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热点聚焦 | ELF背景下的语用能力:思想新探及重构(冉永平教授供稿)
英语通用语(ELF)交际建构了语言使用的新语境,促成了新的语用特征和不同于英语作为外语(EFL)传统范式下的语用制约和语用能力表征,英语通用语语境下的语用能力新内涵由此形成。通用语语境下的英语交际呈现出有别于英语本族语使用的异化现象与特征(Seidlhofer 2011)。下面从语用学关注的交际环境、交际主体和交际特征等方面探讨英语通用语语境下的语用能力问题。
1. 交际环境多元化
作为通用语的英语与其使用者的母语及文化并存,共同构成交际中双语及多文化的复合性语境资源,因此交际中不存在一种语言支配另一种语言的现象,即在通用语背景下语言的归属性(ownership)和支配性(dominance)问题已被弱化。不同母语背景、不同文化基础和通用语英语之间的制约关系在多元并存的新环境下体现出新的语用特征。英语交际中的语言选择不再是单向顺同英语文化的过程,文化也不再是固定的相同概念(Cogo & Dewey 2012),而是变异、流动的变量(Baker 2011),交际者会依据交际目的和特定语境进行文化的双向或多向互动,将自身文化、交际对象的文化和英语通用语的文化融汇在一起,创建文化的“第三空间”(Kecskes 2013)。这是国际通用语交际中出现的文化语境新概念。
2. 交际主体他者化
交际主体的变化必定带来语用范式的改变,英语通用语语境下的使用者或交际主体成为语用问题研究的核心要素(Crystal 1997)。在英语通用语背景下,非本族语者成为英语交际的主体。也就是说,英语逐渐成为他者语言,这是英语使用的一种新常态。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一些偏离英语本族语的语用规约或变体不再被视为一种“错误”(error)(Alptekin 2013)或语用失误,而是交际主体为适应交际目的或交际语境所作出的一种语言选择。Cook(2002)倡导重新定位英语使用者,比如主张摒弃“有缺陷学习者”(deficient learners)的群体划分,因为类似分类反映的是英语作为外语语境下的传统认识。针对英语通用语及其语用特征,学者们相继使用了不同术语,如“有效交际者”(effective communicators)(Bjorkman 2014)、“内行使用者”(expert users)(House 2005)、“熟练使用者”(skilled users)(Jenkins 2011)、“双语英语说话人”(bilingual English speakers)(Seidlhofer 2001)、“双语者”(bilinguals)(Kecskes 2014)等,这些术语体现了英语使用者的身份转变。
3. 交际特征动态性
由于依附于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英语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容易缺乏充足的共同背景或共知前提,从而出现不同于母语交际的语用特征。受制于交际目的,英语通用语使用者会利用多语及多元文化的复合性资源,选择恰当的语用策略,相互协同,共建希望传递的交际信息,因此英语通用语交际会呈现动态性、变异性、复合性等语用特征(Cogo & Dewey 2012)。多语言、多文化并存和共同背景缺乏自然会给英语通用语交际带来一定障碍,因此受制于现实语境和交际意图,交际主体需要共同构建临时性的语境信息,使其成为交际主体之间的共知背景,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这说明,英语通用语交际并不一定会因多语言、多文化背景与差异导致失败,相反交际双方或多方会共同努力,合作推动交际完成。
二、英语通用语视角下的语用能力新思想
英语通用语会引起交际语境和交际过程的变化,多元交叉文化背景下的英语交际能力及其相关语用特征、不同于英语作为外语的语用表现已经成为语用学研究的新方向。然而,传统外语教学、外语学习、语言测试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仍然遵循英语本族语单语模式下的语用规约、语用范式等,并将其作为语用能力的参照与衡量标准。由此,英语通用语和英语作为外语两种类型语境下的语言能力、语用能力等思想存在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方面。 1. 多元互动
在英语通用语语境下,交际者之间的互动体现为多语言、多文化等多元语境因素之间的互动,而不是交际者的母语文化或母语语用规约向英语的单语模式靠拢;交际者之间的两种或多种语言会相互作用,产生动态的双向语用推导(bidirectional pragmatic influence),而不是单向的语用迁移;同时,本族语者的语用能力是一种内化(internalized)和社会化(socialized)能力,是自然语境下的能力发展与表现,隐含潜意识、自动化、本能的发展过程(Kecskes 2014)。然而,在传统英语使用范式中,语用能力研究主要关注单语环境下的语用能力移植,即把目标语环境下的语用能力作为学习者的最终目标,而忽略语言社会化(language socialization)和语用社会化(pragmatic socialization)(Kecskes 2014)。因此,在英语本族语的互动交际中会出现语用优先的交际特征,即语言的可接受性、适切性及认知凸显性会优先于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冉永平 2013:673)。
