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摆烂:任性还是通透?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2-06-18

第3511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从丧系、佛系、躺平进阶到摆烂,背后反映着一脉相承的反内卷抗争意义,体现出文化共情的生产传播、个体的自我展演与防御等。摆烂文化主要体现为普通人和文化名人共同参与摆烂文学与表情包的生产、创造和传播。但有关摆烂的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况,要想正确看待摆烂,就得认识摆烂文化发展上的连续性,正确把握其积极意义并予以正向引导。人们真正希望的其实是既能输出有趣的摆烂文学,又有能力摆正自己的生活。


 | 栀晞(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近来网络兴起一股新势力——这群人也被称为“摆烂大军”。他们一反常态,直白地表达自己不想努力的情绪,用轻快的语气和无所谓的态度来对抗旁人催促奋斗的劝诫。

 

 

他们不惧将“废物”“烂”“懒”“笨蛋”的标签往自己身上揽,甚至主动出击,谁要是敢push他们,一大堆摆烂表情包直接轰炸过来,“我就烂,你能怎样?”。

 
 

用最灿烂的笑脸说最让人无可奈何的话,走对方的路,让对方无路可走——这正是摆烂大军以不变应万变的反内卷诀窍。拒绝焦虑,反对内卷,就从“摆烂”做起!

 

那么,摆烂是如何出现的呢?摆烂到底是什么?它真的能够对抗内卷,化解焦虑吗?透视摆烂,我们能发现什么,又应该如何看待“开摆”行为呢?


开摆人生百态


“摆烂”一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摆出一副烂模样”,大家普遍认为“摆烂”源自NBA,内行人解释说最开始的“摆烂”是为了让弱球队拿到很高顺位的选秀权再慢慢变强,因而故意追求垫底排名的行为。可以看出,这是一种行业内权衡利弊之下做出的能够规避风险的选择。

 

后来,“摆烂”一词进入游戏圈,也用于形容在游戏比赛无法胜利的情况下任其自由发展,甚至挂机、故意输下去的选择。

 

 

然而,“摆烂”一词真正火起来还得是其成为网络流行语之后,甚至该词也从中性词汇滑向负面词汇,从“摆烂为了以后更好”变成“真的拉胯”、存在“放弃抵抗、自暴自弃”的嫌疑。

 

因为不止在游戏、比赛中,世间万物皆可摆烂。

 
 

“摆烂”泛化之后,人们更愿意将其形容为“破罐子破摔”,但其也有“明明有摆平的能力,但因事情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和“迫于现状或出于自身心态和选择,而宁愿放弃挣扎及放任烂结果发生”的意思。

 
 

如今,“摆烂文化”正在蓬勃发展,各路选手纷纷“开摆”,创造自己的摆烂世界。简单来看,根据创作形式,可以大致将“摆烂文化”分为摆烂文学和摆烂表情包,两者还可以相互搭配达到意料不到的效果,根据创作者,可以大致将其分为普通人的“摆烂”和文人的“摆烂”。

 

 

一方面是普通人的摆烂文案与表情包二创。

 

摆烂界之“划水怪+拖延症晚期”:“能不能不做,能不能给别人做,能不能明天再做,能不能明天给别人做”。

 

 

摆烂人,选择用微笑自嘲来反驳鸡汤文学,更是不惜以“废物笨蛋懒虫”自居,阴阳怪气到对方无可奈何。

 


 

不仅如此,他们还能用最肯定和最让人信服的语气说着“事情给我,那就完蛋”的保证。

 


 

若要问他们为什么摆烂,摆烂人:这只是我单纯的想法和意愿,不想勤奋工作,不想拼命生活。

 



另一方面,摆烂人也致力于寻找不少文化名人的摆烂文案来壮大自己的队伍。

 

比如作家余华就曾因一则“想睡懒觉,不想上班”的采访视频而登上热搜榜,网友们惊呼,文化人竟也跟我们一样想摆烂!

 

 

除此之外,网友还四处搜集了许多文化名人的“摆烂”文案,不断发掘和名人们的“摆烂”共情。

 





可以看到,摆烂文化其实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带着跟佛系、丧系和躺平文化一脉相承的文化个性,颇有种“气死聊天对象不偿命”的任性感。

 

继“我佛了”“我好丧”“我想躺平”之后,“我想摆烂”又出圈了,而摆烂文化又缘何得以广泛传播和发展呢?


