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吃不起泡面了
一般来说,人们倾向于把贵重物品摆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而像泡面这种品类总是被放在储藏室吃灰。
前几天开视频会议时,我留意到我同事juno背后的亚克力球鞋墙出现了一碗康师傅,我判定她现在一定过的并不容易。
这不是康师傅和Nike出的限量版泡面,而是当下上海市民的安全感源头。
“出不了门有再多的鞋都是自欺欺人,我最近情愿它变成泡面小食堂的那堵泡面墙。”
四月以来,泡面在疫情之下的上海得到了第二层诠释:它成为了满足生存时代下的奢侈品,即使花上多于日常数倍的价格,总有人都不眨下眼睛。
你或许会觉得这只是当下的极端,但即使没有疫情,在无声无息中,泡面确实越来越贵了。
不同于以往的图片仅供参考,如今某些方便面里开始有了实打实的牛肉块以及类似妈妈味道的高汤,而这些都不是因为良心发现,货真的背后价格也开始“实在”起来。
面里真的有半只鸡只是内卷的开始
图源:淘宝买家秀
在钱包的压力下,现在逛便利店的泡面区得打起十二分精神看标签,一不留心就和买雪糕一样,你都不知道它为什么值这些钱。
去年冬至的时候在捞王排队,就为了喝上口热乎的猪肚鸡汤,最后再下份面条,两个小时后,朋友无奈找了个泡面平替:
“拿回家泡一下吧,这味道大差不差的。”
在我惊讶泡面的种类多样化之际,他透露称自己想吃海底捞约不到人的时候,就打开番茄牛肉味的,想吃泰料的话就选冬阴功口味。
“它们像是悬壶济世的天使安慰着每个一人食的灵魂,但前提是你不要在意它的价格。”
在某电商平台上月销量上万的某品牌方便面,上述口味2盒装的价格接近百元,在往上的价位还有蟹黄、黑松露泡面等着临幸。
面对超过十元的消费都得看横评的互联网人,如今买包泡面也开始小心翼翼了,这也不难怪为什么测评泡面成了B站美食区的常青树。
在B站,泡面测评的每条视频封面都被打上了排行榜、网红、高端、智商税等tag。
对于无产阶级食品而言,它早已没有一块面饼,两包调料般那样纯粹。
B站UP主@小浩美食记在某期视频里花了298元买了四盒康师傅,号称是泡面的天花板,里头的塑料叉子都换上了宫廷风的筷子,包装盒隔五年前也能在月饼礼盒圈排上号。
但显然,高端仅停留在表面,他一气之下也给出了傻x才买的结论。
如今各品牌的方便面包装不一,但它们都往着共同的方向猛攻:越卖越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连全家的打火机都开始卖两块后,“泡面涨价”这件事放在当下的消费环境来说,似乎并不稀奇。
对于受到挤压的方便面行业,如果面里连块牛肉都找不到还往上涨,那也没啥说服力。何况在外卖出现的2016年,根据世界方便面协会的数据,中国方便面销量已经降到了385亿包,下降了17%。
于是投资人和创业者开启了一场“自救”活动,重新赋予了泡面“时尚”、“营养丰富”等概念,就为了摆脱垃圾食品的偏见。
这类高端泡面最直观的改变是料包数量已经撕不过来了。
“六包是行业常态,七到八包是产品升级,当你要撕开十个料包时,就有种在做佛跳墙的错觉。”
其次在工序上,高端泡面也赋予了传统泡面新的定义。
对于只想用热水泡开扒拉两口的消费者,在厂家眼里完全就是对他们的亵渎。
我第一次看着拉面说产品背面烹饪的流程图时,不亚于看了一集美食诞生的纪录片。
图源:AnthonyTHOMAS
光是煮面的过程就需要两口锅,火势得精确到大中小,肉和菜的顺序得掐着计时器放,当你结束完所有流程才发现它还不如楼下的兰州拉面,你可能还在自责是不是哪一步处理地不够完美。
图源:电影《喜欢你》
这倒像是一个悖论,既然如此繁琐我为什么还吃泡面。
不过就目前来看,消费者还挺买单。成立于2016年底的拉面说,2020年销售额达6亿元,是唯一进入2020年天猫快消类TOP10的即食面品牌。
这也与它的营销和包装分不开。以前方便面打广告都是粗暴简单,用的也是王宝强和羽泉这种接地气的代言人,而现在,如果明星还没被方便面厂商找上门,那才是真的过气。
而在包装上,以前寒酸的塑料袋包装,变成了能上台面的纸盒。这样算下来,真正进入胃里的成本,未必会比1块钱的华丰方便面高多少。
在最近疫情封城期间,我也开始注意到这类泡面的保质期往往只有30-60天,在物流残废的状况下,到你手上的日子已经所剩无几。所以市面上的硬通货还得是防腐剂为王的传统泡面,毕竟不能给你带来安全感的泡面是不合格的。
一旦脱离了生存恐惧,和奶茶、酸奶等商品一样,高端泡面其实是对当代人消费意识崛起的一种收割,考量商品本身价值的时代早就过去了,要紧的是玩概念。
“七十二小时猪骨熬制浓汤、北海道空运溏心蛋、非遗手艺人独家面粉比例。”
这些符号让吃泡面听起来不再是惨淡的一件事,也让吃泡面这事营造起了一种虚无的充实感。
我不反对精致的方式,不过用高端食材去掩盖一份泡面会让人觉得有种用力过度的感觉。他们口中的完美搭配看似能给人一种全新的体验,其实也算是一场本末倒置的资本狂欢。
在《消费社会》里有一句这样的论述:人们消费的从不仅仅是物品本身,还有它背后的符号,这种动机源自对差异的需求,因为这其中裹挟着更多社会意义。
人们试图用新标签来定义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但结果却是消费行为也走向趋同。社会试图用商品来堆砌出一种“丰盛”,假象的背面,需求认知匮乏的人类总在被牵着鼻子走。
这也是这个全新栏目Younger Money想传达其中之一的观点,也就是在你下意识掏出付款码之前,你得花个三秒钟思考我为什么买这玩意。
尝试多一份思考,那在未来我们还有机会吃上泡面这种穷人乐,否则你可以想象的是:
“年轻人在未来早已被生活操翻了,工作算上通勤基本上能要了命,回到家还得按照ppt般冗长的指示照做才能吃上一碗昂贵泡面。”
当下饭视频里那句熟悉的“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你开始发现泡面如果不能用水泡,它就失去了泡面的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诉求的不是泡面得多好吃和奢华,而是那份氤氲热气的抚慰,在泡面开盖前的三分钟内,泡面就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当然以上只是我于传统泡面之间的情愫,每个人都曾与泡面交织出复杂的社会进程和情感。
所以这一次我们也想听听:泡面对你而言,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撰文马达 编辑马达
疫情期间埋下的时间胶囊,是过去350年的总和
了解一个人不要看他的朋友圈 而是要看他的购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