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们的养生大法真的有(zhi)用(qian)吗?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2-06-18
第3471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近期社会上猝死新闻频出,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被健康焦虑围绕却又想要追求享乐放纵的年轻人则提出了“野性养生”的口号。“野性养生”究竟有多“野”?不过就是“一边作死,一边养生”罢了。大健康环境下,人们的养生规划大大提前,养生文化背后滋补出一大批养生产业,而这样,隐性健康人口就自救成功了吗?到底养生为真,还是安慰为真?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商业密码?


作者 | 栀晞(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叮叮叮,又是一个周末!在家的你,开始养生了吗?


近期,有关年轻人猝死的新闻频频出现,引发了许多人对自身身体健康的忧虑。而既贪玩又惜命的年轻人往往不走寻常路,于是他们在新时代发出了“野性养生”的呼喊。

 


微博上有关“如何看待当代年轻人的野性养生”也引发了大量讨论和关注。

 

所以,“野性养生”究竟有多“野性”呢?

 

破洞裤太冷,贴上暖宝宝。

 


啤酒不健康,枸杞泡酒里。

 


宅着不锻炼,周末去推拿。

 


熬最深的夜,敷最贵的面膜眼霜。

 


牛奶是健康的,茶也是养生的,所以牛奶加茶而成的奶茶是健康的。

 

当下年轻人的养生大法:一边焦虑身体危机,大喊要养生保命,一边又要如此野性,浪得飞起,可谓是“娱乐养生两不误”。听起来非常美妙,但事实如何呢?

 

“保温杯里泡枸杞,边作死边养生”



如今看来,保温杯里泡枸杞的不一定是大爷大妈,还可能是年轻的“野性养生”族。那么,“野性养生”究竟是什么呢?

 

给养生加上“野性”这个前缀似乎本身就不寻常,要理解“野性养生”,就不得不提到之前网上广泛传播的“朋克养生”。

 

据相关报道,2017年,一条“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如今端着保温杯向我走来”朋友圈截图火爆异常,这里提到的主角就是赵明义——三十余年前成立的黑豹乐队(摇滚)的鼓手,摇滚与养生的反差让这次偶然事件意外出圈,由此衍生出了“朋克养生”一词。

 


“朋克养生”在通俗意义上就是指当代年轻人在放纵自我尽情享乐的同时,仍然不忘通过各种方式来保命的养生大法,简单说就是“一边作死一边养生”。

 


这样看来,“朋克养生”其实就是“90后”“00后”的年轻人所选择的与父辈不同的养生方式,但各中差异又有许多诱因。

 


“朋克养生”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也鲜明地反映了人自身的矛盾属性。“朋克养生”是年轻人戏谑的网络梗、流行语,也是年轻人面对健康焦虑选择的“体面活法”,而其中被掩盖的其实是人内心深处对疾病与死亡的焦虑感。

 

这种焦虑感从何而来?

 

首先是当前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确产生了一定隐患。因此,害怕身体报警的年轻人选择“先下手为强”,在身体预警之前尝试自救。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当前亚健康(健康与疾病的临界)群体常态化趋势加重,普通人群的健康隐患加大,平时对身体的放纵与漠视很容易导致这部分人群在不良习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疾病,而慢性病在人群中蔓延的速度和范围也在不断增长。

 


在此情形下,以及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比如丁香园旗下的丁香医生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对五万余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各职业群体中大约有52%的人最近一年担心过自己猝死。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对身体进行关照自然是再正常不过了。

 


其次是社会生活压力增大,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内卷避无可避。“朋克养生”既是年轻人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自嘲,也让他们在调侃中掩盖了背后辛酸生活中的真相。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各种各样的辛苦和困难,但总不能一味抱怨和逃避吧,拒绝“网抑云”,要活得洒脱——这正是当下年轻人的心理写照。

 

再次,网络梗的出圈使得“朋克养生”成为当下年轻人共通的意义结构,某种意义上也帮助建构了集体身份认同。

 

微博、知乎等平台上有关“朋克养生”的话题激发了许多网友参与讨论,这体现出年轻人的独特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他们不但要追求生活的快节奏,挤压养生的时间来多进行娱乐,而且还要追求简单便捷,满足“懒人”需求。