摆烂就是上头


首先,沿着佛系—丧系—躺平到摆烂文化一脉相承的反内卷心理而来,可以发现在孕育摆烂文化的时期,摆烂人拥有更加丰富的与其对立面斗争的经验,因此选择了更进阶的方法展开对抗。

 

仔细来看,佛系文化强调“无欲无求、平淡宁静”的生活态度、丧系文化指出当代人存在的“悲观、颓废”的心理,躺平文化侧重“拒绝拼命、维持低欲望生活”的精神状态。而摆烂文化其实突出的是“有能力和策略、但心态不佳不想努力”。

 
 

发展到摆烂文化时,最重要的一点是面临的社会情境不同。前面三类文化在过去的发展中总是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的形态与主流文化价值观产生冲突,尤其是最近的躺平文化备受指责。

 

“躺平”的确不合乎整个社会共同奋斗、不断发展的整体趋势,官方主流媒体等出于国家的整体发展需求而劝诫人们努力奋斗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个体而言,他们其实拥有自己选择的自由,躺平和奋斗只是不同的生活态度。

 

在此情境下,人们才从躺平文化的摇篮中成功孵化了摆烂文化。可以看到,摆烂的文化表达一方面突出强调了自身的选择和价值表达,另一方面,在应对他人指责时,摆烂人的心态发生了转化,从“悲观”“自暴自弃”“放弃抵抗”到“微笑应对”“放弃争论”,这也不失为一种更强烈的反抗和更巧妙的进化。

 

△从悲观到乐观
 
△肯定而确切地表达反抗
 

其次,摆烂文化的迅速发展也少不了自我防御和文化共情的功劳。

 

摆烂情绪的产生其实来自于个体宣泄压力和自我防御的选择。心理学研究曾提出防御性悲观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认知策略,能够通过降低自身期待来维持自尊,并预防真正失败所导致的受挫感。

 

可以看到,摆烂人首先将外界对自己的期待降低,就算得上是一种明显的自我防御策略,事先声明自己在摆烂,哪怕最后结果不好,也可以光明正大地说这是自己摆烂的结果,从而避免了被别人嘲讽废物或能力不行的烦恼。

 

△降低期待,幸福翻倍
 

在网络空间中,个体情绪的社会化传播还意味着情绪分享存在观点冲突和抱团的圈层化现象。摆烂人基于类似的经历和认知情绪形成自己的圈层,个体通过共建的意义符号亲身参与“摆烂”网络话语的实践,通过共情又有助于产生群体认同,在群体内将情绪进行消解,再借此实现情绪传染和共鸣,进行二次传播。

 

最后,摆烂的迅速流行还跟个体的自我展演、“沉默的螺旋”有一定相关。

 

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当个人意见与大多数人或周围环境的观点意见产生分歧时,人们通常会因为孤独和恐惧而放弃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变得沉默,从而使单方面的意见势力不断壮大。

 

即便部分个体不想摆烂,想要拼搏内卷,在摆烂大军中似乎也会显得格格不入。因此,为了融入集体,有些人也会选择戴上“摆烂”的面具来伪装自己以获得安全感、归属感。

 
 

可以看到,在如今的社会大背景下,作为进阶版的躺平,摆烂其实意味着个体对生活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从悲观转向乐观,是情绪的宣泄,也是共情的生产传播,更是融入集体,激发群体认同的诀窍。

 

摆烂事出有因,而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我们又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呢?

 

摆烂的两面性


网络上有关摆烂的评价其实也存在着两极分化的倾向。有人认为摆烂就是懒惰、自私和逃避责任的表现,但有人则认为摆烂只是一种口嗨式的表演,但并不会成为长久的生活态度。

 

△摆烂的负面评价
 
△摆烂的正面评价
 

一方面,要正确看待摆烂一事,就要事先明确摆烂的前提资格——做出摆烂选择时是否是独立自由的、又是否清晰地意识到摆烂的后果。

 

摆烂原应是个体的自由选择。简单来说,个体之间本就是相异的,群体之间也是如此。人们能够探索不同生活方式,并且能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因此,只要自己经过理智和判断力去选择和决策,确认自己能够承担“全盘摆烂”的结果,旁人也无法过分指摘。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属于自己,无论最后过成什么样子,个体都应该对自己负责。

 

