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等待金庸的死讯,他们的爆款讣告已经准备了好几年

bong油 x 王画虎 公路商店 2020-09-02


在很多媒体公司编辑部的共享文档里,都藏着一个诡异的文件夹,叫Obituary(讣告)。点开进去,里面全是活人的名字。


从2010年开始,金庸的死讯就一直是个谜。


2010年6月,金庸曾遭遇“被去世”,同年12月6日,有消息称金庸于当晚7时07分去世,而当时他正在家里吃饭。


10月15日3点12分,一个名为“信e站”的网友在微博说金庸又在香港尖沙咀圣玛丽亚医院去世了。


同年12月6日19点07分,齐鲁频道的娱乐新闻又声称,金庸因为脑炎去世了。

...


被死过太多次,就连siri都不再相信老人家会离开我们了。


但这一回,那个一直“被去世”,笑称“我都死了20多次”的金庸老先生,是真的与世长辞了。

图片来源:01新闻


文豪仙逝后的5个小时里,微博热搜的top10已经占据了7条关于他的话题。


到傍晚7点左右,消息开始井喷达到峰值,自不自媒体已经不重要,连电商都加入了队列。

图片来源:手机淘宝


蜂拥而至的缅怀人群里,开始有人问为什么金庸的作品里没有古剑奇谭,还有人拿他的武侠电视剧台词来追思悼念,有的台词甚至根本都不是金庸本人自己写的。

曾经市面上有各种全庸的山寨小说,我就纳闷这位“金庸”的文笔怎么时好时坏呢


整个互联网都在射雪中的鹿,念难念的经。


逝者还没有被推出医院,各种野鸡大V已经开始八卦起他的风流情史。


这并不是在丑化抢食腐肉的秃鹫,毕竟点开这篇文章的人,没几个人不会运几招金庸自创的绝世武功。


每个人都有缅怀金庸的权力,就连金庸先生自己也曾给自己设计过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个人,在20世纪、21世纪,他写过十几部武侠小说,他的小说有几亿人喜欢。”


如果我是咪蒙系的自媒体,我就起个标题,叫《金庸:我写小说给你们看,你们却拿我的死做爆款》。

不过,要按照现代的十万加网文写作节奏,和畅销书出版形式来看,金庸这个大名可能根本就不会存在


昨晚,在北京高碑店和望京的写字楼里,有上千家媒体的编辑部熬着夜加着班,要赶在其他竞争对手之前亮起一根蜡烛。


在99%的公众号每天只有一次推送机会的机制下,有的公司甚至因为当天意外空档延迟,可以临时赶上一稿而暗自庆幸。


虽然小编们的笔下怀着死亡的悲情,可是他们搜索已故名人的边角料的时候,显得比任何人都要生机勃勃。


“要全,要每一条皆有出处,要行文迅捷而机巧,在正确的时间里迅速发刊。”


杨绛先生的讣告新闻,很多纸媒在十几年前就备好了,直到公司倒闭也没有用上。


先生生前希望自己遗体火化后再发讣告,但媒体都在抢发专题稿,她的讣告遗愿,反而被所有人都无视掉了。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不光今天的新闻工作者如此,古人也有这样的习惯,比如说《南亭笔记》里就记载了曾国藩喜欢给活人写挽联的癖好,结果在一个新春佳节被好朋友汤鹏发现,当场就和他绝了交。

挽联狂魔曾国藩


如今很多媒体公司编辑部的共享文档里,都藏着一个诡异的文件夹,叫Obituary(讣告)。点开进去,里面全是活人的名字。


那些子文件的word里,时间格式都是空白的。甚至新闻界还出现过人还活着,讣告就直接发了出去的乌龙。对此,他们有个专门的说法,叫premature obituary(未成熟的讣告)。


早在2008年8月份的时候,彭博社就有小编手贱,发了一条乔布斯去世的消息,但很快又被官方更正说是电脑故障,消息被迅速撤回。


而让美国恨得牙疼的卡斯特罗,更是多次被“怀着复杂的心情沉重悼念”,直到2016年才真的离了世。

每一任新人到公司,纽约时报的主编都会提醒他,小心卡斯特罗的死


在CNN发布的卡斯特罗的讣告里,有一段小便签贴心地写着:如果老布什死在卡斯特罗之前,就把死在卡斯特罗前的美国总统数改成7。


结果到最后,给卡斯特罗写讣告的人死的比卡斯特罗还早。

《华盛顿邮报》发布卡斯特罗讣告的作者J.Y. Smith在2006年就已经没了,自己的讣告都出了


西方世界里,提前写好讣告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而且还要聘请文豪来撰写,这在他们的文化里是一种仪式和时尚。


有一本书叫《被仰望与被遗忘的》,其中一个章节专门介绍了一种媒体领域细分职业,叫讣告新闻记者。


一位叫做奥尔登·惠特曼的记者说,当提前写好一篇悼文后,他会迫不及待地期望主人公尽快去世,这样他的大作就可以公之于众了。


早期的讣告记者发源于美国报业,其实并不是什么正规编制的报社员工,而是临时招聘的实习生,什么时候能够享受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殊荣,取决于这群科莫多巨蜥狩猎的对象什么时候一命呜呼。


“这种情况很普遍,总有一些人会被奥尔登认为快要不久于世了,而他们却年复一年地坚挺着,惠特曼只是保留了对其悼文进行更新修正的权利。”

书里还提到,从事讣告写作的圈子里流行着一种“赌亡灵”的游戏,大家一起来打赌,看自己笔下讣告的主角哪位先辞世,下注一笔可高达300刀


群星的陨落,已经不再是悲伤的代名词,它更像是一场表演,一种艺术,在当代的语境里,它则代表着流量。


当年姚贝娜在ICU病房里躺着的时候,一水的娱乐记者待在大门口写好了草稿蓄势待发,结果被大众痛批没人性。你只是不了解新闻企业的工作机制而已。


“有文章模板资料记录,写个草稿还不容易,肯定会下这些功夫的,不然你以为都是像自媒体那样胸无点墨,热点来的时候才生搬硬套弄出一篇推送吗?”


《先上讣告,后上天堂》曾经在西方广为流传,作者说,“讣告作者是看不见的隐形人,他们写的对象是已经不复存在的人物——真是份见鬼的工作!”


几年前,我还是个音乐编辑,在没经死者同意的情况下,为了蹭流量,也写了包括莱米和大卫鲍伊这些人物的生前传奇,但总比别的大媒体慢了一步。


我很不服,后来就发了个狠,熬通宵把伊基波普,鲍勃迪伦,保罗麦卡特尼,这一众老家伙先总结了一波。


连死亡都能被消费,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是值得我敬畏的。


媒体人的笔触下,金庸先生早就已经死透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