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好文 | 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及其演进——基于2001-2014年CSSCI数据库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 (下)

高岩 卢珊 吴耀武 外语学术科研网 2021-03-17
作者简介
高岩: 男,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
卢珊: 女,硕士,西安外国语大学讲师。研究方向: 语言学、商务英语等。
吴耀武: 男,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 英语教学与测试、翻译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管理。

本文原载于《外语电化教学》(双月刊)2016年2月,第167期。本文分上、下篇连载,原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并登陆中国知网(CNKI)查看。
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及其演进——基于2001-2014年CSSCI数据库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上)


4   问题与讨论

大学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则是课堂教学。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者们对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旨为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4.1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与模式改革研究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与模式改革是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张湘(2013)认为通过搭建学习诊断、主题文化阅读和师生协作三个可视化平台,形成概念图支持下的交互式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拓展了师生可视化的空间和时间,将教学延伸至生生与师生之间的交互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逻辑、语感和思辨能力有着有效的促进作用。卢海燕(2014)认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可以提高学生心理优越性、增加学习中的互动性和让学生自我调控学习进度等优势。崔岭(2004)通过个人的实验研究发现,在多媒体投影教学环境下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也增加了学生的主体角色,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第二,转型时期下大学英语课程应回归本真意义。当前,我国处于从“本土型”大国向“国际型”强国转型的历史时期,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出现了一定的“异化现象”(陈冰冰,2011)。沈骑(2014)认为解决这一危机的前提是明确大学英语课程的合法价值,即新时期下名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基于多元价值取向系统设计课程,凝练课程内涵,凸显个性化特色。文秋芳(2012)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相关的教育部门、专家和教师客观面对现实,打破惯常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针对高水平的学生则应确立将其培养为高端人才的目标,提供国际语的教学框架和一流的外语教育,以提高教学效率。第三,教学评价理念与方式呈现多元化。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地发展,科技发展迅猛,时代价值观纷繁,这些因素必然影响着人们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理念和方式。因此,谢竞贤(2014)通过研究发现,大学英语评价应基于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理念,采取同伴评价、师生互动“对话”评价,甚至是人机互动的数字化评价手段,这必将是大学英语教学评价走向过程化和专业化的有效途径。魏娜(2014)对地方大学生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应该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4.2 基于教材的教学目标与学习方式选择的研究
教材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往往会左右着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学习方式的选择。目前学界对这一论题的探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第一,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理念。教材编写要基于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教材的实践性理念,这样才能保证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与模式改革的顺利推进(谷峰,2012)。周明芳、郑晶(2009)认为,依托多媒体技术,大学外语教材应该模拟学习者母语习得机制,营造生动、轻松、有趣的外语学习过程,避免条块分割、粗糙和乏味的外语学习过程,克服单一教学媒体(书本、粉笔和黑板等)的局限。第二,基于英语的教学目标确立。为了更好地体现英语学科内在要求和时代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罗宏,2011)和英语学习的思辨能力(刘晓民,2013),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力(谭玮,2009)。第三,目标导向的学习方式选择。在不同的教学目标导向下,学习方式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人类最基本的语言交往方式“问-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如同屈社明(2006)所言,学生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复述课文、对话、小组讨论等来加强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而罗宏(2011)则认为通过非语言交往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刘晓民(2013)指出,依托教材内容,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改革评测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高丽娟、张云霞(2013)认为也可以通过“课前知识拓展-课中设置有深度的开放性问题-学生合作探讨并体验-展示成果-反馈评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4.3 学校的教学决策研究
学校的教学决策主要是依靠教师这一教育要素得以实现,对于教师而言,拥有合理的信念体系对于决策的执行尤为重要,因此近年来学者们对此话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明辨思维,学思结合开展教学。当前,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人才,因此,王一普等(2012)认为,大学英语教师要完成好这一课题,须本着对知识开放、求真的态度,理性和公正地开展课堂教学,才能使英语教学实现最大的绩效。第二,建构身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同教学一样,教师对其身份的认知因人而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这种认识形成于教学实践中,又反作用于教学实践(耿菲,2014)。因此,教师在当前的现代化技术条件下,应运用课程信息资源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并以此为契机,加强教学反思,不断实践,从而推动专业发展(郭遂红、李方秀,2012)。
4.4 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在课堂教学研究中,学习策略的研究是国内外语言专家一直关注的方向。研究者们基于教学条件、学生特点和教学主体因素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探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大学生应运用元认知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因具有全天候、信息容量大等特点,作为信息资源在教学中被广泛利用。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的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进而培养其英语语言能力(胡阳、张为民,2006;陈青松、许罗迈,2006;陈芙,2010)。第二,教师应监控反思教学语言,给予学生参与机会。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周军平(2006)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堂参与和学习的机会,监控和反思个人的教学语言,减少语言数量,注重质量,不断挖掘课堂教学中所蕴含的学习机会,以便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学习机会促进他们的二语习得。
4.5 有效的教学规划与设计研究
教学既是知识与价值的传递途径,又是一种生命意义上的活动,教学规划与设计则是为了使教学更加具有发展性、生命性和有效性的创造活动。学界对此论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第一,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黄宇元(2009)认为,教师应根据大学英语课程特点做好教学设计,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开展课堂教学和管理,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科学评价教学是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第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探索。针对当前大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的教学设计单一、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参与等问题,学者们基于理论和技术的视角认为,体验哲学视角的教学(王飞贺,2012)、叙事教学(米卫文、张敏,2012)和师生协同发展的教学(任庆梅,2014)等新的教学设计,可以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从而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学习和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6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教学方式与模式的改革、教学目标与学习方式、学校教学决策与学生学习策略、教学规划与设计等领域。鉴于当前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今后应加强研究方法论探究、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研究内容和注重研究的本土化运用等。
【声明】感谢《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授权iResearch进行本次转载。本文版权归《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