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修小课堂:唤醒学生 解放自我

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小编作为高校青椒一枚,马不停蹄赶到北京,参加外研社举办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理念、方法与研究研修班”,想在四天时间里向专家们取取经,弄点干货回来,彻底改变一下我现在无法描述的大学英语课堂。
本期研修班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周燕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杨鲁新教授、徐浩副教授主讲。
以下是研修班第一天中小编印象极为深刻的一些话语: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不仅要有学科情怀,而且要有教育情怀,要有热情、责任和坚持。 
教师只有在唤醒学生的同时才能实现自我解放。
教师身心状态应该总是处于学习之中,应该与成长中的学生拥有一种“同在感”。 
师生之间可以形成一种平等的氛围,建立起一个学习共同体。只有在这样一个话语和知识的共同体中,课堂教学的动态关系架构才能有效地运作起来。
教学活动要以学习为中心,时时关注学习是否真的发生。
教师与学生都要进行内省,不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
我们的英语教学应该从知识的学习拓展到全人教育。

小编反思:  
想想我那七八十人黑压压的教室,搞个小组活动沉默不语的学生,还有扯着脖子吼破喉咙的我,原来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唤醒学生,没有解放自我。我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者,也是学习前行的小伙伴。同时,我不能把自己仅仅定义为一名外语教师,而应该意识到我是一名教育者,要有继承优良传统的责任担当,要有学科的情怀和教育的情怀,课堂即人。

研修班上有一个特别的环节,撰写反思日志。我看到其他小伙伴儿们的经典语录,备受启发,一起分享给大家吧。
学员1通过今天的研习,我体会到教师不仅要用知识储备来“hold”住学生和课堂,还要对学生展现足够的人文关怀。其实,这就是我们在大学课堂曾学过的先备学生再备课。今天两位教授带领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自己的使命。作为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我觉得要有“三心”。一、“慈母”之心(关爱学生);二、“总裁”之心(管理、经营自己的课堂);三、“学者”之心(耐住寂寞,踏实做学问,认真教书)。
课堂即人,一个好老师必须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怀着爱、热情、责任感与坚持的情怀。 学员2
学员3做一位有温度的师者,在有温度的外语课堂把知识有温度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有温度的人,再去温暖别人。

关于教师发展以及课堂角色,周燕教授提供了一些文献,也分享给小伙伴们:
• D. Gardner & L. Miller (2002) 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 R. Kern & J. M. Schultz (2005) Beyond Orality: Investigating Literacy and the Literary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89, iii,381-392.
• N.戈培尔和J.波特(1991)《教师的角色转换》,万喜生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Parker J. Palmer (1998) The Courage to Teach-exploring the inner landscape of a teacher’s life. John Wiley & Sons. Inc. San Francisco. CA
• Parker J. Palmer (2005)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吴国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刘云杉(2006) 《从启蒙者到专业人——中国现代化历程中教师角色演变》,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佐藤学(2003) 《课程与教师》,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周燕、张洁(2013),外语教师的课堂角色——重要他者,《中国外语》(56)6:96-102。
• 周燕、张洁(2014),外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探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23-27。 

这是外研社2016年暑期全国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第一期,接下来还有11期精彩研修班,小编将继续认真学习,做好研修笔记,及时分享给小伙伴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