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阶段线上交流问答整理


一文献检索
1、Q:在文献综述部分,书中提到了googlescholar等网站进行文献检索,但是这些网站似乎并不能搜索国内的期刊,请问老师,国内的文献检索只能用cnki这样的网站么,是不是Endnote在这也不能发挥作用?谢谢!A : googlescholar可以检索中文文献,只是与国内一些数据库的合作还不是很充分,所以一些较新的文献检索不到。国内的文献检索可以用中国知网(cnki),但并不是唯一的数据库,还包括万方数据库等等。不过外语类的文献,中国知网基本已经基本包括了。
2、Q:请问如何利用Citespace或语料库进行文献检索并确定研究热点或研究趋势?如果也能有详细的步骤示意图就可以慢慢学会了,谢谢!A:CiteSpace不是文献检索软件,而是一种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它能够显示一个学科或知识域在一定时期发展的趋势与动向,形成若干研究前沿领域的演进历程。语料库(Corpus)也不是文献检索软件,它指大量文本的集合,库中的文本(称为语料)通常经过整理,具有既定的格式与标记,特指计算机存储的数字化语料库。语料库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资源,也是经验主义语言研究方法的主要资源。应用于词典编纂,语言教学,传统语言研究,自然语言处理中基于统计或实例的研究等方面。
二文献阅读
1、Q :在第一小节中提到的“选题的意义和依据”中,笔者鼓励大家从其他相关学科中寻找选题依据,以保证依据题目的理论意义。而相关领域中(如:教育学,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的理论千千万,该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题目到底和该领域中的什么理论相关呢?自己有限的精力该如何投入到无限的理论寻找中呢?A : 首先,不是先确定研究问题,再去找理论,而是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找出前人研究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在文献阅读这一过程中,写作者势必会接触到与所研究课题相关的理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很有限,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绝不会是无限的。如果涉及的理论较多,那就抓大放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若干理论深入阅读。
2、Q : 如何准确地为本研究寻找到合适的理论基础?A :如何为一个课题选择合适的理论基础,这需要依据该课题的具体研究问题而定。研究就是找出问题的答案。研究者应通过文献阅读来判断哪些理论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观点支持。也就是说,理论基础是否合适主要在于它能否用于解决研究问题。
3、Q:文献阅读需要多大的范围,还是选定核心的文献就可以了?A:很多人都问过这个问题:写一篇文章到底需要看多少篇文献?我想说的是没有确切的数字。选题不同,阅读的文献数量也不同。但我们需要清楚的是,想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必须阅读高质量的学术文献。一般来说,核心期刊的文章质量较高,要重点阅读。当然这还要根据具体的选题,有些选题较新或较少人关注,文献较少,阅读的范围就需扩大至普通期刊。
4、Q:阅读过一篇关于英语阅读策略的博士论文,作者在文献综述中提到了“阅读研究的理论框架(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reading research)有认知理论,元认知理论和图式理论。”但是作者在研究方法中,又提到了“当前研究的理论框架(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present study)是采用了Rod Elills(1999)影响学习策略使用因素的理论”。我想问的是:为什么作者提到了两个理论框架?A: 这里说的博士论文我没有读过,因此具体情况不太清楚。一般来说,在文献综述里,写作者可以根据前人文献提出若干理论框架,然后进行比较,再给出自己的研究所采用的理论框架及其选择原因。
三文献综述
1、Q:文献综述部分,在罗列了他人重要概念的定义之后,如何准确做出自己的定义,有什么诀窍?感觉前人给的定义以及很精辟到位了,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要在大家做出的定义基础上,再做出自己的定义,很困难,不知如何下手。A:在撰写文献综述部分时,可以罗列前人的重要概念和定义,但还需对其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我们知道,每项研究都应该对核心概念进行定义,但并不是说,研究者在每项研究中都需要给出自己的定义。如果前人的定义很精辟,我们决定采纳,那就在文献综述中明确指出来,并给出我们选择这个定义的理由。
