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Vanlife会不会是加了轮子的Glamping?

公路商店 公路商店 2022-05-18



每逢春天,城市人DNA里出门踏青的念想就没断过。今年压抑的春天把这种不安分推至了大脑皮层,在后疫情时代,很多事都有了改变,很多事又从未变过。


2020年,人们用气球和蛋糕重新定义了野餐;2021年,露营不再是风餐露宿;而2022年,vanlife的定义也迎来了新的一轮改造热潮。


在社交软件上,房车博主晒出的生活再也不是荒野生存里那类苦行僧式的日子,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开始在车上复刻了五星级酒店的标准。



图源:小红书@大头他爹@是小希 

试想一下,在工作日的早上从1.8m的乳胶大床醒来,第一眼看到的是车窗外的海景,半自动咖啡机和烘焙烤箱开始工作,伴随着哈曼卡顿车载音响传出的音乐,一天的“嬉皮”生活开始了。


这些曾经存在于旅行杂志中的生活也慢慢的走向现实。在去年,房车市场销量增长了74%,小红书上房车话题的笔记也有30万篇。


汽车厂商也嗅到了年轻人出行方式的转变,光在2021上半年,就有近300款新房车车型上市。除了上汽大通、福田等传统厂商发力之外,很多新能源车企如特斯拉、小鹏都开始引用床车第三空间的概念。



上汽大通发布的V90甚至完美解决了摩托玩家没有京A牌照的苦恼



而受美式Camper Van复古风潮的影响,那辆曾经活跃于六七十年代音乐节现场的大众T2在二手车市场已经卖到了八十多万,而你打开百度的第一个词条才发现,新车不过75万。


再加上驾驶某些房车也不需要重新考证,原本的C1驾驶证即可上手,对于年轻人来说,买房的念头也产生了动摇。



在ebay上越老的大众T系列就越值钱


如果说拎包入住的Glamping只是将部分精致主义搬到了露营地,那改造一辆能Po上社交软件的Camper Van,就等同于把北京的地下室装修成Airbnb上能挂千八百的房间。



在十平方左右的空间里,一般会放置两米大床、三人沙发、巨幕投影、冰箱、零食柜、洗衣机、衣柜、烤箱等大件,卫生间里也配上了盒式马桶、独立卫浴、梳妆镜、换气扇等基础设备。我瞅了一眼身后几十平的出租屋,都没有这么完善的设施。

图源:小红书@游牧房车巴士



相对于市面上如依维柯和丰田成熟型房车,崇尚vanlife的一般会选择10万以下的大众T2或金杯作为毛坯底子,毕竟前者除了贵还带有浓重的商务气息。

 

在三亚运营房车营地的黄仁告诉我,常规情况下,打造一台能长期公路旅行的van car的基础成本在10万元左右。


“这些钱用于水电工程、隔音保温材料以及卫浴等基础打造,你在网上看的那类华而不实的车子,至多是充当周末两天露营车的角色,连屎都没地拉。”


改装房车的玩家可以笼统分为两派,一种是硬件投资,一种则是软装主义。


在国内的户外论坛上,有些车主们在房车上的投资甚至比自家房屋的装修还多,大到轮胎、发电机和拖挂装置,小如wifi或水箱,都和音响发烧友一样严苛。


另一个派别参照着知乎上如何爆改出租屋的手法,只为把残破的车厢改为ins风的样板房,接着再把Glamping那套设备如法炮制,就成了另一种行走的Glamping。



老黄跟我说的是,如果不用好一点的材料,

开段时间后墙面就会发黄,

你看到的图片可能是加了好几层滤镜的。

图源:小红书@TashiDelek- Cafe

@zayaa|van|coffee



过了需要对设备的极大投入的关卡后,很多人还没意识到vanlife除了摆拍外所面对的生存考验。

 

松木巴士的主理人Harry最初花了24万买下了一辆考斯特,然后用10万自己动手改造,然而这只是第一步。

 

两人为上路准备了2年,包括对游牧生活的研究、频繁的郊外生活实践、以及汽车和水电的维修。



图源:公众号@松木巴士

就像《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所说的,既然选择了这种旅行方式,就免不了去面对那些机械、工具,了解维修的知识,那些试图通过买一辆宝马摩托车来逃避修理问题的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如果以上这些还能靠自己,而如何养活自己还得寻求外界力量。


拥抱自媒体是当下车主们常用的生存法则,在短视频平台,你可以看到各种人设的房车博主:从外企裸辞开始房车旅行、独身女孩闯世界、带着宠物流浪的情侣,尽管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渴望自由的看客,但大多数在底下除了羡慕和立flag之外,转头就陷入城市泥沼里。


