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我们在骂春晚小品的饺子时,我们在生气什么?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3-07-10
第3769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提到春晚小品,很多人心中就会响起“一起包~饺~咂~”的齐声合唱,饺子作为春晚的重要意象,承载着迎新的愿望,但将饺子作为小品中矛盾粘合剂的行为引起了网友的诟病,也使没有春节吃饺子习惯的南方网友“心有不满”。错的从来就不是作为食物的饺子,而是日渐不好笑,还强行上价值的春晚小品。


作者 maleficent(文化产评论作者、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时光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很难过今年的春晚舞台(本文中没有特殊前缀的春晚都指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没有出现“一起包~饺~咂~”的热情号召,这就像鱼香肉丝里没有鱼,希腊没有自由女神像一样令人遗憾。

但是,合情合理。因为它本来就没有。

 

△有请大家看电

统计显示,没有一届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结尾真的邀请过大家一起包饺子,这个结果可能有些出人意外,却是真实的。

是什么让“包饺子”成为网友心里春晚小品的代名词,小品里“包饺子”遭到网友攻歼,它到底错在哪里?


被玩坏了的“包~饺~咂~”

春晚播出前有很多博主对春晚节目作出了预测,其中春晚语言类小品离不开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包饺子”。

△B站网友的春晚押题

上百万的网友怀揣着看“包饺子”的期待点进来,在听到一声响亮的“大家一起包饺子”后,带着扣紧的脚趾满意离去。

△B站网友的春晚押题

B站上一段十八秒的视频获得超400万的播放量,随时点进去都有人在线观看,整个视频可以浓缩为两个字“饺子”。一声声抑扬顿挫的“饺子”完美概括了整个小品,带来的喜剧效果甚至高于原小品。

△B站视频《18秒速通2020春晚小品》

然而,尽管听到春晚小品,网友的脑子里就自动响起“一起包饺子”的齐声朗诵,但央视语言类节目中并没有真正出现过这句话。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董晨宇的统计,1983的38年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一共有30个小品中出现了饺子,但在小品的结尾处,演员号召大家都别回去了,“大家一起包~饺~咂~”的情节一次也没出现过。

△B站视频《我们数了38年春晚,想知道一共包过几次饺子》

纵观2023年的春晚语言类节目,不仅没有出现这个情节,更是没有饺子的身影,唯一出现在相声表演中的食物也不是备受关注的饺子,而是烧鸡。

△2023年春晚名场面之“张若昀吃烧鸡”

饺子浓度过高的2020年春晚小品《风雪饺子情》,它的结尾词是“只要咱们吃上一口热乎的饺子,那就算过年了”,严格地说来,它也没有让大家一起“包~饺~咂~”。

能够追溯到的历史中,这个情节来自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作品《一出不好戏》,这个作品演的是一个烂片的诞生,吐槽了烂片蹭IP、为甜而甜、专注炒cp等行为,“包饺子”的情节是在模仿春晚小品结尾的煽情环节。

 


综上所述春晚中并没有“一起包”的情节更不存在看饺子看到吐的情况网友们关于春晚小品里饺子的记忆被篡改了


被篡改的“包~饺~咂~”

饺子在2023年网友的心中几乎成为春晚小品的指代词,每个预测春晚的视频只有出现饺子才算是“味对了”“要素齐全”。在被篡改记忆的过程中,人们似乎心甘情愿,甚至有些迫不及待。

这种篡改人们记忆的力量来自于三个方面:饺子本身、春晚以及其它媒体。

自带记忆的传统意象

饺子,是北方最流行的新年食品。饺子的谐音是“交子”,即交子时的意思,象征春节的到来。公元5世纪时,“形如弯月”的饺子已经成为民间普遍的春节食品,初一早晨和初五吃饺子是人们祈求新年的一项重要仪式。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包了肉馅的饺子无疑是上好的食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热乎乎的饺子曾是老百姓生活里的美好期待,也是现在北方春节里会复现的场景,饺子本身承载着团圆的记忆,与“家”的意象紧密勾连。

而春晚在39年的努力下,逐渐也成了全球华人恭祝新年的一种仪式,饺子与春晚和春节产生了关联,因此互相指代起来,自然而流畅。

饺子开会的春晚

小品中饺子出场次数并不多,但这并不代表它出现的频率低。

春晚开场就会有主持人问“过年你们吃饺子了吗?”,亦或是语重心长地说“全国人民端起了热气腾腾的饺子”,感情之真挚,让端着其他吃食的观众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点“不顾大局”了。

 


