,舞蹈、绘画都差不多,那一节课呢,有几十块的,也有一、两百的,那每个月呢,四节启蒙课其实也就几百块,完全是我们工薪阶层能够承受的。”


“所以说呢,就是说这个也不至于说是有钱人的游戏。”



不可否认,冯潇霆说的是事实,足球课外兴趣班一个月的成本,对普通人来说只是几顿饭钱,不会对家庭生活质量造成本质上的影响。但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往职业道路上发展,成本就绝不会是几顿饭那么简单了。


中国足球兴趣班确实不贵


2020年1月1日,日本国脚南野拓実在冬窗开启的第一时间从萨尔茨堡加盟利物浦,转会费为850万欧元。



根据联合补偿机制,南野拓実在23岁前注册的青训机构和俱乐部都从这笔转会费中获得了分成。其中,南野的母队ゼッセル熊取FC得到了2万欧元,折合人民币大约15万元。

南野5岁时进入该俱乐部接受训练,入会费为3000日元,每月学费5000至7000日元,每年还需要另交8000日元的杂费。南野共在这里停留7年,总开销最高不会超过108000日元,和人民币只有6400元左右而已,可见在日本想要进入足坛的门槛有多低。

亲民的价格,并不代表ゼッセル熊取FC不专业。恰恰相反,该俱乐部是大阪樱花出资赞助的当地青训机构,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除了南野,目前效力于德乙汉诺威96的室屋成同样出自该青训营。

当然,国内的青训机构虽然鲜有南野拓実这样的杰出产品,但至少从价格上讲,并不会给家长带来负担。

以前申花球员、孙祥的哥哥孙吉创办的吉祥俱乐部为例,该俱乐部分为精英班和兴趣班。兴趣班每周组织一到两次训练,单周累计人次能达到3000人。

相关负责人表示:“兴趣班一节课收费几十块,其实还是以公益为主。因为这样的培训都是在社会场地上进行,收取的费用主要就是支付场地费以及教练的工资。”

也有一些学校开始与校外青训机构合作,让青训机构的教练团队进驻校园,以提升学校知名度。目前正在从事此项业务的前上海女足队员刘彦透露:“一般一节课上90分钟,收费在80元到120元之间,费用不算高,也让更多家长有能力支付。”


按每周训练一次的频率来计算,足球兴趣班的单月花费不过几百元,虽然与南野拓実的7年6400元仍有较大差距,但只要能让孩子拥有好身体,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这点开销对家长来说无疑是值得的。

而如果能被提拔进精英班,很多孩子还会被青训机构减免每周四五次训练的训练费,以提高学员受训的积极性。如果真的能向职业队输送球员,青训机构会得到更高的收益。

然而,对于有志于职业道路的孩子和家长来说,这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各大足校价格不菲仍难以自给自足

通过鲁能足校官网可以查到,鲁能计划在2020年招收60人进入实验班,出生年份在2010至2013年之间。学员需通过各项身体机能及足球技能测试,还要每年缴纳32000元。

鲁能提供的招生简章介绍道,这笔费用包含“学习训练费、食宿费、装备费、保险费等”。站在足校的角度上看,这笔费用的利润空间其实不大,但很显然,这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轻轻松松拿出的一笔费用。


恒大于2012年斥资11亿元修建的恒大足校收费标准较之于鲁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恒大足校拥有81块训练场地,号称“全球最大足校”,首期招生时,小、初、高阶段的学费一律为每年35000元。可即便如此,恒大足校依然入不敷出,于是便将学费按阶段提升,小学阶段涨至每年50000元,高中阶段涨至每年60000元。


但是,恒大足校并没有因此扭亏为盈。时任校长刘江南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即使收了5万(也在赔钱),恒大足球学校给予孩子们的培养一年达到了8至9万。伙食费每天40块全吃到肚子里,上课费用,训练费用,另外还有管理费用。”

从2018年开始,恒大足校开始实行“全精英全免费”的培养模式。

也就是说,学员只要能通过足校的选拔,就能免费入读并接受培训。这避免了孩子没足球天赋的家长浪费钱财,减轻了孩子有天赋的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由于受训人数骤减,恒大足校自身也能减少亏损。

这种对精英学员予以费用减免的优惠政策早就被各大足校所采纳,例如鲁能就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写道:“经一段时间的正规学习及训练,通过学校梯队试训综合评估合格,可入选鲁能青训精英梯队,享受来自国内最高品质的全免费培养。”


由此可见,各大足校其实是在为“好苗子”能顺利成才进行努力的。但是,青训之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十二三岁的少年天才有可能到十七八岁时已泯然众人,期间的各种意外(比如受伤),都有可能断送孩子的足球之路。

