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报!华理学子在“知行杯”中斩获佳绩!

知行合一的 小花梨 2022-07-18

有这样一群ECUSTers

他们立足于社会 扎根于生活

将课本的知识融入实践

勇于创新 不畏艰难

奋斗过无数日升月落

终于在"知行杯"

展现了华理人的风采


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中,我校推荐的 10 个项目从数百个项目中尽数脱颖而出,共斩获特等奖 1 项、二等奖 7 项、三等奖 2 项

特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本次大赛以“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设八个竞赛组别:知行百年、知行长三角、知行浦东、知行五个新城、知行在线新经济、知行花博、知行人民城市建设、知行乡村振兴,鼓励大学生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聚焦“十四五”开局之年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聚焦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热点问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经实践团队申报、学校审核推荐、市级复赛、决赛评审,2021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评出了9个特等奖、22个一等奖、49个二等奖、115个三等奖。


优秀团队介绍


特等奖

崇明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的“后花博机遇”——基于反馈效应传导机制

团队成员由花博会“小白鹭”组成,团队以志愿者和游客的双重身份看花博,通过在园期内以及“后花博时代”的体验和针对性调研,了解花博会给崇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文化优化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该团队以花博园为中心,逐步向周边辐射扩展,进一步对崇明全区的生态产业集群发展和生态经济转型进行更加深入的调研,构建花博会对崇明影响作用的经济模型,理清崇明发展对周边的辐射作用,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针对崇明生态产业集群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专业知识切实助力崇明岛世界级生态岛软实力提升。本次实践使团队成员受益匪浅,他们将继续不断探索,充分把握后花博机遇,让崇明精神与花博精神发扬光大!


二等奖

“红传行动”点亮乡村资源新发展——技术革新下的乡村发展新路径调研

建党百年之际,“红传行动”团队走进湖南、山东、上海、安徽、重庆多地进行社会调研。走入湖南韶山,调研红色研学,探索红旅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连接点。走出韶山,他们走进华理附小,参与“科技嘉年华”环节;在烈士故居采访曹光前先生后代;在上海金山,从抗战遗址,到无人机基地,再到水库村,在感受历史的发展中铭记过去、筑梦未来。本次实践团队收获颇丰,在中国青年网发布8篇报道,与乡镇中学达成合作意向。团队希望以此挖掘出对红旅资源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达成红旅发展在效益与收益间的平衡,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百年党史,“星火”永传——基于100个党史故事的代入式游戏开发

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星火燎原”社会实践团队大胆打破成见、跨界出圈,将传统党史学习教育的痛点和网络游戏的弊端,转化为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的契机,开发代入式党史学习教育游戏《星火》,探索具备时代特征、符合青年特点的“互联网+党史学习”新模式。百年党史,从零散到体系化,“星火”燎原;从枯燥到生动,“星火”赋能;线上线下联动,“星火”赋能。团队最终搭建了包含100个党史故事和近300道党史知识题目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库,开发了《星火》游戏第一板块,改编了线下剧本杀《南湖往事》等。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游戏这一“第九艺术”融入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史故事“活”,让党史学习教育“火”起来,以青年人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走进乡村观察,专业领航助农”——沂蒙革命老区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的探索与建议

本项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聚焦“十四五”开局之年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点领域、热点问题,在赵黎明教授的带领下,组建了一支包括生物工程、生物化工、食品科学与工程多专业在内的7位本科生和硕博士研究生,通过走进沂蒙山村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和社会观察,结合学院特色和学科力量,发挥专业知识和科研优势,问题导向找痛点、目的导向抓重点、解决问题疏堵点、对症下药提质效,依托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发酵工业分离提取技术研发中心平台开展相关实验,打造出功能性特色黄小米壳寡糖复合代餐粉,并与多家公司签订技术合作意向书,逐步实现产业化,形成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


扎根智能制造一线,赋能科技强国动力

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组织了一支跨年级、跨专业、跨领域的实践团队,奔赴江西省九江市九江石化工业园区,穿梭于各大炼油装置之间,将汗水挥洒在炼油一线,实践团队先后进行企业信息系统参观、炼化装置现场考察、智能工厂建设调研、技术探讨双向会议、虚拟制造系统落实等工作,切身探寻全新生产背景和目标下智能制造的发展模式。针对炼油过程全局优化和装置优化中存在的数字孪生模型精度低的问题,实践团以教育部“能源化工过程智能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炼油过程虚拟制造系统”为技术支撑,围绕数字孪生模型优化等关键问题,完善和提升全流程优化水平。