 



而由“朋克养生”所衍生的一类消费行为、生活方式等也成为群体身份的区分,年轻人在众多个体的相似性中寻找到共鸣,进而产生归属感。

 

“朋克养生”也带有“朋克”的反叛精神,彰显了青年亚文化的对抗意义,但同时又是年轻人与当下社会妥协折中的产物。熬夜、破洞裤、喝酒等行为都体现了年轻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抗,然而在身体危机之下,他们又不得不妥协,“保命毕竟更为要紧”。


你的养生,养活了谁?


然而,“朋克养生”的背后不仅只有年轻人的焦虑辛酸或是洒脱不羁,毕竟,“生活不止眼前的枸杞,还有远方的朋克养生链”。

 

由“朋克养生”文化衍生出来的产业其实与大健康产业存在很多交叉之处,在此,我们暂基于现有分析将朋克养生产业主要划分为以下四类:养生食品类、养生器具类、养生服务类和养生管理软件类。

 

1、养生食品类

 

养生食品类的产品主要包括两大类。

 

一是传统的保健品或滋补品,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枸杞、阿姣、燕窝等。我国早就有强调食养的文化传统,古人云“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便是其中一例。

 

因而在朋克养生链上,最容易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这类食品产业。它们在保留原有产品基础上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对产品的包装设计和产品理念等都做出了更新,比如枸杞商家强调“即食”“分包”“不用洗”“姨妈不烦”“潮食养”就突出了枸杞食补的方便性、潮流性和有用性,更加贴近年轻人快节奏生活的要求。

 


二是创新式的养生食品,主要是针对困扰年轻人的健康问题研发的,包括无糖气泡水、睡眠软糖、中药奶茶等。

 


比如swisse(斯维诗)品牌主打功能性食品,包括钙片、护肝片等;成立于2016年的年轻品牌“元气森林”主打“无糖”+“气泡水”并迅速崛起;老字号同仁堂推出“中药”+“咖啡”,引发年轻人大量关注。

 



2、养生器具类

 

养生器具类的产品主要是通过外部功能性的器械来达到养生效果,包括主打温和无刺激等养生属性的护肤品、保温杯、泡脚桶、养生壶、养生炉等。随便搜搜“养生壶”的产品,前面的一列产品均有至少一万的交易记录,可见人们的消费热情之高。

 


比如面对年轻人的脱发危机,许多商家推出防脱发、营养液、生发液等产品来帮助消费者防脱生发;泡脚桶要有熏蒸泡功能,既要科技国潮,又要养生按摩……

 

3、养生服务类

 

养生服务类的产品主打休闲娱乐、美容保健、推拿按摩等多功能服务及健康保险等保障型产品。

 

如今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养生场馆,比如按摩、桑拿、汗蒸、温泉、SPA会所等,这些场馆多是提供一些养生的娱乐消遣,由相关的服务人员为顾客提供养生服务。一些地区的温泉设计还别出心裁,比如重庆就结合当地特色推出了“火锅温泉”。

 


此外,保险行业也瞄准了年轻人对健康的“远忧”,各类健康保险推荐账号不断涌现,如重疾险、寿险、医疗险等。

 


4、养生管理软件类

 

养生管理软件类的产品主要是通过对用户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管理等来实现的,包括对运动、睡眠、心理健康和身材管理等方面的关照。

 

比如很多人都熟悉的keep软件通过健身指导,帮助人们养成运动自律的好习惯,“小睡眠”“好眠”“蜗牛睡眠”等软件则聚焦于失眠群体,通过睡眠监测、催眠助眠等方式来疗愈失眠患者,“心潮-冥想睡眠放松”“FLOW冥想”等软件通过白噪音、冥想和正念等方式来缓解人们的精神心理压力。

 


可以看出,如今市面上各式各样的朋克养生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尽管很多人对养生健康的知识储备不足,但还是忍不住“随波逐流”,宁愿掏钱买心安,不断试错,有时甚至就是交智商税。在各大商家的强烈攻势之下,你还有信心能够护住自己的钱包吗? 

