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你的童年被班得瑞骗了——but it's OK
2019年年末,传说中的“班得瑞乐团”终于迎来了他们在中国的第一场音乐会,却被前来的班得瑞乐迷骂得狗血临头。
乐迷们满心期待的空灵音乐,被跑调的笛子和lay back的鼓点搅成了一团浆糊,台上乐团的水准甚至赶不上你家楼下新开业的餐吧里的三流乐团。
“音乐水平如此底下,简直就是玷污了将飘渺空灵的轻音乐带给我们的班得瑞,玷污了轻音乐!”
图片来源:班得瑞吧
愤怒的班得瑞乐迷打爆了消费者协会的热线电话,控诉这场演唱会请来的根本不是班得瑞本尊,而是个冒牌乐团。
他们还商量着收集现场录音作为证据,誓要将这个草台班子告上法庭,绝不容他们继续败坏班得瑞的名声。
图源:班得瑞吧
然而他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全力捍卫的白月光,其实是一个“不存在”的乐队。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千禧年初,在很多人的眼里,“班得瑞”就是他们的品味启蒙。
“来自瑞士一尘不染的音符”“创作时只在山林中采集自然之声”,唱片背面的介绍语,让人对这个陌生的国度无限憧憬。
人们相信,在神秘的阿尔卑斯山麓有一群金发碧眼的音乐隐士,他们风餐露宿,只为收集大自然最美的声音。
“空灵飘渺的音乐世界,来自瑞士一尘不染的音符”
对于那个年代的乐迷,听班得瑞无疑是一种划时代的音质体验。运用后期母带24bit数字录制的班得瑞CD,第一次把“高质”这个概念灌进了乐迷们的耳朵,从此那些盗版碟和磁带里掩不住的沙沙声,只能算蹂躏耳膜的砂纸。
班得瑞CD里清脆的鸟鸣,一声一声撬动了乐迷耳中沉寂多年的耳屎耙,那种新鲜和舒畅,旁人根本无法想象。
一直到现在,班得瑞还是很多hifi发烧友对新设备的必备开光曲目。代代相传中,老烧会告诉小烧们,只有经受住班得瑞自然天籁的长时间涤洗,他们的设备才能接受蔡琴老师甜美中音的考验。
"一放班得瑞,我就感觉自己变成了住在欧洲大山里的音乐之声女主角。”
班得瑞的优雅甚至拥有跨越物种的感染力。
长久以来猫圈有这样一个冷知识:如果你的猫发情了,就给它听班得瑞。
再欲求不满的猫,都会在第一个音符响起时,把旺盛到溢出的荷尔蒙活生生憋回去。
小到西餐厅,大到飞机场,班得瑞一度垄断了所有公共场合的背景音乐。班得瑞音乐里匀速按摩你松果体的阿尔法波,总能让你产生你和周围环境一样整洁而高雅的错觉。
来华巡演的丹佛爱乐乐团成员们发现,他们入住的所有酒店的背景乐都是班得瑞的snowdream。
感动不已的乐团成员还以为是细心的巡演经理的安排,特地为他们的中国之旅精心挑选了一首主题曲。
我在写文章的时候外放了这首班得瑞的snowdream,结果有三个同事绕到我工位前,问我为啥要放他们大学图书馆的闭馆音乐,由于条件反射,他们现在只想收拾包走人。
编辑部的大蹦驴,打从娘胎里就开始听班得瑞。这是因为他妈坚信胎教听巴赫培养数学能力,听莫扎特培养想象力,
而听班得瑞,则会赋予未出世的孩子源自欧洲雪山的高尚情操。
胎教的结果是大蹦驴特别擅长说冷笑话,他一开口,
瑞士雪山的寒意就扑面而来。
大蹦驴家有半人高的一叠班得瑞CD,被他妈小心珍藏在客厅展示柜里。当听到“班得瑞乐团其实不存在”,他几乎要怀疑自己昨晚睡觉的时候掉进了平行时空。
难以置信的他掏出手机打开音乐软件,沮丧地发现,他不得不承认,从班得瑞专辑的封面就能感受到可疑的气息。
作为那么知名的乐团,班得瑞的封面却老喜欢印些山山水水,他们的成员倒是深藏名与利,从不在封面上露面,低调得让人怀疑他们的存在。
如果你上谷歌搜索“班得瑞”,就会发现英文世界并没有这个乐队的任何蛛丝马迹。
这个乐队没有维基百科,没有巡演,就连一张合照都没有。
中文互联网上流传最广的那张乐队合照,其实是古巴六人清唱组合Vocal Sampling的照片。
百度百科上标注的乐团团长Oliver Schwarz,其实是奥地利一个重名的单簧管演奏家。
而你唯一能找到的班得瑞官网,使用的语言居然是中文。
有在欧洲留学的网友问身边的瑞士人,有没有听过一个叫做班得瑞的乐队,
他们得到的回应往往是一脸茫然。
但一部分班得瑞粉丝觉得,班得瑞的神秘也许是因为他们喜欢低调。作为一个在本地并不出名的地下乐团,他们更爱亲近自然,而不是聚光灯。
但不是所有人都会为这种神秘买单,依然不乏好奇的网友,将班得瑞的前世今生扒了个底朝天。
顺着唱片背后的发行商,他们找到了一家叫做Audio Video Communications 的瑞士音乐公司。在《光明日报》对老板Peter Pozza的采访中,他亲口承认,班得瑞只是他发起的一个音乐项目,他找到了一个德国音乐家牵头,组织了十几个乐手创作了一些轻音乐。
在创作结束之后,这些临时凑起来的乐手自此分道扬镳。
他们最出名的那首《安妮的仙境》其实并不是班得瑞的原创,而是翻奏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美国民谣歌手John Denver的annie’s song。
至于班得瑞在阿尔卑斯山采集自然之声的传闻,Pozza本人则毫不知情。这只是一个叫做金革的台湾公司,将班得瑞引进大陆时写在专辑封底的广告宣传语。
Pozza告诉记者,连班得瑞这个乐队名也只是随口一起,没有任何实际含义。
“我也不知道班得瑞在中国居然会那么火。”Pozza坦诚地说。
面对关于班得瑞不知道哪儿来的各路传说,在采访中 Pozza只好始终保持疑惑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自以为攥住了真相的网友们涌入了班得瑞贴吧,试图点醒原本和自己一样蒙在鼓里的人们,他们崇拜已久的乐队,其实并不存在。
然而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好心好意,在班得瑞吧吧友眼里,却是一种冒犯。
“班得瑞对于我们,不再是一个乐团,不再是一个真实或是一个虚无,不再是一场骗局或是一个坦诚。
“她如果存在,我们祝福。她如果不存在,我们来给她生命。
“我们共同签名,拒绝看关于班得瑞不存在的帖子。”
就像钱钟书说的那样,班得瑞的乐迷们并不会在乎,他们吃的鸡蛋是哪只母鸡下的。
图源:百度贴吧班得瑞吧
在世界上,你可能很难再找到第二个像班得瑞一样的乐队。它并不存在,却又曾经确确实实地存在于初恋递给你的一只耳机里,或者家人一起坐在音响前欣赏轻音乐的午后中。
正因为这些关于人的回忆,它的存在与否,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起来。
晚上,大蹦驴点开朋友圈,看到妈妈又分享了一首班得瑞。
“我儿子小时候老跟我一起听这首歌,真美!”
他默默点了个赞,但并不准备告诉妈妈班得瑞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