英语作为外语教学与学习中的语用能力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等非自然语言环境下获得和提高的一种能力,是非自然语境下的能力发展与表现,是一种可借助自我调控、有意识地选择性获取知识的技能(Kecskes 2014:1)。把目标语环境下的语用能力简单移植到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环境并当成一种学习目标,会导致交际过程中出现语法优先的怪象,受制于社会语言因素的本族语语用目标也就难以实现。尽管如此,这一无法实现的目标却仍成为传统外语学习的理想化终点。当学习者的本土文化与目标语文化相互碰撞时,很有可能出现本土文化完全顺同于目标语文化的局面(Byram 1997)。这样的目标语语用能力观存在问题。为此,Kramsch(1986)提出了互动交际能力,强调文化的双向互动,而不是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无条件的单向靠拢。但是,互动交际能力仍然以目标语模式作为能力目标,以目标语文化为主,学习者自身的文化仍处于边缘地位,甚至被忽略(Alptekin 2002:62)。这一状况持续至今而没有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在多元文化的社会语境中,若仍坚持让学习者把自身文化及相关交际范式置于一旁,强调完全融入目标语的单语语境,并坚持单向文化的跨越(Schumann 1978),有悖于英语国际通用语视角下的语用特征,也不符合英语作为外语的交际模式及语用能力表现。
2. 多维关注
语际语语用研究的社会文化转向关注二语学习者的身份变化(Cook 2002)、语用能力评估的适切性(Jenkins 2006b)等方面,表明了语用能力研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不过,正如Jenkins(2006a:139)所批评的那样,“大多数外语教学研究者探究的核心问题仍旧是寻求各种利于达到或接近本族语语言能力的途径”。回顾几十年来针对外语学习者的英语教材、英语学习辅导资料等,不难发现其中根深蒂固的英语本族语模式的桎梏以及以英语本族语标准为中心的语言使用范式。同时,一些涉及英语教学的改革通常多注重形式,却没能真正延展语用能力的内涵,更不用说突显多元文化并存的英语使用能力和语用范式。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英语能力测试等除了遵循英语本族语的使用标准之外,还应考虑英语交际者在多语言、多文化复合性语境下的能力表现,重新理解和构建国际通用语视角下的英语语言能力观及语用能力思想。
语用能力研究关注的焦点从跨文化语用能力、语际语语用能力逐渐转向交叉文化语用能力,尤其是多元化的语用能力表现与维度。英语通用语语境是一种交叉文化语境,类似语境下的英语交际不同于本族语语境下的英语交际,交际者之间大多缺少共知的语言文化背景,语用规约也不再是传统模式下预制的语境因素,因此交际者需要进行互动的信息共建,具备共建信息的策略能力(Seidlhofer 2009;Cogo & Dewey 2012;Bjorkman 2014)以及处理交际中不确定信息的语境化能力(House 2013;Kecskes 2013)。英语成为“他者”语言的趋势促使我们在关注语言信息传递的同时,也需要关照人际和谐、交叉文化调解等非语言维度的语境变量,并具有根据彼此文化差异和特定语境进行调适的动态语用能力(Pennycook 2010;Baker 2011)及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Spencer-Oatey 2008;Seidlhofer 2009)。由此可见,语用能力不仅是语言信息的处理能力,还涉及社会文化语境、交际主体之间的关系等语言之外的能力维度,具有动态的双向性和多维性。
1. ELF语用能力建构的参照模式
在英语国际通用语的语境下,我们是否应继续参照英语本族语者的能力表现,并以此衡量ELF交际者的语言语用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呢?长期以来,英语外语教学与学习强调依附于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言语用和社交语用范式及其社会规约。然而,这种单向的能力参照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很容易将语言与特定的语码形式等同起来,把语言使用的社会规约与固定规则等同起来(Baker 2015:138)。因此,英语语用能力不能仅局限于教材编著者、培训者等所勾勒的本族语者规约(Leung 2005),正如Larsen-Freeman(2011:49)所言,“语言本身是在交际互动过程中自下而上涌现的、复杂的顺应性系统,而不是由一套语法规则组成的、自上而下的固化系统”,这表明语用能力不是一种静态的规约性能力。