 
真养生还是假安慰


护住钱包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朋克养生大法真的能够挽救年轻人的身体吗?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6年就提出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人们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建立健康服务体系、制度体系和产业体系,加强健康教育和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国务院还在2019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

 


而不得不说,在大健康环境下,人们对养生的关注不论是调侃或是其他,都有助于养生观念的传播和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能让更多年轻人提前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同时,“朋克养生式”的自救或许也有一定的自救效果,毕竟其既努力满足年轻人对娱乐休闲、懒宅生活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活不规律对身体的危害。

 

但,鱼和熊掌真的能够兼得吗?

 


其实从最浅显的角度来看,朋克养生最直接反映的是年轻人在行动和意念上的差异。“最短的距离是从手到嘴,最长的距离则是从说到做”。很多人都淹没在喊口号的大潮中甘当“行动上的矮子”。

 


许多人空有一腔“想养生”的热情,但是却没有决心做出真正的改变,因而只能寻找更为简单的、看似有效的繁杂养生产品来聊以慰藉。

 

但真正的养生,并不是毫无章法地被养生品广告牵着鼻子走,而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了解相关知识、寻找更加健康有效的养生方式,甄别筛选可靠的养生之法,否则为养生掏了再多钱,也可能难以得到健康生活的结果。

 

从更深层看朋克养生产业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发现市场通过贩卖人们的健康焦虑来牟利的欲望生产逻辑。

 


我们原本并不知道自己真实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来养生,而只有当那些线上线下让人目不暇接的商品和广告挤满了我们的视线,我们的欲望才真正被商业所激发和生产,但无论我们怎样追逐,其实都很难得到真正的满足,反而会加重人们的主体空虚和放大人们的集体精神焦虑,甚至会形成一种对养生健康的商品崇拜,仿佛将人们的健康用商品明码标价。

 

同样地,对身体进行文化改造也是养生产业蓬勃发展的内在逻辑。其中,人们的身体也变成了文化产品并由此助推了身体文化产业的发展,对身体的维护、身体形象的完善和身体的表现等都是如此。只不过从化妆产业到养生产业,产业发展从身体的外在完善转向了对身体内里素质的关注。

 

这样看来,年轻人对养生、身体健康的追求本质上体现的是对完善自身身体的渴望,而要建设健康中国,全体国民的健康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整体上关注养生的方向是积极的。

 

但当年轻人高举“朋克养生”“野性养生”的大旗,我们也应当看到年轻人的健康问题与健康焦虑,给予他们更多包容和关注,关心青年一代的发展成长,同时也要警惕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不要因健康焦虑又陷入经济焦虑,而更应主动学习掌握正确的健康养生的知识技能,把握放纵与享乐的“度”,也要从自律的运动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努力,切莫等到身体真正报警方知珍惜。

 


总结


在各种焦虑横行的时代,身体健康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焦虑出现。面对健康焦虑,年轻人以自嘲戏谑的方式举起“野性养生”的大旗,体现出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也帮助建构了他们的集体身份认同。“野性养生”既满足了年轻人的生活追求,也具有一定的自救效果。而依托“野性养生”也发展起来一批相关产业,主要包括养生食品类、器具类、服务类和管理软件类。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养生和健康生活,不能只喊口号调侃,也不要在品目繁多的养生产品面前迷乱了双眼,更应付出实际行动,主动了解养生健康知识,寻找更合理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从运动健身、改掉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平衡好工作、享乐和养生。

 

参考资料:

1.胡冰.“朋克养生”的文化表征及反思——晚期现代性的视阈[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4):130-139+149. 

2.“赵明义的保温杯”是什么梗?70、80和90后在此找到共鸣

3.《【转载】2020年中国居民健康大数据发布》

4.《<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发布:洞察疫情背景之下的国民健康》

5.《年轻人的朋克养生大法》

6.胡良益,刘永宁,吴春梅.“朋克养生”的青年亚文化现象解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9(01):75-79+86.




 话题互动 
您对“野性养生”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加入社群 

 推荐阅读 
 推荐收听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栀晞打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