但我们事实上观察到的是一些个体在群体裹挟之下“被迫摆烂”。

 

其实个体身处群体之间,一定的展演或许是融入群体的润滑剂,但最应警惕的是丧失自己的自由选择和理性看待能力,盲目从众,跟风摆烂。正如约翰·穆勒在《论自由》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预防流行的舆论和情绪的暴政,预防集体意见对个体独立的合法干涉越过限度。

 

所以,在开摆之前,不妨认真问问自己是否真的想要摆烂,又能否真的接受“一摆到底”的后果。否则,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你以为全世界都在摆烂,但最后只有你自己在摆烂”。

 

 

另一方面,从摆烂文化发展的连续性来看,其出现是必然的,但往往缺乏正确的引导。

 

从丧系、佛系、躺平文化到摆烂文化,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换汤不换药”。这几种文化所表达的反内卷意义其实是一致的,都是助力生活解压的表达方式。在文化发展的前期,人们都会积极参与到其该类文化的生产过程中,积极参与意义创造、挖掘和传播。

 

但事实上,这些文化可能只是开辟了宣泄的途径,并没有真正鼓励大家放弃生产生活。然而,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仍有可能存在负面意义盖过正面意义传达的风险,这就会引来许多人的批评指责,随后,其文化表达也需要改头换面后才能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因此,正确看待此类文化,还需要对其加以正确引导,避免此类文化被污名化。

 

仅就摆烂文化而言,其主要表达了两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作为传承下来的亚文化反抗意义,为人们提供了合理而正大光明的发泄出口,二是在丧系、佛系、躺平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改进。

 

摆烂,说到底也不过是一种调侃式的文化表达,虽然表达了人们想要短暂逃避压力生活、摆脱焦虑和责任的心理诉求,但我们都明白,摆烂并非长久的优中之选,只是帮助缓和心态和暂时性的选择,是人们惯用自嘲、阴阳怪气来给生活增加调味料的手段之一。

 
 

作为发泄的出口,摆烂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它也传达了一种幸福生活的策略美学,学会接受生活的不如意,我们可以接受“过程努力”,但万一结果还是不行,我们也学会微笑着坦然接受。

 

也就是说,嘴上说着摆烂,但大多数人都不会真正摆烂到底,哪怕当生活真的一团烂时,摆烂人也并非没有重头来过的勇气。

 

而对于是否真正摆烂的问题,我们则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都没有那个资本去闹腾、去忍受真正一团烂的生活。哪怕是真的摆烂,什么事都不干,大多数人也还是感到生活无趣的居多。

 

 

可以说,摆烂的心态人人都会有,就像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一样。不再将摆烂心态藏匿,而是大胆表达出来,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其实也是一种突破。

 

所以说,就个体而言,在面临社会生活中巨大诱惑、庞杂事务的时候,难免会滋生想要摆烂的心态,但为了个体的长久发展,大多数人还是应当认清自己当下的情况,理性把握自己的选择与方向,充分认识收获往往与付出成正比的道理。

 

同时,切忌盲从他人,“一摆到底”。每个人的奋斗基础、追求目标都是不同的,不必过分对等他人,否则可能徒增自己的心理压力和加剧选择困境。

 
△知乎提问截图
 

最后,其实我们真正向往的,也许正是迈过曾经混乱不堪的低谷,静待时机,调整生活节奏和心态,做好能摆烂也能摆正的二手准备,如此,既能任性一把,又能活得通透。

 

结语


摆烂文化作为生活的调味品,可以让人们在压力生活之外,更顺畅地在网络空间进行意义共享的实践,激发人们的创作和传播热情。摆烂之心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能有摆烂的资格,有勇气接受“一摆到底”的结果,说到底,大家不过是想享受摆烂的暂时性爽感,但并不是接受自己的生活也一团烂。正确看待摆烂,就要准确认识摆烂的两面性并加以引导,如此,才能既任性又通透。

 

参考文章:
1、陈友华,曹云鹤.“躺平”:兴起、形成机制与社会后果[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09):181-192.
2、王成军,党明辉,杜骏飞.找回失落的参考群体: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边界条件的考察[J].新闻大学,2019(04):13-29+116-117.
3 、《如何看待NBA球队摆烂?》

 




 话题互动 
您对摆烂文化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加入社群 

 推荐阅读 


 推荐收听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栀晞打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