为此,英语使用的全球化趋势有必要让我们面对真实的语用环境,尤其是ELF语境下语言文化背景的多元性和交叉性(Kecskes 2013),以及ELF交际主体的他者化等,重新思考和重构语用能力的参照标准及其能力内涵。英语交际主体的他者化趋势及多元语境下的语用能力表现已经说明,ELF交际成功的关键不在于遵循本族语的语言语用及社交语用规约,而在于交际者之间如何依照特定的多元文化语境,顺应性地进行适切的策略选择,也就是说,语用能力具有临场性和建构性,包括交际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管理、身份建构等,而不仅是语言语用信息的有效传递与理解等能力问题。为此,不少学者(如House 2003;Bjorkman 2011;Jenkins 2011)反复指出,遵循英语本族语的单向语用能力标注已不足以阐释有效的ELF交际,更为可行的参照模式应该是“成功的ELF使用者”?在多元语境下的交际能力表现,因为在类似语境下交际关注的重点往往不是语言产出如何接近英语本族语者的使用范式或语用标准,而在于能否依据交叉语言文化的临场语境,采用适切的语用策略,包括人际关系管理策略等,成功实现交际目的。
2.ELF语用能力的重构
语用能力观的重新思考不仅应关注ELF语境下有效的策略选择及其能力表现所隐含的语言语用微观视角,还需考量ELF语境下人际关系管理、身份建构及其能力表现所体现的社交语用宏观视角,以及重新审视语言、文化与交际的关系等。基于通用英语的多元语境和交际主体他者化的趋势,以及有别于单向语境下的语用能力表现,我们认为ELF语用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语言信息共建能力、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和交叉文化的多元语用意识。
如前所述,在缺乏共知信息的前提下,ELF交际过程会出现更多的曲折性,交际者之间就需要相互协同,实现信息的互明与共建,包括人际关系的管理。由此,信息共建能力和人际关系管理能力是构成ELF语用能力的两大要素。此外,文化的多元性作为ELF语境的重要部分,促使多元文化之间的互动与协调,因而交叉文化语用意识是构成ELF语用能力的另一要素。传统的外语教学过于强调英语本族语文化的参照性和主导性,导致语用能力标准的目标语取向及语用能力表现的单向顺同,忽略了英语学习者或交际者的本土性语用标准,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顺应与动态调节;同时,静态的文化语用思想简化了文化、语言与交际之间的复杂顺应关系,无法诠释ELF交际所体现的多元语言文化的交叉性和动态性,导致文化与交际的关系被视为脱离语境限制的普适性规约(Baker 2015)。为此,ELF语用能力的重构需要重新解读二者之间的关系,重视交叉文化语用信息及其语用能力表现,这正是区分传统跨文化语用观(cross-cultural pragmatics)与交叉文化语用观(intercultural pragmatics)的核心变量(Kecskes 2013)。前者强调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对交际的影响,或对比单向交际语境中的语用表现;而后者从不同语言文化相互融合的角度看待ELF交际,关注ELF语境下交际者如何建构共知信息、实现合作与协同。传统的跨文化语用意识被视为某种语言文化知识的恰当运用,或以该知识为前提的语言运用能力,而ELF语境下的交叉文化意识跳出了文化、语言等之间的线性依附关系,重视基于多元语境因素之间的互融与协同及临时构建关系(Baker 2015)。据此,英语教学与学习的重心应该放在“培养学习者和学习交际的过程”(Seidlhofer 2011: 198)。
此外,构成ELF语用能力的三大要素之间并非彼此独立,而是密切关联的。由于ELF交际者之间缺少预先存在的、足够的共有背景,故交叉文化之间交际的关键在于动态协商和调整(Baker 2011: 203)。“协商”的内容不单指语言形式和意义,还包括社会身份、文化参照和文化行为等非语言层面的社交语用信息。这进一步说明ELF语境下的语用能力不是一种静态的知识或技能,而是动态的信息建构、关系管理及文化互融的多重能力。相比之下,传统的语用能力观强调语音、词汇、句法等语言形式使用的正确性与恰当性,而忽略多元语境下交际过程所体现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交叉文化意识等新型的语用能力要素,这些正是英语国际通用语语境下交际成功的重要推力。
同时,ELF语用能力从单向的语言维度转向对社交语用(如人际管理、身份建构等)、多元文化交叉融合等超语言维度的重视,也顺应了当代语用学对语言使用和交际过程研究所强调的多视角整合。正如社会语言学家Bucholtz & Hall(2008:403-404)指出,我们“应该对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和相关的分支科学领域进行整合,从多维视角讨论多元复杂的语言文化现象,……阐述全球化语境中交际涉及的身份认同、主体性、微观(语言个体使用者)和宏观(社会结构与过程)等层面的语言文化问题”。所以,针对英语国际通用语交际的语境变化及语用能力变化,我们亟需突破仅从语言本体及其依附的本土文化等单向角度去认识与界定ELF语用能力的藩篱,重构ELF多元语境下的新语用能力模式。
冉永平,杨青。英语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语用能力思想新探[J]。外语界,2015,05:10-17。
冉永平,杨青。英语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语用能力及其重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02:287-29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