因此,没进入精英班的孩子绝非没有成为职业球员的机会。可一旦没能在幼时入选精英版,小球员就需要家庭更大的支持才能延续梦想,也就是说父母要承担更高昂的学费。

倾力培养者众,真正成材者寥

2015年,媒体采访到了一位从东北来到鲁能足校学习踢球的少年吴晓磊。

通过媒体的笔触,我们得以看到这个家庭的生活状态,而这应该也是很多把筹码押在孩子和足球上的家庭的缩影。为了让晓磊安心踢球,也为了更好地照顾他,父亲吴全利放下了自己在家乡的工作,在鲁能足校旁租房陪读。平日训练,老吴就站在场边看看小吴,周末放假,就给儿子开小灶,补充营养。

“本来他妈妈也要过来,但是多一个人开销就会更大。而且我喜欢足球,平时看看儿子踢球也能给他做点指导,他妈妈这方面确实不了解,所以就留在老家做点儿小生意。”

根据老吴的统计,一年下来,算上学费、房租、日常开销和儿子的营养费,要花上将近10万块钱。

支撑这个家庭的正常运转,都依靠晓磊妈妈在老家的生意收入和过往几年的存款积蓄,日子不算拮据,但也没有什么存余。不过在老吴看来,“儿子要是当了职业球员,这些钱可能都算不上什么了。”

然而六年过后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在网络上搜索到关于吴晓磊的最新消息。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才是学习踢球最贵的地方。

由于有资质、有保障的足校在全国范围内寥寥无几,大部分孩子都需要早早背井离乡,家长不放心孩子独自闯荡,也担心孩子疏于训练,自然就要牺牲一人的工作前去陪读。

根据网易体育在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青训球员的主要花费中,最大的一项支出是学费,占到了33%的份额,紧随其后便是陪读费,也会高达28%,至于之后占比21%的差旅费和18%的营养费,更是有很大的弹性。

如果说家长可以尽力压缩自己的陪读和差旅支出,那么花在孩子身上的营养费等后勤支出,则是完全没有上限的,因为只要家长愿意,可以在市面上找到各种档次的营养品。

毕竟在青训阶段,身体素质突出就更容易先拔头筹。

不用说吴晓磊这样已经消失于视线中的莘莘学子之一,即便是从小就被无数教练看好的韦世豪、张玉宁,他们的背后也缺少不了父亲的督导和陪伴。

两人的父亲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张玉宁的父亲酷爱足球,韦世豪的父亲有着深厚的体育背景;张玉宁的父亲以经商为生,韦世豪的父亲在蚌埠有着汽车配件的生意。

自从儿子开始学习踢球以后,两人都将大量的心血倾注到了儿子身上。韦世豪的父亲将生意交给他人管理,始终在孩子身边保驾护航;张玉宁的父亲更是从上海、杭州,一路陪到荷兰,十数年如一日。

如果这样的家庭都需要为了孩子做出很多的牺牲,那么普通家庭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自然就更不用多说了。


足球的机会成本为何如此高昂?

踢球贵吗?

随着现在球场越来越多,三五好友相约小场,平摊下来无非就是几十块而已。

学习踢球贵吗?

如今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掌握若干个兴趣爱好或生存技能,游泳课、音乐课、手绘课都收费不菲的情况下,一节足球启蒙课几十块、一两百,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

然而,真想把球踢好,而且想把足球作为未来职业方向,这就远远不是把其他兴趣爱好当作职业可以比拟的了。

原因很简单,全国靠谱的足球学校无非就是那么几所。


因为足球土壤不好,因为市场覆盖不足,因为教学力量不均,因为监管覆盖不力,绝大多数家长们只能选择把孩子送往千里之外的足球学校,而由于成本高,足球学校也只能制定高额的学费来尽量减少亏损。

除此之外,一名家长前来陪读导致的家庭收入减少,以及职业足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淘汰率,都让绝大部分家庭走在通往成功的钢丝上。

一着不慎,之前的付出尽数东流。

归根结底,这还是足球产业孱弱和不成熟的结果。

孩子从金字塔基爬到金字塔尖,家庭就已经承受了文化课落伍、未来职业选择面狭窄的心理准备,而一旦从金字塔尖被淘汰,整个足球产业无法为孩子提供充足的出路,足球产业与社会的接轨也不够平滑,很多孩子就可能迎来被社会淘汰的结果。

韦世豪和张玉宁如果失败,他们的家庭还可以为孩子的未来兜底,那么普通的工薪阶层只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天赋”一词上,就像网易体育所做的调查数据显示的那样,96%的家长无法接受孩子未来无法成为职业球员的结果,但无法成为职业球员,才是大多数青训球员的宿命。

如此一来,岂能不贵?



 话题互动 
您对足球是否为“富人运动”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推荐阅读 

 订阅关注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新时代,汇集、融合行业内外精英对文化产业的观察和理解,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行业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业、相关机构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申请转载/加入研习社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