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指导】质性研究小课堂(一)
旅行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研究虽然不会让我们亲历千山万水,却能让我们在深度上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新的认识。在开始作研究前,你需要思考一些问题,如:你如何认识现实的本质?你如何理解知识及创造知识的过程?这些最基础的思考就是你的理论出发点。这些哲学层面的问题思考虽然不一定成为具体实证研究的主要对象,但却可以有效地指导研究人员的研究行为。在外语教学领域,研究可以让我们对外语学习的本质有更深的认识。质性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探索更有效的外语教学途径。
1.1 质性研究及其特点
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旨在探索人类如何理解他们的世界以及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的经历。质性研究关注人们经历过的、感觉到的社会体验,努力理解某个环境下某个事件或现象发生的前因后果。此类研究的目的不是要预测未来是否会发生类似的事件或现象,而是要理解某种环境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研究人员追求对某种事件或现象的深层次理解,整合研究对象的每个经历,并通过自己的感悟展现出来。
1.2 什么时候需要做质性研究?
什么时候需要作质性研究呢?当我们需要探索某个问题或事件并想对此得到全面详细的理解时,我们需要作质性研究。当我们需要了解一个群体或想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时,也需要作质性研究。这些研究只能通过与相关人员直接交谈,去他们的住所或工作单位拜访,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等方法才能实现。当我们想从研究对象视角看问题时,我们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因为我们希望研究对象与我们分享他们的故事和经历,缩小研究人员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为了进一步缩小研究人员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我们也可以直接与研究对象合作,如请他们评述我们的研究问题或请他们参与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过程。我们进行质性研究是因为我们想理解研究对象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对研究对象行为或信念的影响。我们也可以通过质性研究进行量化研究的后续研究,发现各种因果关系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量化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事件发生或发展的宏观趋势,却不能告诉我们研究对象为什么和在什么环境下做出这样的回答,他们给出这些回答背后的深层思考是什么。当现有理论无法解释某个问题的复杂性时,我们需要通过质性研究去发展新的理论。当统计分析无法解释研究问题时,如有关人们之间的交往,以及性别、种族、经济地位、个体差异对某种现象或事件的影响,我们就需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还可以是大型量化研究的有力补充,但不是其替代品。作质性研究,研究人员需要哪些投入呢?质性研究对研究人员的最核心要求就是投入大量时间和相关资源,一般要求研究人员做到如下四个方面(Creswell,2007:41):
1)在研究场地投入大量时间。研究人员需要在研究场地度过数小时、数日、数月或数年,广泛收集数据,赢得研究对象的信任和支持,获得局内人的视角。
2)参与复杂、费时的数据分析过程。从大量的数据中理出主题或分类。对于大多数质性研究人员来说,数据分析常常是孤独、纠结的过程,因为数据往往非常复杂、多样,数据分析的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挑战性。
3)撰写长篇报告。质性研究的数据内容丰富,研究人员需要从多角度分析、阐释某个观点。由于引用研究对象的话语,研究报告通常比较长。
4)开展质性研究通常没有固定的准则或具体的步骤可以遵循。整个研究过程是不断演化和变化的,因而很难完全按照别人的方式来开展自己的质性研究。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在每周二为您奉献《应用语言学中的质性研究与分析》一书的精彩选读栏目,本特辑将延至十一月份,欢迎您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