2、Q:请问文献综述在期刊论文和硕士、博士论文中,应占多少比例较为合适?谢谢!A:任何一种学术写作,无论是期刊论文、硕士论文还是博士论文,都必须有文献综述这个重要内容。因为只有对前人相关文献进行述评,我们才能知道哪些问题尚未解决,这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至于文献综述在不同类型的学术写作中所占的比例,这个没有定论。对于实证研究来说,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因为我们需要用更多的篇幅介绍研究方法、呈现和解释研究发现。期刊论文的文献综述,因为受版面的限制,一般所占比例较少;但硕博论文,因为不受字数限制,写作者可以对前人文献充分综述。
3、Q:如果与自己研究题目相关的文献比较少,那如何才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结果进行对比讨论,或找不到可引用的理论或观点支持、解释自己的发现呢?A:如果与自己研究题目相关的文献比较少,在讨论部分仍可将前人研究结果与自己的研究结果比较,只是篇幅不宜过大。此外,在讨论部分,为了深入探讨自己的研究结果,还需用相关理论或教学经验等来解释自己的研究结果。如果找不到可引用的理论或观点支持、解释自己的发现,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写作者没有进行充分的文献阅读;二是可能自己的选题意义不大,因为一个好的选题,必然是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建议写作者在确定选题前一定要对选题进行理论定位,相关内容请参考本书第28-107页。
4、Q : 课程标准里面提到的某种理念也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支撑吗?A:当然可以,但需标注文献出处。
四选题及研究问题
1、Q:读完文献总觉得想的很多,如何能从众多的方面缩小选题的范围从而确定自己的选题?A:过去做研究,文献很少,研究者很头疼。现在做研究,文献很多,研究者还是很头疼。因为面对海量的文献资源,不知如何筛选。“如何能从众多的方面缩小选题的范围从而确定自己的选题?”,建议:1)通过数据库检索某一话题的相关文献;2)先阅读这一话题的具有代表性的综述性文章或专著,对该话题有个宏观的了解;3)阅读相关实证研究的文献摘要,对所探讨的具体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信息列表归类,提炼重要观点;4)通过文献整理列表,判断哪些问题尚未解决,或哪些问题仍需深入探讨,或哪些问题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从而初步确定自己的选题;5)对文献摘要进行筛选,根据自己的选题,确定需要阅读全文的文献以及重点阅读的文献;6)通过文献阅读对选题进行理论定位,确定自己研究的具体研究问题。
2、Q:当我们研究某一个话题时发现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充分,而且没有近五年或十年的最新文献,是不是说明这个研究话题没有理论意义,不值得继续研究呢?是不是前人大量研究过的内容就不需要再来进行同一方面的研究了?A:如果某个话题近五年都没有文献,那应该可以看出学界对该话题的关注度已降低。至于降低的原因,或许是问题已经探讨清楚,或许是遇到了研究的瓶颈。所以该话题是不是值得继续研究,就得看我们是不是有新的解决思路或其他什么发现。如果有,当然可以继续该课题;如果没有,还是不要去尝试了。关于前人大量研究过的内容是否需要继续研究,这个也是依据前人的研究结果而定。如果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当然就不需要继续研究;如果前人研究结果不一致,那就需要我们继续研究,而且还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3、Q:秦教授和许老师对研究问题的分类有些许差异,可能许老师是更针对问卷调查设计而提出的外语教学科研个中的研究问题,请问秦教授,就您来看,如果不是针对问卷调查,许老师提出的“意义阐释性问题”能否归为您的“描述性问题”?“政策建议性问题”能否与您的“因果问题”有重合?A:对任何事物的分类都应该基于一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也会不同。比如水果,按味道来分,有酸的、甜的等等;按颜色来分,有红的、黄的等等。秦教授根据功能将研究问题分为三类:描述性问题、关系问题和因果问题。许老师对研究问题的分类是基于什么标准,我不清楚。既然依据的标准不同,也就不能相互比较或简单对应。
4、Q:在讨论研究问题的确定时,文章指出是进行定量研究的首要工作,那么这里的定量研究问题和定性研究问题有什么区别,我们在选题时如何确定所选的题目或问题是定量研究而不是定性研究呢?哪些题目适合做定量研究哪些题目适合做定性研究?以及后面研究问题的分类也是专门指的定量研究问题的分类吗?还是所有的研究问题都可以这么分?A:本书第26页提出“根据功能,研究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类:描述性问题、关系问题和因果问题”。一般来说,前两类问题既适合定量研究,也适合定性研究;第三类问题更适合定量研究,通过对定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更能清楚地说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五文献引用