加装电梯加速度,民心工程暖民心——徐汇区电梯加装工作调研报告

项目基于上海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和老龄化进一步加深的现实需求,实践团队深入徐汇区电梯加装工作,通过挖掘既有住宅电梯加装的治理案例,总结提炼优秀经验方法,探索破解电梯加装工作难题的途径,撰写电梯加装全流程的工作导则,以加梯为切入点优化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帮助基层社区形成有效积累,创新社区治理方式,助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助燃人间烟火——“Ⅱ型小城市”夜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团队集合12个专业共14名大二学生。实践团队利用暑假时间前往团队成员的家乡——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针对于该地受疫情打击的夜市经济与当下蓬勃发展的在线新经济进行实地调研与服务。该团队以问卷访谈、政府座谈、企业参访等方式,了解当地在重启夜间经济、促进“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结合商科和社科知识对当地夜市经济进行调查、分析、建模并提出建议,最终形成报告与论文交给地方政府作为参考;联合企业,将方案落到实处,共同建设当地“首条”观光夜市街,通过发展线上夜市经济,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夜市经济模式,有效反哺线下实体经济,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团队还将继续努力、优化方案,绘制夜市经济“新蓝图”,让人间烟火,生生不息!


善治久安:大城市城乡结合部转型社区的公共治理模式研究——基于长三角多个社区的案例比较

项目认为,随着长三角地区城乡发展与社区治理的联动性增强,动拆迁安置社区产生了相关制度建设经验不足、管理主体单一、居民身份转变认知困难、居民自治意识薄弱等公共治理问题。为响应国家“加强大型搬迁安置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号召,更好地推动转型社区公共治理,“善治久安”项目团队深入长三角地区多个转型社区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各个社区的治理特色与建设经验,构建“跨区域协同、内外多主体联动”的公共治理模式,并应用在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转型社区的公共治理进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成效,收集了广泛的民意反馈,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有效的治理方案,为人民幸福提供坚实保障。


三等奖

云海寻梦: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路径探索研究——基于云南省寻甸县的调研

项目团队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背景和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切实需要,“云海寻梦”社会实践团队聚焦乡村地区子代人力资本存量的相关扩充机制,赴云南省寻甸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人才培育为主题,深入寻甸各乡镇实地调研,开展了成长营、拍摄对口支援主题微电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专业特色,构建理论模型,形成政策建议,以人才教育培养为切入点助推寻甸乡村振兴。


华微新材——技术助力馆藏文物展示,创新融合科学提升文化

实践团队深耕于博物馆微环境调控领域,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对于文物保护的相关要求,研制出了兼具湿度调节与有害气体去除的复合材料,旨在为文物保护提供高效、便捷、可持续的方案。团队走进奉贤新城各博物馆,宣扬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与方法,将与上海博物馆共同研发的较为成熟的微环境调控材料应用于更多博物馆,为国内广大文物提供精准的优质的专属性保护,避免“健康”文物因微环境调控不当而“生病”,使文物“延年益寿”,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提供鲜活的现实明证和生动的实物写照,福泽子孙后代。

这十支获奖团队是华理众多优秀实践团队的代表,也是华理浓厚的实践底蕴的缩影。接下来校团委也将开展“实践talk秀”系列分享座谈活动,为同学们提供走进实践团队日常、学习实践比赛经验的机会,让更多华理学子有机会在祖国广大的实践舞台上彰显青年担当,在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知行合一

将探索的步伐踏遍在祖国大地上

奋进拓取

让实践的船帆激荡于奋楫百舸中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华理学子初心不忘,永在路上!



编辑  |

刘糜祺、 周珏如、白兰鸽

责编  |

吴怡、李玮宜

更多精彩,点击查看~

华东理工大学70周年校庆公告(第1号)

嘘!听说稳过体测的人都看了这篇推文喔!

2014年,在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指出: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两路”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习“两路”历史,弘扬“两路”精神,对于推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人民网)


快来关注小梨吧~转发到朋友圈与更多的人分享吧!点亮在看 再点个赞吧~点亮在看 再点个赞吧~快来关注小梨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