接下来,饺子的身影还会继续出现了主持人和演员的口中,随机提醒观众“你吃饺子了吗?”。2003年在零点钟声前,主持人倪萍的台词准确地说明了春晚里饺子的地位,她说“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过年要吃饺子、贴春联”。

在晚会结束后,“饺子雨“仍然没有结束。“受访嘉宾在采访中表示’过年就是吃饺子、看春晚’”“表演嘉宾在后台齐聚吃饺子”“刚下舞台的明星赶回家包饺子”诸如此类的宣传词条借饺子营造出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

 


继续包饺子的地方台和自媒体

“无饺不成春晚”的情况不是央视一家的专属,在地方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中,饺子也是重要的道具和关键词。

2018年北京卫视春晚中,主持人带着几位钢铁硬汉一起包饺子,场面温馨程度堪比关公在夜灯下绣花。

 


今年辽视春晚的小品,“饺子惯犯”贾冰吸取教训没有包饺子,而是演了一个关于足疗店按摩师的小品。但挡不住有人要继承这项“传统艺能”,那就是小品演员巩汉林。他携金珠、孙涛带来的小品《欢乐饭米粒儿——“冻”人之夜》,演绎了一个“如何用三句话哄好女人”的故事,结尾就是标准的包饺子式大团圆。

 


这种包饺子的风潮被各路营销号、大v所关注,为了加深记忆点,在作品创作中,他们放大了饺子的属性,将饺子作为吐槽和戏谑的抓手,不断制造春晚小品与饺子的笑料,使春晚与饺子紧紧的捆绑在一起,从而成功篡改了大众们的记忆,让“央视春晚爱包饺子”的形象深入人心。

 

△春晚舞美被网友吐槽像饺子


背黑锅的“包~饺~咂~”

说春晚爱“包它不算冤但错的真的是饺子吗观众玩梗饺子的行为其实更多释放出的是对春晚小品的不满


一方面“包”代表了春晚小品一切强行煽情的情节春晚语言类节目作为全国观众最为关注的环节,近几年的表现,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在令人失望上从来没有令人失望过”。

语言类节目的终极价值在于将喜剧性审美作为节目的主要追求并且能针砭时弊。首先在喜剧效果上,语言类节目近年来每况愈下。2009年赵本山及徒弟小沈阳带来的《不差钱》被网友称为春晚小品的余晖,此后“生硬”“牵强”成为春晚小品的主要评价。

△因为春晚预测视频不好笑,更像春晚了

其次是文化功能的缺失过去经典的春晚小品大都通过小人物反映了大时代,用反结构化的方式来调侃和再现社会问题。例如,1994年《打扑克》讽刺尺度拉满,讽刺了贪官污吏、假药乱象、医保报销乱象和外国记者编造假新闻等等,其中讽刺明星高收入的对话放在今天仍然能够引起共鸣。此后还有《如此包装》《打工奇遇》《昨天今天明天》等作品让观众在笑声中收获意义。

△《昨天今天明天》借老人之口总结了当年发生的大事

而近年的春晚小品往往拘泥于家长里短的小事在夫妻婆媳男女朋友关系中周旋以吵架开始再以“一起包”式的和谐强行结尾观众讨厌的不是在这其中扮演和稀泥角色的饺子而是讨厌小品不能够解决问题或是代替观众宣泄出不满只是用饺子来强行升华

 


另一方面“包”代表的是北方的传统春节文化饺子不一定是南方春节的餐桌上的必备食物,而春晚小品中饺子的频繁出现反映出了春晚南北文化布局的失衡。

 



△春晚收视率不高的城市与不吃饺子城市高度重合

在春晚小品中,以冯巩、沈腾为代表的一批老面孔都是北方人,人物较多使用北方方言,塑造的人物是“北方老爷们”和“东北热心大姐”,背景板也多是北京等北方的景色。北方属性占据央视春晚小品节目,而网络群体中南方群体略有优势,南方网友集体讨伐饺子表达出的是被忽视和代表的不满


总结

网友对春晚小品的预测基本以押错题告终,但预测春晚的意义本就不在于押对题,而是为了批评春晚小品质量的下降及其对南方文化的忽视。央视春晚到底有没有“一起包~饺~咂~”的情节,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春晚小品应当在网友的调侃声中,反思自己与好笑、有意义的初衷是否离得太远。



 话题互动 
对今年春晚小品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加入私密社区 

 推荐阅读 


 主题阅读 
☉春晚经济学

☉春晚40年了,这才是真正的国民IP

☉炸裂,神仙春晚节目《唐宫夜宴》火爆出圈!


 推荐收听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10年有余,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内容8000多篇。我们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maleficent打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