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7亿人庆祝的“绿帽节”,节庆经济与文化认同的双赢典范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3-07-10

第3839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3月16-19日,精神爱尔兰人的狂欢。一个起源于宗教的节日,在历史车轮的推动下,成长为了一个世界性的民族文化庆典。圣帕特里克节,一个用文化认同的内驱力,结合文化产业市场化手段,推动爱尔兰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典型案例,在中华文化积极向外介绍自身的今天,更加值得我们剖析。


作者 | 萌萌(文化产业评论作者、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如果我说这世界上有一个节日以绿帽子为标志,别名绿帽节,你会相信吗?如果我说,仅今年全球就有超过7亿人庆祝这个节日,并且已经发展出了一个包含多元媒介的文化创意产品(服务)宇宙,你又会怎么想呢?


准备好了吗?Bring out you green! 跟着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一起走进圣帕特里克节的世界吧。


“这里没有陌生人,只有你没见过的朋友。”

绿帽子节?是的,绿帽子节!

如果时间有颜色,那么3月17日一定是绿色的。


在这一天,爱尔兰都柏林、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等地的大街小巷都会出现成群结队欢呼游行的绿色方阵,美国“白宫”、芝加哥河也会被染成绿色。

△白宫染绿

△芝加哥河染绿

除此之外,各地还会举行不同的文化活动,用舞蹈、音乐、戏剧等方式共同庆祝“绿帽子节”。


△俯瞰圣帕特里克节庆典现场

是的,文化有多样,并不是所有的“绿帽”都带贬义,在爱尔兰文化中,绿色反而是幸运的颜色。


“绿帽子节”,本名圣帕特里克节,原本是爱尔兰的传统宗教节日。相传,在公元四世纪,圣帕特里克(St. Patrick)应教皇派遣,前往爱尔兰传教。面对异教徒的死亡威胁,圣帕特里克临危不乱,从路旁摘下一片三叶草(三叶苜蓿,Shamrock,爱尔兰语为“seamrog”),将它的三片叶子比作是圣父、圣子和圣灵,生动清晰的向人们讲述了基督教三位一体的教义,感动了在场的当地人,纷纷接受了圣帕特里克主的洗礼。



但实际上,圣帕特里克虽有原型,也确实曾在爱尔兰传教,但在他死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并不记得他。随着爱尔兰民族的基督化,圣帕特里克作为传教士的事迹才被广泛的传播。人们为了纪念他不惧艰险,坚持将基督教的福音带给爱尔兰人民的功绩,奉其为爱尔兰的守护神,继而将3月17日命名为圣帕特里克节,三叶草也因此成为了爱尔兰的文化符号。


然而,圣帕特里克节虽然诞生于爱尔兰,但现在很多我们熟知的节日传统却起源于美国。在长期的发展中,它也早已摆脱了宗教节日的身份,成为了著名的爱尔兰民族国庆日。“以爱尔兰对英国压迫和苦难的共同经历为中心的”[1],成为了爱尔兰移民塑造文化身份、建立民族认同的重要手段与方式。


许多爱尔兰本土传说中的符号和当代人的生活习惯也在这一过程中被不断的加入到节日的内涵中,例如现在在节日庆典中常见的魔域小矮仙(Leprechauns),就来自于爱尔兰本土神话;而在庆典中会饮用的绿色啤酒的习惯,则是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学生创造的传统。


△戴绿帽子的魔域小矮仙


△真的是绿色的啤酒!


走出爱尔兰的圣帕特里克:世界的狂欢日,狂欢下的节日经济


圣帕特里克节在美国的发展,使之彻底从传统的宗教节日转变为国际节日。传统风俗与在地惯习的有机融合,以及对音乐、舞蹈、美术等国家间通行文化话语的使用,使得圣帕特里克节不仅能在爱尔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在内的英语国家刮起一阵风潮,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也会加入到节日的庆祝中来。


尤其在刚刚摆脱疫情阴影的2023年,全世界就有超过7亿人参与了圣帕特里克节的庆典,将狂欢的气氛推向高峰。


爱尔兰都柏林以“一个世纪的故事”为主题,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节庆庆典(3月16日至3月19日)。数千名参与者在这一天跨越国籍,汇聚爱尔兰,共同打造了7 场创意盛会、10 场过渡性表演、数十场文娱活动(接透析机、互动游戏、电影放映等)。