1、Q:文献的不同重要性会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得到体现,我对于“强作者聚焦”、“弱作者聚焦”以及“无作者聚焦”的方式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无作者聚焦”的表述也会出现作者呢?弱作者聚焦与无作者聚焦在撰写文献时有什么区别吗?A:《外语教学定量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一书在第56页提到“强作者聚焦”、“弱作者聚焦”以及“无作者聚焦”三种引用方式。关于引用类型,Swales(1990)根据引用的句法位置和语境功能,将引用分为融入式(integral)和非融入式(non-integral)两大类型。融入式引用“凸显作者”,本书中的“强作者聚焦”指的就是融入式引用(non-integral),即用括号把被引作者姓名和发表或出版的年代及页码等全部或部分信息括在其内,并置于句中,e.g., Dong (1996) explored the evolving nature of source texts in four Ph.D. students’ doctoral dissertations as they produced multiple drafts of their introductions.如果用通俗的话表达,“强作者聚焦”就是“某某人说……”,“某某人强调….”等等。非融入式引用凸显信息而弱化作者,本书中的“弱作者聚焦”和“无作者聚焦”指的就是非融入式引用,即用括号把被引作者姓名、发表或出版的年代及页码等信息括在其内并置于句末,e.g., The challenges posed to EAP students, both 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in writing from multiple source texts have been pointed out (Carson 1993).
至于“弱作者聚焦”和“无作者聚焦”的区别,也是比较明显的,主要体现在对被引作者的凸显程度。“弱作者聚焦”一般来说凸显的是单个被引作者的定义概念、研究方法或主要发现等信息,但会在句末用括号标注被引作者;“无作者聚焦”凸显的是多人的共同观点或共同研究发现,一般在句末不标注具体被引作者或用括号标注多个被引作者,如:“针对不同学术写作水平之间的引用类型差异,学者们通过文本分析,发现专家作者(高水平学术写作)比新手作者(低水平学术写作)使用更多的非融入式引用类型(Mansourizadeh & Ahmad 2011;Thompson &Tribble,2001)”。
对文内的文献引用形式和功能这块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如果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阅读我在《外语电化教学》[CSSCI] 2014年第5期发表的文章“二语学术写作中的引用特征及与写作质量的关系”。
2、Q:最终成果中列出的参考文献可以包含文献综述这一章节没有提到的文献吗?也就是说,在论文的其他章节引用的文献可以列入论文的参考文献内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论文中其他章节可能会引用一些与研究课题不是直接相关的文献,这些文献可以列入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内吗?A:你说的最终成果是指论文终稿吗?如果是,文末列出的参考文献不能包含文献综述这一部分没有提到的文献。参考文献列表里的所有文献必须是在文内有明确标注来源出处的。只要是在文内引用了任何文献,都应列入文末的参考文献列表,无论它与自己课题的相关程度紧密与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什么是“文献引用”?文献引用是学术写作中参考文献资源的一种修辞行为,也是学术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特征之一,具体做法是在文内以加注、脚注或尾注等形式明确指出被引文献的来源出处。如果在学术写作中以逐字复制或释义等形式使用了他人文献中的话语或观点,却不明确标注文献出处,这将有悖于学术规范,属于抄袭行为。
六其他
1、Q:通过教材话语分析来探讨某种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如果在研究中只用到语料库一种工具,那整篇论文的说服力会不会有所欠缺呢?还是需要使用其他的工具或方法来加强说服力度呢?A:探讨某种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最好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实验法验证其有效性,而不是话语分析、语料库等。
2、Q:有个问题想请教,这章的读书可以自己研读,写心得,然后进行交流,可是后面的数据分析需要实际操作的,光是阅读而不进行实践操作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不知道读书活动的组织方是如何安排的?谢谢!A:数据分析的具体操作不是咱们本次读书活动的重点。本次活动前三个阶段选读的章节均不需大家进行实践操作。在这三个必修阶段完成之后,我们为大家特别安排了一个选修阶段,即第七章第一节“独立样本t检验”,这是需要大家动手操作的。如果大家对应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感兴趣,可以参阅许宏晨老师的《第二语言研究中的统计案例分析》,书中有非常详细的操作指导。


【声明】本文版权归iResearch外语学术科研网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请勿擅自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