由于变现效果并不好,所以房车厂商给广告费也得再三斟酌。


其次是选择做自由职业者,摄影、剪辑和编辑是常见的谋生之道。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倒也经常在大自然里打开电脑码字,这种感觉并不如想象般美好,甚至还带点分裂。



大概就是呆在抽离城市的环境,灵魂依然还在城市的规则里。也就是孤独星球的《The Van Life》指南里,开篇就说到的一个词“compromise”(妥协)。


所以单从图片里我们可能只看到vanlife的向阳面,但在镜头背后,却往往隐藏着相似的苦楚。


如今,vanlife不是穷人的退路。保有房车的人群里,最主流的群体是不愁生计的退休老人,其次才是年轻的旅行博主。



图源:@谷雨实验室



房车的概念引进后,厂商一开始奔着年轻人和中年人去宣传,收效甚微。直到他们领悟到老年人才符合有钱有闲的房车消费,很长一段时间房车的卖点tag上都会带上退休、方便、安全等字眼。


除去技能和财富的门槛,最后一道防线则在于自身能否逃离传统生活的舒适圈。
美丽的风景背后是很多晾着的内裤,但这并不总是房车生活的真实写照。无休止地寻找停车位、厕所和WIFI可能并不那么诱人。
此外,根据RVIA(美国房车工业协会)的调查,长期生活在车上的人在游牧过程中会逐渐丧失对“身份”的概念,即使每天都浏览互联网,“脱节“的焦虑始终伴随整段旅途。
当一个人开始反思现状的稳定性,可能会对游牧式生活产生向往。但只有接受跳出既定规则的后果,才有长期在路上生活的自由。
2022年刚好是《在路上》作家凯鲁亚克诞辰100周年,媒体和资本开始造势把Vanlife打造成去年现象级的Glamping,即使我们也一直用烂了on the road的概念,但我并不看好会有很多人去尝试真正的vanlife,毕竟环球旅行的故事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而上路的人一直少之又少。

当真正行驶在路上,以荒野为家,一个个日常生活中并不起眼的生活细节,都在不断被放大。

在意识到概念和产品之间有条鸿沟后,他们开始把逃离城市的工具开回城市里头。


在vanlife热潮下,Camper Van被改成了限时营业的咖啡馆、美式餐吧,甚至在某些城市的大众点评榜单上,这类流动式摊贩时常占据着热门榜第一的位置。



来到后海,你最先看到的不是海,是在vansurf旁排队等着拍照的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房车还是追逐自由和叛逆的代表,也是嬉皮士之间的共识。随着疫情解封后对社交距离的把控以及work form home的趋势让房车出行受到青睐,在民宿行业,房车也演变成为一种打了地基的车子。

当你把Airbnb的地位选定到城市近郊,就有种打开汽车之家的错觉,原本为自驾者服务的房车营地现在像是一个拎包入住的汽车旅馆。


这就给入门玩家造成了房车高精致低性价比的感官体验,这或许导致其中一部分真正的玩家也被他人诟病。

当每个小众概念以扩张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在社会滚轴里不断内卷和染色后,我们已经习惯迎接它的将是一个污名化的结局。

以至于我们现在听到野餐第一反应是名媛,听到露营就会联想到中产,那不久后vanlife的评价自然也不言而喻。

当看到互联网上越来越多同质化与过度包装的例子后,Harry在采访中表示希望更少人加入进来,他认为过度的吹捧式关注对游牧生活的探索是阻碍的。


大部分一时兴起来的客户都被他要求填写一张「房车真实需求调查表」,其中50%的客户都被pass掉。



由于工作原因需要不停迁徙,他们为麦里一家设计了一座“哈尔的移动城堡”,为其女儿弥补童年的乐趣。

gif来源:@新生活方式研究院



如今国内的Vanlife文化,随着户外浪潮的流行有崛起的势头,各地的房车营地确实不少,但追根溯源的Vanlife依旧欠缺,大众对于真正的Outdoor生活方式仍停留在浅层。


对都市里的年轻人来说,这些体验或许是生活的调节剂,但对另一群人来说则是人生的转折点,vanlife最终想传递给大家的是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我想起在快手上曾经看过的网吧大神,他们晚上上网,白天就睡在N手的破车里,励志要上遍全国的网吧。



图源:快手@网吧战神小俊杰

我认为他们才是找到了vanlife哲学之人,毕竟van只是个带你丈量世界的工具,而life只有你开上路了才知道。



如果给你一次vanlife的机会,什么东西才是你最需要带上路的?







参考资料:

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房车行业竞争格局及“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上汽大通Maxus官网
公众号:松木巴士公众号:The ALFA Advanture房车猫论坛






撰文马达    编辑马达







居家隔离期间,我坐了8个小时的“飞机”

Vanlife的生活离你并不遥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