在地华人更是在17日庆典当天组成了百人方阵,以舞龙、太极功夫、欢庆锣鼓等独具中国特色的节日庆祝方式,为2023的圣帕特里克节注入了异域魔法。




英国也举办了为期一周的节日庆祝活动,仅在17日庆典当天,就有超过60辆花车和1000多名表演者参加,吸引了超过10万的观众观看庆典。



日本东京,人们也集聚表参道,进行了亚洲最大规模的圣帕特里克游行。作为节日必备的小麦果汁商家更是抓紧这次机会,参与游行的同时,积极进行节日营销。


△啤酒品牌参与日本东京圣帕特里克节游行@B站up主:小柒君TV


圣帕特里克节引爆世界狂欢的背后,是一场场以文化认同感和参与度为抓手的生意经。据NRF (美国国家零售联合会)结合调研数据估计,2023年美国国民在圣帕特里克节上的人均支出在43.84美元左右,其中,18-34岁的是节日的消费主力[2]。




据德国数据同济互联网公司Statista结合市场调查数据估算,2023年,圣帕特里克节将为美国带来约69亿美元的经济收入。



这与圣帕特里克节文化参与门槛低的特征不无相关。只要带有绿色或者三叶草元素,无论是日常的服装与配饰、家居装饰、食品、饮料,还是试下流行的美甲、彩绘、露营装备、宠物用品等等,都可以成为商家渲染节日气氛、刺激消费的法宝。





△Glamp My Camp网站针对圣帕特里克节推出的节日露营单品


此外,Instagram、Facebook、Twitter、TikTok等跨境社交媒体,更是成为了吸引用户加入圣帕特里克节消费人群的绝佳阵地。跨媒介内容的创作,能够增加用户的文化参与感,而交互活动与符号构建的双重作用,更能在横向扩张节日信息触达广度的同时,纵向加深用户对圣帕特里克节的文化印象,刺激用户加入节日消费的热情。


△星爵与妻子凯瑟琳·施瓦辛格在社交媒体上传的庆祝圣帕特里克节的照片,获取明星同款节日只需要一件绿色饰品这么简单


面向国际传播的传统节日:身份打造与文化参与


从宏观上看,不难发现,对内加强文化认同度、对外提升文化参与度,是圣帕特里克节火爆全球的制胜法宝。


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抽象出的有益总结,是其集体精神的代名词。只有在稳固发源根基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养料持续不断地对外输送。自十八世纪,爱尔兰裔美国人就在不断地通过公共节庆仪式等活动对圣帕特里克节及其爱尔兰文化身份进行着反复强调与凸显,在特有的符号交流和仪式化过程中,显著的增强了其文化的内聚力。通过最真挚、最直观的方式,向世界人民展现着爱尔兰文化的价值与特点。


文化的传播模式是丰富的,但爱尔兰人在其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中,通过节日庆典的打造和“染成绿色”的仪式性行为与日常生活的结合,以容易引起共情的、文化参与度强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宣传圣帕特里克节;同时,社交媒体的加入,抓住大众的猎奇心态,又与圣帕特里克节的传统相结合,高度契合了当下消费者的文化新需求,充分抓取了文化输出模式的优势。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清明已至,这是一个体现中国人关怀生命思想的节日,不仅有着对先人的缅怀、对过往的追思,更有着对珍爱自然、珍重生命的积极态度。无论是“秋千戏”“放风筝”还是“蹴鞠”“踏青”“青团”“寒食”,都是吸引大众共同参与节日文化的绝佳途径。圣帕特里克节流行世界的经验,可以为我们对外推广中华传统节日、刺激假日消费、提振经济带来启示。希望下个清明,我们可以与世界携手,放鸢、踏青,共归自然,感恩生命。

注释:
[1]Moss,Kenneth(1995)."St.Patrick'sDaycelebrationsandtheformationofIrish-Americanidentity,1845–1875".JournalofSocialHistory.29(1):125–148.
[2]NFR:Howconsumersarecelebratingarecord-breakingSt.Patrick’sDay.
https://nrf.com/blog/how-consumers-are-celebrating-record-breaking-st-patricks-day



 话题互动 
对圣帕特里克节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加入私密社区 

 推荐阅读 

 主题阅读 
文旅部等八部门:大力开展户外运动,打造100个赛事与节庆活动品牌
这个春节哪里最火?全国111条国家级网红街区藏不住了
情人节限定电影,是门好生意吗?

 推荐收听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萌萌打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